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天就要變了。”紅牆圍隔而成的宮道,唐寧與梅殷一步步踩得堅實鄭重。梅殷依舊是那副丰神俊朗,翩翩如玉。
唐寧心內不由一個咯噔,望向梅殷,那臉上神情如古井般波瀾不驚。見唐寧帶點驚慌的神色望向自己,梅殷溫和一笑,“郡主怎麼如此看待梅殷,我只不過是說,這天馬上就要變了,不信你看。”梅殷伸手指向唐寧斜上方,順着堅實有力的臂膀看去,原先湛藍的的天空一片暗黑,彷彿是被濃墨暈染過。雲層滾滾集聚,在咆哮、翻滾、奔騰,給人一種壓迫的氣息。
“但是,天雖然變了,總會有晴朗的一天。”唐寧笑着回道,目中一片清明,“駙馬可曾想過,若是傾盆大雨而至,是找初初長成未經風雨的小樹一避還是進入華蓋蒼蒼飽經磨難的大樹底下?”
梅殷頓了頓,目中傳達出對唐寧的欣賞,雲淡風輕開口:“我有傘。”因爲我有傘,所以不會去樹底下避雨,無論是小樹還是大樹,都避免不了被雷擊的風險。這是唐寧從梅殷的神情中解讀出來的信息。
“若是此時有人將駙馬的傘搶走,硬逼迫你選一棵樹一避,駙馬又當如何?”不知不覺,唐寧語中竟帶有一絲緊張,她看不透這個人,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這位駙馬的才能絕不僅限於吟詩作對等風雅之事。以前雖然沒有太多接觸,如今近了才發覺,朱元璋爲何會選在這個時候召見的人是梅殷,而不是朝中重臣了。
梅殷定住前行的腳步,“郡主是想問什麼呢?”目光灼灼,看得唐寧有些尷尬。恰巧這時,朱元璋已經午睡醒來,命一小公公來傳梅殷。
“郡主的話,梅殷會好好考慮考慮的。”唐寧見梅殷錦靴在自己面前停頓了一下,接着向殿內疾步而去。唐寧無奈再看看天空,墨雲被一道紫紅色的閃電生生劈開,接着又和在一起,震耳的雷霆向世界咆哮它的震怒,嚇得不經事的小宮女捂住耳朵,一番驚懼的神情,讓人頓生憐意。
“梅殷,”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後生,心內一陣欣慰。雖然他一共有十六位駙馬都蔚,但是最爲喜愛的還是梅殷。“朕傳你來,是有
要事囑咐。你必須向朕發誓,絕不對外透漏關於今天談話的一星半點兒。”
梅殷恭謹跪在地上,“梅殷發誓,皇上所囑之事定不會外泄,否則五雷轟頂,屍身不全。”
“好好好,”梅殷發完誓言,朱元璋是連連叫好,“如今朕已經時日無多,朕最不放心的就是允炆那孩子。若是允炆有能力使得天下大治,你就保他穩坐江山;若是最終政局動盪,你就盡你權力保住他的性命。”
梅殷聽聞,臉上露出驚懼的神情,“皇上福壽綿澤,怎會……”梅殷還未說完的話被朱元璋直直打斷,“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你且只管答應朕。”
梅殷走後,唐寧見朱元璋就自己一人呆在殿內半晌沒有傳喚什麼人,便走進去。朱元正看着一幅幅的字,每幅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好似蟲爬出來的,但是朱元璋看着看着,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寧丫頭你看,”朱元璋招呼着唐寧走上前去。“想必這就是各位王爺小時候的字吧。”唐寧看着其中一幅,依稀找到了朱權的影子。回想起朱權小時候的樣子,恭恭敬敬的站在書桌前練字,不經意間濺出來的墨漬弄到臉上,那是十足的可愛。“丫頭,你在看這幾幅字。”朱元璋將其中幾幅抽取出來,擺在唐寧面前。定睛一看,雖然每幅字都有不同之處,可那確是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筆鋒蒼勁,胸有丘壑。
“這是老四的字。”朱元璋看着唐寧的反應,不由笑了開來,“老四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生錯了時間,他若是早出生幾年趕在標兒前頭,或許如今朕就不會爲江山的事操心了。其實若是將江山將給老四,相信他定會給朕打造出一個盛世來的。”
“皇上,嫡長子繼承製就真的那麼重要嗎?”唐寧語中幽幽,“天下本無主,有德者居之。皇上如今就這麼定下江山的繼位人,難道您就不覺得這對於您的其他孩子來說,不公平嗎?”
“丫頭,你怎麼會有這麼個想法,是不是權兒,他……”朱元璋不由將狐疑的眼光投向唐寧。
“皇上不要誤會,朱權並沒有肖想龍椅,只不過是唐寧心中有感而發
而已。歷來被冊封爲太子的順利即位的又有幾人,劉據爲漢武帝長子,母一代賢后衛子夫,李承乾爲唐太宗長子,母長孫皇后。但是他們最終都沒有順利即位。這天下未知之數太多,嫡長子又真的是適合那管制江山,威懾朝臣之人嗎?”
“丫頭,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但是如今朕時日無多。”朱元璋心頭不得不沉思,允炆被立爲太孫已有多年,朝臣早就認爲他是自己的繼承人。若是貿然更換繼承人,勢必會引起政局動盪江山不穩。更何況,如今自己沒有那個精力與時間來部署了。
“皇上,是時候召諸位王爺回來了。無論如何,也該讓諸位王爺能夠回來見您……最後一面吧。”唐寧語中有着掩飾不去的傷楚。這段時間,朱元璋待自己確實不錯。但是自己卻不是真心爲着這位老者打算。若是此時,燕王遠在北平,金陵可謂是朱允炆的天下,若是朱元璋有個什麼意外,那可就是鞭長莫及啊!
“丫頭,對了。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朕的幾個孩子也該回來看一看了。”當下朱元璋便安排人前去各位王爺的封地傳旨。但是,朱元璋最終都沒有等來自己的幾個兒子。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這位殺伐一生的皇帝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帶着自己對於這個王朝無限的眷戀離開人世。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東宮諸臣找到那封朱元璋的遺詔立即宣令滿朝文武,一時輔佐新皇登基之聲朗朗不覺於耳。除了唐寧,沒有人知道朱元璋曾經要諸王立即返回金陵。路上的諸位親王知曉詔書內容之後,對着金陵方向大哭了三聲,接着掉頭轉回自己的封地。唯有一人,不顧新皇的不滿,快馬加鞭一路南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