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

中平二年九月中旬,董卓在繼任西征軍主將後,主動率軍退守美陽,駐紮在園陵一帶,似乎有意避開和韓遂聯軍發生正面衝突。

朝廷臨陣換將兩次,接着第三任統帥董卓又未戰先退,這讓韓遂自信心爆棚。但人都是有貪念的,董卓的“消極”行動成功迷惑了韓遂,讓生性多疑的韓遂對未能攜大勝擴大戰果而暗暗後悔。

董卓屯兵美陽後,聽取謀士李儒建議“轉攻爲守”,命令士卒大肆構建防禦工事,準備以堅守的方式迎接韓遂醒悟過來後的瘋狂進攻。

韓遂果然沒有讓董卓失望,在派出多批探馬偵查官軍的動向後,韓遂終於認定董卓並非是在示弱,而是真被聯軍給打怕了,於是果斷下令全軍向前推進,誓要將官軍全部消滅在美陽。

十月,當韓遂的漢羌聯軍行進到美陽城外時,也被董卓不惜血本修建出來的堅城給嚇了一跳。只見美陽城城池由原先的三丈猛然加高到近五丈,城外除卻兩丈寬的護城河外,還另築有不少拱衛城牆的土臺工事。

韓遂立於馬上,遠遠眺望着堅固的美陽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要強攻如此堅固的堡壘那得死多少人啊?心裡後悔死了當初爲何沒有趁勝追擊。

與韓遂不同的是,董卓這些天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美陽城乃是韓遂聯軍東進佔領三輔地區的必經之路,官軍大可在城內養精蓄銳,靜待聯軍來攻。

更令董卓心安的是,軍隊糧草方面壓根不用擔心,可以直接得到大後方的鼎力供給,就是城中現有的積蓄也足夠官軍用上一個月。相反,駐紮在城外蠢蠢欲動的韓遂大軍的日子過得可就清苦多了。

涼州本是荒漠之地,糧草本就不富裕,壓根就不能支持大軍長期外出作戰。這也是爲什麼西涼的軍閥們雖然擁有天下一流的戰力,卻不能與中原諸侯爭雄的原因。唉,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呵呵,後世的偉人都說了,餓着肚子是打不了仗的!

董卓堅守不出,謹慎的韓遂可不像皇甫崇那樣底子厚膽子壯,敢拿人命來消耗城防,因此不敢冒然率衆攻城,雙方就這麼對峙起來。

一晃韓遂聯軍已經在城外紮營了三天,什麼屁事也沒做,天天除了吃就是睡,都快變成那啥了?

時間一點一點溜走,聯軍軍中的存糧越來越少。身爲聯軍首領的韓遂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急有什麼用?看到那堅如鐵石的城池,韓遂就總是下不了強攻的決心。

涼州不比中原,空有一塊大地盤,人口卻少得要命。這死一個兵就少一個,打完了沒地方補充。除此之外,糧食也稀缺得緊,西涼可耕地着實太少。軍閥們就是存心想縱兵搶糧也難找到合適的對象。

聯軍如此坐吃山空,韓遂脆弱的小心臟受不了了,於是召集聯軍內部所有的高級將領,商議接下來應當如何行事。

在聯軍中軍大帳中,除了馬騰還算有些頭腦能夠保持冷靜外,其他羌人都是一個勁兒地叫囂要攻城,那勁頭彷彿在他們眼裡,攻城不會死人一樣!

韓遂見了暗暗搖頭,這羣沒腦子的蠢貨,軍中攻城裝備都沒有,難不成用腦袋去撞開城門麼?這又應了當下那句十分流行的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友”,韓遂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個作戰會議開了半天,硬是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可時間不等人,不攻城就得退兵,韓遂不甘心就此罷休。在涼州鬧這麼大的動靜是爲啥,不就是想讓皇帝給封個西北王嗎?一旦退兵,還得接受朝廷的安撫,那秋後算賬就是遲早的事兒。

韓遂上有老下有小,他可不敢向朝廷請和。想就此棄軍而逃吧,又怕朝廷發下海捕文書全國通緝。猶豫了半天,韓遂最後不得不同意走強攻這一條兇路。

衆將見首領韓遂拿定了主意,都紛紛吵着散帳好去填飽早已咕咕叫的肚子。韓遂望着大大咧咧散去的衆人,不禁唉聲嘆氣。擺在面前的美陽城就是個坑,實實在在的坑,可眼下的形勢逼人,即便不是傻子,這坑也得跳!

一連五天聯軍圍着美陽城就是不進攻,倒讓城內的董卓也犯起了多疑病,一天到晚都對李儒重複着相同的問題:“文優啊,你說城外的叛軍在想啥啊?這都幾天過去了硬是沒傳來半點動靜。我們已經事先探明他們的糧草可不怎麼充足,他們難道以爲坐等就能攻破美陽城麼,還是他們有什麼別的陰謀?”

李儒也是個謹慎的人,他這些天沒少跑動,四處檢查城防,確信城池沒有任何漏洞可鑽。主公有問,作爲臣子自然得耐心解答:“主公不必擔心,只要我們堅守住城池,敵軍的一切謀略都起不了絲毫作用,這一點儒可以拿性命向主公保證。”

皇天不負有心人,董卓日思夜想的事兒終於來了。韓遂聯軍在糧草不濟的壓力下,終於在圍城的第七日對美陽城發動了全面強攻。

聯軍攻城讓董卓着實興奮了一把,他指着城外蜂擁而上的叛軍大笑道:“哈哈哈,這回總算把你們盼來了!文優快瞧,聯軍這回動靜還不小,隊伍中雲梯數量不少呢?呵呵,不怕他們攻城,就怕他們龜縮在營裡。嘿嘿,如今風水輪流轉,也該讓咱們享受一下居高臨下殺敵的快感了!”

李儒聽着董卓略帶譏諷的話並不插言,仍舊保持着一副像是死了親孃的苦瓜臉,只是那雙盯着叛軍的眸子不時地閃爍着毒辣的光芒。

涼州產馬,且馬質優良。西涼軍閥們手下通通是騎兵主打,步兵只能算是配套。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土豪”得讓中原諸侯直留口水。

所謂平地靠騎兵,攻城靠步兵。可聯軍內部的兵種搭配顯然不盡合理,起碼有三分之一是羌人的騎兵部隊,真正的步兵只有不到三萬人。

喊攻城時屬他們吼得最兇,可真到了擡梯子上城的關鍵時刻,讓他們下馬當步兵使簡直是逼公雞下蛋。往往是雲梯還沒靠上牆,這些羌族士兵就哇哇大叫着往上爬。野蠻的結果不用多想,肯定被官軍推倒雲梯直接從半空中掉下來,摔得稀里嘩啦。

韓遂望着毫無攻城經驗的羌人,胸口的氣不打一處出來。這哪是在攻城,分明就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嘛。有積極心沒效率頂個屁用,最後還把自己搞殘了,一羣蠢材。

聯軍笨拙的攻城方式並沒有使城上的弓箭手心軟,一陣又一陣箭雨不斷往下拋射,射得不少埋頭苦幹的聯軍士兵抱頭鼠竄。

城上的官軍守得是遊刃有餘,而城下的聯軍則是累得滿頭大汗。韓遂見聯軍根本沒可能攻上城樓,不由搖頭嘆息道:“攻城如此不利,還是先行撤兵吧!鳴金!”

回到大營後韓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點損失,當一個驚人的傷亡數據報上來時,韓遂再也惹不住了,當即向羌人怒吼道:“一羣蠢豬,連城牆邊都沒摸到就損失了五千多人!你們說,這要是傳出去讓我聯軍的臉面往哪擱?”

韓遂生氣的真正原因並不是聯軍傷亡慘重,而是其中漢人付出的貢獻太大,陣亡的幾乎都是漢人。羌人傷得多死得少,不用說攻城時他們肯定耍了滑頭。

打了敗仗的聯軍將領自然沒有脾氣,被韓遂一通無情的臭罵,一個個都低下了頭。只有北宮伯玉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羌軍此次幾乎取得了零死亡的完美戰績,這在攻城史上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北宮伯玉深感自軍在這次攻城行動中立了大功,得意洋洋地在漢人將領面前炫耀道:“韓將軍,這幫烏龜孫子,只知道躲在烏龜殼裡。要是他們敢出來,我保管打得他們找不着北!”

韓遂也是氣糊塗了,竟然當衆罵起北宮伯玉來:“你白癡啊,人家會放棄堅固的城池跑出來跟你打野戰?你要是官軍,你會出來嗎?”

讓人驚訝的是,一向脾氣暴躁的北宮伯玉也不知哪根神經搭錯了,被人當衆辱罵了竟然沒有生氣,只是咧嘴笑道:“不會!”

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57章 白馬義從第31章 皇子伴讀(一)第156章 君臣一諾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86章 別陽澗大戰(二)第87章 別陽澗大戰(三)第79章 初到烏桓第149章 文聘說情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66章 全面改革第16章 織蓆販履者第236章 再回雲中第249章 雁門關絞肉機(二)第220章 禮尚往來(一)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99章 京師血案(一)第189章 拜見袁盟主第70章 建軍表彰盛會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34章 西涼起戰禍(二)第218章 董卓“大出血”(二)第168章 李肅說降第270章 狗急跳牆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166章 李儒之才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41章 得勝歸第134章 西涼起戰禍(二)第2章 拜師學藝第41章 得勝歸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204章 西路無援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92章 擒保華雄(二)第88章 別陽澗大戰(四)楔子第166章 李儒之才第41章 得勝歸第191章 擒保華雄(一)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105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45章 南陽文聘(二)第60章 “虛”與“實”第154章 爲君三謀第10章 甄府訪田豐第196章 飛將之威(三)第110章 董卓替盧植第225章 羣英會(三)第35章 請纓平烏桓第61章 見義勇爲第168章 李肅說降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172章 蔡邕請客第181章 行刺與獻刀第214章 守株待兔第268章 張飛耍寶第160章 宮廷內鬥第24章 殿前顯神通(二)第63章 懲辦污吏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186章 爭奪汜水關第106章 火計破黃巾第195章 飛將之威(二)第38章 請君入甕第162章 鷸蚌相爭(一)第74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三)第104章 劍聖闖營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86章 別陽澗大戰(二)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第184章 廣發矯詔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61章 見義勇爲第110章 董卓替盧植第134章 西涼起戰禍(二)第54章 小仲道的敵意(二)第90章 有美來訪第26章 才女的刁難第47章 自露馬腳第6章 河間揚名(三)第95章 合作之路第129章 刑場上的挑釁(一)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97章 唐周叛變第247章 瘋狂的報復第15章 桃園續佳話第246章 彈汗山大捷第65章 爲民作主第13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一)第66章 全面改革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182章 有驚無險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34章 至友與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