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西起太行山脈,東至渤海之濱,南接滔滔黃河,北臨幽燕之境,有中山郡、常山國、趙國、魏郡、甘陵國、安平國等共九大郡國,百餘縣邑侯國,人口五百餘萬,是當之無愧的大州,天下之重鎮。
這般重鎮易主,還是在無朝廷明旨的情況下“讓賢”,頓時在天下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各路諸侯或喜或憂,在野的士人則大多開始指責盧植妄爲。
劉玄德於天下而言雖有聲名,但資歷太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若無盧植屯兵邊境,韓馥焉能這般輕易的交出印綬讓賢?
據傳大儒鄭玄甚至手書一封措辭嚴厲的書信寄往盧植處,質問這位同門大儒,爲何要做出悖逆禮法之事。
鄭玄與韓融等人不同,自黨錮之後潛心著書,不求名爵,朝廷屢徵不就,甚至有便衣離何府的佳話。
在學術一道上,鄭玄以古文爲主,兼採今文學說,所學精深,乃是天下儒學所宗,這樣的人物,說是在野士人的精神領袖也毫不爲過。
他發聲質問盧植,盧植也不得不回以書信解釋,也不知信中寫了什麼,鄭玄再也沒提冀州之事,倒是讓不少人大失所望。
清流指責盧植,士林的壓力卻多是往劉備處而來,先是雒陽的袁術不甘寂寞,由天子下旨斥責劉備“恣意妄爲,圖謀不軌”,號召天下牧守討伐劉備。
其後,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兗州刺史劉岱皆遣使來詢,質問劉備可還記得酸棗之盟。
冀州內部郡國也是議論紛紛,尤其是渤海郡、河間國、中山郡這些較遠的郡國更是沸反盈天。郡中大姓不少都還沒見過新任的韓使君,冀州領袖就變成了劉使君,這般局面也太過離奇。
然而冀州的喧鬧來得快去的也快,自北境而來的兩支隊伍進入了冀州境內,各郡的聲音頓時消散了大半。
幽州刺史劉表、降虜校尉公孫瓚皆遣使拜詣冀州劉使君,商討會盟討袁之事,這般表態讓冀北的大姓頓時啞了火。
幽州的這兩位自劉景升上任以來,一直就不怎麼對付,公孫瓚在面對劉虞這種威望昭著的名臣時還收斂了幾分,而劉表的“八俊”名頭,黨人聲名,對於北地一霸公孫瓚來說沒什麼用處。
遼西公孫氏本就是幽州地頭蛇,公孫瓚又是手握兵權,亦非太守,劉表還真拿他沒什麼辦法。
兩人僵持之下,對於中原的亂象都一直未曾表態,對袁術的封賞也是不置可否,朝廷詔拜公孫瓚爲降虜將軍、右北平太守,進封薊侯,進封劉表爲都亭侯。
看似對公孫瓚優渥以待,然而右北平太守的職位卻是讓其被劉表納入監察範圍之內。
刺史平日裡並無名正言順的軍權,唯有需要軍事行動之時,才能整合境內郡縣,這本是劉表面對公孫瓚時最大的軟肋,卻被袁術給補上了。
再加上南邊的冀州諸侯紛紛拒絕了袁術的封賞,劉表與公孫瓚平日裡也就仍以故職相稱。
這般矛盾重重的二人,如今卻同時遣使,希望劉備能引薦他們入盟,其態度已經是很明白了。
在這之後,劉備又寫了幾封措辭謹慎、言真意切的書信發往兗州與河內,這場風波很快便在表面上消散於無形。
……
魏郡鄴城,冀州刺史府內,劉備正在接待的便是公孫瓚的使節,其從弟公孫越。
身高八尺有餘的公孫越面容粗豪,然而言談舉止卻甚有分寸,常用眼角餘光細細打量劉備,行止既不拘謹,也不放縱。
酒過三巡,劉備輕笑道:“公孫君可打量仔細了?”
“使君勿怪,只是常聽大兄談及使君風采,越神往已久,故而有些失態,還請使君見諒。”被劉備發現了小動作,公孫越也不驚慌,抱拳解釋道。
劉備摩挲着手中的杯子,一臉懷念的嘆道:“與伯圭兄一別也有數年了,不知兄長一向可好?”
“越代大兄謝過使君掛念。大兄身子甚是硬朗,可開大弓舞大戟,縱馬一日不露疲態,每日能食肉十斤。”
劉備聞言頓時開懷大笑,公孫越也隨之笑了起來。
良久,劉備微笑道:“備與伯圭兄堪稱刎頸之交,便託大稱你一聲‘阿越’,如何?”
公孫越抱拳道:“使君厚愛,此爲越之榮幸。”
劉備頷首道:“阿越,伯圭兄遣你前來的原因備也知曉幾分,此事當真無緩和餘地?”
公孫越聞言頓時滿臉悲憤,大聲道:“使君數月前書信大兄,勸大兄戒急用忍,以大局爲重,大兄知使君一片好意,故而在那劉景升到任後可謂是誠懇相待。
勒令部屬不得離營,停掉了原先的部署計劃,遼西公孫氏更是傾力襄助。然而這劉景升人心不足,他根本不想與大兄和睦共處,而是想獨霸幽州!
其用盡手段或打壓或拉攏幽州大姓,刻意針對我公孫氏,煽動周邊郡縣抵制右北平,樁樁件件都是衝着大兄而來!
幽燕男兒,但有斷頭之人,無有低頭之犬!”
見公孫越面紅脖子粗,劉備不由得暗歎一聲,想起了此前與李澈的閒談。
“劉景升守戶之犬,此言並非全是貶義,而是其確能鎮守一方,只是失於進取之心。但在打掃乾淨自家屋子之前,這隻犬卻是如虎狼一般兇狠,非常人可比。”
這般人物與公孫瓚這火爆脾氣扔到一起,基本不可能出現和睦共處的情況。劉表比起劉虞,失於名望,卻有着比劉虞更強烈的攻擊慾望,與公孫瓚真真是針尖對麥芒。
而且從道理上來講,劉表並沒有什麼過錯,沒有哪個刺史喜歡自己境內有一個桀驁不馴的存在。至於公孫越所言的“百般忍讓”,瞭解公孫瓚性格的劉備卻是難以盡信。
“這樣吧,且待爲兄見一見劉幽州的使節,看看能不能爲二位說和。如今天下亂局,正是我輩勠力同心報效國家之時,切莫做下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