上一回說到九月十五日凌晨,上海派出的炮艦小編隊在江陰水面遭遇了官軍的水軍船隊。
國防軍知道,官軍水戰的兩大法寶:那就是羣狼戰術和釋放火船。他們就是依仗着船多,蜂擁而上,蟻多咬死象。
放火的船隻有兩種,一種是單獨的放火船,接近時點燃,推過去。另一種是子母船,前方有帶鉤的大釘子和繩索,設法與被燒之船連接爲一體,然後放火,水手則跳上後面的小船逃遁。
鄭芝龍的水軍就是靠這一招,官軍也不例外。
這裡的江面太狹窄,無處躲無處藏。唯一的辦法就是擊沉他們,或者轉身逃跑。擊沉一兩艘是容易的,因爲距離越來越近,近距離再打不中,放空炮,就說不過去了。但是敵軍船多,能都擊沉嗎?一個漏網的也沒有?這個難度就大了。
炮艇上有五六個士兵,前端有一門20直射炮,駕駛艙頂上有一挺輕機槍,每個士兵還有一把噴子和若干手榴彈。20直射炮打擊小船,有可能擊沉,對於大船隻能擊傷,難於擊沉。機槍、手榴彈等武器,可以殺傷敵方的船員水手,阻止跳幫,對於船隻威脅不大。
前面的炮艇距離敵人最近,危險也首當其衝,因此,它一邊開炮,一邊轉向,向北岸靠過去(那裡是上風頭),目的當然是避免被火船接近。後面的炮艦和另一艘炮艇也快速向前助戰。
敵船越來越接近了,目視估算,敵船能有六十多條,這就是狼羣戰術。距離這麼近,國防軍的火炮可以說彈無虛發。特別是炮艦上的40毫米火炮,命中一兩炮,小船就打成碎片了,大船也會漏水傾斜,或者斷成兩截迅速的沉沒。機槍的掃射,讓敵船上的水手、兵丁傷亡慘重,紛紛落水。有不少船,經受不住殘酷的打擊,開始向南岸的一側躲避。但是多數的船隻還在勇往直前!
是不是有督戰隊?或者船多,互相阻擋,想躲避卻無法躲避?也可能船隻損傷,人員傷亡,船隻失控?不少的船已經明顯的傾斜,即將沉沒,但還是隨着水流過來了。不管是什麼原因,數十艘船還是迎面撲來,其中不少已經起火。
情況十分的危機,炮艦上的指揮官用燈光發出命令——撤退。國防軍的船速度快,向後撤可以避免被燒,拉長了戰線,慢慢的消耗敵船,回過頭來重新前進。
悲劇還是發生了,第一條炮艇的位置太靠前了,它掉頭撤退時,急切間躲避不及,撞到了一條即將傾覆的船,這阻擋的一瞬間,更多的船靠近了,形成了近距離的混戰,這些靠近的船有幾隻已經燃起了大火。遠處的炮艦拼命的開炮支援,但是怕誤傷,他們只能炮擊遠一點的敵船,還要邊打邊退,避免把自己也裹進去。
那一艘炮艇已經無法開動,所有的士兵都上了甲板,用手榴彈、噴子打擊官軍。官軍要想跳幫登船也很難。
在混戰中猛然響起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這是國防軍的水兵用集束手榴彈在破壞火炮、機槍、和蒸汽機。隨後一切都沉寂了,只有熊熊的大火。炮艇上的六名水兵不知道有沒有跳水逃命的機會。
炮艦和炮艇退後幾裡地,讓這些破損的船隻從身邊順流而下,躲開這些燃燒的殘骸,他們再一次前進,通過了江陰。那一艘炮艇已經沒了蹤影,顯然是沉沒了。
再次通過此地時,天色已經大亮,還是不斷的有零星的炮擊,但是已經不能阻擋他們前進了,水兵們面色嚴肅,目中含淚,向着炮艇沉沒之處敬禮,向烈士們致敬!
......
國防海軍除了第五艦隊之外,其他的艦隊多年來發展不大,主要原因是:第一,在大明在周圍沒有強大的對手,過於強大的海軍派不上用場,朱萬化還沒有徵服世界的野心。第二,建造軍艦耗費鋼鐵太多,與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相矛盾。因此,東海艦隊這幾年沒有太大的發展。
東海艦隊的司令部駐地是基隆,重要的基地有:臺南、琉球、舟山、東山半島(福建)。
他們現在的主要艦船有:
旗艦:巡洋艦臺北號;
鐵甲護衛艦四艘;鐵甲炮艦六艘;西洋護衛艦三艘(可以充當戰列艦使用);武裝商船十艘;母船類:登陸母船等,還有其他輔助船隻若干。
艦隊司令吳盛有,艦隊教官張志勳。
他們是九月十四日下午接到海軍總監部的命令,組成派遣艦隊,參加攻取鎮江戰役的,並且要求動作要快。因此,他們就以舟山基地現有的艦船爲基礎,組建了派遣艦隊,司令吳盛有帶隊,艦船組成如下:
鐵甲護衛艦兩艘;鐵甲炮艦兩艘;西洋護衛艦兩艘;武裝商船四艘;登陸母船一艘;還有其他輔助船隻。
其中的武裝商船是用來運輸陸戰一團的一個營以及艦隊輜重,陸戰隊由團長石懷亮統帥。
艦隊十五日早晨出發,預計十六日上午到達鎮江。
十幾艘大型的艦船進入長江,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這個艦隊在長江沿岸就引起了轟動。朝廷的探報,快馬把消息送到了南京,立即引起了南京朝廷的恐慌,他們還不知道國防軍攻打鎮江的計劃,以爲是奔南京而來。
這麼大的艦隊,用火攻、狼羣戰術都未必能奏效了,何況朝廷已經燒燬了不少的船隻,這些船大部分都是“徵用”的民間的船隻,還到哪裡去徵用這麼多的船隻?朝廷上一次的徵用,已經把民間的船隻都嚇跑了,江面上都是空蕩蕩的,南京附近又是戰區,整日裡炮聲隆隆,就更加沒有船隻了。
楊嗣昌和傅宗龍商議,只能加強南京的城防,也沒有別的辦法。這麼重大的消息也不敢隱瞞,他們把戰況、消息都綜合成簡報,連同防衛的措施,調動的部隊,錢糧調動等情況彙總在一起,寫上節略,呈報給崇禎皇帝。崇禎沒有召見他們,就算是召見又能說什麼?只能是拼最大的力量防衛京城罷了。有多少勝算?只有天知道!勸崇禎執行憲政?誰都不敢!勸崇禎再次遷都?還能遷到哪裡去?
......
同樣是崇禎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在長江上戰火紛飛的時候,山東濟南朱府正在做着這個時代的一場艱難的手術。這是國防軍的首席醫生張易在爲朱萬武做腹部手術,在旁邊協助的是河南巡撫吳甡。
在明代,做打開腹腔的手術絕對是高難度的,風險也很大。其風險就在於沒有特效的抗生素消炎藥,手術後,一旦感染,嚴重發炎就極難治癒,有生命危險。
因此手術中的消毒就要做得很徹底。
手術的房間掛上了嚴嚴實實的幔帳,手術器械都用高溫蒸煮,手術的部位用張易自制的消毒藥劑處理。
消毒藥、麻醉藥是張易和吳甡共同研究制定的,麻醉藥叫做麻佛散,這是古代對麻醉劑的統稱,實際上品種也很多,不止一種。
現場做輔助的兩個侍女,受不了這種血淋淋的開腹手術,當場就暈倒一個,此時,手術的房間已經封閉,所有的人都不能出入,暈倒
的侍女只能躺在地上,吳甡給她紮了鍼灸。
手術還算順利,彈片有手指大小,找到它,取出來,檢查腹腔中有沒有其他的傷口,用自制的創傷藥清洗受傷部位,腹腔和創口都要仔細的清洗,最後縫合,還要留出釋放膿血的口子。
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兩位醫生忙的也是滿頭大汗。張易說,至少要觀察五天,每日三次換藥。如果五日內沒有紅腫流膿發高燒,這次手術就是成功的。痊癒會非常快,因爲腹腔內沒有其他的傷。
這五日內,房間裡都是用藥燻蒸,除了醫生、護理的侍女,外人絕對禁止入內。就連朱萬化想過去探視都被拒絕了。
朱萬武是幸運的,第一,看似非常嚴重的傷,實際內部臟器沒有受傷。第二,有高明的醫生治療,並且很及時。第三,就是神佛保佑,他幸運的沒有嚴重的發炎。因此,五日後,他就可以輕微的走動了,一個月之後創口痊癒,則完全的恢復如初了。在朱家的三名傷員中,他是恢復最快的。
朱萬化已經沒有大礙,但是還要躺在牀上靜養,章氏是腿傷,雖然是最輕的,但是也要臥牀,不能走動。
朱家的三個傷員運氣都不錯,起碼躲過了死神。
朱萬化說濟南這邊傷員治療恢復的都很好,吳甡和張易應該回開封了,畢竟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是這兩位都乾脆的拒絕了,對於他們來說,對於聯省來說,沒有比督軍大人的康復更重要的事情了,督軍大人一日不能痊癒,他們就要守護一日!朱萬化也沒有辦法,只好如此。
朱萬化也開始理事了,這一段時間,戰事是主要的,因此,他就是關注這些戰報。朱大典、朱萬傑處理的也算是恰當,因此,朱萬化只是翻閱而已。
恢復之後的朱萬武就要回開封了,職責所在,特別是戰事緊張,作爲兵部尚書他不能總是置身事外。爲此,他也多次的找他大哥,瞭解他大哥的意圖,以便更好的決策。
......
大明的各地官員對待國防軍的態度也不會是完全一樣的,第六師的師部駐地在九江,那裡的官員與國防軍的關係就很好。國防軍的軍紀好,不擾民,在百姓中的口碑比官軍可是好多了。這還不是主要的,與官員、地方官府衙門的關係還要看利益。在這方面國防軍就特別的注意,例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浦口知縣陸大人,他在浦口到南京下關碼頭之間的輪渡中就有兩成(百分之二十)乾股的紅利,除此之外,當初剿滅浦口幫會的時候,收繳的不動產(房屋、土地)大部分都劃到了官府的名下,成了官府的財產,這些財產的收益也使得官府衙門很富裕,貪污不貪污的不說,起碼想花錢很容易。在九江也是一樣,國防軍的很多產業都會關照官府衙門,利益纔是最根本的。
所以當地的官員們不但提前通風報信,而且他們還不願意讓國防軍撤走,總會有官員或者官軍與國防軍關係密切的,他們就信誓旦旦的說:“你們不必走,朝廷圍剿國防軍的命令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了,我們的官軍不會與你們作戰的!”
有這麼好的關係,從九江到宜昌的撤軍就很平安,湘江上的官軍經岳陽撤到宜昌也很順利。
如果不是這樣,真的要打仗的話,九江、武漢、岳陽這些地方還不知道會有多少損失?因爲航線上的國防軍駐軍,普遍的軍備不足。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37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