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明爭暗鬥

靈帝在各州進行州牧改制時,沒有忘記將近年來一直在涼州擁兵自重的董卓換掉,改由忠心耿耿的老將皇甫崇接任涼州州牧。

無故調換邊疆大吏歷來就是兵家大忌,雖說靈帝本身不通兵事,但這個淺顯的道理他還是懂的。靈帝之所以如此行事,也怪董卓在涼州做得太過火了。

自董卓升任涼州刺史後,在未經朝廷允許的情況下,就在涼州大肆招兵買馬,不斷擴充麾下軍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武威太守馬騰和金城太守韓遂先後三次上折,舉報董卓治下軍隊數量已超十萬!

如今天下太平,按朝廷以往的規定,地方戍衛部隊不得過三萬,即使邊區情況特殊需要擴充軍隊的也得先報朝廷批准,任何官員私自擴軍問罪當斬。

其實平心而論,馬騰和韓遂也是有私心的。他倆之所以鍥而不捨地在背後打董卓的小報告,是因爲董卓的擴軍行爲已經嚴重威脅到兩個昔日土霸主的利益。

當調任聖旨傳到涼州,宣董卓即日回京出任少府一職時,董卓突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臥牀不起的那種,所以暫時不能接旨。

前來頂替董卓接管地方的皇甫嵩甚感無奈,今日的董卓已不再是一年前的董卓了,手裡握有雄兵十萬,任何想要動他的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董卓拒不奉命,每天只是好酒好肉地招待皇甫崇,但就是不和皇甫崇交接權力。皇甫崇不是不知道董卓是在裝病,但他壓根沒機會和董卓見上一面。

在涼州呆了半個月後,皇甫崇耗不起了,只好孤身返回雒陽覆命。不過也算皇甫崇老實,沒在涼州拉幫結派,不然董卓肯定不會讓他豎着離開涼州。

靈帝在接到董卓稱病拒不奉詔的消息後,不由大發雷霆,暗道董卓是一隻豺狼,日後必定爲禍天下。

不曾想靈帝一時激怒之言,數年後竟然成真了,這恐怕得讓已經死去多時的靈帝都跳起來大呼自己是個預言天才。

靈帝本來是想興師問罪的,只可惜朝廷近年來連年征戰,如今國庫已經拿不出多少錢來養兵。加上當事人皇甫嵩在討伐涼州叛亂時曾受過董卓的恩情,他也不好意思和董卓翻臉,最後只好主動辭去涼州牧一職,並建議皇帝由董卓繼續擔任。

皇甫嵩主動放棄官位不僅還了董卓一個人情,也算是給靈帝找了個臺階下,讓靈帝心裡多少感到有些平衡,後來也就不再去追究董卓之罪了。

事實上,皇甫崇也很忌憚董卓的用心,但木已成舟,他也是沒有辦法才選擇妥協的。若是朝廷堅持用兵,董卓身邊有李儒在,恐怕也難成事。

爲了安撫遠在涼州的董卓,靈帝接受了皇甫嵩的懷柔策略,留董卓繼續鎮守涼州,並將皇甫嵩調任少府一職。

董卓奸計得逞後,遵照智囊李儒提出的武力擴張建議,加緊在涼州地區招兵買馬,不到兩年時間就坐擁近二十萬大軍。

涼州面積雖大,但地處西北,生存條件相當惡劣。因此,當地漢人數量不到一百萬,加上聚居的羌民,滿打滿算也不過一百三十萬。董卓左拉右搶,硬是拉起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平均下來六人抽一丁,也夠窮兵黷武了。

因在前次討伐戰中吃夠了騎兵的苦,所以在擴軍之時,董卓力排衆議,堅決下血本來籌建一支五萬人的騎兵部隊。

爲了訓練這支騎兵,組軍以來董卓多次無禮興兵攻打周邊羌族部落。後來在一次平原圍剿戰中更是全殲了羌人部隊中的精銳湟中義從,算是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董卓的騎兵因大敗羌族騎兵,贏得了鐵騎的美名,正式更名爲涼州鐵騎。手握數萬鐵騎的董卓縱兵四處搶掠,盤剝當地百姓錢糧用於養兵,實力日漸強盛。

遠在雒陽的靈帝的病情和涼州董卓軍發展的情形相比,那真是悲劇得沒話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靈帝自知大限將至,白天愁眉苦臉,晚上還要吐血三升,讓張讓等近侍好不焦急。

這天,靈帝突然問起身邊的新寵宦官蹇碩:“蹇碩啊,朕的身子一天天在變壞,指不定哪天就歸天了,但朕有一事放心不下。朕欲立協爲太子,又恐大將軍何進在朕死後篡改朕的遺命,私自擁立辨爲皇帝。你是朕的心腹,可有什麼好主意教朕?”

蹇碩聽後不加思索地進言道:“陛下欲立協爲太子,何不先誅殺大將軍掃除障礙。此人不除,協皇子的太子之位必然不穩。”

靈帝默默地點了點頭,蹇碩的話算是說到了靈帝的心坎上去了。半月後,下定決心的靈帝傳旨在申時召見何進,卻喚蹇碩秘密調遣三百刀斧手埋伏在殿外,準備趁何進不備之時將其斬殺。

靈帝與蹇碩的計劃雖然很好,可不幸地是,蹇碩調兵當日宮中值班的司馬潘隱碰巧聽見了二人的談話。

潘隱曾受何進提攜大恩,今見何進欲被小人加害,心中實在不忍,便遣親信前往何府報信。

何進今日接到靈帝旨意後,心中十分高興,以爲靈帝是要找他商議機密大事。畢竟靈帝身體越來越差,也到了選定後繼之君的時候了。

雖說現在民間流言四起,但在何進眼裡,自己的侄子辨纔是儲君的不二人選。若靈帝識相立侄子爲太子,那何進肯定會三呼萬歲英明;如若不然,他肯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當何進登上馬車準備前往皇宮時,一名小兵騎馬而來,將靈帝蹇碩欲謀何進性命之事稟報給了何進。

何進是個什麼人,發達以前就是個殺豬的,雖說也混了這麼多年的大將軍了,但打心眼裡還是膽小如鼠。在聽到靈帝要殺自己時,何進當下也慌了神。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進此刻可沒想到他在朝中的勢力有多龐大,完全被報信的侍衛所說的情報給嚇傻了。

“不能坐以待斃!”何進急忙命下人將車趕回府中,隨即又派人召來心腹商議如何應對。

袁紹一直是何進派的忠實粉絲,他向來痛恨朝中閹人作祟。今聽何進說閹黨分子要拿他們開刀,當場怒氣上涌,從席位上跳將起來,揮袖咆哮道:“閹黨之患由來已久,今日正好趁機除之。紹願聽大將軍調遣,領軍護衛大將軍入宮,然後將閹黨斬盡殺絕。”

在宮中作威作福的宦官不僅是袁紹的死敵,更是何進的心腹大患。袁紹建議誅殺閹人,不想何進也正有此意。

在聽完袁紹的這番激昂陳詞後,何進正準備答應,卻不料堂外進來一人,出言否定道:“大將軍息怒,本初所言欠妥。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二帝之時,而盛於桓、靈二帝,如今在朝中的勢力更是不容小視,加上陛下有意袒護,倘所謀不慎,必將引來殺身之禍。”

何進可不是個勇敢的漢子,相反他膽小得很,聽了曹操的話後,當下就動搖起來。跟皇帝叫板這種掉腦袋的事還得慎重,衝動是魔鬼啊!

袁紹見何進猶豫不決,心中頓時不快,當即上前勸誡道:“大將軍不可再忍讓了,若不趁機除掉閹黨,你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而且辨皇子的皇位也難以確保!”

曹操聞言心知不妙,袁紹以皇位繼承之事刺激何進,必然會讓何進瘋狂暴走。但出於好意,曹操還是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好言勸阻何進三思而行,生怕他一時衝動壞了大計。

何進正在爲究竟如何行事纔算妥當而大傷腦筋之時,就聽門外一人稟報道:“大將軍,陛下突於半個時辰前駕崩,張讓等人正在宮內佈置兵馬,好像是想封死陛下歸天的消息。末將害怕那張讓會對大將軍不利,故而特來報信。”

何進擡頭一看,卻見來者正是方纔派人阻止自己進宮的潘隱。聞聽靈帝駕崩的消息,何進也嚇了一跳,當下急忙問道:“消息是否可靠?”

潘隱立即抱拳,堅定地回答道:“末將敢以項上人頭作保,此消息千真萬確。”

何進聽到這裡,騰地一下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拍案大罵道:“張讓小兒欺我太甚,進與你勢不兩立。”

憤怒歸憤怒,何進欲除張讓還得依靠手下大將。毫無疑問,袁紹就是何進一派主張誅殺宦官的急先鋒。

何進拔劍在手,邀請袁紹道:“本初可願隨我入宮殺賊?”

袁紹這回興奮了:“末將願隨大將軍入宮。”

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123章 爲情所困第109章 東路黃巾敗亡第183章 陳宮棄曹第29章 田豐進何府第15章 桃園續佳話第132章 西園建新軍第264章 “公平”交易(一)第55章 英雄樓與英雄莊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16章 再見張靈兒第28章 禁軍無主將第67章 大練兵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13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一)第70章 建軍表彰盛會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47章 預謀蛟龍第239章 力奪王旗第236章 再回雲中第210章 血夜虎牢(二)第17章 小“虎癡”第89章 載譽而歸第212章 裸衣大戰(一)第275章 屍山血河第172章 蔡邕請客第57章 白馬義從第273章 平城密約第127章 害人終害己第43章 寺外攻防戰(一)第81章 險地求神駒第222章 最後通牒第83章 敵軍圍困萬千重第130章 刑場上的挑釁(二)第163章 鷸蚌相爭(二)第271章 賈詡歸心第243章 約戰王庭第6章 河間揚名(三)第150章 攜美來降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76章 火海無涯第165章 欲行廢立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52章 玉簪定情第229章 “屠狼”行動第155章 靈帝託孤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62章 劉備三哭騙人心(一)第16章 織蓆販履者第111章 張樑的報復第162章 鷸蚌相爭(一)第82章 天馬急電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38章 請君入甕第170章 拯救廢帝第215章 計降張濟第149章 文聘說情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269章 計死人活第216章 會獵洛水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90章 有美來訪第56章 白馬將軍第185章 諸侯會盟第34章 至友與宿敵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44章 寺外攻防戰(二)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210章 血夜虎牢(二)第213章 裸衣大戰(二)第16章 織蓆販履者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98章 閉營免戰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94章 公私難分第105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45章 火牛破胡騎(二)第133章 西涼起戰禍(一)第252章 兄弟情深第41章 得勝歸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63章 懲辦污吏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63章 懲辦污吏第173章 鴻門宴第272章 “毒士”用計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25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第224章 羣英會(二)第192章 擒保華雄(二)第81章 險地求神駒第13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