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志點了點頭,將腰間的馬鞭抽了出來,示意郭嘉可以派出各大將攻城了,既然時機已到,再拖下去,程遠志可就不跟郭嘉客氣了。
一陣時間不鞭打麾下,程遠志總覺得鞭法有些生疏了。
郭嘉看到程遠志手裡的鞭子,頓時打了一個寒顫,不等程遠志多說,直接拔出佩劍,大聲地喊出軍令,說道:
“衆將聽令!命張飛爲先鋒大將,統領一萬兵馬負責攻打城牆,命關羽爲左側大將,統領二萬兵馬負責攻打城門,以橫木撞開城門爲主;命公孫瓚爲左側大將,率領白馬義從靠近洛陽城牆,用弓箭壓制守兵,給張飛和關羽打掩護。另外,劉備暫代掌管三軍,坐鎮中軍,居中調度,負責督戰,穩定軍中,不得有誤。衆將依令行事,兵貴神速,即時出手,但凡有畏戰不前者,斬立赦。”
郭嘉一改平時溫和的狀態,調兵遣將的話語鏗鏘有力,給人一種不容拒絕的感覺。
郭嘉沒有派典韋出戰,畢竟典韋當程遠志的宿衛,不可輕易擅離程遠志的身邊,爲了有更多的大將可用,郭嘉已經令人連夜去喚趙雲率領龍威軍前來助戰了,不日即至。
郭嘉每念一個大將的姓名,就有大將領令而出,帶着麾下兵馬衝了出去,沒一會兒,隸屬於程遠志的四萬漢巾軍和三萬白馬義從就全都衝殺了出去。
而袁紹的大軍早在張飛一動,袁紹就急不可耐地派了出去,目標同樣是城門。
張飛等人來到城牆之下,發現守兵根本就顧不上張飛這些新來的了,城牆上的孫堅軍還沒殺完呢,誰會捨棄孫堅軍,而對張飛這些還沒攀爬上城牆的軍兵下手,這不是鹹吃蘿蔔淡操心,白折將性命送給孫堅軍嘛。
況且,張飛剛剛爬上城牆,關羽也來到了城門之外,正準備用橫木撞開城門,結果橫木還沒推出,城門竟然緩緩地打開了。
城門一開,裡面就衝出了兩員大將,不是別人,正是曹操麾下的夏候惇和曹仁。
關羽並不認識夏候惇和曹仁,還以爲是董卓軍派出來迎戰的賊將,關羽瞬間快馬奔至,將手裡的青龍偃月刀朝夏候惇砍去,蓄力一擊,刀鋒凜咧。
“賊將,受死!”紅着臉的關羽一向都是人狠話不多,要不是一直被程遠志等人嘲笑,說關羽只會偷襲,關羽就連揮出青龍偃月刀都懶得提前告訴對手,關羽如今喊了一句,算是給予對手極大的尊重了。
哼!看誰還敢說我關羽只會偷襲?老子提前向對方吼了,劈死就不怪偷襲了。
夏候惇眼看洛陽城門好不容易打開了,心頭大喜,結果沒想到眼前突然寒光一閃,劈來了一柄大刀。
這刀勢又快又急,且看關羽這個紅臉漢子用刀極爲嫺熟,不好躲閃啊。
夏候惇第一時間將自己手裡的大刀橫起來,高舉過頭,隨後用另一隻手頂在刀背上,彷彿是在參加舉重比賽一樣。
鐺鐺!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砍在夏候惇的大刀上面,只聽聞一聲類似打鐵的巨響,閃出幾片金屬的火花。
夏候惇頓時大吃一驚,來的人是高手,這一刀雖然沒劈到夏候惇,只劈在刀上,但關羽天生神力,通過青龍偃月刀傳來了一股巨力,震得夏候惇的雙腳原地深陷了一拳之深。
幸好夏候惇的戰力不弱,關羽斬來的這一刀,若是換成了夏候淵或者曹洪等人,還真讓關羽給一波帶走了。
“來將通名,本將不斬無名之輩。速速報上名來,本將夏候惇自會斬了你,送你魂入黃泉。”夏候惇拔出泥坑裡的雙腳,將大刀護在身前,朝着關羽剛烈地吼了一句,準備和關羽廝殺到底。
“程司空麾下,本將關羽關雲長奉命前來攻城,擋我者死!倘若識相的話,就扔下兵器站於一邊,跪地投降,本將尚且留你一條苟命。”關羽摸了摸自己紅色的鬍鬚,右手暗暗地蓄力,打算再給夏候惇來一波偷襲式的斬殺。
關羽剛纔那一刀沒斬得了夏候惇,知道要殺了夏候惇,至少得十回合開外了,但無論如何,關羽都得衝殺進去,否則關羽就接應不了張飛,張飛攻上城牆就會成爲孤軍深入。
夏候惇聞言,得知關羽並非是董卓這一邊的,鬆了一口氣,但手裡的大刀卻沒有鬆力,依然緊緊地握在手裡,這洛陽城門歸屬於誰,曹操沒有開口,誰都拿不走。
什麼司空程遠志,夏候惇可不認這官職的帳。畢竟論起官職,曹操只是一個驍騎校尉,官職太小了,跟芝麻綠豆差不多。
關羽沒想到報出名頭之後,夏候惇依然不讓開,這簡直就是找死,關羽領了軍令,說要撞開城門,殺入城去,不管誰擋了關羽,關羽都會一刀斬死,絕不會手下留情。
關羽半睜着丹鳳眼,瞪着夏候惇,不再多說,策馬直取夏候惇,準備向夏候惇斬出第二刀,這第二刀要遠比第一刀難擋,第一刀的精髓取決於快、準、出其不意,而關羽的第二刀則主要在於穩、猛、力大無窮。
關羽離夏候惇越來越近,夏候惇不由打了一個馬步樁,將大刀全力握緊,就連一邊的曹仁也怕夏候惇有個閃失,提着一把長槍等着幫夏候惇格擋關羽的餘力。
“雲長,快住手!莫傷了元讓等人。”卻是曹操縱馬而出,從城門裡面疾奔了出來。
曹操一出城門,就看到關羽和夏候惇正在廝殺,雙方都是一流巔峰猛將,簡單的招式,流暢的出手,往往一招就能令對方斃命。
曹操是見過關羽的,知道程遠志麾下有數員虎將,不可力敵,以前在豫州長社的時候,就發現了關羽和張飛有萬人敵之姿,勇武非凡,戰力極高。
最爲主要的是現在和關羽作對,沒什麼好處,還沒斬殺董卓呢,若是斬殺了董卓,諸候們開始分贓,從而大打出手,那還差不多。
可如今董卓還穩穩地高坐在皇宮之內,諸候大軍卻因爲誤會,開始內訌,那不管誰勝誰敗,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