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

【咱們前面說過的金宣宗南逃之後,面對南宋斷掉了歲幣的舉動,跟一幫文恬武嬉的大臣一起定下了異想天開的“北邊損失南邊補”的計劃,想要“以戰促和”,迫使南宋乖乖臣服。

但正所謂,龍找龍來虎找虎,癩蛤蟆專找蝲蝲蛄,你金國要還真那麼神勇無敵,咋不去找蒙古抖威風呢?

金國即便佔據了突襲的先手,但在南宋堅壁清野嚴防死守下,最終也還是沒佔什麼便宜,甚至還被南宋反過手來跟突然殺出的義軍聯手打了個大敗。

沒過兩年金宣宗一命嗚呼,上臺的金哀宗面對着四面楚歌的境地,被迫開始着手革新軍制。

而最爲出名的就是一支悍卒:

取河朔諸路回紇、乃滿、羌、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鷙狠凌突者,不問鞍馬有無、譯語能否,月給三倍於常規軍卒,授官馬歲犒燕,名曰忠孝軍。

這樣一支精兵,若論悍勇是沒問題的,但如何令行禁止纔是個問題。

恰巧當時陳和尚因爲處理軍務不願徇私情,結果被誣因怨殺人而坐罪,在牢裡關了一年半。

金哀宗知陳和尚忠勇,於是在陳和尚兄長完顏鼎病逝之後,就以戴罪立功爲名,將其從牢裡撈了出來,襲兄恩蔭,成了忠孝軍總領。

於是一支全軍皆罪人的金國版自殺小隊就此誕生,而立功顯名的機會也很快到了。

次年,蒙古遵鐵木真遺願開始對金開戰,進攻大昌原,陳和尚領忠孝軍爲先鋒,正面擊潰蒙古軍八千人得此戰之勝,金人謂之“二十年,始有此勝”。

又兩年後,陳和尚再次隨軍出征任先鋒,戰場上正面擊潰蒙古騎兵,解衛州之圍。

又次年,速不臺攻於川陝破小關,進逼盧氏、朱陽,陳和尚再領軍與蒙古在倒回谷血戰再次大勝,使得速不臺進攻潼關計劃受挫,被窩闊臺訓斥。

此戰之後,陳和尚升任定遠大將軍,蒙古軍中亦知陳和尚之名,時人贊曰:金涵養人才百餘年,唯養得一陳和尚耳!

而此時不過是陳和尚被從獄中撈出來的第四年。

精兵上的勝利提振了金國的信心,使得他們面對蒙古的三線攻擊,打算集結重兵徹底吃掉一路。

1231年蒙古借道於宋,三路滅金;金哀宗的應對是調集黃河沿岸守軍聚於鄧州,號二十萬,意欲打一場殲滅戰的大勝。

結果西路領軍的拖雷先聲東擊西再圍點打援引得金軍顧此失彼,最終以四萬兵力設伏要道三峰山,徹底擊潰金軍。

此戰固然有天氣因素,但同樣也有拖雷布控精巧的結果,陳和尚的數千忠孝軍在補給斷絕的情況下依舊強攻上三峰山,但於大局無補。

最終金軍殘部退入鈞州,蒙古軍尾隨而至,眼看大勢已去,陳和尚當街自白身份以求體面。

面對窩闊臺詢問姓甚名誰,他也毫不客氣:

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

大昌原之勝者我也!

衛州之勝亦我也!

倒回谷之勝亦我也!

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負國家。

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隨後陳和尚因面對窩闊臺不降不跪,且大罵不絕,被蒙古砍膝裂臉,最終噀血而呼,至死不絕,時年四十一。

蒙古將見其死,以馬奶澆地祝雲: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

至此金國也算是咽掉了迴光返照的最後一口氣。】

“天下必有知我者……”

雖此人非漢兒,但其人一來未領軍南侵宋,二來知忠義殉國可稱壯。

故而趙匡胤讀之猶感到一股勇烈之氣撲面而來。

這陳和尚雖救國失敗,但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成功了。

雖然無論是功績還是所受冤屈皆不如岳飛,但至少如岳飛一般,令後世知其人未負家國,而知其死節。

但再想到嶽武穆,趙匡胤也還是難以釋懷:

“那趙構,倒不如稱哀宗了。”

趙光義謹言慎行,不過也明白兄長說的什麼意思。

從唐中期起,廟號就幾乎頂替了諡號的作用,故而還是能根據諡法來解其生平。

德之不建、遭難已甚、恭仁短折等等都能諡哀,就是說要麼短壽早逝,要麼有志而難成。

而這兩種情況若是能套在趙構身上……好似確實都稱得上好事一樁了。

不過看着兄長又瞥視他,趙光義也只能頂着腦門子上的汗,努力補救道: “但至少這忠孝軍之想法還頗爲可行。”

“官家何不效之,好使良家子莫要沾染惡罪之習。”

趙匡胤點點頭,少有的表達了肯定:

“善,你來領軍如何?”

於是空炅法師一呆,不敢答話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此前晉王府中的親侍也多事以錢財權勢令其聽話,但什麼令行禁止想都沒想過。

要是面對一隊以胡人和賊寇整合而成的軍伍,這等驕兵自然更加難服衆。

於是趙宋官家臉上的神色換成了毫不掩飾的鄙夷:

“你不知兵至此,無怪乎有高粱河之敗,有北伐之喪。”

聽聞兄長這麼說,趙光義不由得熱血上涌,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官家教訓的是。”

於是趙匡胤臉上的表情變得愈發無趣,轉身去與宰相趙普聊這宋蒙滅金的得失猜測去了:

“那鐵木真倒是計較的清楚,知宋金難有和議可能。”

“應當還是有和議餘地的。”

趙普分析:

“只不過此等情況與那靖康恥事之前相反。”

“金宣宗不智,有求於南宋,在遭野狐嶺之敗後還想要訛詐,若其國強,以戰促和還猶有商談餘地。”

“但在其連敗蒙古二十年的情況下嘛……”

趙普搖搖頭,其意思不言自明。

而且他還記得,金國此前不知脣亡齒寒,還拒絕西夏求援,以至於蒙古得勢。

這當時南宋又惦記靖康之仇,或是知脣亡齒寒之理的,但也寧肯要先看金國敗亡。

只能說這百餘年間,都是舊事重演。

……

甘露殿中,李世民也同樣正色看了一眼這金國將領,點評道:

“其人非英雄,但絕可稱猛將。”

在他看來金哀宗能破釜沉舟立這麼一支忠孝軍,算得上有手段。

但這般精兵來的太晚了,屬於亡羊補牢,於事無補。

若是早上十幾年,在那野狐嶺有此精銳拒蒙古,那國運或能改寫。

但從金宣宗南逃將幽州拱手相讓開始,其國就走上了北宋的老路。

既放棄了幽州關隘,又放棄了河北土地,這便幾乎等於放棄了國家。

怎麼真等到蒙軍到來不能再南逃,反倒不願意了?

精兵雖成,但河北之大可任由蒙古馳騁,再多的捷報也不如一次對蒙古的殲滅戰來得有用。

也是由此,李世民也覺得對那後世常說的“消滅有生力量”的理解更加透徹了一些。

不過旋即他的注意力也被那些元明雜劇之類吸引過去:

“喜聞樂見?莫非那隋煬帝豔史也是成書於此時?”

不過許是李世民表情不夠端莊,魏徵抖了抖袖子當即就要起身,引得李世民趕忙補救:

“朕不過是記掛後世戲說我等乃星君下凡的演義文說之來源。”

“既欲興文治,自當投民之所好,據此說史造故事纔是。”

結果就感覺到後腰隱蔽處撫上了一雙玉手:

“陛下似是對那煬帝后宮感興趣得很?”

大唐國君頓時感覺額頭有一點冒汗。

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502章 新長安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638章 知易行難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809章 翦勝野聞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97章 協同作戰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753章 情同兄弟227.第227章 香積寺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525章 改弦易撤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809章 翦勝野聞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第735章 必去其疾第804章 各說各話第25章 暮虎老狼第399章 先察使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764章 雜事諸事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27.第227章 香積寺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251.第251章 再滅一國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485章 捨近求遠之法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94章 財貨政策第463章 身在曹營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647章 刀伊入寇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第585章 舊都洛陽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179.第179章 三尺之劍第812章 實非帝才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464章 送人頭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68章 蒼梧之謀第791章 病死善終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577章 家與天下第8章 曹氏傳統第633章 端平入洛第755章 大漢萬年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513章 驢車天子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260.第260章 妖道徐茂公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236.第236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480章 小年第32章 工巧部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第780章 從鐵券到鐵榜第449章 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