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說得天花亂墜,許多內容遠遠超出雁羽的認知,但看見這羣傢伙異於常人的裝束和攜帶來的大量精美的器物,又由不得他不信。
得知天空氏族的人數比他們三個部落加起來還要多,雁羽大爲震驚。擁有這麼多人口,放眼整個河西,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部落了!
這樣強大的部落,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是慢慢發展起來的,爲什麼以前從未聽說過?
至於兩人描述的桃源盛況和田園風光,雁羽更是將信將疑,倒不是懷疑魚目和牛娃胡說八道,而是因爲無法理解,什麼大地上長滿穀子,房屋裡擠滿竹鼠,狼羣替他們看家護院,五彩的布匹在風中飄蕩,精緻的陶器堆積如山……
簡直匪夷所思,那該是怎樣一幅場景,他連想都想不出來。
但也因此,勾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他相信魚目和牛娃不會騙他,而且桃源人就在眼前,大大增加了可信度。
不管怎樣,遠到是客,河西的各部落一向和睦,他們歡迎友善的客人。
雁羽拿出最好的食物,熱情地款待客人們,本地的特產鴻雁、野鴨、鱷魚、茭白、蓮子……悉數上桌。
客人們自告奮勇,參與到烹飪之中,她們帶來的香料、調料和新的烹飪方法,令大雁人大開眼界。她們還帶來了許多幹糧,用粟米制成,既便於攜帶,又十分充飢,頗受大雁人喜愛。
煮飯的過程無疑是八卦的最佳時機,而神秘的桃源人正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在牛頭部落和大魚部落的努力下,只一頓飯的工夫,天空的教義便已傳得人盡皆知。
牛娃很自豪地表示:“以後再也沒有牛頭部落了!我們現在是天空的子民,是天空氏族的一員!”
魚腸不甘落後,趕緊說:“等冬天過去,我們也將遷去桃源生活,成爲天空的子民!”
www★ тt kǎn★ c○
大雁部落的人驚呆了,見兩人不似說笑,忍不住問:“那你們以前的家園呢?永遠不回去了嗎?”
“不回去了!”牛娃斬釘截鐵:“如果你們去桃源看過、生活過,就知道現在的家園沒什麼可留戀的。”
大雁人面面相覷,他們佔據着地利,物阜民豐,生活條件要比牛頭部落和大魚部落優渥得多,很難理解他們拋棄家園的選擇,只能發出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張天也知道想說服大雁部落舉家遷徙比較困難,他的目標是把他們全部發展爲天空的信徒,假使能吸引到一部分人移民桃源,就很不錯了。
宣揚教義這個任務牛娃等人已經代勞,他沒有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顯得像是在求着他們信仰天空一般,信仰可不是這麼廉價的東西。
他對大雁部落的族人說:“這個冬天,大魚部落將派兩個人來我們部落學習,你們要是願意,也可以派兩個人來,我們可以無償教你們知識,包括製作陶器和麻布的方法。”
教當然可以教,但他沒說什麼時候教。在對方投入天空的懷抱之前,他不會教他們實質的技術,只教語言、數字、符號等文化類的知識。
眼見爲實,就像牛娃說的那樣,唯有親自來桃源看過、生活過,他們的觀念纔會發生改變。
還有這種好事?
雁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桃源人的陶器和麻製品可太絕了!麻製品就不說了,完全是新的東西,陶器雖然其他部落也能做,但遠遠不如桃源人的陶器優質,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一口答應下來,生怕對方反悔。
大雁部落開始同客人們交換。
這也是傳統,在抵達集會之前,大雁部落通常會把牛頭部落、大魚部落最好的東西換走,牛頭部落和大魚部落也很樂意和大雁部落交換,只要滿足雙方的需求,和誰換不是換?和大雁部落交換還可以減輕旅途的負擔。
不過這一次,交換的中心變成了天空氏族。
他們帶來的陶器和麻製品備受大雁人追捧,關鍵是天空祭司很良心,不像那幾個壟斷了陶器的部落漫天要價,他的要求對大雁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了!
“我要活的雛雁和雛鴨,一隻雛雁或雛鴨換一套陶碗陶勺,三隻雛雁或雛鴨換一匹布。”
這太划算了!他們最不缺的就是大雁和野鴨子!就是捉活的有點麻煩,但難不倒他們,男人們立刻蕩起雙槳,去蘆葦叢裡尋覓水禽的蹤跡。
因爲對方不識數,交換的時候要以繩結輔助,每取出一套碗勺來,就打一個繩結,算是記賬,先把大雁部落要的東西留下,等他們返程時,再來收取“報酬”。
除了水禽,張天還瞧見了另一樣令他感興趣的東西:葫蘆瓢。
葫蘆宜菜宜器,也早早被人工栽培,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栽培葫蘆可追溯至七千年前,但工藝葫蘆的發展比較晚,自唐始,成於宋,興於明清,新中國成立後又因《葫蘆娃》而聞名於大江南北。
時至21世紀,仍有許多北方人家備有葫蘆瓢舀水,葫蘆也被賦予諧音“福祿”的美意,有着特殊的文化意涵。
大雁部落的葫蘆應該是野生的,普遍比較醜,上頭特別小下頭特別大,跟個冬瓜似的,但容積大,盛水方便。
實用即正義,對原始先民來說,顏值沒那麼重要,好用就行。
“這些葫蘆你們在哪兒找到的?”張天問。
“我們和葫蘆部落交換來的。”雁羽如實相告,“這種植物別的部落沒有,只他們的地盤有,因此十分珍貴!但真挺好用的,比陶器輕便易攜,而且非常堅固,不容易壞。你們想要的話,等到了集會,可以和葫蘆部落交換。”
對這場盛會,張天是越發期待了,各部落帶着各自的特產齊聚一堂,興許還能發現一些好東西。
……
從大雁部落前往巨龜湖有兩條路可走:陸路和水路。
大雁部落定居的這片溼地,最主要的一條河流,其源頭便是巨龜湖,沿着河道溯游而上,可直達目的地。
以往是兵分兩路,大雁部落和大魚部落走水路,牛頭部落因爲趕着牛,只能走陸路。
如今,牛頭部落輕裝上陣,因此所有人都乘船出行。大雁部落的小舟是用蘆葦和香蒲編扎而成的,約兩米長,最多可容納四到五個人,一般坐兩到三個人,剩下的空間用來裝載貨物。
四個部落共七八十號人,近三十葉小舟劃開水面,浩浩蕩蕩地駛過蘆葦蕩,駛入田田的蓮葉中。
入秋後,荷花已經衰敗,荷葉仍然彼此緊密依靠,像一張綠色的幕布覆蓋在水面上。
蓮子也是大雁部落的特產,同樣是很受歡迎的貨物,但在本地的語言中卻沒有藕這個詞,想來大雁人還沒有發現荷花的根莖也可以食用,甚至比蓮子更加美味。
爲了以後能吃上蓮藕排骨湯,張天提醒道:“等我們回來,可以把這些荷花的根莖挖出來燉湯吃。”
“荷花的根莖可以吃嗎?”
雁羽略顯驚訝,荷花的根莖他們不是沒有挖過,一來埋得太深了,挖得費勁;二來挖出來黑黢黢的一坨,且不說有沒有毒,吃進肚子裡能不能消化,光是這賣相就足以勸退人了,因此沒能入選大雁人的菜譜。
“當然可以!荷花的根莖叫蓮藕,適合燉湯,非常美味!”
聽天空祭司說得言之鑿鑿,衆人都動了心思,決定回來後嘗一下鮮,假使真如天空祭司所說,那他們用來交換的貨物就又多了一樣,這無疑是件大好事!
水流的速度不快,但畢竟是逆流而行,船速比步行還要慢,好處是不必揹負重物,一身輕鬆,回來時順流而下,省時省力。
這條水路大雁人經常走,因此心裡有數,一點兒也不着急,全程悠着划船,傍晚則在岸邊停靠,回陸地上過夜,途中還有閒心撈點河鮮吃。
三天後,終於抵達河流的源頭。
初來乍到的桃源人都忍不住站了起來,放眼眺望那攝人心魄的風景。
小舟相繼駛入巨龜湖,遼闊的湖面平滑如鏡,宛若大海,湖中蘆葦輕輕搖曳,倏然從蘆葦蕩中飄出一葉扁舟,激起層層漣漪,就像吹皺了柔軟的絲綢。
在此之前,桃源的水鏡湖是族人們見過的最大的湖,現在不是了,巨龜湖遠比水鏡湖遼闊,一眼望不到盡頭!
從蘆葦蕩中飄出的小舟緩緩駛近,船上坐着兩個黝黑壯碩的青年,人未到,聲先至:“呀,牛娃!你們怎麼坐船來了?沒趕牛嗎?”
來者是巨龜部落的阿葦和阿洲。
雙方在湖中碰頭,牛娃說起前因後果,免不了又要聊到天空氏族和桃源。
阿葦和阿洲一邊爲客人們引路,一邊聽牛娃滔滔不絕,時不時朝張天等人投去驚訝的目光。
巨龜部落是河西排得上號的大部落,他們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來到這片水產豐富的湖泊,用蘆葦和香蒲建造起一座座浮島,在這裡定居下來,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船隻逐漸多起來,不僅有巨龜部落的船隻,也有先他們到達的其他部落,久別重逢,所有人都很高興,問候聲、大笑聲、打鬧聲……不絕於耳。
人們都發現了人羣中的生面孔,但沒有往心裡去,秋季集會是河西一年一度的盛會,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有不認識的人很正常。
由上百座浮島組成的“陸地”遙遙在望。
遠望去,成片的香蒲草葉連成一排,在略帶涼意的微風中徐徐輕擺,給湖岸鑲上了一條素雅的滾邊。因質地堅韌,浮力出衆,它成了當地人扎編小船、蒲席,建造浮島和房屋的上好材料。
小舟穩穩停靠在岸邊。
登上小島,有一種踩在秸稈垛上的感覺,軟綿綿的。
頭一回登島的桃源人顯得格外的小心翼翼,好在他們已經學會了游泳,不然怕是要提心吊膽一整天。
張、林二人仔細觀察着腳下的“地面”。
這種用蘆葦和香蒲建造浮島的手藝,巨龜湖的原始先民不是獨一份,遠在秘魯的烏魯族人,他們也在“的的喀喀湖”上澤水而居,而且一直傳承到現代。
腳下的蘆葦大多紮成直徑約30公分、長60公分的圓柱型葦捆,再將數百個葦捆緊密連接形成島基,在島基上鋪上幹蘆葦,最後扎錨固定,以防漂移,一座浮在湖面上的小島就建成了。
這並非一勞永逸的法子,長久泡在水中的葦捆會變軟腐爛,因此兩三年須更換一次島基,上面的蘆葦每月也須補鋪兩次,好在湖中多的是蘆葦和香蒲,取材方便,也不必擔心會耗盡。
阿葦帶他們登上的是主島,大概有一百平米,島中央有一片開闊地,阿葦說這是小島的“廣場”,也是秋季集會的主會場,只有最受歡迎的貨物,才能在這裡展出和交換。
張天看見一羣孩子正拿着半圓形的蘆葦卷,將廣場劃分成不同的區域。
“那牛呢?”他問,“牛應該上不了島吧?”
用蘆葦和香蒲扎編的小舟可承載不了牛的重量。
阿葦說:“岸上有供你們住宿的營地,大多數貨物都在岸上交換,包括一些大型的貨物。”
見阿葦說得不是很清楚,牛娃告訴天空祭司,這座浮島不是用來居住的,而是巨龜部落最重要的祭祀場地,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因此只讓最尊貴的客人和最珍貴的貨物登島。
張天恍然,朝浮島上唯一一座建築看去,那座建築想必就是巨龜部落的祭壇了……嗯,怎麼造得跟一頭烏龜似的?
牛娃笑道:“因爲巨龜部落崇拜巨龜,他們認爲巨龜是神獸,擁有無窮無盡的壽命。據說最長壽的那頭巨龜,熬死了他們好幾代人,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呢!”
說到這,牛娃趁阿葦不注意,悄悄發出一聲嗤笑,不以爲然道:“巨龜除了能活,別的什麼也不會,怎麼可能是神獸?要我說,牛纔是真正的神獸!”
張天輕輕一笑,不接茬,心想在桃源人眼中,黑白熊纔是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