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

翌日清晨,韓馥便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州吏,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自然,這一決定引起了軒然大波,長史耿武等冀州大姓成員早有心理準備,紛紛沉默不言。而韓馥的親信部將,從事趙浮、程渙等人卻是強烈反對。

作爲韓馥的親信,他們的家世在冀州並不算顯赫,利益幾乎是捆綁在韓馥身上。

如今冀州正值擴軍之時,趙浮與程渙便肩負了招兵買馬的重任,試圖爲韓馥打造出一支忠心耿耿的部屬,以制衡桀驁不馴的麴義與於毒。

一旦韓馥失勢,新任使君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將這般重任交付到他們手上,兵戈之利唯有握在親信之手才能不招忌憚。

是以趙、程二人心急如焚,趙浮進諫道:“使君持威權之重,倚冀州民心,州中甲兵精銳,良將如雲,麴義反手可破,趙相舉兵即降,何以因一時失利而令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浮雖不才,願爲使君破麴義、平趙國,震懾宵小之心。”

程渙也苦勸道:“鄴城天下堅城,城中民以萬計,糧足數載,尚有甲兵無算,縱然昨日稍有頹勢,也絕非麴義可破。

使君只需堅守高牆,麴義糧秣短缺,圍城必不長久,待其兵退,自可揮軍掩殺,取其首級,亂局反手可平。

如今讓位於趙相,乃是將基業拱手讓人。趙國,小國耳,民不過十萬,趙相出身織蓆販履之輩,何德何能可登刺史之位?願使君深思。”

韓馥心下也是微微一動,但掃過默然無聲的耿武、閔純等人,頓時熄了心思,嘆道:“度德而讓,古人所貴,二位何以反對?

如今天下大亂,冀州乃天下重鎮,爲義軍支柱。而吾爲袁氏故吏,必不見容於諸侯,徒然拖累冀州百姓。趙相中山靖王之後,宗室之屬,統轄冀州,正合民望。”

見二人還要再言,韓馥厲聲道:“吾自有決斷,二位不必多言。”

趙、程二人不甘的坐下,而韓馥轉頭對耿武道:“耿長史,便勞煩你走一遭了,將印綬送與劉將軍,吾即日便離開刺史府,靜待劉將軍入鄴。”

耿武抱拳道:“使君視名利如浮雲,讓位於賢,足稱佳話,武願效犬馬之勞。”

交代完畢,韓馥轉身進了內堂,而趙浮與程渙看了看耿武等人,滿心憤恨的甩袖而出。

……

耿武自鄴城南門而出,徑直東行,在二十里外的平陽城見到了劉備與李澈。

“恭喜將軍,得掌冀州。”耿武對二人出現在這裡絲毫不奇怪,昨日沮授便與他們密談,交代了後續事宜。

劉備接過耿武手中的刺史印綬,略一摩挲,嘆道:“備,心中有愧啊。”

李澈開解道:“事已至此,當不負此印。”

“明遠說的是。”劉備輕輕頷首,回頭對身後的張飛道:“益德,鄴城戰事便交給你了。”

張飛嘿嘿一笑道:“那麴義怎生處置?”

“衝散其部,將他押到鄴城來。”

張飛領命而去,劉備微笑着對耿武道:“此行辛苦耿長史了,冀州今後事宜,還要多多依仗長史。”

耿武嘆道:“背主之人,不敢忝居長史之位,只爲冀州安寧而來,請使君另尋賢才吧。”

劉備愣了一下,點頭道:“既然耿君堅持,備也不好強留,只是耿君無需自責,大勢如此罷了。”

“多謝使君開解。”

“備新領冀州,倒是不甚瞭解州中俊秀,耿君既然有意歸去,還請爲生民計,舉薦一二賢才爲好。”

耿武抱拳道:“多謝使君。”言語之中卻是多了幾分真誠。

“使君,麴義部下驍勇善戰,張司馬那邊……”抱拳謝完,耿武又擔心的問道。

劉備笑道:“無妨的。”

見劉備雲淡風輕,絲毫不以爲意,李澈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耿武雖然有些狐疑,但還是認可了這一點。

畢竟麴義不算什麼大麻煩,劉備登位,盧植不會再袖手旁觀,縱然張飛不敵,麴義也別想翻起風浪來。

李澈笑道:“麴義不足爲慮,倒是鄴城那邊,韓使君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知魏郡的慄府君是作何想法?”

慄攀,魏郡太守,然而也是全冀州最慘的太守。後世有所謂的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慄太守雖然比鄴縣令要強一些,但與刺史同城辦公,還是一件頗爲不幸之事。

魏郡之中自然是韓使君爲尊,是以慄太守遠不如其他郡守一般自在,行事也素來謹慎。

這般好處是並未與韓馥結怨,二者之間的關係還算融洽,壞處便是於魏郡之中存在感甚低,地位不顯。

與他選擇相對的便是南邊的武陵太守曹寅了,與荊州刺史王叡不和,憑藉對武陵郡的掌控力,硬生生逼得王叡離開州治漢壽,跑去江陵辦公。

耿武笑道:“慄府君素來很識時務,請李府君放心。”

李澈輕輕點頭,這位慄府君在歷史上還有一筆記載,卻是作爲董昭的陪襯。幾年後他死於部曲之手,接任他職位的便是董昭。既然歷史上並未反對袁紹入主冀州,如今也沒有必要逆潮流而動。

“鄴城如今想來也因爲麴義之事有所亂象,還請耿君隨備往鄴城一行,安撫民衆,儘快恢復冀州民生。”

劉備說的輕鬆,耿武更是鬆了口氣,這話只能由劉備說出,他若是催的急切,難免會產生誤會。

“使君心繫生民,氣魄邁於常人,冀州之幸啊。”耿武這話卻是說的非常情真意切,此前支持劉備,更多的是因爲沮授傾力擔保支持,今時倒是有些慶幸自己的選擇。

“分內之事,耿君過譽了。”劉備搖搖頭,轉而對李澈道:“這邊的事便交給明遠了。”

“使君放心,澈自會爲益德壓陣。”李澈輕輕點頭,他此行還帶了三千兵馬,只是張飛自負無需援軍,是以還留在此地。

看着劉備與耿武一行人絕塵而去,李澈擡頭望天,思緒萬千。

自出京之時定下的目標,由於種種陰差陽錯,最終在半年的時間內達成,雖然只是初步有了名分,但卻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歷史的車輪徹底的偏離了軌道,不知會駛向何方。

良久,李澈喚來屬下吩咐道:“遣使往薊縣與土垠,請幽州劉使君與右北平的公孫校尉會盟。”

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九十二章 決鬥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八章 袁公路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