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

“閏月丁亥(閏七月十一日),都指揮王泰御小王子於鹽池,戰死。”

——《明史》,孝宗。

張昭提出的兩個問題,正是新軍衛目前面臨着的首要問題。遊擊將軍府的大堂中,坐在長方形的沙盤前的新軍衛將領們都思索着。

韋州城現在被隔絕。在全軍生死存亡的壓力之下,誰都不會輕易的給出判斷:韃靼的攻擊時間、兵力。

擔任軍事參謀的李逍遙對衆人介紹道:“我們的糧食還剩六天的量。”

這是韋州城被“隔斷”的第四天。七月六日被“示警”後,運輸糧草的輔兵,能趕回來的都已經回到韋州城。其餘的則是返回紅城堡待命。

按照明軍的規矩。後勤文官們可不會無限制的給軍隊供應糧草。通常都是分批次運到軍中。大致使得軍中保有五六日的糧食。

新軍衛被圍4天,還能有六天的糧草量,這是因爲林文寧偷偷的拜會三邊總督史琳的幕僚趙師爺,額外弄到的一批糧食。由新軍衛輔兵連抓緊時間運回來的。

老林是多年的小吏、雜職官,他對這些官場門道非常熟悉。

其實,如果是駐守各堡寨,軍需部門肯定會多供給糧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怎麼可能?但是,誰能想到韃靼騎兵來的這樣快呢?根本沒有時間調配。

不單單是新軍衛這裡,固原鎮中前段時間曾被韃靼人打破的、新調兵駐守的城、堡,都是這個情況。

龐大郎略顯擔憂的對張昭道:“但是,少爺,如果我們新軍衛主動出擊,極有可能會被韃靼主力給圍住。現在還搞不清楚韃靼有多少騎。”

新軍衛目前能戰的只有12個連。若僅僅是防禦作戰,韃靼主力即便有十萬人,他相信能頂住。但離開韋州城去進攻,風險非常高。合格的士兵需要六個月!

龐大郎爲領軍千戶,初戰時立下大功,在新軍衛中地位頗高,其他人都不好反駁他。不攻出去,難道坐以待斃嗎?等糧食吃完,鋼軍都得完蛋。

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裡。攻,危險。守,不可持久。

韓瓚爲人圓滑些,他畢竟曾在遼東都司混到騎兵百戶,說道:“我們騎兵連再派斥候外出偵查,務必要探知清楚韃靼主力的情況。”

張昭點點頭,“嗯。”看着沙盤,皺眉沉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現在韃靼人“圍而不打”,他難以決斷。

這時,站在吳臣身後的一名青年小將忽而開口,請示道:“相公,我有一點看法,不知能不能講?”

“哦?你說說看。”

大堂裡的新軍衛百戶們,紛紛看向新近因功升任的副千戶吳臣身旁的青年。有些人認出來,這青年小將是個總旗,名叫趙辰。深受吳臣的信任。

同樣因招募士卒有功升爲新兵團百戶的陳康抱着手臂,捏着下巴,倚在牆壁邊看着沙盤。他隱約有點感覺,但還沒參悟透。

趙辰從吳臣身後走出來,拿起張昭面前的木杆,指着黃河、寧夏城、靈州一帶,道:“相公,諸位同袍們,你們看,這裡是一片富饒的平原,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朝廷在此修築寧夏城,設寧夏鎮鎮守此地。我們所在韋州城就在這片平原的尾巴上。

再看我們韋州城所在的的地形。往西有大羅山把我們和寧夏平原稍稍隔開。往南,我們和紅城堡(京營所在地)、固原鎮之間都是地勢起伏的山區。

所以,韃靼騎兵南侵,他們最佳的選擇應當是從小鹽池直接向西橫渡苦水河,攻擊紅寺堡、寧夏中衛這一片富饒的平原。或者過花馬池城後,西進寧夏平原,攻靈州等地。

但是,我們明明看到韃靼的先鋒火篩率部從韋州城南下,這幾日還看到數批騎兵南下。他們不可能繞過大羅山,再進寧夏中衛的平原地帶。

那隻能是沿下馬關南下,進攻豫望城(平虜所)。然後,可以向南繼續兵逼固原城,或者往西略葫蘆峽城(鎮戎所),圍攻紅城堡(京營)。

固原鎮有四大衛所:平虜所、鎮戎所、西安所、甘州所(守固原城)。韃子若連克平虜所、鎮戎所,固原城必定震動,整個西北地區會風聲鶴唳。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判斷韃靼騎兵此次南下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報復。他們剛剛搶掠完,保國公就率兵搜套,試圖銜尾追擊。小王子翻臉不是不可能。

第二,震懾明軍,炫耀武力。屈服其武力,各部明軍必定不敢出城和韃靼野戰。屆時,韃子還可以隨意搶掠。同時下次再來搶掠,他們會更加輕鬆。

所以,我們韋州城就在南下的要道上。韃靼主力必定會在數日後前來拔城!我們無需擔心糧草消耗的問題,六天之內,大戰定會分出勝負。”

趙辰大段的分析結束,並給出明確的結論:韃靼人是來打架的,他們必定會打韋州城!

張昭頓時有種茅舍頓開的感覺,打量着眼前二十多歲的小將,心中讚許的點頭。

六天之內分出勝負,這很好理解!

以新軍衛的戰力,只要大戰開始,很快就會結束。絕不會存在僵持多日的情況。因爲,任何軍隊對傷亡率都有一個上限值,超過就會撤退,或者崩潰。

韃靼人這種強盜集團的軍隊能承受多大的傷亡率?10%,還是30%。新軍衛12個連隊擺開,只要幾輪齊射,就能把他們打垮!

此時,大堂中響起微微的議論聲。衆人的反應不一。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直接詢問。

“趙總旗,你的意思是說,韃靼騎兵主力不會圍困我們,反而會在短時間來攻城,將我們吃掉,用以震懾全軍?”

“是的。戰術上或許會採取圍困。但戰略上他們不會對新軍衛,韋州城,視而不見,一定會進攻。大戰很快就會到來。”

陳康道:“趙總旗,僅僅憑地形、韃靼兵力調動就判斷其目的,是不是太草率了些?雖說小鹽池、韋州、萌城這一片區域都是堡寨,沒有什麼油水。

但是,寧夏東路的靈州、紅寺堡等地都很富饒。人口、糧食都有。固然是在數月前被搶了一回,韃靼人再去一樣會有收穫。保大帥退守紅城堡,其實是很無恥的將寧夏平原東路全部百姓給賣掉。

那麼,爲什麼韃子不能是先兵逼固原城,震懾諸軍,再去搶掠呢?他們本就是強盜!”

這裡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如果韃靼人的目的是搶掠,他們不會來硬碰硬的吃掉新軍衛。如果韃靼人的目的是報復、震懾之類的,必然會要拔掉新軍衛。

陳康覺得不能如此輕率的下結論。

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兩百八十二章 重臨小安鎮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五百九十七章 協商(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一百五十七章 會操前(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畢業生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十章 蔣家莊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煙滾滾唱英雄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十八章 進京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聖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二十二章 鄉中事了。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