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

求推薦票!

============

長矛隊前方的壓力驟減以後,也如牆推進,與從後方封死活動空間的槍牌隊,一起將官軍擠得粉碎。這就像兩堵牆一樣,慢慢接近,中間的人註定會被壓成粉碎。

但這股官軍的表現,讓李來亨十分吃驚。在這樣絕望的形勢下,他們居然還在奮力抵抗,有數十名用長竿兵器的官兵背靠背聚成一團,負隅頑抗,給郝搖旗增添了很多麻煩。只是畢竟大局已去,少數官兵的英勇並無益於時勢。他們在勉強抵擋一會兒後,終於還是被郝搖旗徹底殺散。

李來亨這才完全放鬆下來。他支起身子,勉力站了起來,吩咐郝搖旗打掃戰場,自己則去慰問受傷的將士們——李來亨在艱苦耐勞上可能無法同李自成相比,但愛惜士卒的營業表演可就要高明多了。

小虎隊的表現相當不錯,真正是馬必喘汗、人必流血,連半大孩子一般的張皮綆,都身負四五處創傷。他看到李來亨過來安撫士卒,更是激動難耐,連忙跑去李來亨的面前誇耀自己此戰的戰績。

“好、好,很好,你們都做得很好。”

李來亨笑了笑,他摸了摸張皮綆的頭,向北遠遠望去,飄雪之中,已能看到一隊清晰的人影了。

“是官軍?還是義軍?”

小虎隊的將士們都遲疑了一下,所有人都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經歷一場殺戮後,大家都有些筋疲力盡了,如果這時候又要再戰一場,恐怕情況很不樂觀。好在李來亨的運氣不錯,風雪之中衝出的一隊兵馬,並非官軍,而是他已經十分熟悉了的“九條龍”谷可成和“虎焰斑”辛思忠。

“小老虎!”

因爲大雪和迷霧的天氣,讓可視度驟降,這兩支友軍再辨別清楚對方身份前,都提心吊膽,甚至已經做好了作戰的準備。當劉宗敏發現這是小虎隊的時候,心裡不禁喘了一口氣,和他站在一起的“花關索”王光恩也抹了兩把汗,放下心來。

李來亨將腰刀回鞘走上前去,他指着被小虎隊控制住的一批官兵俘虜,問道:“我們在路上截住了一隊官軍,他們是從大木坪的老營山寨突圍出來的嗎?”

王光恩面色不豫,劉宗敏則解釋道:“官軍在大木坪山寨駐紮了近千兵馬,出乎我們的預料。雖然一功帶隊,從小路直入山寨之中,但我們還是很費了一番功夫,纔將官軍解決。”

谷可成和辛思忠這兩員偏將身上都負傷多處,特別是谷可成,他右肩被砍傷一刀,傷口很深。但谷可成不以爲意,只用一條細布綁縛傷口,對李來亨說道:“官軍中有許多竿兵,他們拼命突圍起來,還好都讓小老虎你截住了!”

竿兵……

李來亨這才明白了爲何劉宗敏和王光恩攻破大木坪山寨後,官軍居然還能保持建制突圍出來。竿兵是明軍中的一支勁旅,是從湘西土司中徵募的苗兵部隊,又叫鎮篁軍或者鎮竿兵。竿兵大多出自同一部族,凝聚力較強,兼且野性未脫,戰鬥力不可小覷。

圓滑如泥鰍的王光恩在這一戰中損失不小,竿兵就是從關營負責堵截的防線處,衝殺了出去,連他三弟王昌都被擊傷。他臉色十分不快,說道:“竿兵是朝廷督師和湖廣巡撫才能調動的精兵,一個大木坪山寨都這麼難打……夷陵州城恐怕更加麻煩!”

關營在攻打大木坪時已經摺損上百戰兵了,王光恩心中早就打起了退堂鼓。按照他的估計,夷陵州城和南津口的城防,大大優於大木坪山寨,而且駐防兵力恐怕還要多上許多——如果還駐紮更多精銳的竿兵,王光恩絕不願意硬碰硬,爲羅汝才和李自成消耗自己的本錢!

“這……”李來亨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將更加糟糕的噩耗,告訴劉宗敏和王光恩,“捷軒叔、王掌盤,我和白旺在廟坪俘虜了一批官兵。照他們的意思來看,閔一麒、尹先民兩部約有二千人的沅兵,就在大江南岸,至遲一天就將抵達夷陵州城。”

劉宗敏、王光恩聞言皆驚,兩人對視一眼,都是一副驚惶神色。他們也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狠角色,自然知道兩千沅兵即將抵達夷陵州城的消息,意味着什麼。

闖營和關營總兵力不過一千五百人,現在還因爲攻打大木坪山寨不順利,有所折損。即使忽略夷陵州城和南津口現在駐軍的兵力,僅僅是兩千沅兵加上州城的城防,一千五百人的義軍,就沒有任何可能性可以破城!

“你說得當真?”王光恩不敢置信,他深感闖營是不是自己的瘟神?跟他們湊一起後,怎麼一樁好事都沒有,“兩千沅兵駐防州城!若真是如此,我看就大勢已去了,捷軒老哥,真要如此,我看咱們還是就地散夥,趕在官軍進剿前,各尋生路吧!”

劉宗敏一把將王光恩按住,讓他冷靜些,“守宇老弟,先不要慌……來亨,夷陵州城現在有多少駐軍,你們弄清楚了嗎?”

李來亨遲疑一會兒,說道:“我和老白不敢冒然接近州城,以免打草驚蛇。但按俘虜所說,應該不會超過千人。”

劉宗敏雙手背在身後,在雪地裡來來回回走了三四圈。王光恩看着他走來走去,心情更加焦急了,他把佩刀一把摔到地上,直接問道:“老哥,你難道還想攻打夷陵不成?”

“千人、千人……我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劉宗敏指天發誓道,“老弟,我們不打掉夷陵,曹帥他們就危險了!不到千人的駐軍,分散在南津口和夷陵州城兩處據點,我們集中兵馬,完全有可能在沅兵渡江前打下夷陵!”

“你是在說笑吧!”王光恩反對道,“你也聽到了,沅兵最遲一天就到夷陵了,就算夷陵兵力連五百都沒有,一天時間豈能攻破州城!”

“走,我們必須現在馬上就走,纔有機會逃出官軍圍剿!”

王光恩絕不願意爲羅汝才火中取栗,在他眼中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家本錢更爲重要。現在官軍勝蹟明顯,他可不會再往必敗的戰局裡砸錢了。

劉宗敏勸說不過王光恩,但李來亨卻知道王光恩看重的是什麼,便勸道:“王掌盤,現在走又能往哪裡走?西面是曹帥和官軍六千楚兵大戰的戰場,等咱們過去,新去增援羊角山的官兵可能已經解圍了。到時候曹帥已經逃入大山,您去西面要獨自對付六千甚至加上援軍後,七千八千的官兵嗎?”

李來亨一手指着北方,說道:“北面!北面是南漳縣,官軍將領朱化龍和譚文,正帶着兩千竿兵守在那裡,您衝的過去嗎?至於東面,東面是荊州和襄陽,楊嗣昌和方孔炤的督撫大軍就在那裡,關營要去自投死路嗎?”

“四面八方之中,唯有南面還有一線生機。夷陵州城和南津口兩處地方,總共只有不滿千人的守軍。我們只要趕在沅兵抵達以前,攻佔州城,然後依託城防抗擊兩千沅兵,短時間內絕無危險!而夷陵一失,羊角山前線官兵一定立即崩潰,曹帥和我家掌盤便可以率大兵南下增援了!”

王光恩並非鼠目寸光之人,只是他心疼自己的兵力本錢,所以反而不如李來亨看得清楚。聽過李來亨的這番分析後,王光恩便覺得如果往西面、北面、東面逃竄,關營反而有可能遭到更大的損失——那樣還真不如就在夷陵拼一拼了!

“富貴險中求,守宇老弟,咱們就拼一把了!”

劉宗敏又勸說一句,王光恩閉上雙眼,細細思慮着勝敗利益。他腦中迅速過了一遍不同的可能性後,又想起麾下大將李世英對李來亨的評價,“分析戰局,鞭辟入裡,很難易與”,確實如此!這頭不爲綠林江湖所知曉的“乳虎”,今後需加重視。

“好。”

王光恩將佩刀撿起,對劉宗敏說道:“捷軒老哥你是長輩,當年在陝北你救過我的性命。這次我就把關營上下一千條人命,擔到老哥你肩上了。”

“哈哈哈,好好,咱們兄弟兩個又能搭夥大戰一場了。”劉宗敏放下心來,開懷大笑,“那就讓一功留守大木坪山寨……來亨,你帶路,我們所有兵馬先去廟坪集合。然後就馬不停蹄,直撲夷陵城!”

直撲夷陵!

一天之內,趕在沅兵抵達前,拿下夷陵城!

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章 英雄氣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