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時,造船業非常發達,造船工場遍佈於全國濱江沿海各地,其中江蘇、浙江、福建、湖廣最爲發達,出現了一大批官辦船場,其中大型的有南京龍江船廠、蘇北清江船廠、山東的河清船廠、福建的南臺船廠,這些船廠規模大、組織嚴密、工種齊全。
如龍江船廠,佔地8100餘畝,隸屬工部都水司,廠設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舉司,負責造船業務;指揮廳,指揮生產。總人數超過3千人,可見規模之大。
隨後大夥商量買船的事,但是因爲衆海盜們認知有限,也沒買過大船,不知道哪有船廠,這讓李大欲哭無淚,心想:“這轉行第一步就遇到了問題,這幫土包子!”
此時突然一人開口道:“幫主,如要買大船要去南京的龍江船廠或者福州的南臺船廠;要是數百料的小船,中左所(今廈門)就有”。
這人名叫趙大寶,但長得卻很秀氣,與趙大寶這個粗狂的名字有點對不上。
在李大的印象裡,此人一向不善言辭,以前好像聽他說過,他祖父是船匠,後來因爲朝廷禁海,海貿萎縮,船廠經營不下去了,他的祖父就失業了,然後改行做了木匠,李大想着,雖然他們家改行了,但估摸着還時常關注着造船這一塊。
趙大寶跟着李大去了縣城,兩人在縣衙開了路引,要知道這年頭沒有路引,出了本縣之後寸步難行。
路引上詳細描述了兩人相貌、家境、外出緣由等,如果有功名在身,上面也會寫上。
看着手上的路引,李大不由想到後世的身份證,只不過身份證上有照片,而路引都是文字書寫。
只見李大官人的路引上寫着:
姓名李大,泉州府晉江縣李家村鄉民,萬曆二十六年入籍,年十五歲,身長五尺七寸,面部黝黑,身形魁梧,事產土坯房屋兩間、水田七畝,事由外出經營商事,下面則是本縣幾名吏員的押名。
晉江到中左所約有一百五十里左右,二人走了兩天,終於到了。
此時的中左所是衛所,朝廷在此設有中、左兩個千戶所,所以明朝稱廈門爲中左所。
大明朝的軍隊實行衛所制,全國設有數百個衛,每個衛下面設有若干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下面設有若干百戶所,就這樣分片包乾,這些衛所平時屯田種地,一旦打仗,立馬能拉出百萬大軍來。
只是到了明末,衛所的屯田成了將官的私產,而衛所兵丁也都成了將官的“佃戶”,動則打罵,哪裡還有戰鬥力。
兩人來到船廠,船廠很小,連大門都沒有,海灘上只有三處船臺,一艘福船正在船臺上建造,顯得有些孤零零的。
找到管事,言明自己要買船,管事很熱情的介紹了一些船型和價格,此時大明最流行的船隻不過四種:福船、鳥船、廣船和沙船。
福船非常好辨認,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位高昂,兩舷向外拱,船體比較高大;
廣船頭尖體長,上寬下窄,線性瘦尖底,樑拱小,甲板脊弧不高;
鳥船的船首形似鳥嘴,優勢是速度非常快;
沙船是方頭、方梢、平底,吃水比較淺,適合近海航行或是內河行駛。
最後李大選了一艘二百料(排水量60來噸)的福船,蓋因福船性價比最高,同等鳥船要八百兩銀子,福船隻要一半,定好船型之後李大交了定金。
因爲福船構造比較簡單,工藝非常成熟,所以二三個月就可以造出一艘。
只是馬上要過年了,船要等到年後交付,沒辦法,只能等明年再來收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