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第258章 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一款飛機發動機的性能好不好,通常首先就是看它的推力大小,然後在這基礎上追求省油。

但問題來了,

根據F(推力)=W*(C1出口氣流速度-C0飛機速度)以及效率n=2/1+(C1/C0)兩個公式可以得出的結論:

發動機出口氣流速度C1越快,推力越大,但相應的效率就低。

除了這個問題,飛機在不同的飛行高度和速度下,涵道比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對於小涵道比的戰鬥機來說,涵道比超過0.7,更適合低空,涵道比低於0.5,更適合高空。

所以省油和推力,大涵道比和小涵道比,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很難做到各方面兼顧,而這其實還只是設計航發的時候,各種需求與技術的矛盾之一。

每一個看似細微的設計改變,背後都是需求和技術權衡妥協的結果。

當然,技術是在不斷髮展的嘛,科研也講究一個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以客機和運輸機的大涵道渦扇發動機爲例,它們的進氣口風扇只有一個,並且直徑通常都在三米以上,因此可以吸入非常多的空氣,其中大部分都進入了外涵道,提供了發動機85%以上的推力。

因此對於大涵道發動機來說,擴大外涵道與風扇直徑來增加推力的效果非常明顯,F35上的F135發動機就是這麼幹的。

但副作用也很明顯,外涵道與風扇直徑太大,迎風阻力就大,因此大涵道比的飛機,很難進行超音速飛行。

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個疑問,既然飛機在起飛或者格鬥的時候,需要小涵道比獲得更大的推力和速度,巡航的時候又追求大涵道比追求省油和續航,

那如果弄一臺可變涵道比的發動機,豈不是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理論上確實可行,渦扇發動機說白了,就是兩個直徑大小不一樣的筒子套在一起,只要造個大小可以伸縮的外筒子和風扇,一臺可變涵道比的發動機就出來了。

但就是這原理看似簡單的東西,真想做出來難如登天。

這東西一聽名字就知道,結構肯定非常複雜,先不說能不能做出來了,光是在高溫高速的發動機裡面,加了這麼多的系統和零件,可靠性和壽命就是老大難的問題。

因此到目前爲止,各國都還只是處於初期研發階段,真正能拿出來的可變涵道比發動機,一個都沒有。

相較於一聽就難度極高的可變涵道技術,變循環技術則相對簡單,也好理解。

變循環目前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根據情況,啓用或停用加力燃燒室,而加力燃燒室其實就是在內涵道和外涵道噴出的冷熱氣體交匯處,再加一個噴油燃燒裝置,利用空氣中沒有消耗掉的氧氣再次燃燒,提高推力,在這種狀態下,整臺發動機其實和渦噴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另一個則是直接通過增加幾個氣體的閥門,來控制進入內外涵道的氣體比例,需要高推力起飛或突防的時候,就把大部分的氣體都引入內涵道的燃燒室燃燒噴出。

第二種方法,其實M國普惠在1962年就研發出來了,這款名爲J-58的自循環發動機也是全球第一款投入使用的變循環發動機,裝備它的是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

而這款裝備了J-58自循環發動機,看起來極具科幻感宛如外星產物的飛機,也確實成爲一個時代的神話。

它是第一款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3.2馬赫的速度連導彈都追不上它,服役24年被上千枚防空導彈攻擊過,但除了一次對高麗的偵查任務中被一枚5200導彈擊傷,其餘全部毫髮無傷,其科技含量哪怕放在現在也還能打。

在和老毛子的那場競爭中,他們雙方在舉國之力之下,確實憋出了很多黑科技,哪怕至今都還在享受那場科技競賽所帶來的餘澤。

不過在競賽的過程中,普通民衆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就和華國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樣,奇蹟都是要付出相應代價的。

冷戰結束後,黑鳥因爲每架高達20億刀的造價,以及每月3700萬刀的使用成本,讓老M也大呼吃不消,最終在1998年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除了惠普的J-58,老美的GE公司也成功研發出過F-120變循環發動機,只不過因爲成本等原因,最終也被淘汰了,後來GE公司就吸取了教訓,不一味追求高技術,轉而尋求起了性價比。

目前反推力,變循環,變涵道這幾種技術,華國也在研究攻克,目前已經拿出來的,就是加力燃燒室技術,但並不是那種可以自動啓停的。

至於康馳,

他比較貪心,既然理論上可行,那就全都要!

只不過真搞起來後,他發現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不說別的,光是讓他照着渦扇20的圖紙,復刻出一臺渦扇20都得費好大勁,更別說一款全新的黑科技發動機了。

對於航發來說,有三大主要核心:設計、材料、工藝。

其中設計圖紙有了,材料想要什麼國家肯定都會提供,但工藝這東西,如果不去航天工業學習,光靠康馳自己琢磨,沒個一年半載估計都難。

但從航空工業只給圖紙沒給工藝就能看出,他們對康馳多少還是想留一手的,這也能夠理解,要是誰上來就找康馳要光刻機的圖紙和技術,他肯定也不樂意。

雖然蔡耀斌給他這些‘學習資料’的時候,看起來似乎雲淡風輕,甚至生怕他不感興趣,但背後肯定也是軍方大佬們費了老大勁才幫他搞來的。

所以康馳也沒奢望能通過去西飛學習得到這些工藝,只能靠自己搞定。

何以解憂,唯有開掛。

於是康馳最終選擇了技術降級,只要能造出一款具有這些功能的發動機,哪怕性能再差,只能順利點火一秒,讓系統能彈出面板就行了。

但即便如此,整個設計的過程也極其艱難,光是設計一個可以折迭縮放的外涵道套筒,康馳就用了十多天,進行了幾十次的嘗試才終於勉強搞出了個大概可行的,整個原型機的研發更是耗費了足足四十多天,而且性能嘛……

【物品: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製造者:康馳】

【物品等級:1】

【經驗:0/50000】

【物品狀態:完好】

【物品參數:最大推力8500kgf,最大反推力3500kgf,6-10可變涵道比,手動變循環加力燃燒室,使用壽命1000小時】

【解析項目:無解析項】

【通用經驗:493464】

【精通點:71(+20)】

當看到系統順利彈出的面板後,康馳欣喜之餘,又難免有些小挫敗感。

一臺進氣口風扇直徑足足3米,還有這麼多前沿技術的發動機,最大推力竟然只有8.5噸,

而且大涵道比發動機比較有優勢的上萬小時使用壽命,在他這裡竟然比渦噴還低……

只能說,航發是真的難。

關鍵是航發不像芯片,芯片知道原理後,手搓一個性能差點的集成電路難度並不大,但航發無論性能如何,首先就要解決高溫燃燒高速正常運轉的問題,更何況還要成功加入這麼多功能模塊,因此起步門檻就非常高。

不過有了原型機,剩下的就好辦了。 康馳決定大膽地進行升級,直到升不動爲止,軍用裝備不整點黑科技怎麼行!

不止是這款發動機,以後要搞的小涵道比發動機,以及近距超高速離突防及火箭使用的旋轉爆震衝壓發動機,甚至整個無人機航母及艦載裝備集羣計劃,他都準備把黑科技拉滿。

其實除了電池技術,一直以來,康馳對物品的升級都比較剋制,因爲是太黑的科技,肯定要對現有的工業體系升級才行,量產起來非常麻煩,成本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住。

其次是解析黑科技太耗費精通點了。

最後,則是擔心前期拿出太黑的科技,容易讓人懷疑。

但通過最近的幾次試探,尤其是突然拿出來的超強碳纖維材料技術,別說是拉他去解刨了,連一句質疑都沒有,讓康馳的膽子頓時就大了很多。

或許可能也有人會在背後懷疑,但肯定不會深究,或者說,當康馳拿出來的科技別人連理解都費勁的時候,最終解釋權就已經在他手上了。

隨便忽悠幾句你都找不出問題,還怎麼深究?

升級!

【通用經驗-50000】

【通用經驗-150000】

【經驗不足升級失敗,同時文明未解鎖前置376號金屬元素】

未解鎖前置376號金屬元素?

當看到第三次升級系統彈出來的面板後,康馳頓時愣了愣。

通用經驗不足這個提示倒是沒什麼,兩次升級就用了20萬經驗,剩下的29萬多經驗確實沒辦法升級了,但這個前置的376號金屬元素又有點意思了……

文明未解鎖,意思應該就是人類目前都還沒發現,根本不在元素週期表上的東西,而新元素的發現只有兩種路徑,

一種是人工合成。

一種是大自然本身就有,只不過沒被找到,或者地球上壓根就沒有,在別的星球躺着等待人類發現。

但光是一個數字編號,信息量太少了,康馳只能暫時把這件事先放一邊,仔細看起了升級後的發動機參數。

【物品: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製造者:康馳】

【物品等級:3】

【經驗:0/450000】

【物品狀態:完好】

【物品參數:最大推力50000kgf,最大反推力30000kgf,6-10可變涵道比,自適應變循環加力燃燒室,使用壽命20000小時】

【解析項目:可解析】

【通用經驗:293464】

【精通點:71】

看到系統參數後,康馳頓時忍不住大呼:系統牛逼!

雖然經過升級後的這臺發動機,體積又大了一圈,但足足50噸的最大推力,一臺發動機抵得上3臺渦扇20,2.56臺F117……

最關鍵的是,它現在的體積是在10涵道比的情況下,如果縮小涵道比,它的體積可以縮小40%,同時這個狀態下動力也最大。

如果機身材料不會被風阻和推力撕裂的話,直接把四個這東西換在運20上,超音速飛行肯定都不是問題。

而一架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大型運輸機?

光是想想都覺得刺激!

當然,大型超音速運輸機除了能裝裝逼之外,其實沒什麼實際作用。

這臺發動機的真正意義,是能夠造更巨大的運輸機。

或者把運20上的四臺渦扇20直接換成兩臺渦扇30,大大降低自重,提高推重比。

這樣的結果就是最高速度、加速能力以及載重能力都能得到質的飛躍。

激動過後,康馳又打開了解析面板。

設計解析,需要消耗精通點:10。

材料解析,需要消耗精通點:15。

工藝解析,需要消耗精通點:20。

因爲發動機技術過於核心,康馳毫不猶豫地對這三個項目都進行了解析,整個知識灌注的過程持續了兩分鐘。

因爲基本是他自己設計的發動機,有了前置的經驗積累,信息獲取的過程也相對輕鬆,康馳僅僅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對所有的知識完成了吸收和整理,變成了自己的知識。

這波解析,讓他對發動機設計的設計能力有了跨越性的提升,雖然這臺Ⅲ級大涵道渦扇發動機整體和他之前的設計有點像,但做出了大量的設計優化和調整,每一個小細節背後,都是值得深思和學習的地方。

比如進氣口的風扇直徑改變,康馳原本是通過減小葉片數量,改變角度的方式來實現。

但系統升級後,直接把這個設計改成了葉片往後折迭,同時改變葉片的傾斜角度,看起來就像是個羽毛球,這麼做雖然看起來很符合空氣動力學,也能不減少葉片數量和吸氣量,但設計難度高了好幾個等級。

在材料解析方面,他也獲得了一種耐高溫、高強度、耐腐蝕的全新結構陶瓷材料,它主要由Al203,ZrO3和C-BN、Si3N4、Sic等材料組成,生產工藝也非常複雜。

接下來就是抓緊時間,儘快量產這款引擎了。

主要思路和以前一樣,還是能找代工的就代工,儘量發揮華國工業體系的優勢。

其次則是提高盤古基地的效率,把盤古基地的使用率拉滿。

不過在此之前,康馳準備先完成對運20的重新設計,然後想辦法讓西飛幫他造個機身出來。

到時候裝上渦扇30直接試飛,給他們整波大大的驚喜,以後提出無人機航母及艦載裝備集羣研發計劃,也更容易得到支持。

(本章完)

第211章 順應時代,急流勇退!13.第13章 生產線完工83.第83章 求賢若渴97.第97章 以彼之道還治其身第268章 康總,咱先悠着點第229章 狸貓換太子第271章 瘋狂的假設177.第176章 啞巴吃黃蓮90.第90章 棄車保帥第345章 後期狗也能開飛機?第395章 陳海是誰?!第427章 隱形的帽子第255章 天降神鶴!第234章 銀鶴第288章 漁夫和魚130.第129章 請叫我小王100.第99章 解析採油蟲115.第114章 三方盡歡第402章 披着美人皮的收割者第31章 老闆大氣!(求追讀)第222章 驚喜162.第161章 這,就是武安嗎?第221章 白妞(二合一)82.第82章 忐忑的方強122.第121章 EUV!第366章 死衚衕第284章 性能全面碾壓第375章 公開課第273章 固執第334章 雲鶴的舞臺第351章 風暴營121.第120章 光學公司的最強背書93.第93章 搞錢方向第240章 泄露第413章 好戲開場60.第60章 渣男行爲第231章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第357章 烏雲壓城第414章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161.第160章 甄選名單第414章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第434章 習慣性打雞血143.第142章 今天太刺激了第317章 搞,必須搞!第260章 張院士真傳第291章 你們發的更有意義61.第61章 陳海的小本本119.第118章 手搓零件大比試第390章 那是想象不出來的東西172.第171章 正菜來了第422章 露西失蹤了186.第185章 多方混戰115.第114章 三方盡歡第414章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137.第136章 商用測試177.第176章 啞巴吃黃蓮第431章 科技紅利的分散模式第227章 跑不完,根本跑不完!第282章 P80鈦合金限量款71.第71章 遙遙領先!(求訂閱)第367章 最高認證!第202章 曾經的一哥第295章 血虧148.第147章 秦光一號165.第164章 真話題終結者22.第22章 點到爲止156.第155章 半公益建議第367章 最高認證!第297章 框架第300章 六足移動平臺132.第131章 ‘點光’測試143.第142章 今天太刺激了105.第104章 黃牛?第11章 你管這叫粗獷?第239章 真正的在做公益第237章 建新廠81.第81章 科技部的親兒子139.第138章 交互式全息投影第40章 偷懶的藝術第348章 要想裝備好,提示詞是關鍵第213章 蹭熱度?第250章 新都號遇襲!第31章 老闆大氣!(求追讀)第389章 點火只是開胃菜而已第386章 實驗爭執說明一下第374章 一個人伺候不來第324章 比劃第51章 白送第217章 這才哪到哪啊?141.第140章 揭疤療傷195.第194章 兩個操之過急第86章 臨陣一腳149.第148章 謝禮15.第15章 招人158.第157章 他非常認可我的計劃第347章 玩碰碰車嗎?148.第147章 秦光一號67.第67章 生產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