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市場換技術

bookmark

赫斯曼乘坐的這架容克爾f13飛機,從柏林起飛,中途在但澤和里加兩次降落加油,花了大約12個小時才抵達彼得格勒。降落在“兒童村”(就是原來的沙皇村)附近的一個軍用機場。

在飛機場上迎接的是赫斯曼的老朋友柯倫泰夫人和蘇俄副外交人民委員拉科夫斯基,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也在機場上,身邊站着一個有點禿頭,身材不算高大,戴着小圓眼鏡,穿着黃綠軍裝的中年男子。從f13飛機的機艙裡面鑽出來時,赫斯曼注意到這個禿頭的中年人正目不轉睛地盯着飛機在看。

他一定是個飛機設計師!赫斯曼心想,這個戴着眼鏡傢伙看上去也不像是飛行員。柯倫泰夫人的介紹很快證明了他的猜測。

“路德維希,我來給你介紹,這位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的圖波列夫同志。”

竟然是圖波列夫!赫斯曼如何沒有聽說過此人的大名,那可是蘇聯最優秀的飛機設計師之一。

在赫斯曼這次訪俄之前,就在里加和柯倫泰討論過“考察蘇俄航空工業”的問題——考察當然是爲了進一步開展合作。所以圖波列夫這樣的蘇俄航空專家出現在兒童村軍用機場上,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這是設計飛機的吧?”赫斯曼明知故問。

“目前只能說是研究空氣動力學的理論,還談不上設計飛機。”圖波列夫回答。

俄國在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上起步很早,莫斯科大學風洞是歐洲最早的風洞之一,早在1902年就已經建成。而德國的第一座風洞是在1913年建成的(容克斯主持建造)。

而俄國在飛機設計和製造方面雖不能說領先,但也不算落後。在一戰時期和之前至少比美國、日本強不少。著名的西科斯基就是俄國飛機設計師,在1913年底他就設計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重型轟炸機“伊里亞.穆羅梅茨”a型。

在十月革命後,蘇維埃當局也非常重視航空工業,不僅在1918年創立了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還接管了沙俄的飛機工廠。其中,著名的杜克斯工廠和彼得格勒工廠早就已經開工,現在已經開始生產飛機了。

而且,據赫斯曼所掌握的情報,蘇俄航空工業還在1920年得到了2500萬盧布的研發經費。

“圖波列夫同志,我給您介紹兩位同行。這是安東尼.福克,這是胡戈.容克斯。”赫斯曼滿臉微笑,非常友好的將兩位在眼下名聲極大的飛機設計師介紹給了圖波列夫。

“福克先生,哦,您真年輕啊!”圖波列夫就像見到了心中的偶像一樣,連忙上前去握手——這可是安東尼.福克啊!雖然只有30歲,但是在航空界卻已經是明星般的人物了。

然後圖波列夫又上前去和容克斯握手,“容克斯先生,這架飛機就是您設計的容克爾f13吧?真是劃時代的傑作啊。”

“過獎了,你們的西科夫斯基纔是真正的天才。”容克斯的回答卻讓人有些尷尬。看來他並不知道西科夫斯基已經不在俄國了。

“西科夫斯基先生現在不是我們的,而是美國人的了。”副外交人民委員拉科夫斯基倒是足夠坦率。“容克斯先生,我們的航空工業因爲內戰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沒有留在俄國是西科夫斯基的損失!”赫斯曼說着話瞥了自己的未來妹夫福克一眼,“因爲航空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只有在國家的扶植和支持下,才能產生出偉大的飛機設計師。西科夫斯基如果留着俄國,他很有可能成爲全世界最偉大的飛機設計師!但是在美國,他不會有輝煌的前途。”

赫斯曼說的其實是福克而不是西科夫斯基。

當威廉.愛德華.波音賣出第一架水上飛機的時候,安東尼.福克已經制造出了“福克災難”。但是在波音公司成長爲全世界最大的飛機制造商的時候,福克公司卻已經輝煌不再了。

如果說福克有什麼地方比不上波音,恐怕就是波音背後有一個美國。

不過在這個時空,在赫斯曼的干預下,安東尼.福克的飛機公司還背靠着德國這棵大樹,又有機會搭上蘇聯的順風車。未來必然有輝煌的前途!

……

到達蘇俄的第一個晚上,赫斯曼等人就安排住在了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宮。還在一間昏暗而豪華的餐廳裡備下了豐盛的晚宴——雖然蘇俄國內的饑荒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是這並不妨礙蘇俄人民的好客。同樣,饑荒也不會影響蘇俄對航空工業的投資。

“路德維希,我給你泄點密。”柯倫泰品着香檳酒,笑着對赫斯曼說,“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正在編制十年計劃,航空工業將會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十年計劃?赫斯曼沒有聽說過,他知道蘇聯有五年計劃什麼的——不過柯倫泰並沒有欺騙赫斯曼,蘇俄的確在編制十年計劃,準備從軍事共產主義直接往共產主義過渡。具體的路子就是犧牲農業、輕工業,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和後來斯大林時代的兩個五年計劃差不多。不過20年代初的蘇俄剛剛經歷內戰,實在是滿目瘡痍,農村更是連着經歷*,根本沒有力量支持如後來兩個五年計劃那樣對重工業的投入。

結果這個十年計劃公佈後招來了一片反對聲音,連托洛茨基這樣的大佬級人物也提出不同意見。雖然托洛茨基的意見沒有得到採納,但是蘇俄各地卻爆發了反對這種無視俄國社會發展情況的經濟政策的農民起義、工人罷工。最後還爆發了喀琅施塔得水兵起義,才讓布爾什維克的領袖們察覺到了危險,被迫中止了不切實際的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

不過對航空工業這樣的戰略性產業,即便在新經濟政策時期,蘇聯政府還是保持着連年的高投入,並沒有絲毫鬆懈。

“這實在太好了,”赫斯曼拍了拍手,笑道,“我就知道俄國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他指了指福克和容克斯,“而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航空工業……不僅是設計飛機,還有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要知道內燃機就是我們德國人發明的,我們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你們俄國有市場,而我們德國有技術,這就讓我們之間可以展開密切合作。”

拉科夫斯基笑眯眯地點頭,“對,我們應該合作。中校,您對此有什麼想法嗎?”

“當然有想法了,”赫斯曼說,“我的想法就是以市場換技術。”

“以市場換技術?”拉科夫斯基沒有聽說過這個後世鼎鼎大名的政策。“怎麼換?”

“就是你們出市場、土地和工人,我們出技術和設備,建立合作生產飛機和發動機的公司,在俄國生產飛機以供應紅軍和民用。同時,我們還會幫助你們培訓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讓他們掌握德國標準的生產技術。”

————

第709章 保衛列寧格勒-朱可夫來了第485章 公海艦隊來了第106章 平獨鎮露第1130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十九)第1094章 敵在太平洋第1136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二十五)第985章 蛙跳戰術第361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一)第740章 珊瑚之海-名將第525章 虎!虎!虎(五)第873章 大決戰—烏克蘭人,第311章 風起大西洋(九)第594章 霧海追擊第753章 必須聽黨指揮第916章 持久的消耗戰?第1077章 九段迎擊第8章 萬事皆可廢,唯聯俄不可忘第883章 大決戰—完了第719章 大包圍-坦克大戰第320章 維京軍團(二)第1080章 蘇聯也有太平洋艦隊第408章 意大利式的勝利第1141章 羅斯福之死(二)第488章 一次性飛機第1197章 高奇堡計劃——瑪格麗特嫁給誰?第591章 通向美洲的跳板(下)第817章 目標,美國本土!第1268 原子彈 二十五 第1269 原子彈 完了第1176章 高奇堡計劃(二)第564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戰(十三)第1099章 給敵人一點勝算第1290章 美利堅的黑化(二)第716章 大包圍-生命線第367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七)第844章 羅斯福的歡笑第58章 輸出工業化第1277章 自由的火種第824章 決戰巴拿馬——美國人很緊張第1001章 假的壯烈犧牲第936章 猶敗四第138章 貨幣戰爭(八)第317章 丘吉爾的島鏈第1204章 哥倫布行動第1229章 什麼?又來了很多轟炸機?第309章 風起大西洋(六)第501章 皇家方舟第976章 美利堅貓眼第363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三)第681章 大雷雨(四十五)第204章 興登堡遺囑第345章 法蘭西不哭(三)第35章 小東德第1283章 東京的災難日第170章 將軍內閣第300章 正義(七)第1139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完)第340章 社會主義不宣戰第744章 珊瑚之海-完了第631章 反動堡壘第309章 風起大西洋(七)第451章 蘇聯的條件第249章 準備開戰(四)第1219章 登陸北美洲(十一)第168章 蕭條來了第183章 希特勒新政(四)第890章 肯尼迪和霍普金斯第118章 魯爾蒙德軍備會議第1294章 大結局(二)第479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147章 黃副校長第701章 王師來了第1102章 導彈戰列艦第1207章 美利堅存在艦隊第1158章 羅斯福之死(十九)第1035章 慈父,我們已經盡力(五)第248章 準備開戰(三)第435章 廣告戰(五)第1107章 又見金梳子第309章 風起大西洋(六)第615章 本土艦隊出動第314章 風起大西洋(十二)第1188章 高奇堡計劃——關鍵就是加勒比海第407章 意大利不面(八)第733章 愛爾蘭的火炬第218章 希特勒的老鄉第445章 沙漠之虎(五)第459章 激怒它,打敗它第895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356章 法蘭西不哭(十六)第48章 灰色方案第366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六)第742章 珊瑚之海-敵在珊瑚海第323章 將赤旗插遍寰宇第690章 帝國反擊戰五第1006章 假的納粹第1033章 慈父,我們已經盡力(四)第1081章 少賠點行嗎?第255章 關於和諧彈第997章 要輪到斯大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