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戎馬山河爲繁華

幾天之後,清雪初停,元召一行人終於回到了長樂塬。隨行的隊伍裡多了一個人,那就是關中徐家的公子徐樂。

徐樂是從遙遠的東海之濱齊國回來的,眼看冬天到來,一年的日子也快到頭了,免不了要回來對家族的產業做一番盤點,這是慣例。而今年尤其重要,因爲,他接到了元召的消息,年關之前,將會在長樂塬上進行一次聚會,希望他能趕回來參加。

自齊王劉定國死後,齊國作爲第一批被朝廷推恩令實行的諸侯國,很快就被分成了十幾個小諸侯,他的那些兒子們,每人都分得了大小不等的幾個州縣作爲自己的封邑之地,從此成了一盤散沙,只能乖乖的聽從朝廷的詔令,再也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生出異心來了。

唯一沒有屈服的是齊王世子劉玄,那個在明月樓和元召起衝突,被小冰兒斷去右臂的傢伙,領着忠於齊王的那些心腹們在起兵作亂沒有成功後,出海而遁,不知所蹤。

齊國的鹽業新政正在全面鋪開,在少府官員的配合下,以徐家爲主導的十幾家鹽業世家已經全面接收了東海的所有鹽場。作爲主導者的公子徐樂,深知自己的肩頭責任重大,兢兢業業,不敢有一絲的懈怠,唯恐辜負了元召的重託。

精鹽的新法制作,徹底的改變了過去粗糙的海場曬鹽法,看着那些大黃顆粒逐漸變成潔白細鹽的過程,無論是少府的官員,還是鹽商以及普通的勞作者,無不心中激動萬分。他們心中都很明白,有了如此重大的改變,遼闊的東海財富,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爲真正的國家寶庫。

千頭萬緒,自然是十分繁忙,但在接到元召的消息後,徐樂一點兒也不敢怠慢,把所有事宜詳細的交代清楚之後,動身西行,千里迢迢一路回到了長安 。

徐樂與司馬相如也是多年的好友,當初他們七八個人共同結伴遊學天下,以文學之名爲世人所知,被稱爲一時的才俊。卻沒想到,幾年過去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而這其中最出類拔萃的就是他與終軍、司馬三人了。

終軍自不必說,現任司隸校尉,這一新設不久的官制,已經越來越顯現出其權威的重要。在許多明眼人眼中,不過幾年後,司隸校尉署必然會超越甚至取代廷尉府,成爲大漢王朝最重要的執法機構。而司馬相如憑着平定叛亂之功,又已經有過鎮撫一方的經歷,這次回到長安,必定青雲之上,九卿在望矣!

徐樂雖然捨棄了仕途,但卻沒有人敢輕視於他。只要看看東海鹽政被徐家所主導這件事,就羨煞無數人,只要不出什麼別的意外,徐家必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爲漢域內的頂級豪門之一,富貴無極。

想當年徐樂那也是自視甚高的公子,除了寥寥幾個他看的上的朋友,別的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界。可是自從一見元召,他就被其折服了。在第一次見面偷聽到元召與司馬伕妻的對話,他毛遂自薦的跳出來表達出自己想從商的心志後,從此就追隨着元召走上了一條從未敢想過的路。

這件事,也成爲他在往後的許多年裡對無數人吹噓過的一次經歷,爲自己的心明眼快而洋洋自得。徐家就是因爲他抓住了這次時機,成爲了幾乎是與國同休的龐大世族。

在青郊外酒樓的時候人多嘴雜,自然不必細說。回長樂塬的一路上,徐樂滿腹激動得向元召彙報了東海鹽政的發展,形勢一切大好,未來值得期待。元召自然是非常滿意,自己當初所託得人,倒是省卻了很多操心事。把這一塊交給徐樂,他很省心。

元召有個初步的設想,在今年的元日來臨之前,要進行一次盤點和總結了。他要看看這幾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到底取得了些什麼樣的成就。現在掌握在手中的實力到底已經達到了怎樣的地步,他想要做到心中有數。來年一系列的大動作都要展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纔能有備無患。

元召自從去西域打接應,回來後直接去了長安,然後受傷養傷一直到現在,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沒有在長樂塬這邊了。此時見他終於歸來,所有人都十分高興。在不知不覺中,這個身影已經成爲了很多人堅定的依靠,他的一舉一動已經影響深遠。

長樂塬那座木質大廳內,碳火燒得十分溫暖,在這寒冷的天氣裡,人們聚在這裡,迎接了他的到來。面對着一雙雙熱切的目光,元召心中有很多感慨,眼前這些人,都是他最值得信任的班底,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建設中的長樂塬,將會是他迎接各種挑戰的底氣所在。

在長安城內的經過,元召並沒有細說,那些事關朝堂爭鬥的事,由他自己去應付就可以了。而這些追隨者,只要他們一直充滿希望的去做事就好。這不僅是爲了這片土地,爲了將來,更是爲了他們自己。

面帶微笑的匈奴王子餘丹,與元召在隨後進行了一次單獨的相談。他們所談的內容,外人自然不得而知。在這次大漢使團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餘丹王子的勢力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元召答應過他的事,自然不會食言。

就算在不遠的將來,大漢有能力完全擊敗匈奴人,使他們再也不敢來輕舉妄動的發動侵略。但要想只憑武力,就徹底的消滅他們的勢力,那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因此,元召想嘗試一種前人沒有用過的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掉這個心腹大患。

在原先的歷史上,漢武帝劉徹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耗費盡了大半的國力,連年征戰,雖然取得了抗擊匈奴的絕對勝利,建立了赫赫的功績。匈奴人受到重創,被遠遠地趕到了漠北,但漢匈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在李廣、霍去病、衛青等名將相繼死去後,實力有所恢復的匈奴人再次逐漸的南侵,兩國之間的戰爭依然沒有斷絕。

漢武帝晚年,隨着國內各種矛盾和鬥爭的加劇,他已經無力再舉兵北征。匈奴的氣焰又囂張起來,面對着嚴峻的形式,以後的朝廷不得不繼續實行和親的政策。著名的王昭君出塞,不過就是這種屈辱政策下的一個縮影罷了。

出現這樣的局面,在元召看來,史書上大肆鼓吹的武帝功績,是要大打折扣的。賭上一個盛世王朝的國運,只不過維繫了短短几十年的和平局面,然後直接導致了一個帝國的迅速衰敗滅亡,這樣的代價付出,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這自然不能只怪匈奴人的桀驁難以馴化,也不能怪將帥的無能和朝廷策略的失敗,只能說,這是一種必然。匈奴人的生活條件,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惡劣的草原沙漠之上,這個頑強的民族,爲了種族繁衍和自身的生存,他們能怎麼辦呢?

馬背上生存的民族,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只依靠放牧牛羊就能活下去。當老弱婦幼嗷嗷待哺的時候,強健的匈奴騎兵,除了跨上馬背舉起彎刀去殺去搶,難道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因此,只依靠武力的征服是遠遠不夠的。即便元召把黑鷹軍訓練成世界上無敵的軍隊,那他們也做不到把傳承了幾百年的匈奴種族全部屠滅。既然如此,爲什麼不想想別的辦法呢?

要讓匈奴人和漢人和平相處,逐漸把它們融合進東方這個大家庭中。要讓他們下來馬背,卸去皮甲,鑄劍爲犁,把手中的殺人彎刀熔化成耕作的工具,學會怎樣的自力更生,得到更好的生存環境。

如同他宏大計劃中的那樣,在大漢帝國的將來,不僅是匈奴人,還有西南夷人,東南越人,嶺南諸蠻夷都要一一的加以改造。不僅是用刀箭征服他們的身體,還要用文字改造他們的思想,只有把他們從裡到外的徹底改造一遍,讓他們從心裡逐漸的接受和馴服以至仰慕,這纔是徹底解決大漢族和周邊邦族矛盾的良方。

這可以說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在歷代王朝好像還沒有人做得很好。但元召有信心也有毅力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儘量達成這個目標,好爲後人徹底解決因爲這種矛盾而引發的連綿戰爭。

要想去做這件事,需要很多方面的助力。元召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着手準備,在不爲人所知的許多地方,悄悄的佈局着。被匈奴大單于羿稚邪追殺的餘丹,就是他預先準備下的一顆重要棋子。

“從草原上傳回來的消息,自今年下半年以來,羿稚邪已經數次召集了各部落王赴王庭開會,精銳的騎兵們也加緊了調動和聚集。呵呵!這些情報,我想你早就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是的,這一點兒我無需瞞你,草原上自然有我們派過去的許多密探。來自草原的異動,隨時都能得知……。”

清冷的月光下,兩人在靜靜地交談,遠近風聲鶴唳,有精銳的黑鷹軍士在進行着夜間訓練。餘丹回過頭來,默默看着火光中元召的眼睛,一如他們最初相見時的模樣。

“元哥兒,我幫着漢人做這些事,希望得到父汗在天之靈的寬恕和諒解,我只是想替他報仇……還有救出媽姆而已。”

“別想太多了,餘丹,你的身上畢竟流着一半的漢人血脈……在未來,我希望你能做一個仁者之王,統領草原人民走向一個光明的前途……。”

第二百八十八章 臨危受命披戎甲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若夢 爲卿不悔傾城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卿添得英雄色第八百五十八章 長刀所向殺無疆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五百零六章 祁連山下甲光寒第七百八十五章 殺伐果斷第十二章 無瑕少女心 誰家麒麟兒第六百九十八章 名將選擇第五百八十九章 素衣白馬人當歸第六百七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五十章 命如草芥第四百三十七章 赤火流雲 人揚眉劍出鞘第四百六十四章 風吹草動 天下興亡緣起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尺青芒劍流霜第三百七十六章 千機變 無敵殺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起雲涌 塞北長安第四百零五章 廟堂江湖 看誰揮斥方遒第十章 我有茶一盞 相贈留餘香第七十七章 長安書錦繡 年少已封侯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二百五十五章 馬踏千軍斬敵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刀三首 陣斬名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四百二十七章 今夜林中 拼得幾番死生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劍影第二百一十八章 宮禁深深深九重第八百四十章 生死咫尺戰天涯第二百九十三章 潮頭浪尖斬神魔第六百八十一章 宮廷紛亂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凝花 滿傾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涇渭之水 澤被衆生第七百五十八章 此去江湖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史斑駁 紅塵傳說第一百八十三章 月夜射虎 故人西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龍吟罷掉頭東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第七百五十五章 貶逐塞北第二十六章 歲月兩生花 古木發新芽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死事 殊難料第六百四十六章 紛擾不休第四百八十八章 柔情千種 似你脈脈春風第一百七十九章 鷹隼試翼 風塵吸張第六百九十一章 步步殺局第五百零六章 祁連山下甲光寒第二百三十九章 掌上笑談握乾坤第七十四章 風雲千機變 磨劍待十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盛世山河 妙手補闕第九百九十章 大漢雄風起第八百四十四章 烈烈傳說曾聽聞第九百九十章 大漢雄風起第五百六十四章 山高水闊青草長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六百一十九章 漢廷繡衣第十一章 重陽登高塬 陌上黃花遍第十七章 大雨臨將至 情尤埋怨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當無敵 萬軍破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二百六十一章 深恩阻斷如參商第七百一十一章 火箭流星第六百一十章 以劍之名第四百五十二章 此去天涯 劍吼西風黃沙第四百八十一章 八千貂錦 埋骨葬身胡塵第十五章 人間故夢裡 曾有暗花香第二百零二章 天下權柄話今朝第八百零二章 去留肝膽報崑崙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四百六十章 禍福無門 有人自去招致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似飛鴻眸如電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安消息已驚動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勳蓋世當人傑第一百三十六章 命如螻蟻 生死有期第八十二章 萬字平戎策 一語定興衰第一百一十二章 弦似霹靂 心如烈火第五百一十七章 長風吹度玉門關第四百四十八章 山河戎馬 曾經一段佳話第八百一十二章 紅顏不負眉間雪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三百五十四章 風去疾 識勁草第四章 天涯曾相隔 人生若初見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殺諸王第五百章 戰旗之下 獵獵血海睥睨第三十四章 明珠遺草澤 寶劍隱匣中第八十一章 豪情將進酒 紅袖玉溫柔第七百零五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二十三章 聲震天山雪域洲第三百四十二章 千軍斬 氣如虹第三百八十四章 青雲志 明月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擒王埋伏已十面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漢鋒芒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城內外 是我故鄉第六百零二章 千重兵戈第八百七十九章 間關百戰從頭越第六百三十二章 喋血宮廷第七百三十五章 金盃共飲第二百五十七章 俠骨原是女兒香第八百三十二章 睥睨千軍我疏狂第三百八十二章 殘陽血 似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