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插上翅膀去俄國

bookmark

清晨五點多鐘,路德維希.馮.赫斯曼坐在一架剛剛被製造出來的容克爾f13輕型客機裡面,正一邊等着起飛一邊看着克洛伊從荷蘭魯爾蒙德寄來的信。克洛伊在1920年2月懷孕了,於是就留在安定富足的荷蘭,由她的母親伊麗莎白和克洛伊的妹妹瑪格麗特負責照料。克洛伊在信裡面和赫斯曼說起了孩子在肚子裡面蠕動的感覺,還預測肚子裡的孩子是個男孩。看着這封信,幸福和滿足的感覺縈繞在他的心頭。

跟赫斯曼一起坐在這架波紋鋁蒙皮小飛機裡的,是很快就要成爲赫斯曼妹夫的安東尼.福克和總參飛行辦公室的庫爾特.斯圖登特還有赫斯曼的秘書的保盧斯。福克、斯圖登特和赫斯曼現在都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這次他們將會和赫斯曼一起去蘇俄考察。

兩個穿着皮夾克的人鑽進了機艙。其中一個是和赫斯曼同年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歷史上希特勒的猶太元帥長得有點矮胖,一張圓臉上總是堆着和氣的笑容,不大像是個軍官。

他原本是炮兵出身,在大戰期間成爲飛行員,以上尉軍銜退役。現在創辦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勞埃德運輸”。專門從事但澤—里加—塔林之間的航空快遞業務。赫斯曼現在乘坐的這架小飛機就是屬於勞埃德運輸公司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本人就是駕駛員。

而另外一人是個六十出頭老者,面孔非常嚴肅,他坐在了副駕駛座上,然後轉過身對赫斯曼點了點頭,“中校,歡迎您乘坐我們容克公司的飛機,我保證它是您乘坐過的最舒適的飛機。”

這老頭也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容克飛機公司的創始人胡戈.容克斯。

“容克斯先生,”赫斯曼可不覺得這架小飛機是他兩世人生坐過的最好的飛機,不過還是恭維道,“這的確是劃時代的產品,一架全金屬無支架、無張線的單翼張臂式飛機。它會成爲全世界飛機制造商的模仿對象,也會成爲未來戰爭中軍用飛機的參考。”

這時,飛機的發動機開始發出轟鳴,緊接着螺旋槳也開始轉動起來。

“要飛了!先生們,旅途愉快!”艾爾哈德.米爾希扯着嗓子大喊,隨後赫斯曼就感到飛機開始滑行,很快就搖搖晃晃地上了天。

機艙的密封性很差,因此非常吵鬧,如果要在裡面談話,就只能扯開嗓子喊叫了。

“容克斯先生,容克爾f13能不能改裝成轟炸機?如果能行的話,布爾什維克至少會購買50架。另外,cl-1對地支援攻擊機也是布爾什維克所需要的,至少有100架以上的需求。”

赫斯曼帶着容克斯、福克和斯圖登特一同前往蘇俄,自然是想推銷飛機給紅軍。紅軍快要贏得內戰了,白衛軍的冒險遭遇慘敗後,紅軍趁機反攻,幾天前奪回了俄國的重工業基地頓涅斯克。

雖然那裡的煤礦和鋼鐵廠早就因爲戰亂破敗的不成樣子,但是那裡的人口是白俄所控制的地盤中最多的。一旦失去頓涅斯克盆地,“哥薩克女王”的大勢就相當不妙了。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本來應該力挺奧麗加的英法兩國卻臨陣退縮,從黑海沿岸撤出了軍隊。

但與此同時,遠東的日本人卻是一副不肯罷休的樣子,投入的兵力多達七八萬之多。還在4月份的時候向克里米亞的奧麗加女皇提議,請她去海參崴建立政府,繼續對抗蘇俄,不過那已經不是爭奪俄國中央政權的鬥爭,只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戰爭。

而蘇俄和波蘭的短暫和平,也隨着白俄大勢已去而宣告終結。4月初,紅軍就同時從兩個方向包抄基輔——一路自白俄羅斯南下,一路自基輔以南的切爾卡瑟一帶渡過第聶伯河,完成了對基輔的包圍。

和另一個時空的情況不一樣,因爲波蘭得到基輔已經有好幾個月,並且扶植了彼得留拉爲首的烏克蘭自治邦政府,將烏克蘭自治邦正式併入了波蘭聯邦。所以基輔被波蘭軍隊當成了一個重要據點經營,不僅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還駐守重兵(包括烏克蘭防衛軍),囤積了糧食和彈藥。

因此,基輔並沒有被波軍放棄。從4月份開始,蘇波雙方就圍繞基輔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在這種情況下,赫斯曼覺得可以向蘇俄推銷一些比較先進的飛機——蘇俄紅軍和波軍都是有空軍的,地面部隊交戰的同時,天空中也在進行激烈的交火。

“f13改轟炸,還要生產cl-1……軍控委員會的人可看着呢。”容克斯搖搖頭。他的年紀雖然大,但是創業比較晚,一戰結束的時候他的廠子纔開張。所以沒有被列入工業促進委員會的重點保護名單,也沒有獲得在波羅的開設分廠的機會。

“可以讓fk-bf聯合體代工,”赫斯曼早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容克公司負責設計轟炸型的f13,cl-1的改型也由容克斯自己來做。試驗可以放在fk-bf的研發中心進行。那裡對整個德國的飛機制造商都是開放的,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租金。”

“代工?”容克斯彷彿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兒。

安東尼.福克接過問題,解釋道:“就是由我們fk-bf根據容克公司的設計圖紙和要求進行製造,產品貼容克的牌子,由容克公司進行銷售,fk-bf只賺取少量的代工費。”

這種商業模式當然是赫斯曼從後世帶來的。目的是爲了儘可能讓每一家德國飛機制造商都保持軍用飛機的設計能力——現在大部分德國飛機制造商都在轉向民用,有些甚至還會暫時退出飛機制造領域。而這些公司原本擁有的軍用飛機設計能力都會漸漸失去,最後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而要讓所有的飛機制造商都去波羅的開分廠,顯然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在德國軍方本身不會購買軍用飛機的情況下,德系飛機制造商們也拿不到太多的軍工訂單。所以在波羅的開設許多分廠也是浪費。有fk-bf一家就足夠了。

因此赫斯曼就想出了多家設計,一家代工的模式。各家的生產製造能力依靠民用飛機保住,軍機設計則依靠fk-bf的代工來保全。

“另外,我們還要準備向俄國人輸出飛機生產線。”赫斯曼是軍迷嘛,自然知道後世的美帝和大毛的軍火商是怎麼蒙錢。“我們可以先賣飛機,再賣生產線,同時搞合作開發。飛機可以少賺點,但是生產線和合作開發一定會利潤豐厚的。”

“可是這樣一來布爾什維克會掌握設計和生產飛機的本事。”容克斯說,“說不定他們會成爲我們的競爭對手!”

“但是我們也會因爲俄國市場而壯大,從而繼續保持對英美法的領先優勢(其實對英法沒多少領先)。”赫斯曼斟酌着說,“而且這種出售戰機的模式在蘇俄取得成功之後,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國家。容克斯先生,您知道的,飛機總裝的難度並不是很高。許多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也能做,而德國則可以通過向他們出口零部件或者配套工廠,持續獲得豐厚的利潤。”

——

第856章 大決戰——盡在掌握第275章 奇襲(一)第309章 風起大西洋(六)第397章 日本的戰略問題第608章 海獅行動(六)第335章 輪到法蘭西了(二)第139章 貨幣戰爭(九)第427章 大海戰(十)第1124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十三)第638章 大雷雨(二)第963章 細菌戰六,第436章 廣告戰(六)第958章 細菌戰(一)第36章 回到柏林第1082章 和平的腳步聲第460章 斯大林的耐心第883章 大決戰—完了第329章 意呆利開始下面了第157章 歐洲共同體第1186章 高奇堡計劃——通德門第813章 婆羅門革命家第948章 猶敗十六第349章 法蘭西不哭(七)第186章 希特勒新政(七)第528章 虎!虎!虎(八)第677章 大雷雨(四十一)第734章 珊瑚之海-開始第976章 美利堅貓眼第271章 最長的一天(十)第476章 漫長的開始第151章 蘇聯航母第909章 斯大林要下臺了?第669章 大雷雨(三十三)第371章 法蘭西不哭(三十一)第693章 女皇歸來第405章 意大利不面(六)第1285章 太平洋上的平衡第1098章 巴拿馬運河第1162章 羅斯福之死 完了第600章 歐洲人的歐洲(下)第430章 大海戰 尾聲第698章 天佑女皇第948章 猶敗十六第632章 華沙格勒第1029章 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來了第1119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八)第765章 土豪有土辦法第744章 珊瑚之海-完了第139章 貨幣戰爭(九)第617章 飛彈之夜第779章 如何勝利的問題第873章 大決戰—烏克蘭人,第995章 好一場混戰第35章 小東德第1224章 必勝武器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十三)第1146章 羅斯福之死(七)第413章 大英國挺住(一)第902章 軍神朱可夫第1277章 自由的火種第776章 和平在望?第675章 大雷雨(三十九)第102章 世界大戰還沒結束!第692章 帝國反擊戰完第855章 大決戰——突出部第1104章 自由之神第1287章 拯救美利堅第869章 大決戰—卡廷森林第1180章 高奇堡計劃——千機大轟炸第579章 Diao絲航母第965章 細菌戰——潘多拉魔盒第363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三)第472章 超級大炮第463章 帝國墳場第1116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五)第815章 太平洋第一第46章 興登堡第305章 風起大西洋(二)第866章 大決戰—胃口那麼大第200章 好人希特勒第470章 GC主義的大雷雨第823章 Me262第436章 廣告戰(六)第28章 和平的渠道第1120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九)第724章 大包圍-陷阱第15章 這不是笑話第651章 大雷雨(十五)第1124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十三)第324章 紅色沙皇第330章 德日意第145章 貨幣戰爭(十五)第20章 做大的布爾什維克第1023章 背後就是莫斯科第598章 美國的最後通牒第375章 法蘭西不哭(三十五)第1241章 陷入苦戰第463章 帝國墳場第969章 芥子氣和汽油彈第159章 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