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插上翅膀去俄國

清晨五點多鐘,路德維希.馮.赫斯曼坐在一架剛剛被製造出來的容克爾f13輕型客機裡面,正一邊等着起飛一邊看着克洛伊從荷蘭魯爾蒙德寄來的信。克洛伊在1920年2月懷孕了,於是就留在安定富足的荷蘭,由她的母親伊麗莎白和克洛伊的妹妹瑪格麗特負責照料。克洛伊在信裡面和赫斯曼說起了孩子在肚子裡面蠕動的感覺,還預測肚子裡的孩子是個男孩。看着這封信,幸福和滿足的感覺縈繞在他的心頭。

跟赫斯曼一起坐在這架波紋鋁蒙皮小飛機裡的,是很快就要成爲赫斯曼妹夫的安東尼.福克和總參飛行辦公室的庫爾特.斯圖登特還有赫斯曼的秘書的保盧斯。福克、斯圖登特和赫斯曼現在都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這次他們將會和赫斯曼一起去蘇俄考察。

兩個穿着皮夾克的人鑽進了機艙。其中一個是和赫斯曼同年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歷史上希特勒的猶太元帥長得有點矮胖,一張圓臉上總是堆着和氣的笑容,不大像是個軍官。

他原本是炮兵出身,在大戰期間成爲飛行員,以上尉軍銜退役。現在創辦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勞埃德運輸”。專門從事但澤—里加—塔林之間的航空快遞業務。赫斯曼現在乘坐的這架小飛機就是屬於勞埃德運輸公司的,艾爾哈德.米爾希本人就是駕駛員。

而另外一人是個六十出頭老者,面孔非常嚴肅,他坐在了副駕駛座上,然後轉過身對赫斯曼點了點頭,“中校,歡迎您乘坐我們容克公司的飛機,我保證它是您乘坐過的最舒適的飛機。”

這老頭也是航空委員會的委員,容克飛機公司的創始人胡戈.容克斯。

“容克斯先生,”赫斯曼可不覺得這架小飛機是他兩世人生坐過的最好的飛機,不過還是恭維道,“這的確是劃時代的產品,一架全金屬無支架、無張線的單翼張臂式飛機。它會成爲全世界飛機制造商的模仿對象,也會成爲未來戰爭中軍用飛機的參考。”

這時,飛機的發動機開始發出轟鳴,緊接着螺旋槳也開始轉動起來。

“要飛了!先生們,旅途愉快!”艾爾哈德.米爾希扯着嗓子大喊,隨後赫斯曼就感到飛機開始滑行,很快就搖搖晃晃地上了天。

機艙的密封性很差,因此非常吵鬧,如果要在裡面談話,就只能扯開嗓子喊叫了。

“容克斯先生,容克爾f13能不能改裝成轟炸機?如果能行的話,布爾什維克至少會購買50架。另外,cl-1對地支援攻擊機也是布爾什維克所需要的,至少有100架以上的需求。”

赫斯曼帶着容克斯、福克和斯圖登特一同前往蘇俄,自然是想推銷飛機給紅軍。紅軍快要贏得內戰了,白衛軍的冒險遭遇慘敗後,紅軍趁機反攻,幾天前奪回了俄國的重工業基地頓涅斯克。

雖然那裡的煤礦和鋼鐵廠早就因爲戰亂破敗的不成樣子,但是那裡的人口是白俄所控制的地盤中最多的。一旦失去頓涅斯克盆地,“哥薩克女王”的大勢就相當不妙了。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本來應該力挺奧麗加的英法兩國卻臨陣退縮,從黑海沿岸撤出了軍隊。

但與此同時,遠東的日本人卻是一副不肯罷休的樣子,投入的兵力多達七八萬之多。還在4月份的時候向克里米亞的奧麗加女皇提議,請她去海參崴建立政府,繼續對抗蘇俄,不過那已經不是爭奪俄國中央政權的鬥爭,只是分裂和反分裂的戰爭。

而蘇俄和波蘭的短暫和平,也隨着白俄大勢已去而宣告終結。4月初,紅軍就同時從兩個方向包抄基輔——一路自白俄羅斯南下,一路自基輔以南的切爾卡瑟一帶渡過第聶伯河,完成了對基輔的包圍。

和另一個時空的情況不一樣,因爲波蘭得到基輔已經有好幾個月,並且扶植了彼得留拉爲首的烏克蘭自治邦政府,將烏克蘭自治邦正式併入了波蘭聯邦。所以基輔被波蘭軍隊當成了一個重要據點經營,不僅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還駐守重兵(包括烏克蘭防衛軍),囤積了糧食和彈藥。

因此,基輔並沒有被波軍放棄。從4月份開始,蘇波雙方就圍繞基輔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在這種情況下,赫斯曼覺得可以向蘇俄推銷一些比較先進的飛機——蘇俄紅軍和波軍都是有空軍的,地面部隊交戰的同時,天空中也在進行激烈的交火。

“f13改轟炸,還要生產cl-1……軍控委員會的人可看着呢。”容克斯搖搖頭。他的年紀雖然大,但是創業比較晚,一戰結束的時候他的廠子纔開張。所以沒有被列入工業促進委員會的重點保護名單,也沒有獲得在波羅的開設分廠的機會。

“可以讓fk-bf聯合體代工,”赫斯曼早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容克公司負責設計轟炸型的f13,cl-1的改型也由容克斯自己來做。試驗可以放在fk-bf的研發中心進行。那裡對整個德國的飛機制造商都是開放的,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租金。”

“代工?”容克斯彷彿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兒。

安東尼.福克接過問題,解釋道:“就是由我們fk-bf根據容克公司的設計圖紙和要求進行製造,產品貼容克的牌子,由容克公司進行銷售,fk-bf只賺取少量的代工費。”

這種商業模式當然是赫斯曼從後世帶來的。目的是爲了儘可能讓每一家德國飛機制造商都保持軍用飛機的設計能力——現在大部分德國飛機制造商都在轉向民用,有些甚至還會暫時退出飛機制造領域。而這些公司原本擁有的軍用飛機設計能力都會漸漸失去,最後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而要讓所有的飛機制造商都去波羅的開分廠,顯然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在德國軍方本身不會購買軍用飛機的情況下,德系飛機制造商們也拿不到太多的軍工訂單。所以在波羅的開設許多分廠也是浪費。有fk-bf一家就足夠了。

因此赫斯曼就想出了多家設計,一家代工的模式。各家的生產製造能力依靠民用飛機保住,軍機設計則依靠fk-bf的代工來保全。

“另外,我們還要準備向俄國人輸出飛機生產線。”赫斯曼是軍迷嘛,自然知道後世的美帝和大毛的軍火商是怎麼蒙錢。“我們可以先賣飛機,再賣生產線,同時搞合作開發。飛機可以少賺點,但是生產線和合作開發一定會利潤豐厚的。”

“可是這樣一來布爾什維克會掌握設計和生產飛機的本事。”容克斯說,“說不定他們會成爲我們的競爭對手!”

“但是我們也會因爲俄國市場而壯大,從而繼續保持對英美法的領先優勢(其實對英法沒多少領先)。”赫斯曼斟酌着說,“而且這種出售戰機的模式在蘇俄取得成功之後,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國家。容克斯先生,您知道的,飛機總裝的難度並不是很高。許多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也能做,而德國則可以通過向他們出口零部件或者配套工廠,持續獲得豐厚的利潤。”

——

第26章 造反實習生第185章 希特勒新政(六)第1087章 蘇聯必須改革第285章 反擊(二)第470章 GC主義的大雷雨第1228章 幸運布什第1286章 放過美利堅第777章 且戰且談吧第779章 如何勝利的問題第252章 蘇聯戰神巴甫洛夫第519章 來自德國的王牌第947章 猶敗(十五)第955章 超視距打擊第14章 誰搞垮了俄羅斯?第747章 糖衣炮彈襲來第945章 猶敗(十三)第769章 一次性噴火第974章 紙老虎升級第950章 猶敗十八最後三天都是第576章 圈套第788章 軸心國的開羅會議——餃子艦第810章 解散第三國際第918章 儲備船第560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戰(九)第346章 法蘭西不哭(四)第972章 宿命之地第401章 意大利不面(二)第199章 東方公約第145章 貨幣戰爭(十五)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十三)第14章 誰搞垮了俄羅斯?第219章 我們的國聯第982章 收復澳大利亞的機會?第780章 登陸英格蘭一第1195章 高奇堡計劃——海嘯彈第107章 除了納粹還有誰?第1280章 朋友和惡犬第1196章 高奇堡計劃——背鍋俠杜魯門第1106章 災難的開始第1149章 羅斯福之死(十)第1239章 潘興坦克第499章 搶救威爾士親王第400章 馬耳他(一)第682章 大雷雨(四十六)第549章 虎!虎!虎(二十九)第518章 豪賭第91章 戰爭與合作第712章 大包圍-德國的坦克海第878章 大決戰—千鈞一髮第651章 大雷雨(十五)第410章 終結者計劃(上)第220章 德國是反對殖民的第272章 最長的一天(十一)第113章 勞務輸出第617章 飛彈之夜第360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第597章 背鍋俠的幸福生活第515章 獅子大開口第903章 敵人在進步第1092章 美國布爾什維克第77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第1092章 美國布爾什維克第360章 法蘭西不哭(二十)第947章 猶敗(十五)第583章 日落(三)第608章 海獅行動(六)第71章 他不是克倫斯基第654章 大雷雨(十八)第247章 準備開戰(二)第581章 日落(一)第452章 美國先上,蘇聯掩護第970章 南雲司令官第228章 公理的問題第916章 持久的消耗戰?第1222章 登陸北美洲(十四)第895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第846章 斯大林不高興第1047章 本子的盤算第1230章 丘吉爾要塞第791章 軸心國的開羅會議——三雄五常第850章 女皇來了不納糧第683章 大雷雨四十七第1248章 原子彈(五)第404章 意大利不面(五)第950章 猶敗十八最後三天都是第662章 大雷雨(二十六)第496章 胡德的宿命(上)第531章 虎!虎!虎!(十一)第334章 輪到法蘭西了(一)第960章 細菌戰三第1020章 總體上有利第320章 維京軍團(二)第1198章 高奇堡計劃——完第1209章 登陸北美洲(一)第1052章 關鍵問題還是錢第591章 通向美洲的跳板(下)第878章 大決戰—千鈞一髮第925章 最終幻想第323章 將赤旗插遍寰宇第1134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