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最後還是沒能追回袁瀾。
劉曄派出的侍衛雖然盡心竭力辦事,無奈還沒往西追上一里路,潑天的冰雨伴隨着驚雷聲滾滾而下!
等到這侍衛冒着寒風驟雨走江邊陸路終於看到了船隊的時候,急來的暴雨卻是已經導致江水大爲上漲。上游江面已經朝下游涌來一波波洪峰。
眼看風浪雲霧將船隊湮沒,這侍衛卻是在也不敢追了。江邊土路已經泥濘不堪,馬已經無法再騎了。而且現在風向已經轉變成了強勁的東風,已經不是逆風的船舶已經不是步行奔跑能追上的。
……
曹軍淮河之北一戰,又是折損兩萬多人馬!
先是八千後軍被張繡急襲擊潰。再接着曹軍又被埋伏,又扔下了四千殿後曹軍。還有張繡軍騎兵對曹軍主力窮追不捨,喪失銳氣的曹軍還嘗試留下數千兵馬阻擋,卻是因爲沒有重型兵甲,而沒能頂住一千西涼鐵騎一個衝鋒。一敗再敗且體力消耗殆盡的曹軍終於喪失了鬥志,四散奔逃。又被張繡軍輕騎和羌胡弓騎砍殺射殺了數千!
其實,如果曹操和荀攸當時穩定住了心緒,不被張繡一直算計他們而影響了對大局的判斷,當場指揮中軍在被包圍的時候就地作戰,也不至於一來一回的奔跑白白消耗掉了曹軍最後積攢起來的體力精力。甚至不用等到前軍騎兵和輕兵的回援,僅憑中軍曹軍便可與只是兩萬五千山寨山賊和一萬張繡軍疲軍弱軍一戰。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曹操的錯誤決定致使曹軍失去了最後扳回一局的機會。
十五萬曹軍,四天三夜便折損到不到三成,所有糧草輜重更是丟失無遺,這一戰,曹操可謂慘敗!
如果加上蘄陽折損的數萬曹軍,曹操此徵淮南,前後折損的青壯兵員不下十五萬!
誠然蘄陽之戰曹軍折損的大都是一些民夫鄉兵性質的山寨曹軍,但是那也是曹操的預備役軍隊,是曹操擴充軍隊的第一替補梯隊。在這人丁銳減的漢末亂世,中原之地誠然還能湊出百萬青壯之士,但是一個國家不可能把所有精壯都用來擴充軍隊。
否則,那就是好比袁術一般的窮兵黷武了。整個淮南的精壯男丁基本都被袁術強徵入伍,導致本就荒蕪被廢棄的農田更是沒有充足勞動力耕作,這也是歷史上爲何淮南饑荒極其嚴重以及爲何饑荒先於旱災爆發的最重要原因!
在這個高出生率卻也高死亡率的亂世,男丁的數量也是決定實力的重要因素!
歷史上曹操八十萬大軍赤壁一戰湮滅之後,將北方精壯男丁一戰而損失殆盡的曹氏集團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休養生息和戰略防守的狀態。以至於劉備和孫吳能夠輕易揮軍淮南合肥,瓜分荊州。甚至還讓劉備挺過了積蓄實力的階段,讓劉備得以進軍西川。
而此時的曹操對付偏安西北蠻荒之地的馬超韓遂等西涼軍閥都費了老大勁,情況危急時甚至被馬超攻取了長安!一直等到劉備安定了益州,進軍漢中的時候,曹操才同樣進軍漢中。
但是還沒休養得緩過勁的曹軍此時還是沒有像以前那樣對劉備軍有絕對優勢,不得已高呼着雞肋的曹操不得已只能放棄了攻取西川的打算。
赤壁之戰之後,靠北方常年處於戰亂的地區再也沒有發生過超過五十萬人的會戰。因爲北方勢力已經難以再聚集如此多的兵力。
但是漢末以來長久處於休養生息狀態的荊州益州和江南卻是人丁興旺。南方地區倒是爆發過據說雙方百萬軍兵參戰的夷陵之戰!
這便是三國的人丁實況!
……
曹操這一去,張繡敢說,沒三四年蓄力,曹操是不可能再征討淮南了。
也並不完全是曹操沒有再次征討淮南的實力,只是因爲,整個天下局勢的變化已經不允許他再向南用兵了。
曹操統一兗州豫州司州徐州的速度因爲張繡的穿越,已經大大超過了歷史上的時間。
歷史上建安二年冬天,曹操聯合呂布發動對稱帝作死的袁術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袁術元氣大傷,但卻還不至於滅亡,糧草吃盡的曹操和呂布聯軍一直沒攻下壽春,不得已退兵而去。
而現在因爲張繡穿越,張繡捨棄南陽轉戰中原,使得曹操省去了對張繡三次戰敗的過程。袁術在建安二年便滅亡,曹操也在這一年控制了天下中樞南陽。也是因爲沒有對張繡的三次戰敗,實力比歷史上強大的多的曹操迅速了結了呂布劉備這兩個心腹大患。
甚至還有餘力在短暫準備後,便能發動對淮南的征服之戰。
但是在其中有些歷史並不因張繡的改變而消失,還是上演了。比如曹操“淫人妻”、張繡先投降又叛變、典韋戰死等等一些事情。
相比於曹操的東征西討滾雪球似的發展速度,信奉“一步一個腳印”的袁紹卻是遲遲沒有一統河北。縱然在河北袁紹最大的阻礙公孫瓚集團因爲自身原因日趨衰落,不再對冀州青州幷州構成威脅。但是一心只求穩健發展的袁紹卻是做不到銳意進取,滅了這個阻礙自己王霸大業的絆腳石。
順便說說公孫瓚和袁紹這一對對手,可謂真是奇葩一對。公孫瓚過於好大冒進,自己只是一郡太守的身份,卻敢依仗兵勢強盛,只是攻取了青州主城,便自己肆意任命了青州牧、兗州牧、冀州牧,可謂輕狂不可一世。
而袁紹除了開局用計吞併了韓馥的冀州之後,便再無任何大的動作。在公孫瓚強勁的幽州兵勢下,袁紹勢力甚至處於下風。
好在老天總是看不慣喜歡作死的人,公孫瓚就成功做到讓老天爺看不慣。先是公然對幽州牧劉虞不敬,惹得老實人劉虞終於忍無可忍,宣佈收回公孫瓚兵權,並糾集了忠於自己的軍隊攻打公孫瓚。
劉虞的十萬大軍卻是和劉虞一樣不習武事,被公孫瓚的少數部隊打得大敗,一代著名皇室宗親劉虞不到一個月便被公孫瓚俘虜殺害。
後院起火的公孫瓚一時顧不上前院,憋在冀州可勁攢兵攢糧的袁紹終於敢出手,趁火打劫地搶下了公孫瓚控制的青州部分。
劉虞此人在三國出場很早,劉備之所以放棄編草鞋而從軍,就是因爲看到了時任幽州刺史的劉虞的招兵榜。劉虞也是便是他第一個承認劉備的漢室宗親的名分,使得劉備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終於有了可以吹噓的資本。
劉虞在漢末是漢室皇族皇親裡面是爲政能力最強的,但是相比於同輩的劉焉,卻是缺少了一些戰略眼光和爲人謀事。
他主政幽州的時候,實行寬仁政策,積極接納外州難民墾荒幽州,通過各種政策積極發展幽州經濟,使得幽州從一個苦寒窮地一躍成爲河北僅次於冀州的安居樂業之地。同時,劉虞還以懷柔政策對待塞外鮮卑烏丸等族,爲人勤勉有誠信,因而不論是在外族還是內民,劉虞的威望都很高。
但是威望再高,生命在大,也怕刀砍。信奉武力至高無上的幽州兵馬統領公孫瓚便是劉虞在政治上的分歧者。強硬派的公孫瓚主張用鐵血手段對待外族,並且用自己的“白馬義從”親身做到了鐵血政策。對待外族絕不容忍,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
好在公孫瓚不過是北平太守,只是代爲統領幽州兵馬。錢糧軍需一直依賴劉虞,所以也一直沒有做的太出格。除了殺殺外族遣來進貢的使者,倒也沒幹啥更大的事兒。而覺得幽州在亂世得有武力保證的劉虞一直也隱忍着公孫瓚的陰奉陽違,
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公孫瓚攻佔了青州,不再依賴劉虞的後勤支援,公孫瓚終於感覺可以不用鳥劉虞了才被打破。私自任命州牧並公然實施暴虐手段的公孫瓚終於超出了老實人劉虞的底線,也惹得劉虞親自發兵。
只是劉虞的兵馬實在太渣,因爲平時有戰事都是公孫瓚帶他的兵上,劉虞的部卒基本都是沒打過仗的。這一親自操刀上陣,才感覺壞了。於是被公孫瓚打得稀里嘩啦。十萬大軍包圍只有千八百人的公孫瓚,攻城十幾天沒拿下還被反殺。退守居庸卻被公孫瓚三天攻破。
目空一切的公孫瓚終於撕下了他對大漢朝廷的忠誠僞裝,在中央朝廷派出使者前來幽州的情況下,公孫瓚直接誣陷劉虞勾結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朝廷使者段訓處死了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
其實只要是個人都知道:誰會稱帝,但唯獨劉虞卻是對皇帝的位置不感興趣的。因爲早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j冀州韓馥和袁紹便曾提議過讓劉虞在關東稱帝,以此大大削弱董卓控制的獻帝的政治影響力。而且當時對大漢天下還都保持着一定忠誠和尊敬的衆位諸侯都一致贊同有仁德有能力的劉虞上位皇帝之職。
所謂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十八路諸侯之所以討伐董卓,當時主要還是想匡扶漢室的,目的主要也是政治上的,使得中央朝廷得以自立自強,當然,手段自然是軍事。
但是天下紛亂,年幼的漢獻帝似乎不足以安定黃巾之亂之後的紛亂,衆人於是想到了成熟而又有爲政能力的劉虞。
之所以說劉虞是位君子,也是體現在這件事上。因爲在漢靈帝死的時候,便有人推舉劉虞做皇帝。只是這只是民間名士的密謀,劉虞本人極其不願意。最後新帝登基,朝廷卻罷免了劉虞的官職,一直等到黃巾之亂爆發,才又讓劉虞主政幽州。
當時是沒有強大的實力保證,劉虞不肯出面爭奪儲君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次天時地利人和劉虞都具備了,機會好到十八輩子積了潑天大德,但是劉虞還是拒絕了。說獻帝登基是靈帝的遺詔,也是經過正規程序的,是合法皇帝。我作爲漢室臣子應當支持這個侄子。
如果這這些事發生以後,還有人拿劉虞稱帝的事做文章,世人都會大笑其絕對天字第一號傻逼,但是簡單粗暴的公孫瓚不管這些,撕破臉不管用啥理由就得弄死。
喪失了劉虞在政治上的護佑,公孫瓚爲中央朝廷所不容,也爲幽州邊塞的外族所敵視,更爲幽州軍民所不齒。
被這三大問題困擾的公孫瓚從此勢力僅限於幽州。然而這並不算完。劉虞雖然絲毫不會打仗,但是他的兒子劉和和曾經部下閻柔會,在幽州軍民忍受不了公孫瓚窮兵黷武不施文德的暴政時刻,閻柔和潛逃的劉和舉旗造反,劉虞曾經部下鮮于輔、鮮于銀、齊周響應,還一併拉攏來了對公孫瓚深惡痛絕的烏丸鮮卑族。
這段時期還在積攢錢糧招募訓練兵馬不肯主動出擊的袁紹又等來了機會,聯合閻柔劉和鮮卑的軍隊,袁紹終於把公孫瓚一戰打到生活不能自理,逼得公孫瓚退守易京,幽州從此併入袁紹勢力範圍,而且還獲得了烏丸鮮卑的好感,袁紹這波大賺。
公孫瓚,就是如此作死的一個諸侯。在漢末諸侯裡面,也只有他能跟袁術一爭作死之王的頭銜。
喜歡悶頭髮展的袁術不愧袁大頭之名,一直躺贏便成爲了河北第一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