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

“臣正是這個意思。”鍾進衛微笑着奏道。

科舉一事,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了各方面的厲害關係。不是有很大威望的皇帝,不是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是不能去動科舉制度的。

關於這點,鍾進衛知道,崇禎皇帝也明白,他繼續問道:“鍾師傅,如何引導之?”

“加快推進成立兩京十三省的研究院進度,公佈地方研究院和京師研究院的隸屬關係,地方研究員的選拔、升遷以及對應品級的規範。把研究院作爲現有科舉制度的一種有力補充,強化其研究、發展科技之功能。如此一來,從大的層面來講,就形成了正常科舉出管理人才、各級研究院出研發人才的一種互爲補充、互不衝突的機制,既不會影響原有科舉之途徑,又能讓更多的人才能夠爲國效力,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鍾進衛這個設想,是開闢了一條新的出人頭地之路,也是古代社會所沒有走過的路。

他也不是猛然提出這麼一個設想,而是之前已經做了一部分。先成立了京師研究院,還出了一些成果,有了實際的示範效應後才藉着這次機會提了出來。

因此崇禎皇帝聽了之後,就沒有覺得很突兀,感覺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想法。鍾進衛剛纔所說,只是把之前的事情總結了一下,使之更加明確了而已。

他想了一下,馬上對一邊的內侍吩咐道:“傳內閣首輔溫體仁覲見。”

雖然崇禎皇帝心底已是同意,但他還是要把溫體仁找來,再行商量後才能拍板。

如果換成年初時候的話,說不定崇禎皇帝就直接拍板決定了。現在的他,做事穩重了不少。

“鍾師傅,此法甚妙,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麼?”崇禎皇帝看着鍾進衛,臉上露出一絲期待。

鍾進衛一笑奏道:“陛下,各級研究院之人才基礎其實還是讀書人,只有在他們中間形成一種良好的研究風氣後,選拔的基礎纔會更大,得到的人才也纔會更好。”

崇禎皇帝點點頭,“嗯”地一聲,繼續聽鍾進衛的講解。如果這樣的話,不但有利於研究院人員素質的提升,還剛好能解決目前生員中存在的風氣。

“臣想了個法子,就是把報紙充分利用起來...”

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的話,馬上腦中就想起他所說報紙的輿論引導功能,當即會心地微笑了起來。

鍾進衛看到崇禎皇帝的表情變化,知道他想到了什麼,就說得更輕鬆了:“《明報》可以對大明所有人徵稿,各方各面的研究稿件都收,只要其說得有道理,是別人所沒有說過的內容,發明或者發現了什麼東西,就都可以刊登出來。只要其稿件被刊登出來,就可以得稿費,另外再給其在學業上加分,這樣名利都有,相信有不少人會參與進來的。”

這個時候,內閣首輔溫體仁過來了,崇禎皇帝就讓鍾進衛把他的想法向溫體仁複述了一遍。

溫體仁聽了沒有馬上發表意見,只是想着鍾進衛話中的信息。

研究院這條線,原本朝廷只是給散官頭銜,說白了就只是一個榮譽而已。並不需要朝廷付出多少,因此沒有人太在意這個東西。

國企給研究院開出對應的俸祿,卻也能從中賺取到錢財,這讓朝中各級官員都是喜聞樂見的。

不過現在按照中興侯所說,那麼以後這條路將會是大明科舉的一大補充,讀書人的另外一條出路。

這麼一來,研究院就顯得重要起來了,各方人等顯然就會關注起來,爭奪其中的利益。

溫體仁想到這裡,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若按照中興侯所言實施的話,確實有不少好處。但之前研究所都歸研究院所管,而研究院又只是工部所屬。臣以爲,應該從工部獨立出來爲好。”

崇禎皇帝一聽,看看鐘進衛,接着問溫體仁道:“那溫卿的意思是?”

溫體仁看似大公無私地回答道:“陛下,正常科舉出身,可謂是天子門生,自當高人一等。而這研究員只是對科舉的一種補充,臣以爲可以降一級,就由內閣來管轄即可。”

鍾進衛在邊上一聽,忍不住提醒道:“溫大人,以前討論說全民教育的時候,初議是要成立一個教育部,我記得你說也要由內閣來管。這麼多事情都由內閣來做,會不會事情太多會累壞了內閣輔臣?”

溫體仁聽了就轉向鍾進衛,當即搖頭答道:“中興侯,當初教育部之議只是我們幾人私下討論而已。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推行全面教育,也還得水泥修路普及之後。前期的事情可以由禮部來做,等真到了全面教育普及的那一天,再像研究院一樣進行升級爲內閣管轄也不遲。”

崇禎皇帝一邊捋着自己額下的一點鬍子,一邊聽着兩位臣子的討論。他想了一會,就發表自己的看法道:“教育部之事太過遙遠,等以後再議。研究院之事,朕看可以先做起來,等規模大了之後再看看是否就歸內閣統轄,兩位愛卿看這樣可好?”

鍾進衛一想確實是,眼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現在研究院的事情,也纔有個頭。要在大明讀書人中推廣開研究的風氣,讓那些科舉無門的讀書人走上另外一條道路,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想到這裡,就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說得是,臣無異議。”

溫體仁也沒有異議,躬身附議。

那麼有關研究院通過《明報》來引領大明讀書人中的風氣一事,在場的三個大佬都達成了一致。鍾進衛的腦中忽然閃現出一個成語,求同存異,這貌似也是後世處理一些事情常用的手段。

在場的三人,誰也沒有想到,在許多年之後,研究院的出身反而比科舉出身更爲熱門,吸引了無數人走上了這條路。

因爲研究院出身的人,一個個富得流油;而那些科舉出身的人,要是富得流油的話,不是都察院找上門去請喝茶,就是廠衛找上門去請喝咖啡。

崇禎皇帝議完了這事後,就笑着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你不在京師的時候,又有一個好消息。”

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68章 銀行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42章 交易第819章 陳子壯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11章 昏迷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819章 陳子壯第37章 標點符號第22章 攻守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60章 猛虎出籠第767章 訣別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234章 鼠疫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835章 趕往湛江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39章 查漏補缺第75章 汰兵完成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49章 扁人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547章 有喜了第730章 見不得別人好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71章 親近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70章 汰兵安置第530章 招降盧象升第516章 陽謀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762章 兵變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411章 登萊困境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33章 甦醒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12章 傳言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91章 捨命相救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292章 會師第78章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