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在招生動員會上詳細的回答了很多老師提出的問題,等到沒人提問之後,他便離開了。
接下來,是這些老師們通過相互討論來達成共識的時間。
主持討論的寧老師首先說:“大家一定被學校的辦學宗旨震動了吧?實話實說,如果不是今天來開這個動員會,我絕對不會相信一所花了幾個億建設的中學,竟然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三,甚至是第四的位置上。”
有個體育老師說:“你們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我大概是理解了。如果這所學校是要靠尖子生衝名氣,你說像我這樣的老師能被聘請進來嗎?我拿的工資可是跟你們一樣多哦!”
所有老師都笑,覺得體育老師說了大實話。
“嘿嘿,看你們笑得這麼歡,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這些年教出來的學生,考上名牌大學的一定不少吧,這些學生至今好記得你們,過年過節偶爾來看望你們的,有幾個啊?我是體育老師,肯定是沒這種待遇了,從來沒有學生會找我的。”
體育老師這個問題問完,會議室內頓時鴉雀無聲,再沒有老師笑得出來。
寧光新出來打圓場說:“學校今後不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給老師平定等級,其實對大家都有好處,能讓你們把以前沒有機會嘗試的一些教學理念都拿出來,這樣不是很好嘛?”
“嗯,這一點確實很好,我就是衝着這一點來的!”有個提前退休的老師大聲說,“要我說啊,既然領了學校發的高工資,咱們就得盡心,負責對不起學校,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次我出去招生,一定要把我原來所在的那所學校裡面那些家庭經濟條件差、自強自尊、踏實認真的學生全都招過來!能爲所有困生免費提供住宿食住的中學,絕對是最好的中學!”
“對,我也是這麼想的!今年我們先試着教一個學期,如果學生的整體成績不是很差,我打算明年動員我家親戚把孩子送過來學習。學校的硬件條件這麼好,能讓娃娃來這
裡接受六年的正規教育,我看比上個大學還有意義!”
“以我看啊,學生的整體成績不會差到那裡去。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大多數都能吃苦,只要我們認真的教,他們沒有了經濟方面的困擾,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很快。說不定,將來學校裡還能出幾個不得了的人才。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自古英才出寒家。咱們這些老東西,如果能教出一些真正的英才,這輩子也算是沒有白活啊!”
會議室裡面的討論十分熱烈,一直到了傍晚。校方在試運行的師生食堂內招待了幾十名幹勁十足的老師,然後給每人發了一筆招生工作補助,還把七、八月份的基礎工資也給大家發到了手中。
龍嶺中學雖然是九月一號開學,但這些老師們都算是七月份入職,校方的大氣和敞亮,讓這些退休的老師覺得心裡很舒服。
在這些退休老師們離開學校的時候,嶽子恆也帶着楊烈交給的任務離開了。
楊烈告訴嶽子恆,盡力發動認識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從幾所名牌師範大學畢業學生中招攬一批喜歡教書育人,有想法和幹勁的年輕大學生,到時候工資待遇絕對不比他們去大城市求爺爺告奶奶的找工作要強很多。幹得好的老師,將來還有機會進入低調神秘的龍嶺集團內部工作,絕對是一條外人想都想不到的捷徑。
楊烈沒有給嶽子恆硬性指標,因爲招攬年輕老師只是爲了將來進行儲備,哪怕嶽子恆這一次前往幾個大城市一無所獲,現有的退休老師羣體也能滿足教學需求。
退休老師因爲上了年齡,肯定有一些身體方面的劣勢,但教師這個行業越是從業時間長,經驗就越是豐富,只要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學校的教學工作絕對不會出問題。
幾天之後,寧光新踩着泥濘的鄉村小路來到了一處土坯茅草房的農家門口。
“諸葛青雲同學在家嗎?”寧光新站在院場邊上大聲的喊。
過了片刻,一位佝僂着身軀的老漢拄
着柺杖從草房裡走了出來。“青雲到後山的坡上撿地軟去了,你是哪位啊?”
“您是青雲的爺爺吧?我是青雲原來上學的班主任,今天專門來找青雲的!”
“啊,您是寧老師吧?青雲回來這一年,經常唸叨您,說您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諸葛青雲的爺爺急忙迎上來,把寧光新迎進了自家的茅草房屋內。
這個年代,農村人還住在茅草房屋內的,在青河地區,已經十分的罕見了。
寧光新進了屋子,仔細看看,心裡有些難受。諸葛青雲是他退休前一年帶的學生,成績在班裡處於中等。後來因爲父母外出打工出了車禍,肇事的車輛逃逸,不僅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賠命款,還得四處借債去外地把父母的遺體冷凍保存費和火化費交了,再抱着骨灰罈子返回家鄉。
因爲沒有了經濟來源,諸葛青雲退學回到老家,代替父母贍養家中唯一的直系親人,也就是他的爺爺。
這次學校派老師利用暑期在整個青河地區招生,寧光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青雲。龍嶺中學給寧老師發了兩個月一萬塊錢的基礎工資,還給發了五千塊的招生補貼,寧老師捨不得花,除了給老伴交醫療費,剩下的他都隨身帶過來了。他想幫着諸葛青雲重回學校,參加高考。
諸葛青雲的爺爺給寧老師倒了一碗白開水,然後就無話可說,只是枯坐着等候諸葛青雲回家。
大概過了兩個小時,天色快到傍晚時分,諸葛青雲帶着一幫孩子從後山坡上下來了,他的揹簍裡面裝着滿滿一揹簍的地軟。
“二嘎子,明天早上別睡懶覺,咱們去鎮上把地軟賣掉,就可以給你湊齊書本費了!”
“青雲哥,知道咧!我聽說鎮上的人特別愛吃地軟包子,咱們今天撿了這麼多,說不定能賣好幾十塊錢呢!”
十七歲的諸葛青雲與十六歲的二嘎子在村頭分別,然後揹着大大的揹簍,一步一步的向自家那座茅草房屋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