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

巡檢司最初的駐地不在淮源,而是淮源西偏北四十里外、北嶺深處的淮瀆寨中。

歷朝來都以源出太白頂的龍浦溝爲淮水正源,戰國時就在龍浦溝畔的一座河谷裡,修建淮瀆廟,以祭祀淮神,歷朝以來都有修繕,也曾是桐柏山裡最爲壯觀的寺觀建築。

淮瀆寨就挨着淮瀆廟,還有二三百戶人家在此居住,但偏離走馬道十數裡,一直以來都不及淮源繁榮。

二十多年前,淮瀆寨爲賊匪攻佔,巡檢司公廨、淮瀆廟連同附近二三百棟民居都被一把火燒成灰燼,巡檢司隨後就遷往交通便利、商埠更爲繁榮的淮源,在白澗河西岸建造了軍寨。

不過在很多傳統老派的鄉人眼裡,淮瀆纔是桐柏山的中心。

唐氏聚族而居的十八里塢,之所以如此命名,便座落在距離淮瀆舊寨整十八里外的北嶺山谷裡。

從淮瀆舊寨到十八里塢之間,早年僅有一條險僻小徑。

唐氏爲出山方便,這些年耗費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開山鑿道,使車馬可行;如今道路卻是要比玉皇嶺到淮源的土路還要平整、寬闊。

然而這條山道兩側相對平緩的坡地裡,今日卻已經建成好幾座營寨,營寨里人頭攢動、刀槍如林;還有不少賊寇直接臥地而睡。

卻非這些賊寇狂妄輕敵,不知營寨的重要性,實是連必要的斧鋸都缺,如何去伐木建造營寨?

陳子簫、仲長卿、高祥忠三大寇率部齊至,四千餘兵馬將十八里塢前的山谷塞得滿滿當當,將其與外界的聯絡完全切斷。

淮瀆舊寨也成爲諸寨聯軍的後軍大營,不計其數的糧食正用騾馬從玉山、太白頂、磨盤嶺等人集中過來,以支撐數千兵馬即將對十八里塢的圍攻。

然而令諸寇萬萬沒有想到的,就在強攻十八里塢前夕,他們的腚卻被人從後面狠狠捅了一下!

“郭君判、潘成虎、周添這三個慫貨,都是吃屎的,兩千人馬被三五十馬兵嚇得魂飛魄散,還一次被割去四十多顆頭顱?看郭君判以後還有臉自詡神鴉弓,呸,鬼鴉弓、狗鴉弓,丟人!”

諸賊酋這些年能在桐柏山裡生存下來,當然都知道堅忍之道。

然而一早被拉回淮瀆舊寨來,被告之郭君判守跳虎灘東岸小寨遭遇簡直可以說是匪夷所思的敗績,脾氣再好,也要跳腳罵娘。

“郭君判守着老鴉潭,整日就想着從左鄰右舍搞個粉嫩的小娘們玩弄,跨下功夫早就不知道稀鬆成什麼樣子!我看當初就不應指望他能成事,果斷出大漏子了!”

“潘成虎也是稀鬆慫貨,被徐氏那頭莽虎殺得如喪家之犬,大將軍你當初就不應該收留這樣的廢物!”

也不管郭君判派來的人還在屋裡,諸賊酋毫無顧忌的冷嘲熱諷。

諸賊寇說得好聽,便是都有傲氣、桀驁不馴,說得不好聽,便是都一種舍我之外皆傻逼的目中無人。

“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陳子簫頭痛的安撫衆人急躁的心情,不要再揪住郭君判說事,說道,“淮源守軍既然敢殺出來,我們眼下最急迫的,還是要先商議對策——這麼一個狀況,要如何應對?”

諸家山寨聯合到一起,人馬在短時間內急劇膨脹起來,看上去氣勢凌人,但陳子簫心裡清楚,他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缺少兵甲,新寇多烏合之衆,以及糧秣調度、撥給混亂。

諸賊酋都桀驁不馴、目中無人,事順時則爭利搶利,稍遇挫折又橫加指責、嘲弄。

陳子簫雖說被推爲大將軍,聯軍及諸賊酋都聽他號令,但他心裡很清楚,仲長卿、高祥忠這些人心裡未必就真服庸於他。

“還能怎樣?十八里塢什麼時候不是打,這時候當然是將兵馬集結到淮源去,總不能看着他們在後面捅我們的腚!”

高祥忠膚色黢黑,臉皮子皺巴巴山裡風化多年的山石,深陷的眼珠子卻不時陰戾的透出一抹寒芒,叫人不敢忽視他是個心狠手辣的大寇。

郭君判、潘成虎、周添三人跟吃屎一般沒用,兩千人馬都擋不住淮源四五十馬兵橫衝直撞,他哪裡敢放心將後路交給這三人看守?

這些年石溪莊能屹立桐柏山裡不倒,高祥忠的人生準則就是該狠時狠、該苟時也絕不要去爭什麼意氣。

仲長卿手指敲下高椅扶手,說道:“聯軍看似成勢,但此時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絕無二途。是繼續進攻十八里塢,還是將兵馬拉去攻打淮源,我都沒有意見,但一定要擇一而攻之,不能遲疑不定,卻致進退失據。”

在諸多凶神惡煞般的賊酋之中,仲長卿身形頎長,臉面白淨,此時他也剛過三旬年紀,要不是身穿鐵甲,更像是一名遊歷天下的士子——而幼時家境富庶,在被族人驅趕出來之前,仲長卿也確實用功讀過幾年書塾。

聯軍當前的狀況,他看得比較清楚。

他無意指責郭君判等人的無能,即便此時擔心後路不穩,不宜再強攻十八里塢,也應該立即對淮源展開圍攻,而不是像高祥忠那般,僅僅拿後路不穩當藉口,實際上只是想着撤軍,挑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窩起來觀望形勢。

倘若聯軍僅有兩三千人馬,退可守險地,進則快如颶風,沒有什麼拖累,當然可以耐着性子觀望形勢。

然而現在諸寨聯軍都快有上萬人馬,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時候形勢但凡有點變化,他們想要退居險地,糧秣補給就會成大問題。

而這麼多人手,很多人甚至還拖家帶口,一旦朝廷兵馬圍剿過來,也極難快速脫離出去,換個地方打開局面。

在仲長卿看來,即便要觀望形勢,也必須其二擇一,先攻下十八里塢或淮源再說。

唯有如此,他們控制的地域纔有足夠的縱深,糧秣補給才相對充足,也才能震懾徐晉等大姓及州縣不敢輕易妄動,從而贏得從容去整合、操訓各部兵馬的時間。

此時的聯軍,就像舟行到險灘處,在湍急的水流中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怎麼可能停下來?

“郭君判也不能說是無能,實是沒有料到淮源鄉營兵馬敢如此冒進行事,纔在措手不及間被徐氏那莽將鑽了空子,”鄭恢此時認定徐族莽虎徐懷是幕後夜叉狐所操控的棋子,站出來說道,“而淮源鄉營如此冒進行事,定是鄧珪這些人確知我們要攻打十八里塢,想要用這種手段,將聯軍主力牽制回去,以解唐氏之圍——我們豈能明知其計如此,還要中其計乎?”

“那請問子暉先生,我們不願中計又能如何?徐氏四五百族兵連夜潛往淮源,鄧珪這廝手裡現在有七八百能戰之兵,他倘若決心從淮源大肆殺出來,郭君判、潘成虎、周添這些蠢貨能抵擋得住?”高祥忠二三十年前就看郭君判、潘成虎這些人不順眼,以爲他們沒有資格在桐柏山裡跟自己並駕齊驅。

“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鄭恢、董其鋒等人在諸寨聯軍裡當然不會以真面目示衆,而是僞造別的身份作爲陳子簫邀請來的客卿與衆人相處,參與對聯軍的整合、指揮。

他們在諸寨聯軍之中,明面上的地位當然不可能比高祥忠、仲長卿等自居將軍的賊酋相比,因此他開口說話,也只能是建議,說道,

“然而也恰如仲將軍所言,聯軍此時已是逆水行舟,非要淮源與十八里塢拔其一,纔能有更多的轉圜餘地。徐氏爲何悍然出兵去淮源接受鄧珪的調度,我們是暫時想不明白,但恰恰如此,我們回師去攻淮源,勝算更低。依我看,唯有以最快的速度打下十八里塢,打通太白頂與玉山驛、仲家莊之間的堵點,使我們在桐柏山西片所控制的地域連成一片,到時候要糧有糧、要地有地,也可以多徵募成千上萬的丁壯,再去收拾淮源,已先居於不敗之地……”

鄭恢當然猜此時淮源所發生的一切,是夜叉狐藏身幕後操縱,這也叫他更加肯定,絕對不能讓陳子簫、高祥忠他們這時候從十八里塢撤軍。

不去打內部已分裂的十八里塢,而轉頭去打徐氏與巡檢司徹底聯手的淮源或玉皇嶺,鄭恢對諸寨聯軍這支烏合之師得有多強烈的信心,纔會如此建議?

然而諸多密辛不能便向諸寇挑明,鄭恢起初也是暗暗焦急,擔心陳子簫未必能說服其他賊酋。

沒想到仲長卿卻有如此遠見,鄭恢當然也是毫不猶豫的站出來,在仲長卿議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服諸寇堅定信心繼續進攻十八里塢……

不錯,鄭恢聽到郭君判所部被徐氏那頭莽虎殺得丟盔棄甲,他也震驚手腳凍涼,直到這時他嘴裡也感到苦澀。

不過,楚山夜叉狐此舉意圖將聯軍的注意力吸引回來,是那樣的昭然若揭,他怎麼可以輕易上當?

事實上,哪怕郭君判、潘成虎、周添他們暫時被從白澗河東岸趕出來,聯軍也一定要拿下十八里塢。

拿不下十八里塢,他們極可能滿盤皆輸!

是的,即便聯軍快有上萬人馬了,但隨蔡鋌在軍中多年的鄭恢,怎麼可能看不到這支烏合之師實際有多脆弱?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支烏合之師在真正成氣候之前,去強攻士氣、民心皆可用的淮源,危險有多大?

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七十七章 殺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四章 望山津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八十章 議和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六章 危急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九十章 猜忌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