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伐遼救鮮的戰事,被李來亨以強力意志暫時擱置了下來。朝中大臣們也無人有動力去觸天子的黴頭,當朝鮮的兩班士大夫、平民百姓,正遭到滿洲人屠刀殺戮的時候,坐擁強大軍力的大順軍,也便只能束手旁觀於岸上了。
在許多年後,此事又將被共和派的史學家們重新挖掘出來,用以衝擊大順朝所謂“只爲幾個百姓起兵”的立國合法性。
當然幾百年後的那些事情,現在根本不在李來亨的考慮之中。
李來亨對東北採取了靜觀其發展的策略,那麼順軍的有力精兵和國家財政資源,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向西南進行傾斜了。
而且對西南用兵,徹底剿除孫可望的後西明政權,正好也是一個用來搪塞天下,解釋順軍爲何不救援朝鮮的理由。
這一點,在後世同樣被保皇派史學家們充分利用了起來。
比如創作了《彈痕》、《特種兵利刃出鞘》的著名軍事小說作家兼保皇派政客蔣志清,就曾經寫過一篇題爲《震撼!順世祖一招制敵,平定羣雄》的雄文,文中便把大順軍深陷西南戰場,作爲了不救朝鮮的理由。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保皇派學者提出了諸如“雲南戰略位置更重要”、“印度洋開闢論”、“追剿明帝的必要性”、“莫臥兒帝國的威脅”、“西洋殖民者在緬甸勢力的發展”等一系列理由,爲早年間李來亨的按兵不動進行開脫。
共和派這一邊,最爲有力的學者論點,則當屬二次大戰以前,流亡呆迷兒人民聯邦的共和派史學家金成柱提出的“李來亨充實後宮論”。
這一點論點是建立在了對宮廷檔案的廣泛盤查上,由於第一共和國期間,共和黨人開放了大批順朝宮廷檔案,所以後來的學者很容易就調查到了大順將朝鮮列爲行省以後,女官、宮官、后妃、宮女中朝鮮籍貫出身者,急劇增加,最多時朝鮮籍貫出身的女官、宮人,達到了整體比例的二成之多。
這同朝鮮當時人口在順朝整體人口裡所佔的比例,是很不相當的。
所以這種認爲李來亨坐視朝鮮滅亡,是意在垂涎朝鮮美女的論點,一段時間內也很流行。
由於這種論點對於打破順世祖的皇室神聖神話,很有幫助,因此共和黨人曾經耗費很大資源宣傳這一理論。
當然,更後來,通過對朝鮮地方縣誌的整理蒐集與考辨,多數學者都認爲李來亨坐視朝鮮滅亡,同充實後宮毫無關係。所謂後宮中朝鮮籍人士數量增加,主要是因爲過去共和派史學家的統計遺漏了很多名單。
只是由於在冷戰期間,呆迷兒人民聯邦對此種不利於大順皇室的觀點,進行了廣泛宣傳,特別是在其拍攝的史詩大劇《大明六百年》中,由阿米爾·約翰·王扮演的李來亨演技驚人,好色形象給全世界人民都留下深刻印象,終於使得李來亨在大衆影視中普遍以好色之徒的形象出現。
甚至於後來在中國自己拍攝的重大題材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李來亨》,竟然也將其拍攝爲了一個好色的形象,直接造成該劇中一些頗爲喜感的片段在彈幕視頻網站上爆紅,這就絕非李來亨在幾百年前能夠預料到的事情了。
現在李來亨關注的,還是怎麼把平滇的輿論炒熱起來,轉移朝野上下對他決意不出兵伐遼救鮮的注意力。
李定國已經到成都就職了,另外還有馬寶在廣西、苗裡琛在貴州待命,隨時準備進討雲南。
有李定國在,他深悉孫可望的爲人和性格,所以大順軍很早就放棄了招撫孫可望的計劃,做好了武力平滇的準備。
伐遼戰爭被擱置下來,原本白旺籌集的大批糧秣軍資,便向西南戰場傾斜。一車又一車的糧食送到了西南邊陲之地,李來亨倒是想搞一些軌道馬車之類的創新發明,但經過工政府和軍器監等部門的核算,軌道馬車完全不划算,一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都沒有……
李來亨這才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腦洞。
有軌馬車,也只有在工業城鎮和礦山之間,纔有存在的價值。
而現在大順明顯還沒到需要有軌馬車的地步,事實上即便更長遠的以後,順朝也未必會有有軌馬車登上歷史舞臺的地步。
畢竟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太早,目前少有因礦山開發而形成的城市,即便到以後工業得到一定發展的時代,也需要是很多年後了,到時候新的技術又可以比有軌馬車的效率高很多。
盤踞在雲南的割據勢力,除了孫可望外,還有沐國公府。由於孫可望還打着明朝的旗號,他並沒有徹底消滅沐國公的勢力,而是保存了其一定獨立性。
這時候的緬甸,尚在他隆王的治理下,對內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以修復同阿拉幹王朝戰爭造成的傷痛,國力處在恢復期,無意干涉天朝內政。
但孫可望卻利用了緬甸這種息事寧人的態度,屢屢出兵行掠緬甸,以在緬華商爲內應,不斷攻破緬甸城池,特別是孫可望作爲天主教教徒,打着宗教戰爭的旗號焚掠佛寺,劫取了很多緬甸佛寺積累數百年的財富,引起緬人的震怒。
可對這種情況,孫可望又實行外交懷柔手段。他殺掉了一些參與焚燒佛寺的西營士卒,將其首級送至阿瓦,以示友好,又不斷提出同緬甸通商友好的說辭,甚至聲言今後每年都要賜緬甸若干歲幣,以使得兩國永世交好。
這樣孫可望一面穩住緬甸君臣,一面繼續在雲南和緬甸的交界處擴張地盤,使得西營勢力不斷向緬甸內部滲透。
孫可望得知大順委任李定國出鎮四川,來討伐自己以後,更感到雲南並非久居之地,加緊開始了他轉戰海外,“另開一新世界”的宏偉計劃。
天法二年二月時,孫可望就通過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身邊的太監龐天壽,同澳門的葡萄牙人建立聯繫,並以此爲基礎,同安達曼海上活動的葡萄牙冒險家們結盟。
在下緬甸一帶,本來就活動着不少葡萄牙冒險家。幾年前,緬甸的他隆王就曾經和這些葡萄牙冒險家交手,雖然緬甸軍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緬軍以三萬人進攻葡萄牙人三百多人設防的堡壘,卻死傷慘重,給緬甸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孫可望以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身份出現在葡萄牙人的面前,他自詡爲天主教傳說中的約翰王,對葡萄牙冒險家們百般封賞,終於同其達成了南北並進攻略緬甸的計劃。
天法二年五月,孫可望通過派出的間諜,獲悉又有大批順軍被調到湖南。他預感到了順軍武力平滇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於是加緊了其攻略緬甸,向海外轉移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