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兩敗俱傷

事實證明,科道之中並不是只有汪孚林一個戰鬥力強,但戰鬥力強不代表有更強的膽色,有更強的膽色又不代表着有卓絕的判斷力,而每一樣都俱全的人,更未必能有相應的背景。所以,殷正茂既然沒能爭取到汪孚林出手相助,而是選擇了別的科道和抓到真憑實據的李幼滋相爭,他就不得不面對李幼滋一派攻譖越發兇猛,而自己應對越發乏力這一後果。

而最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對於自己人的窩裡鬥,張居正竟是保持了緘默!這一天,當他特意挑了休沐日去張府拜見張居正時,這位同年兼首輔只是打太極似的安慰了他一番,實質性的內容一點都沒有,直到告辭離開時,張居正才意味深長地提醒了他一句話。

“石汀啊,你我同年,又相交多年,記着我的話,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一步海闊天空,這話乍一聽彷彿是在勸殷正茂不要再和李幼滋相爭,但殷正茂當了這麼多年的官,哪裡聽不出其中語帶雙關之意?這哪裡是勸自己偃旗息鼓,而是勸自己堅定請辭回鄉,來日等到機會成熟,張居正再想辦法啓用他這麼個人!

一想到自己比李幼滋還大一歲,今年已經六十五歲,就算一兩年後起復,那也已經垂垂老矣,最重要的是,京師六部很可能騰不出位子,殷正茂在離開張大學士府的時候,就只覺得兩條腿和灌鉛似的,走也走不動。

勉強上了轎子,他就一下子癱倒在了位子上,突然想到了之前去找汪孚林時,汪孚林卻去送許國的情景。

那時候他只覺得許國在和何雒文的競爭上輸了,不但沒得到翰林院掌院學士的名頭,甚至還被髮配到了南京,背後不免譏嘲許國放不下臉面,否則單憑女婿程乃軒和汪孚林如同兄弟的情分,汪孚林又出入張府如入自己家,怎麼都不至於輸給何雒文!可現在,許國至少還是擢升爲南監祭酒,他卻要黯然告病歸鄉,相形之下他還遠不如許國!

屈指一數,繼汪道昆之後,他們三個曾經在朝中風光無限的人,這竟是全都去了,歙縣籍的官員之中,在朝的除卻汪孚林和程乃軒兩個後生晚輩,就只剩下寥寥兩三個品級差強人意,官職也並不重要的人而已。

當殷正茂再一次不甘心不情願地再次上書告病請致仕的時候,之前已經數次挽留的朱翊鈞此番終於准奏。儘管一應待遇和從前那些致仕的高官沒什麼兩樣,但朝中上下無不明白,這位戶部尚書正是在和工部尚書李幼滋的爭鬥中敗下陣來。這其中,最最倉皇無措的不是別人,而是在言官彈劾中被點名的戶部都吏張雲。他怎麼都沒想到,之前胡全對他說的話竟然會變成事實,戰功赫赫資歷更輝煌的殷正茂竟然會敗給李幼滋!

正因爲如此,這天傍晚,他再次來到了胡全家門口守株待兔。當看見胡全揹着手晃悠悠從衚衕口走進來的時候,他一個箭步就衝上了前。可還不等他說什麼,他就看到胡全對他呵呵一笑。

“殷部堂這就算是徹底敗了,你心裡擔心是吧?要我是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裡。李部堂唆使科道上書,直接把殷部堂給擠出去了,他看上去大獲全勝,可看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感覺?元輔的人竟然窩裡鬥,這不是給外人機會嗎?他趕緊收斂還來不及,幹嘛揪着你一個小小的都吏不放?真的把你惹急了,你把他憋尿暈過去,氣不過才唆使言官彈劾殷部堂的事情說出去,他堂堂工部尚書還要臉不要?”

原來自己當成是莫大把柄的這件事,在萬不得已之下還能當成魚死網破的要挾!真是失算了,這明明是滾刀肉常用的手段!

張雲張大了嘴巴,老半晌方纔如夢初醒,慌忙打躬作揖連聲拜謝:“胡老哥,我已經是急得昏了頭,多虧你提醒,否則我只怕就要丟下家眷去逃命了!指點之恩,我沒齒難忘,今後若有什麼事情,你儘管開口,我就算豁出命去也幹!”

“哪裡就要你豁出命呢?”胡全連忙伸出手去攙扶了張雲,心裡卻嘀咕道,要是你知道是我輾轉給工部那些吏員送了你的黑材料,這才讓你現在倒了靠山惶惶不可終日,你非得拔出刀子捅了我不可!就是今天這說辭,那也是汪孚林告訴他的,讓他萬一再遇到張雲來找茬又或者求救時,就拿出來說。此時此刻,他三言兩語把張雲安撫好了,等人感激涕零地離開衚衕,他才摸着胸口舒了一口氣。

這滾刀肉萬一被惹毛了,那可真的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可是,李幼滋真的會偃旗息鼓?

殷正茂都已經被擠下臺了,李幼滋出了一口惡氣,可心火漸漸一平,他就敏銳地感覺到,張居正對自己的態度似乎有些冷落,這才醒悟過來,自己和殷正茂的爭鬥有些過頭。他不得不親自登門,想要向張居正這位同鄉兼同年解釋一下他這麼做的緣由。然而,他既然恥於提茶中被人下了利尿的車前草這種事,那就只能把矛頭對準戶部鬆散的管理,以及那些積年老吏的弊病,誰知道張居正卻隻字不提前事,只在最後囑咐了一句話。

“戎政尚書張心齋戰功資歷全都夠了。”

李幼滋知道,這是張居正告訴自己,廷推戶部尚書的時候,不妨推張學顏的意思。他和張學顏談不上什麼私怨,但也完全沒有交情,而且,他甚至覺着,張居正這是在變相表示心中的不滿。因爲張學顏和殷正茂的經歷頗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全都當過一方督撫,全都頗有戰功。和他當年乏善可陳的經歷相比,殷正茂也好,張學顏也好,全都是政績和戰功可圈可點。他知道自己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答應的同時卻也不無頹然。

至於之前那個該死的戶部都吏張雲,李幼滋已經沒有去找茬的心情了。

而李幼滋一走,張居正想到之前殷正茂去找汪孚林時,汪孚林卻去送許國,並不在家,也就沒有摻和這一場殷李之爭。他雖說不知道這是汪孚林故意爲之,還是一時湊巧,但事後汪孚林也沒有絲毫涉足這場內鬥,他還是對汪孚林這種態度頗爲滿意。

科道聽命於權貴,這素來是他最厭惡的風氣,如今小皇帝親政,卻還對政務大事似懂非懂,除了他代行皇權,能夠使科道聽命,旁人這麼做便是越權!

而歙黨已經沒了汪道昆和許國,若汪孚林別有他心,一定會竭力幫着殷正茂,把李幼滋踩下去,可汪孚林卻沒這麼做,足可見沒有結黨之意,他沒看錯人。

殷正茂離京的這一日,京師恰是大雨傾盆。對於素來迷信的殷正茂來說,這自然是一個最差的兆頭了。作爲致仕的高官,他可以享受馳驛回鄉的待遇,再加上早就定了啓程的日子,因此他沒有再等,而是眼看雨下小了點,就帶着家人準備啓程。

他在任戶部尚書之前,一直都在外爲官,又不像張居正這樣能夠享受到御賜宅邸的待遇,這座宅子還是升任戶部尚書時買的。宅子的前前任主人是蒲州籍的吏部尚書楊博,前任主人是某位致仕的侍郎,而他如今也是即將步入致仕行列。如今這一走,他卻不打算留着這座宅邸了。

雖說張居正之意似乎是給他留着餘地,可爲免有些人認爲他還想捲土重來,他回鄉之後還揪着他的短處不放,他之前就對留守的徐管事吩咐,處置了這宅邸以及那些傢俱再帶着錢回鄉,而價錢略低些也不要緊,橫豎他從前任主人那裡收來時,三路三進的宅子也只花了一萬五千兩。如今變賣成現錢,也可以彌補一下他在京城當戶部尚書這幾年的巨大開銷。

畢竟,在督撫任上總有各式各樣的常例錢,卻和當尚書要倒貼錢完全不同!

然而,讓他完全沒想到的是,他還沒離開,早就約好來看房子的買主卻已經雙雙登了門。

看到那兩個撐着傘的年輕人,馬車中的殷正茂又氣又恨,惱火地喝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雨水如同瀑布一般順着油布傘的邊緣落下,濺出的水聲把人的話語聲也蓋去了不少。汪孚林撐傘又上前了幾步,這才笑道:“京師內城之地,要找這麼一座氣派齊整,適合一二品高官住的宅子,實在是很不容易,石汀先生現在脫手,將來想要買回來的時候,那就更不容易了。而且,兩位小公子今年好像都十三四,不日就要進學,日後也許還會廕監,說不定還有用得着此處的時候。”

汪孚林沒有說殷正茂自己還可能起復,只說殷正茂的兩個孫子,見對方面色一怔,隨即爲之默然,他就知道殷正茂領會了自己的意思,當即笑道:“這宅子我和錦華聯手買下來,整修整修之後,把其中一路改建一下,日後可供歙縣籍的貢監和舉監,以及趕考舉子聚會,也算是石汀先生一番功德。畢竟,外城新安會館雖好,也有人不喜歡那環境。”

殷正茂再次打量着汪孚林,剛剛的慍怒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幾分後悔。到底還是小覷了這位後起之秀,他就忘了,張居正都對人另眼看待,如陳炌王篆這樣的張黨中堅,尚且都很賞識汪孚林,他既是同鄉前輩,又有舊交,怎麼也該在汪道昆走後,和汪孚林走得更近一些的!

“你們有心了。”

程乃軒看似沒心沒肺,但聽到殷正茂這話,他還是聽出了那幾分疲憊倦怠,少不得也撐傘上前,笑嘻嘻地順着汪孚林的口氣說了一番話,其中大意不外乎是誇殷家後輩子弟的。當然,除卻來買下殷家這座府邸,他和汪孚林還一人送了一百兩程儀。

別看殷正茂是一路馳驛回鄉,但如今張居正整頓驛站,各種開銷都是要嚴格列出,他是致仕回家,更加容易被人抓把柄。而這麼一大堆人一塊回鄉,二百兩開銷雖不能說綽綽有餘,可只要儉省一點,那是完全足夠了。畢竟,殷家雖曾豪富,如今卻是遠不及汪程許三家。

前頭宅邸的事都已經承了汪程二人好意,程儀這種小錢,殷正茂也就沒有往外推。臨別之際,這位前戶部尚書遲疑片刻,突然令隨從離遠一些,連車伕都屏退了去,只把汪孚林和程乃軒叫到了近前。在這嘩嘩雨聲中,他沉聲說道:“近日京城多有流傳前次遼東大捷有貓膩,元輔是想捂下去,但只怕最終難以善了。然則遼東離不開李成樑,你二人若萬一被點中去遼東,千萬記着,至少要把李成樑摘出來。”

汪孚林倒還好,程乃軒卻忍不住扭頭去看汪孚林,緊跟着方纔趕緊衝着殷正茂點了點頭,隨即謝了又謝。等到殷家那些人開始起行,兩輛馬車之後又是蒙着油布的三輛架子車,八個精壯的隨從,他目送這一行人,忍不住摸着鼻子嘀咕道:“好歹也曾經是戶部尚書,不至於就這麼一點人回徽州吧?”

“低調你懂不懂?”汪孚林幾個字把程乃軒說得啞口無言,等到看見宅子門口那徐管事一溜小跑迎了上來,他就當即笑吟吟地說道,“徐管事,宅子的價錢就照你們買來時的原價,我一分都不壓你的。至於銀子,當然也不用你千里迢迢送過去,讓貴主在徽州直接提領就行了。這宅子我打算繼續交給你看着,你看如何?”

千里送錢回去,哪怕是銀票,徐管事也知道並不安全,更何況徽州不像京師,殷正茂鄉居,他肯定不會有什麼油水,而留在京師,架起和汪孚林程乃軒這兩個徽州後起之秀的橋樑,指不定還能讓主人另眼看待。再想想殷正茂剛剛對兩人的態度,他立刻滿臉堆笑地應道:“汪公子和程公子好意提挈,小的怎敢不領?這屋宅您二位是要現在就看,還是……”

“不看了,堂堂殷府還會差嗎?”汪孚林笑着擺了擺手,無所謂地說,“改日我叫人來和你簽了契書,到順天府衙戶房辦了交割就行。”

超過一萬兩的大交易,汪孚林和程乃軒竟然就這麼一口敲定了,連房子都不看,徐管事不由得暗歎這份氣魄。等到兩人在雨中上了馬車一同離開,幾個身穿蓑衣頭戴葦笠的隨從簇擁跟了上去,哪怕在雨中也一個個腰背挺得筆直,他不禁在心裡暗歎了一聲。

到底是在東南開了那麼多家鏢局的人,相比打過仗的老爺收的那些親隨,汪孚林這些人竟是一點不差!(。)

第466章 路過的幕後黑手第203章 汪小官人的惡名第854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13章 皇帝的權威第53章 背兒子的爹第236章 忌日前夕衆生相第688章 火力全開第46章 新鮮出爐的代理縣令第601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8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752章 衣錦還鄉第248章 趟平官商兩條道第518章 詩劍風流,岳父進京第749章 對症下藥的籠絡第851章 再做一場第729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509章 風頭正勁的汪小官人第314章 何處爲奧援第299章 牙尖嘴利汪二孃第299章 牙尖嘴利汪二孃第901章 雪中送炭第750章 誰走誰留?第447章 酷吏當道第200章 坑人的最後是被爹坑第657章 兩姓之好第155章 人人上陣第662章 督按合流第281章 分分分,考生的命根第38章 聯絡員金寶的第一天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539章 廣寧初印象第833章 親情如紙,調開耳目第636章 煽風點火第514章 大司馬第562章 似是而非的機密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62章 英雄宴之說英雄第397章 卻原來是搶人美缺第756章 殿試之後的角力第49章 大逆轉!第895章 拍馬屁的高下第930章 負荊請罪(下)第590章 坑蒙拐騙碰鐵板第362章 半路上的巧遇第348章 汪道昆的支持第776章 隔牆演好戲第763章 來自家鄉的警訊第35章 你甘心嗎?第792章 意外的請託第289章 自私的食客第269章 誰是好漢第151章 鄉民的憤怒,葉縣尊病了第166章 你恨過你爹嗎第683章 先來者先得第714章 深夜逃亡第823章 即將升格的汪孚林第859章 好兄弟一輩子第120章 舅舅的困境第175章 帶程公子去相親第183章 行會和歲考第665章 妖女?瑤女?第245章 綠野書園和西園雅舍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789章 人仰馬翻,做官最難第472章 災星的光環第122章 奸細?第540章 譚公贈劍邀陪練第802章 君子坦蕩蕩第712章 緊急事件和帖卷第585章 殺奴(中)第190章 遊園之日貴客來第473章 被捅破的窗戶紙第135章 非禮勿視和麪壁第79章 揍的就是你!第951章 棘手的善後第346章 親不親一家人第18章 高端大氣的書童第652章 一敗如山倒第765章 廷推背後的奧妙第110章 鎮院大殺器第49章 大逆轉!第130章 把所有人架到火上烤第893章 做戲之後的新任務第310章 空手套白狼第925章 嬸嬸和叔叔第871章 打錦衣衛的悶棍第538章 薊鎮遊的終點第364章 江陵入謁閣老家第108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842章 芒刺在背,不得不保第750章 誰走誰留?第359章 妥協和激化第832章 煽風點火告自己第408章 一個換一個第260章 越鬧越大了第105章 雙向的殺機第435章 夏末的第一縷寒意第748章 兩頭尋寶第835章 科道誰爲尊第233章 直接賺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