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

皇帝要進行人事調整,這一點在京官中不算秘密。

有能力的都在設法奔走,想在此番變動中分得一杯羹,畢竟堂上官的位置就那麼幾個,可難得有一次大規模的變動。

截止正月二十五,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共有有八名堂官(正三品以上)主動致仕。

其中職位高者有四,分別是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左都御史。

這麼多的重要缺口,在位的尚書侍郎們都想爭一爭,哪怕希望渺茫也願意去努力。

正常來說,高級官員的任命會走廷推程序,爲此內閣已完全做好準備,拿出了初步的討論方案。

當然,他們給出的建議方案,已經徵求了各部院的意見,算是過了一次非正式的廷推,這裡也體現出了“奔走”的意義。

這次缺員除各部院堂官,還有地方三司之長官,後者其實也屬高級官員之列,以往也會爭得頭破血流。

除了這件事,當下還有件要緊的要準備,那便是學子們翹首以盼的春闈。

春闈,或者說會試,被稱爲掄才大典,便絕不是簡單組織人考試就行。

前期的準備工作,從去年臘月就在進行,比如準備考場銓選入場官員,裡面就細分爲受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

除此之外,還得選拔京畿及臨近數省之生員(即秀才)七百八人,負責具體的謄抄工作。

當然,會試最重要的主考和副主考,到現在都還沒有最終確定。

禮部早在正月十一,就爲此事就上了題本,只不過被朱景洪留中了,用大白話講就是已讀不回。

此刻擺在朱景洪面前的,是禮部再次上呈的題本,內容還是關於選定主考副主考,對此內閣票擬內容是“請旨”。

這是朱景洪登基後第一次科考,其意義自是非同尋常,所以主副考官由皇帝選定,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按照慣例,主考官由內閣大臣擔任,副考官則從翰林院及科部官員選拔,加起來一共是二十人。

收起題本,朱景洪遞給一旁的餘海,吩咐道:“繼續留中!”

雖然詫異,但餘海仍是應道:“是!”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時間來到了二月初一,這一天是舉行大朝會的日子。

大朝會是在奉天門外舉行,也就是所謂的御門聽政,相關議事內容早已由禮部擬好。

有關春闈的題本兩次被留中,禮部這次乾脆把主副考官人選列爲議事內容之一,他們也確實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二月初九會試開始,眼下還只剩八天,考官人選都還沒定下,確實是很離譜的事。

晨正初刻(早上八點),朱景洪於奉天門外升座,接受朝臣參拜後朝會開始。

可沒等既定議事開始,朱景洪便命餘海宣旨。

未經內閣提奏,直接下達旨意,這便是所謂的中旨。

平日皇帝的口諭、敕命,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中旨”,只不過涉及事小所以影響不大,官員們也不會有啥意見。

可眼下餘海宣讀的旨意,是關於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左都御史的人選,乃是一等一的朝廷大事,這就讓現場官員們不太舒服了。

制書前面說了一大堆,最終落在了鄭顯林、何顧謹、王培安三人身上,有缺的四位高官他們就佔了三個。

“欽此!”

餘海唸完了旨意,隨即退後了兩步,而下方官員已有騷動聲。

明明已經在走廷推程序,可皇帝一次性任命三位高官,這確實讓大多數官員很不滿。

可即使不滿,這些官員們也沒人出來反對,因爲誰都知道那很可能是找死。

從世祖以來,皇權一步步的集中,這真不是說說而已,何況眼下還是朱景洪這樣的皇帝。

或許送死有些嚴重了,但皇帝對把犯官送往南洋去開荒這種事,就顯得非常有興趣而且很迫切。

在御史和鴻臚寺官員彈壓下,現場騷動很快被壓了下去,迅速恢復了秩序井然之態。

“臣等領旨,叩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被任命的三人,此刻出班來到了御道上,向着丹陛上的皇帝行了大禮。

直接被皇帝下旨提拔,雖然會被同僚們詬病,但這確實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三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這三人起身後,便各自返回了班列中,尤其鄭何二人心花怒放,而王培安則一臉坦然。

“開始議事!”朱景洪紛紛道。

然後議事程序開始,首先是禮部一位郎中出班,進陳有關擬定主副考官之事。

“春闈乃國家至重之事,主副考官當慎之又慎……”

聽到這話,禮部衆官皆感無語,您若真是非常之重視,又豈會連續兩次留中奏本他們又何必被逼得到大朝會時來說。

“依照慣例,主考官需四人,今日既然禮部問起,那朕就直接定下了!”

“內閣首輔趙、次輔,吏部尚書,左都御史!”

“諸卿以爲如何?”

以爲如何?衆臣當然覺得荒唐,因爲這大大的壞了規矩。

這一方世界的慣例,歷年科考四名主考官,都是三位內閣大臣和禮部尚書,若閣臣有缺則補戶部尚書、刑部尚書。

至於吏部尚書,因其權重終大明一朝,基本沒擔任過幾次主考官,而左都御史則是聞所未聞。

同時這裡還牽扯到另一個慣例,即副考官必須二甲及以上進士,主考官必須有翰林院庶吉士履歷。

鄭顯林當年雖是二甲,但排名比較靠後所以未入翰林院,至於王培安則是舉人入仕,就更加不符合慣例了。

現場沉默着,朱景洪盯着下方烏泱泱的人,等待着有人跳出來諫言,他也知道自己這次確實玩兒得大。

新皇繼位任人唯親,這個大家能夠理解,可如果要打破官場成例,那大家夥兒就不太情願了,尤其是那些享受慣例紅利的人。

可是,朱景洪畢竟不是尋常帝王,有人挑戰他也完全無懼。

當然這也是他最後一次親自衝鋒,畢竟這次人事調整後,六部之中便有他的“嫡系”,衝鋒陷陣的事就該這些人幹了。

等了一會兒,就當朱景洪以爲,事情可以輕鬆辦成時,一道洪亮的聲音在現場響起。

“臣兵科給事中方承俊啓奏!”

朱景洪笑了,而後動了動手指,餘海方喊道:“準御前進奏!”

於是,這位曾經的二甲第四名,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現任兵科給事中方承俊,手持笏板出班來到了丹陛之下。

跪拜之後,方承俊道:“啓奏陛下,依朝廷制度,春闈主考官,當以內閣大學士,及禮部、戶部、刑部、工部堂官依次用之,且主考官必有翰林院庶吉士經歷……”

“今陛下任鄭顯林、王培安爲主考,臣深以爲不妥,如此安排引起朝臣妄議事小,然不遵制度而損朝廷威儀則事大!”

“伏望陛下三思,慎重處之,以安天下!”

面對這番進言,朱景洪正在思索之時,又有三人出來附議,這可不是太好的風向。

好在這兩年,朱景洪自從做了太子,朱鹹銘就在給他鋪路,京官之中也少不了他的擁躉。

這時又有一人出班,得到允許後出言駁斥道:“陛下爲天下萬民萬物之主,口含天憲言出法隨,爾等沽名釣譽而失臣之本分,巧言令色而不敬君父,實乃大奸似忠!”

“陛下,臣以爲……當嚴懲此獠,方可維朝廷體統,護君父之威儀!”

以往大朝會都是談的小事,朱景洪還未真切感受到,自己實力強到了何種地步,而眼下他感受到了豐收。

“臣附議……”

“臣附議……”

朱景洪端坐御座之上,神色間一片泰然,眼下他終於可以輕鬆些了。

正在此時,又有一道聲音響起:“陛下,臣都察院王培安啓奏!”

嚴格來說,王培安還未被正式任命,所以還算是副都御使,但既然聖旨已經下了,他又不好再自稱副都御使。

所以,此刻他才這般自稱,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準!”朱景洪親自開口。

“啓奏陛下,臣有疑問,想請教方給事中!”

“可!”朱景洪又道。

隨後,王培安轉向方承俊,這讓後者深感壓力山大,誰都知道王培安的厲害。

“方給事中,你方纔所言之春闈主考官任免,乃是朝廷制度……我想問你,到底是制度還是慣例?”

方承俊正要開口回話,然後又閉了嘴一個字都說不出,只因這確實只是朝廷慣例,而非他所言之制度。

隨後,王培安又看向現任禮部尚書羅廣德,此人跟首輔趙玉山是一路人。

“羅大人,您是禮部尚書,可否向陛下陳奏,方給事中所言……到底是慣例還是制度?”

羅廣德此刻只想罵人,他堂堂的禮部尚書,在大朝會上跟人撕逼,本就是非常掉逼格的事。

也只有在開小會的時候,他們這些侍郎尚書纔會發言撕逼,而且都是爲大事要事爭執,比如銓選高官而進行的廷推。

王培安的問題很簡單,可答案實在太遭人恨,羅廣德自然是不想回答,即便他本人是該維護“體統”的禮部尚書。

但此刻,既然是都御史御前發問,羅廣德也不得不出班回話。

“回奏陛下,據臣所知,方給事中所言……只是慣例,而非制度!”

不這麼回答,那就是欺君,他羅廣德就得完蛋。

即便他不做這個官都不行,只因他的屁股也不乾淨,就怕皇帝反攻倒算就完了。

要麼做吏部尚書,要麼全家去南洋開荒,怎麼選也已是不言而喻。

當然,此刻羅廣德已把王培安恨上,但這天下恨王培安的人很多,倒也着實不多他這一個。

王培安對此不知道,當然他知道了也無所謂,此刻他已把目光掃向了方承俊。

“方給事中,你以欺君之言進奏該當何罪?且以維護朝廷體統脅迫君父,又該何罪?”

有些事不上稱沒四兩重,可如今被王培安上綱上線,那還真就是不可饒恕的大罪。

方承俊冷汗直冒,在進奏前他就預防着有人駁斥,前期開口罵他沽名釣譽,他都已經想好如何回駁。

可王培安的這一手,確實讓他無言以駁,哪怕此刻他已絞盡腦汁,卻還是不知該如何回話。

他現在很緊張,現場還有兩個人在憂心,那就是刑部剩下的兩位堂官(侍郎)。

可沒等他回話,新升任的戶部尚書何顧謹,這位三十年的老刑名,已經不顧官體下場開口。

“臣何顧謹進奏!”

朱景洪道:“講!”

“陛下,此人犯欺君、逼君之罪,臣以爲當下獄論罪,以儆效尤!”

“否則若世人皆學他,誹謗君父禍亂朝綱,則我大明國將不國矣!”

“臣附議……”

“臣附議……”

何顧謹做了幾十年官,自然也有門生故舊,在京這兩年沒少提拔自己人,此刻自然會跟他一起衝鋒。

“方卿,你可有話說?”

收拾一個小小給事中簡單,但殺人誅心無疑效果更好,所以朱景洪方纔有此一問。

當然,這也算給方承俊一次機會,除非他真的想被砍頭,然後全家去南洋開荒種地。

“回奏陛下,臣一時失言,以致欺君,實乃萬無可赦,伏望陛下嚴懲!”

“臣等不察,一時衝動,冒犯君父,請陛下治罪!”

前一句是方承俊所言,換一句則是附議的他幾名官員所言,他們這算是提前認錯了,多少能夠得一些體面。

這樣做皇帝纔有意思嘛……看着下方跪着的幾人,朱景洪心中已經笑了。

讓他們主動認錯,比直接定罪效果更好,可以直接警示在場官員。

這個時候,朱景洪不介意展示一丁點仁慈,也算是打一棒給個甜棗,張弛有度才能更好統攝羣臣。

只聽他說道:“欺君犯上,本爲死罪……”

只這一句,就讓方承俊幾人緊張得差點兒暈過去,此刻他們對剛纔的行爲萬分後悔。

剛纔有人說皇帝口含天憲,言出法隨……這話官員們都知道,現在卻刻到了方承俊幾人心頭。

停頓一下之後,朱景接着說道:“新朝伊始,朕以寬仁治國,抄家滅族就不必了!”

“南洋行都司設立,官員缺口還大的很,你們幾人且去歷練一番,磨磨性子自然就知道分寸了!”

被免了死罪,但方承俊卻高興不起來,但此時他不敢有半點兒猶豫,當即便磕頭向朱景洪謝恩。

跟他一起附議的幾人,此刻同樣是欲哭無淚,只說了三個字就把他們弄到萬里之遙的海外。

好在去了是做官,而非跟那些犯官一樣開荒,且家人族人還可安然,想到這些他們幾人又安心了些。

朝會繼續進行,接下來議的事就簡單了,大概只繼續了半小時就結束了。

朱景洪返回了幹清宮,要用上午時間看完所有題奏,不能爲此耽誤他下午的休息。

內閣辦公是在文淵閣,當天下午餘海來到了此處。

“上諭,着內閣會同六部九卿堂官,明日上午晨正初刻,於崇政殿廷推各部院堂官及地方三司長官,欽此!”

文淵閣中堂內,三位內閣大學士叩頭,接受了皇帝的旨意。

衆人期盼已久的廷推,如今總算是有着落了。

“臣等領旨!”

隨後三位閣臣叩頭,餘海親自上前扶起來了趙玉山。

正當餘海要走時,卻聽趙玉山問道:“餘公公,有件事得請您轉奏陛下,關於春闈之副主考官還未定下,這……”

主考官是四人,今日大朝會已定下,但還有十六位副主考官,一直空着也不是個事。

“哦……此事閣老不必擔心,主上說明日廷推後一併議定!”餘海笑着答到。

趙玉山也跟着笑了,隨後對鄭志清二人道:“陛下聖明,倒是我等老朽,杞人憂天了!”

第40章 審不動第585章 他們竟如此欺我第725章 踢着正步進伊犁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第38章 皇后之怒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422.第422章 旨到薛府427.第427章 去京營第669章 鬥爭第147章 面聖343.第343章 鄧安的手段54.第54章 激烈碰撞446.第446章 陳雲泰的選擇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279.第279章 腦補甄第11章 金陵的地方官第8章 苦口婆心高書言432.第432章 賈芸升官第25章 寶釵之言251.第251章 寧榮街第554章 妙玉到訪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377.第377章 朱景洪的心意447.第447章 陛下,請下旨吧!第67章 火銃第38章 皇后之怒第647章 過關之後第164章 鳴冤第721章 苦朱趙二人久矣387.第387章 遙遙領先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147章 面聖384.第384章 加冠封王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第795章 乾盛元年428.第428章 除夕夜起悲音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372.第372章 釵於奩內待時飛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第568章 薛寶琴:那可是我姐夫!第513章 家宴之上第528章 老頭子不信我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第623章 這兩口子咋都這樣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第658章 既非君臣也非父子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第772章 賈雨村的難處412.第412章 皇帝蓋飯第822章 朱家小木匠第535章 夫妻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673章 是誰的種?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398.第398章 親迎第755章 來自小姑子的質問!385.第385章 喬遷第527章 釵黛第101章 吐血第8章 苦口婆心高書言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352.第352章 我來擔着341.第341章 秦家事17.第7章 太子的憂愁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業,允膺守器!第53章 宮門處3.第3章 暴揍薛霸王第174章 初審已過第793章 臘月之末388.第388章 篝火宴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第521章 薛蟠的惶恐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第548章 燕藩舊邸第681章 架起幾門大炮的時代第51章 學子的要求第145章 被改變第729章 兩位王妃的創意第679章 宣揚王化第717章 虛虛實實456.第456章 帝后齊至第746章 塵埃落定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第124章 驛站歇腳第84章 咱們賭不起264.第264章 服也不服264.第264章 服也不服第712章 朱慕楨出擊第158章 蝨子多了不癢第701章 剿撫並用,兩難自解!219.第219章 有十三弟在我安心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229.第229章 拿人手短第788章 朕欲寬之,天理難容!第557章 戲妙玉第105章 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