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

趙國,古屬冀州域,春秋本爲衛邑,後屬晉,三家分晉後爲七雄之一趙國之土,始皇帝置三十六郡爲邯鄲郡。

西漢之時趙國時爲郡,時爲封國。廢置不定,光武中興,以其叔父劉良爲趙王,傳至今日已有七代。

東漢的趙國很小,最盛之時不過三萬餘戶,十八萬人口,還不及許多大縣,在冀州諸郡國中可謂小的可憐,但趙都邯鄲卻是頗爲繁華的地方。

趙國國都邯鄲,雖不及雒陽、長安這等千年都城,但也是有數百年曆史的古城。自戰國時趙敬侯將國都遷至邯鄲開始,邯鄲便是河朔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城。

這片地域對於袁紹來說,可以放心的讓劉備折騰,區區十八萬人口,折騰不出花來。而對於何進來說也勉強能接受,只要劉備不作死,好好呆在邯鄲,幾年時間很輕鬆就過去了。

作爲河朔名城,邯鄲城易守難攻,對於賊寇來說屬於不值得去啃的硬骨頭,只要劉備這個趙國相老老實實的窩在邯鄲城裡,自然是高枕無憂。

然而……

看着面色鐵青的劉備,李澈不由得嘆了口氣。

黑山賊在年初時寇近河內,被朱儁擊敗,本來正蜷縮着舔傷口。卻不想天降大禮,白波賊成了漢王朝的大敵,爲了更好地剿滅白波,漢王朝制定了以匪制匪的策略。

而這恰好助長了黑山的氣焰,其不敢攻打堅城,卻藉機掃蕩城外民衆,在朝廷對黑山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弱小的趙國自然拿黑山賊沒有辦法,冀州西部各郡的民衆便迎來了地獄。 Www⊙ тt kan⊙ ¢Ο

一路所見,田地荒蕪,匪寇橫行,即便到了邯鄲左近,也難見繁華,這種情況下,莫說讓劉備縮在邯鄲城內錦衣玉食窩上幾年,就算是李澈,也難以心安理得的坐享爵祿而無所作爲。

好在一行人本就是衝着掌控冀州而來,既然要掌控冀州,那麼作爲冀州毒瘤的黑山賊,自然要將其消滅。

是以李澈也只是希望劉備冷靜一些,莫要被怒氣衝昏了頭腦,僅憑手上這些蝦兵蟹將,是不可能剿滅黑山的。

“明遠放心,備知曉輕重。”劉備深吸了兩口氣,稍稍平緩了心裡的怒意。

“黑山賊雖勢大難制,但也需要面對整個冀州的壓力,若只是祛除趙國境內的黑山,想來不算太難。”荀攸輕笑一聲道。

李澈輕輕頷首:“總要先掌控趙國再說,若不能將趙國抓在手裡,那便是無根之萍。哪怕趙國再小,但只要能掌控趙國,那便是主場作戰,勝算可謂大增。”

“正是此理,官剿匪之優勢便在於此了。”荀攸點頭贊同道。

劉備頷首應道:“備明白了,總之先見過趙王,再論其他。”

……

此時,趙王宮內,當代趙王劉赦癱在自己華麗的王座上,悠悠的問道:“那位劉國相還沒有到嗎?”

“回稟大王,劉國相還沒有到。不過按照時日,大約也就是這幾日了。”坐在下首的一名官員拱手回道。

劉赦是一個很胖的人,跪坐對他來說簡直是災難,故而特意命人仿胡牀打造了一張華麗的王座,私密會見之時便坐在王座上,以稍緩疲憊。

這也很正常,東漢的封王與西漢早年不同,其在封地上無所事事,根本不能插手管理封國。

爲了不讓皇室猜忌,這些封王都把自己當豬養,除了偶爾進京朝覲,其他時候,藩王們都是縮在深宮享樂。

這樣成長起來的藩王,若是還精壯有型,那纔是見了鬼了。

劉赦吃力的挪了挪身子,嘆息道:“希望這位劉國相是個好相與的人吧,孤最是不喜折騰了,他管他的國家,孤自去享樂,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好啊。”

那官員笑道:“那劉國相也是宗室,太后已允其復籍,與大王也算是天然親近,想來不會太過多事。”

劉赦哼哼唧唧的發出了意味不明的聲音,繼而冷笑道:“這些個遠支宗室,最是會來事!復籍是不夠的,區區亭侯想來也無法滿足他,他們費盡心思往上爬,最是難纏!讓你探查的事怎麼樣了?”

“回稟大王,下官多方打探,發現這位劉國相在朝野風評不錯,多與人相善,很是儒雅隨和。只有一條,其頗爲厭惡宦官,曾經與十常侍針鋒相對,不假辭色。”

劉赦皺了皺眉頭,疑惑道:“儒雅隨和的人會和那些閹人針鋒相對?陳卿,情報是否有誤?”

那陳卿笑道:“大王有所不知,再是溫和儒雅的士人,在面對閹宦時也不敢低頭,否則必然不容於士林,這是士林的鐵則。”

“如此便好,孤也頗爲討厭這些閹人,仗着天子寵信胡作非爲,竟然膽敢對孤不敬!”劉赦挑挑眉毛,又吃力的挪了挪身子,咬牙切齒的說道。

說完,劉赦轉了轉小眼睛,問道:“陳卿,你說……那些事應該不會被他發現吧。”

“大王放心!事情是由下官一手操辦,斷不會有疏漏。便是退一萬步講,真讓那劉國相查了出來,下官也會一力擔下,斷不會波及到大王!”那陳卿避席而起,慷慨激昂的表示沒有絲毫問題。

劉赦輕輕點頭,笑道:“如此便好,孤自然是信得過陳卿的。陳卿放心,若你被定罪,孤必然會好生照料你的妻子,無須憂慮。”

“下官,謝大王仁慈!”

劉赦滿意的點點頭,隨即又面帶愁色的嘆道:“孤堂堂王爵,卻要對一介亭侯低聲下氣,面對其孤只能戰戰兢兢,何其荒謬啊,只希望這劉玄德能安生呆着,孤依照舊例,好生對待他便是了。”

東漢的國相事實上纔是封國之主,其比起郡守,若說有所不同,那便是還多了一條監視諸侯王的職責。

但凡諸侯王稍有違制,國相便會上奏於朝廷,那麼朝廷輕則申飭,重則削減封地。對於諸侯王來說,沒有權力就算了,若是還少了封地,那就是在生生割肉。

偏偏這些諸侯王權力沒多大,玩是挺會玩的,違制那是家常便飯,便如這趙王打造胡牀一般。

是以諸侯王對待國相,大多是如同供祖宗一般,只希望其能手下留情。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澈隨昭烈至趙,見田地荒蕪、民不聊生,由是定計剿除黑山羣賊。

——《英雄記》

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七章 袁府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駕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