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票房的主動方都是院線,那會不會存在片方和發行方與院線合謀,偷挪競爭影片票房的情況呢?
這種挪票房的情況也不少見,如今太平洋對岸市場的主流分賬比例是院線拿百分之五十七,片方與院線合謀偷挪票房,關鍵便是在這分賬比例上。
假設現在有兩部電影同時上映:a電影和b電影,a 是好萊塢進口大片,b是國產大型青春偶像勵志愛情片。
b 電影的片方自知,論對觀衆的吸引力,自己遠比不上 a 電影,便與院線私下商議:你把 a 電影的票房挪一部分到我們的票房上,我給你返點。通過返點等手段,片方主動降低自己的分賬比例,從而鼓動院線幫其偷挪票房。
院線也是追求利潤的商業公司,同樣是賣出 1 億元的電影票,把其中的一部分挪給自己分賬比例更高的電影,自然能賺得更多。
而與院線合謀偷挪票房的 b 電影呢,雖然分賬比例低了,自己可能賺了也可能不賺,但至少票房是高了啊!票房高了,可以影響後續觀衆的觀影選擇,也更受資本青睞,這好處,可謂一言難盡啊……
像《黑暗騎士崛起》以及之前的一些好萊塢影片被偷票房,以杜克猜測,遭遇的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當然,在對岸的電影市場上,除了這一種主動謀求利益爲出發點的挪票房,還有一種無奈之舉的挪票房行爲,那就是對於一些主旋律影片,各影院都有放映指標,但是沒人買票看怎麼辦?某些部門臉面上也不好看不是嗎?從其他的賣座電影偷偷挪一點過去唄。
這種情況下,被偷挪票房的片方即使發現,也只有敢怒不敢言。
如果說偷票房是院線與片方爭利,那麼不同電影片方之間自然也存在競爭關係。
電影比不過人家?沒關係,如同所有的商業圈一樣,電影產業中自然也有各種檯面下的激烈競爭手段。
返點是打壓競爭對手最常用的手段。
主流觀衆的觀影選擇很容易受院線排片的影響。如果片方與院線商定,只要你提高我的排片量,我就給你返點,這樣你就能獲得更高的分賬。
比如某個叫什麼時代的電影放映時。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錢在衆多影院大量買票包場;影院排片達到百分之四十給影院一個點的返利,百分之四十五則給影院兩個點的返利……
至於買票房,也是爲了獲得高排片量和好排片位。
還是前面的例子:a電影和b電影同期上映,那麼他們都想爭奪週末下午這樣的黃金場位。院線把這個片次排給哪個電影,那片方就能佔得先機。
於是 b 電影就與影院商量,這幾場我都包了,我買所有座位一半的票。對於影院來說,片方自己掏錢包場,可以保證自己的上座率,最終自己的獲益更大。對於包場的 b 電影來說,雖然花了錢,但是自己獲得前期的高票房和高關注度,在後續的票房競爭中佔據先手。
這邊的電影市場與北美不同。北美的製片發行和院線都是被強行分離的,而這邊很多集團公司旗下既有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還有院線公司,這樣也給了一些人和影片更多的操作空間。
比如杜克前世的那部票房總冠軍,爲了拿到這個總冠軍的位置,幾乎把所有手段都用上了,後面更是裸的借福利放映的名義,自己爲自己的電影票房買單。
這些福利場次都由片方打着尊老愛幼之類的旗號,自己買票放映,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爲了在自家院線有限放映時間內製造更多的票房數字,他們竟然在同一個影廳裡,每隔十分鐘就來這樣一場福利電影……
以那部電影的時長,放映一場的時間。可以製造多少票房出來?
其實在院線從業者的眼裡,那部影片的票房冠軍也就是個笑話而已,
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操作手法,而且在那些製片發行和院線一體化的公司裡也不是個例。
如果開了一家電影公司,旗下有製片公司、有發行公司、還有院線,投資拍的一部電影。現在想要衝擊年度票房第一,但是預計着還差三億票房,怎麼辦呢?
開假場、刷票房唄,反正大多數的錢都是從公司的左口袋出,右口袋進。
成本是多少?假設要刷 3 億元的假票房,那麼大概需要付出三億乘以百分之八點三等於2490 萬元的成本。這百分之八點三,正是必須上交給國家的電影發展基金和稅。
花了小成本,得了大名聲,這就是那部冠軍影片的片方的選擇。
像這樣的票房數字造假,甚至片方都不怎麼遮掩,最後還振振有詞的事情,在高速發展而又混亂的這片市場上,只是衆多紛亂現象中的一種。
如同好萊塢一樣,很多電影公司爲了盈利和票房數字,總要不擇手段。
每當一部電影在首映時放出豪言要拿下十幾二十億的票房時,網友們就心照不宣的笑了——爲了票房好看,他們總會不擇手段。
偷票房,早已成了票房野心家們諳熟於心的行業潛規則,甚至在行業內部,不偷個票房,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電影的。
偷漏瞞報票房、利用“塞紅包”和“高返點”來多排場次……或許票房野心家們也在定期召開選題會來研發偷票房的新花招。
比如在華納大中華區提交給杜克的一份資料中,“幽靈場”在暗夜中成爲對岸電影圈造假的新生力軍。
就像那部冠軍影片一樣,涉嫌“幽靈場”的影片一般選擇影院非營業的清晨或午夜,幾十分鐘安排一場假放映,將其在“賬面”上變爲“爆滿場”,或者片方和發行方在黃金時間自掏腰包製造上座率高的假象,目的只有一個,在短時間內衝高票房,刺激跟風觀衆,製造火爆、大賣的假象,以提高首映周及後續的排片率。
這樣的亂象自然引發了好萊塢的警惕,mpaa不但跟對面的相關部門進行了正式的交涉,還成立了專門的亞太地區辦事處,專門處理太平洋對岸的市場紛爭。
任何一個電影市場從開始到成熟,總需要一個發展階段,杜克很清楚這些,所以即便了解那片市場的混亂,卻也從沒有放棄的想法。
而且對面的相關部門,也在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和措施,讓這個行業變得更有規範性。
比如杜克和華納兄弟的抗議提交過去後,某隻大剪刀的負責人就公開表示,對於影院的偷票房現象,會以事實爲據,以章問罰,絕無赦免。
太平洋對岸的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也將定期對外公佈被查出“偷票房”影院的名單,而且都是實名公佈,違規影院會接受3鉅額罰款,以及四個月到六個月停片處理,違規影院將被取消當年“先徵後返”各項資助和獎勵的資格。
大剪刀甚至準備成立專門的監票公司,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監察。
除了設立監票公司,他們也在出臺措施鼓勵普通觀衆進行監督,影院自行改片名和手寫票的照片,都將作爲電影局處理違規影院的證據。
這些都是值得欣慰的,也能讓市場規範得到進一步完善。
隨後,mpaa再次向對岸的大剪刀提出了電影分級制建議,卻又一次被拒絕了。
“電影分級制明明是有好處的啊。”
從田納西州回來的斯嘉麗?約翰遜,翻看着管家艾瑪剛剛送過來的一些信件,跟坐在露臺上喝茶的杜克說道,“他們爲什麼要一再拒絕呢?”
杜克聳了聳肩,“誰知道呢?”
大剪刀不想要分級制度也不想要分界線,因爲無論對誰,它都不希望被認爲允許色情和暴力,它對影視內容的限制體現了對面統治階級的種種焦慮,影視內容不得“危害”統一、安全和榮譽,它也不應“歪曲”歷史,有露骨的或賭博鏡頭,鼓吹“宗教至上”或“細緻描寫看相算命、求神問卜”。
在理論上講,這些統統都是被禁止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影分級制可能會導致色情暴力電影的逐步合法化,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當然,有些原因不關鍵,但也勉強能算其中之一。
比如這不符合大剪刀一刀切的要求,分級就等於有標準了,有標準就不會太離譜,有些不想讓上的電影,在分級制度下,總要費力尋找合適的理由和藉口,而現在的情況是,某某想讓哪個電影不上就能不上,藉口就是不合適。
不管怎麼說,電影分級在太平洋對岸根本就是個僞命題,也沒有爭取的必要,像昆汀?塔斯迪諾之流的電影,想要出現在那片市場上太難了,哪怕是引進了,也可能會出現正在放映時被大剪刀緊急通知下檔的情況。
這些事情,杜克對斯嘉麗根本說不明白,乾脆懶得解釋。
斯嘉麗?約翰遜這時拆開了一封似乎是邀請函之類的東西,臉上不禁變得有些古怪,“這些成人協會竟然向你發出了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