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出口返銷

出版社也有樣學樣,在第二天來了一封只有一個“!”的回信。楊凡終於放下心來,因爲根據歷史上的同樣事件,這意味着出版社對他的文章前景相當看好。

果然,三天之後,出版社又給楊凡發來了一封信,信上提供了楊凡詳細的修改意見,並且他們的簽約代表也與這份修改意見同時到達。

由於對《光輝》這本書的主題比較滿意,雖然它並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少年讀物,但是Scholastic出版公司依然決定冒險將它簽下來。而之前耽誤了那麼長時間,正是因爲公司內部對是否籤這一本非兒童讀物而爭執。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決定冒險。

《光輝》的合約與《黑科技時代》籤的同樣順利,而這份合同中提供給楊凡的版稅也達到了10%這一國際標準。

就在與Scholastic出版公司達成出版《光輝》的協議之後兩天,德國的紹克出版公司也給楊凡寄來了《光輝》的出版合同。

將《光輝》的第一卷五十萬字按照Scholastic出版公司的要求修改完畢,發過去通過他們的審覈之後,時間便已經到了二零零二年的四月底。在過去的一年半中,楊凡不間斷地創作了足足一百八十萬字的文章。而到這個時候,預計長度爲兩百萬字的《光輝》,雖然一度因爲修改舊作而耽擱了,但也終於步入了它的結局階段。

五一的時候,楊凡沒有像往年那樣埋頭於寫作,而是與曹琳芳一起來到了北京。首先便是看望一下有幾個月沒見面的陳芊芊,其次當然是要一起遊一遊北京。上次曹琳芳生病的時候楊凡雖然也在北京住了近兩個月,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好好遊覽。這次當然要彌補一下原來的遺憾。

原本楊凡還一直擔心那場突然爆發的“非典”。之前的幾個月,他幾乎每天都要在電話中提醒一次陳芊芊:“千萬千萬要注意身體,別出去亂吃東西,不要和發燒的同學住在一起。”

不過五月份過去了,不但北京,連原本鬧的很兇的廣東一帶也沒見到非典的影子。於是楊凡才放心大膽地帶着曹琳芳前往北京。

接待兩人住下之後,陳芊芊帶楊凡他們去的第一個地方便是故宮。故宮裡那氣勢恢弘的建築羣和各種奇妙的雕塑讓楊凡目不暇接。寫《光輝》之後便養成的習慣讓他不停的在心裡組織語言將他看到的東西描述出來,所以一路上他都顯得非常沉默。

“楊凡你怎麼了?”一直和曹琳芳走在前面的陳芊芊發現了楊凡的異常。

“恩?”楊凡一回神便看見了陳芊芊略帶焦慮的面孔,他笑笑說,“我有點走神。沒事。”

“想什麼哪?”陳芊芊又問了一句。

“想着,我要是描寫故宮這裡什麼景色,應該怎麼寫。”楊凡也不隱瞞。

“你中毒太深。”陳芊芊故意皺起眉,搖着頭說。

“他中什麼毒了?”曹琳芳突然發現另外兩人都停了下來,便也從遠處走回來問道。

楊凡神秘的笑笑說:“玄幻小說中毒。”

“你還算玄幻小說中毒的?”曹琳芳不屑的撇了撇嘴,伸出手來一指原處的一個年輕人說,“你看,他才叫玄幻中毒呢!遊故宮的時候還捧着本《魔戒》。”

“在故宮裡面看《魔戒》?”楊凡皺了皺眉頭,“他也太不講究了吧。就算要看,也應該看看《蜀山劍俠傳》那種嘛。”

“那有什麼不一樣麼?”陳芊芊問。

“當然不一樣拉。”楊凡開玩笑似的笑着說,“就說龍好了。蜀山裡的龍,都是中國式的,可是《魔戒》裡的龍還不是西方式的爬蟲類?故宮好歹也是中國古代皇帝住的地方,你在這裡碰個爬蟲類的龍看,多不禮貌。”

“你這麼說,倒也有點道理。”陳芊芊笑了。

“以後說不定也有美國人拿着《蜀山劍俠傳》那種書在迪斯尼樂園看呢?”曹琳芳笑道,“這可就看你的本事了。”

“沒問題。”楊凡笑着說。

北京是個需要花時間去玩的地方。從故宮、長城到頤和園長安門一圈玩下來,五一的長假也過去得也差不多了。這七天中,楊凡不但沒有上網,甚至連電視也很少看。所以他當然不知道在五一的時候,網絡上再次掀起了新一輪的正統與玄幻之爭。不過這次卻不是正統文學主動向網絡文學挑釁,而是網絡文學的支持者首先翻出了去年的舊帳。

網絡文學的支持者們把去年互相爭論時,正統文學的支持者發的一個寫着網絡文學沒有出版前途的帖子弄了出來,並在下面附上了零二年上半年到五月份爲止在起點新華出版社和北京的另外幾家出版社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的書名和銷量。然後有幾個好事者得意地在下面叫囂,有本事的話,那些個支持正統文學的也弄幾本同樣銷量的書出來看看。

面對這樣的挑釁,正統文學的支持者們當然不能善罷甘休。他們很快便找出了同樣數目的文章出來應答。但是很不幸的,在他們列舉的文章中間,有一本居然是慕容雪村的小說。於是便被網絡文學的支持者們抓住了把柄。他們冷嘲熱諷,說正統文學難道實在無人了嗎?居然要用寫網絡文學的作家的作品來抵數。這話當然不好聽,於是便又是一番爭吵。

但是這一次的爭吵,正統文學的支持者們卻找不到可以用來鄙夷和攻擊網絡文學的地方了。說它們沒出版前途當然不可能,明明白白的數據在那裡放着,睜着眼睛說瞎話只會引來更多的嘲笑。說他們沒內涵嗎?即便不說通靈者的《光輝》,隨着大規模的出版活動的開始,其他的網絡文學中已經得到讀者和評論界認可,被稱做“反映了社會現實”的小說也出現了不少。

於是,這場爭論的焦點便進一步直逼正統文學最後的心理防線——在網絡高度發展的社會,到底應該由誰來佔據文學的主導地位。當然,這樣的爭論的最終結果依然是以正統文學稍占上風而告結束。但是所有看過了這場爭論全過程的人都知道,一切並沒有就此結束,就好比終結者中那句最經典的臺詞一樣,網絡文學暫時敗退的時候,也給正統文學留下了一句:“I will be back!”

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次的這個“back”,來得未免也太快了些。只是過了短短的三個月,帶有“起點新華”字樣的出版物,就象是真的在書裡夾了金葉子一般,在全國各地都銷售得一片熱火,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幾個沿海大城市,更是多次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其實,並不是國內的羣衆突然改變了喜好,說來也有些諷刺意味,這股網絡小說的搶購之風,竟是從國外返吹回來的。

楊凡的《黑科技時代》在首輪銷售慘敗給《哈利·波特》之後,在一個多月後,在評價家們的一片好評聲中,來了次突然爆發,第三個月的銷量竟超過了《哈利·波特》少許,而總成績也達到了它的三分之一。而與此同時,楊凡的《光輝》再度登陸美利堅,由於通靈者之前在美國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光輝》第一日竟然售出了二百七十萬冊,雖然與《哈利·波特》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個成績,已經足以讓美國人驚呼了。

自然的,這兩部小說在美國的熱銷也引起了其它國家的注意,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典、俄羅斯、加拿大、日本……不同國家的出版社一個接着一個的來和楊凡簽約,買下通靈者一部或者多部小說的區域版權。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竟有一家中國的出版社,去向Scholastic公司詢問《哈利·波特》、《光輝》和《黑科技時代》這三部小說的作者和版權信息,希望能在中國出版中文版本。

事後,這家捨近求遠,想把英譯本再翻譯回中文的出版社固然是成了中美兩國共同的笑柄,可這個事件其實也預示着接下來國內網絡小說書市的大翻身。雖然說起來有些無奈,但楊凡也不得不承認,國內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尤其是相當數量的年輕人,開始時對印有“少年作家鉅著”字樣的小說不屑一顧,而在之後卻爭先購買帶着“美國暢銷書榜第二位”的、內容與原先一模一樣的小說。

當然,小說的質量還是相當重要的。正是《黑科技時代》和《光輝》的精彩情節,讓那些抱着一睹美國鉅著目的的人們看得如癡如醉,進而購買了通靈者前幾部作品,乃至起點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其它小說,並且把它們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和同學同事,一時間,起點中文網和起點新華出版社的知名度之高,甚至超過了楊凡懸賞百萬徵求骨髓之時。

第一一四章 新的考驗第十一章 小說要素第四章 一鳴驚人第七十五章 二次體檢第一一五章 再出江湖第一三六章 再拓市場第四十三章 歷史鉅變第二十九章 美麗女神第一四二章 攜美而去第一二七章 合作新伴第四章 一鳴驚人第八十章 悄然爆發第四十四章 尷尬體檢第八十八章 資金缺口第六十八章 新的開端第二十四章 星際高手第一一零章 金牌臥底第一零九章 情真意切第三十章 真情流露第一章 大夢初醒第六十章 溫馨遊戲第一二九章 一對路癡第十章 英語測驗第六十八章 新的開端第十六章 出版大計第一二一章 酒吧挑釁第五十一章 天賜良機第一三三章 光明前程第八章 一箭雙鵰第六十九章 新創社團第一零七章 終獲芳蹤第八十七章 麪攤巧遇第一一七章 時來運轉第四十五章 高二暑假第一零三章 狂人強帖第一二九章 一對路癡第一二六章 疑問不斷第四十一章 球賽預測第八十章 悄然爆發第一二七章 合作新伴第四章 一鳴驚人第二十一章 地獄天堂第三十八章 久仰大名第一零五章 言者無心第四十二章 是否巧合第六十七章 心生感觸第六十五章 初臨南大第十三章 疑爲基佬第五十章 峰迴路轉第一二七章 合作新伴第五十章 峰迴路轉第六十一章 生日快樂第一三一章 奇談怪論第六十七章 心生感觸第二十五章 起點中文第三十一章 黑客挑戰第三十六章 半年之異第一一一章 所謂英雄第八十七章 麪攤巧遇第三十三章 玄幻姓名第八十九章 慈善風潮第三十三章 玄幻姓名第一一零章 金牌臥底第一三九章 吝嗇善人第一零一章 遊子回鄉第一一三章 風水輪轉第十一章 小說要素第一一六章 小受挫折第三十一章 黑客挑戰第七十章 正玄初戰第三十四章 首頁設計第六十八章 新的開端第八十九章 慈善風潮第四十三章 歷史鉅變第八十七章 麪攤巧遇第九十一章 危機再起第四十三章 歷史鉅變第八十九章 慈善風潮第七十七章 本無誠意第八十八章 資金缺口第一二九章 一對路癡第一三六章 再拓市場第四十六章 李逵李鬼第四十一章 球賽預測第一百章 貴賓訪客第九十九章 貴賓制度第十七章 名人之難第三十五章 黯然神傷第五十一章 天賜良機第四十六章 李逵李鬼第十四章 一遇血豬第九十五章 是悲是喜第六十九章 新創社團第十五章 火爆書市第二十二章 真情告白第九十九章 貴賓制度第一零三章 狂人強帖第七十九章 病來如山第八十八章 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