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到潤州

潤州,自隋開皇年間置州已將近百年,潤州便一直成爲了江南運河和長江水道的交匯點,雖然遠離江南道治所洪州,但卻靠近僅有一江之隔的揚州,潤州的西津渡便成爲了一個很不錯的渡口。

此時西津渡口人流如織,漕船數十條,民夫們正喊着號子搬運着巨大的木材,這是每年運往洛陽和長安的建造宮殿的木材,如今洛陽大修宮殿正需要木材,民夫們需要趁着揚子江汛期之前,要把木材轉運到江對面的揚子津去。

西津渡一片繁忙,這時從江面緩緩駛來一座雙層樓船,眼尖的腳伕們一看就知道那上面坐着的人,一定是非富即貴,便早早地等候一旁,看能不能掙幾個銅板餬口飯吃。

武清一身華服,腰束革帶,頭戴逍遙冠,昂首站立船頭,凝望着碼頭,儘管是一個小縣,但這碼頭也頗爲繁忙,心中稍稍放下了一絲擔憂,臉上露出了笑容。

身後的秋菊看着一路沉默不語的公子,心中也是憂愁滿懷,一路陪着公子憂愁,提醒道:“公子,我們到了啊。”

武清露出笑容,“你去通知老夫人吧,收拾下,準備下船了。”

武一刀依舊是和尚打扮,這些年研究佛法,身上的狂野之氣至此也全部內斂,若不注意他的眼神,會以爲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和尚。

老孃晉國夫人本可以留在洛陽,然而終究放心不下還未行過冠禮的武清,便跟着來了,洛陽的武府便交給了武玉兒打理,老李頭留在了洛陽經營洛陽生意,王修去了長安主持長安生意,徐小櫻則是跟着來到潤州,如今武大武二也都能夠可堪大用,武清倒也不缺人手。

弟子李奉孝留在了洛陽繼續說書,日本人信準備迴歸日本,所以也跟來了,準備再跟着武清學點東西再回去。張說是洛陽本地人,還是一個孩童,所以留在了洛陽繼續讀書。至於那十三名女童和七名男童則是跟着來了,不然他們離開了武清,也只能餓死。

一船人一路遊山玩水一月纔到了丹陽縣,這裡是潤州治所。

樓船緩緩靠岸,武清陪着老孃下了船,自有武大去找馬車,武二則是找到那些腳伕,搬運行李。

這個時候,一個書生打扮的青年走到武清跟前,拱手問道:“敢問這位可是幷州的武清武先生?”

武清一愣,難道這地方還有人認識自己?於是拱手說道:“正是在下,不知公子找在下所爲何事?”

那青年面露欣喜,說道:“學生王忠見過先生,家父已經備了酒宴,特爲先生和老夫人接風洗塵。”

武清不知道這王忠的父親是何人,但人家以學生之禮待自己,也讓武清有些微微感動。於是便說道:“如此便叨擾了。”

武清命武二找客棧,先安頓下來,他和武氏上了那王忠的馬車。等到了刺史府門口之後,武清這才明白,原來是潤州刺史王美暢宴請自己。

在來之前,對潤州略微瞭解了一番,王美暢的夫人是長孫一族的嫡女,後來王美暢受長孫無忌牽連,被貶到嶺南。前幾年長孫一族被高宗赦免,所以王美暢也遷爲潤州刺史。

儘管武清被削爲平民,但武清也在百官中頗有名氣,更何況如今大唐的民間逐漸出現了像《三俠五義》一類的庸俗小說,被廣大百姓所喜愛。而凡是寫這類東西的人,都以武清爲師。何況高宗曾經下旨置清心館,武清曾爲館主,名望還是在的。

王美暢知道武清的來歷,也明白武清沒有被流往交趾或是雷州,一個非常重要原因還是如今的天后。天后間接執掌朝政已經多年,影響深遠,武清作爲武氏才能傑出一輩,如何不被天后重視。他日重新啓用也未嘗不可能。作爲一個當了多年的老官,經歷了官場上的風風雨雨,王美暢也需要爲自己未來的官途下注。

當武清走進刺史府別院之後,一個面色紅潤的中年人一身常服站立門廳,身邊是一箇中年美婦,也是一身合體的常服,武清知道,這應該就是王美暢王刺史和他的夫人長孫氏了。

“先生和夫人光臨寒舍,真的是蓬蓽生輝啊。”王美暢拱手一禮。

武清自然客氣一番,說道:“草民何德何能,能夠受到王刺史您款待啊。”

如今武清無官無爵,削爲平民,所以只能是自稱草民,但王刺史可不敢怠慢,如此寒暄一番,便把武清迎進客堂,武氏也由長孫氏陪伴着進了客堂。

分賓主坐下後,便有丫鬟僕役端上食案酒水茶點。潤州的茶依舊是加入了香料,武清感到自己來潤州責任深重,或許在潤州能夠開拓出自己的商業之路也未可知,這裡有長江,又有江南運河,水運便利,如果可能說不定還能組建船隊進行海上貿易,海貿可是利潤豐厚啊。

酒宴很簡單,沒有鮑魚燕窩什麼的,這也從某種方面說明,武清雖然受到了歡迎,但畢竟是平民,或者潤州生活並不富足,但這一點被武清否決,潤州屬於江南,靠近揚州,繁榮比不了揚州,但還算富足,從丹陽縣的街道人流量和商鋪就可以看出來。

但不管怎麼說,王美暢是個很會做人做官的人,他給了武清很大的方便,武清可以任選一縣落戶。

武清如今被流放在潤州,需要在潤州重新落戶,而王美暢大開方便之門,武清也不客氣,所以他選擇了上元縣。

上元縣在一年前叫江寧縣,更早以前叫江寧郡、金陵郡。自隋滅陳後,摧毀了皇城宮殿,治所遷至揚州。到了唐朝,更是幾度改郡爲縣,至今改爲上元縣,成爲了潤州一個小縣。

即使爲小縣,但上元縣依舊繁榮。武清選擇上元縣也是爲了能夠很好的經商。更是遠離州治所在地,少了很多麻煩。如今他既然削爲平民,只有先發家致富再說。用另一種途徑也能“達則兼濟天下”。

當日,武清便在戶曹司寫了戶籍,第二日一衆人坐着樓船沿江向着上元縣行去。

第106章 來自洛陽的驚喜第344章 魏王的軍事思路第267章 夏侯瑾軒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74章 武一刀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115章 再遇合擊之陣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29章 槍術如神第279章 陛下您第46章 清心館初授課第499章 一代帝王(三十七)第179章 出征(四)第1章 狗血式穿越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234章 天后宴請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44章 用計謀初治教坊第133章 喜當爹第420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一)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197章 太平生了第196章 帝王之路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288章 揚州平叛(三)第245章 李治病重地二百四十九章 輸了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第295章 神都週報誕生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303章 薛懷義的痛與樂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167章 **作樂以避嫌第402章 廬陵王風波(四)地一百四十三章 去而復返第225章 宣泄精力第369章 郭元振火油顯神威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338章 “盤絲洞”事件第294章 太后雌威第137章 桃李之天下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244章 房中術第360章 契丹反,吐蕃退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247章 太后令第10章 生意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78章 一晃五年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91章 江寧倉中主薄的秘密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133章 喜當爹第77章 危機與榮耀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82章 天后手段第126章 出遊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498章 一代帝王(三十六)第246章 天皇駕崩第316章 擴編爲千騎第368章 鐵勒破突厥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174章 齊家第25章 有個女孩兒叫婉兒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29章 槍術如神第416章 一代帝王(二十四)第44章 用計謀初治教坊第241章 臨幸第360章 契丹反,吐蕃退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361章 素羅汗山之戰前夕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35章 一羣蘿莉也第213章 醉香樓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456章 帝王之路(二十七)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一六十五章 啓程第499章 一代帝王(三十七)第443章 帝王之路(十四)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358章 宰相議軍情第87章 流放第181章 出征(六)第376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四)第445章 帝王之路(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