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

bookmark

一直到進入四月,在瓊林苑待了二十日的皇帝劉承祐,終於回到宮城。瓊林苑是風光明媚,美人相伴,子女繞膝,飛鷹走犬,策馬馳騁的日子雖則逍遙,但對劉承祐而言,久了也就枯燥了。

“小的恭迎官家回宮!”萬歲殿前,皇城使張德鈞大禮相拜。

看着這個殷勤恭迎的宦官兼特務頭子,劉承祐輕擡手示意了下:“起來吧!你倒是來得及時,朕不過自瓊林苑歸,何必如此?”

“小的乃官家奴僕,主人回宮,不論遠近,都該迎候!”張德鈞謙卑道。

自從上任皇城司後,不能再像過往那般與皇帝形影不離,不過張德鈞覺悟明顯夠高,也知道自己如今的權勢與風光來自於何處,對於皇帝恭敬依舊。有事沒事,都要到御前請安,像回宮這麼“重大”的事,當然要更加殷勤地侍奉着了。

“好了,你對朕的心意,朕心中清楚!進殿再說!”劉承祐灑灑手,輕笑道。

邊上,作爲內侍行首的孫延希,看了看始終保持着謙恭姿勢與表情的張德鈞,心中不由涌現出強烈的豔羨情緒。似張德鈞者,纔是漢宮宦官們最爲羨慕嫉妒的,深受官家信任,又手握重權,風光無限。

他雖然接替了張德鈞以前的位置,是離皇帝最近的宦官,裡通外達,外人不敢小覷。但這個位置,有這個位置的巨大壓力。皇帝要是昏聵耳軟也就罷了,偏偏是個精明且疑心重的人,像他孫延希,平日裡連拍馬屁都要斟酌斟酌。

比起在皇帝身邊擔驚受怕,明顯張德鈞如今的日子要舒服些。但要考慮到,人家張德鈞可在皇帝身邊待了十年,纔有如今的地位......

“說吧!”入殿,親自烹煮着茶水,劉承祐看着恭立在案側的張德均:“你來找朕,又探到什麼情況了?”

“回官家,是南粵那邊來消息了?”張德鈞答道。

“哦?來自那陳延壽?”劉承祐稍微提起了點興趣。

張德鈞:“官家英明,正是其人!”

當年出使過一次,張德鈞便與那陳延壽聯繫上了,二人還結拜約爲兄弟。陳延壽是個奸人,或許看不了那麼遠,但能與張德鈞這樣北漢的重要太監交往,也是樂意的。

回到番禺過後,與北邊的聯繫也未斷絕,常有書信往來,當然,將南粵的軍政情況給抖落了個乾淨。

“那陳延壽這幾年,在南粵很是風光吧!”劉承祐道。

“正是!”張德鈞說道:“自兩年前南粵大宦官林延遇死後,粵國主劉晟以宮務委於宦官龔澄樞與陳延壽,權勢甚重!不過,陳延壽雖然得勢,卻爲龔澄樞所壓制,頗爲鬱悶,也未敢與小的斷絕聯繫,南粵一應事務,悉數密報!”

“又傳來什麼消息?”劉承祐微微頷首,好奇道。

張德鈞說:“據陳延壽言,南粵國主劉晟,身體日益不爽,據其估計,距死不遠!”

“是嗎?”劉承祐來了興趣。

張德鈞點頭道:“南粵國主常年享樂,飲酒過度,縱情聲色,身體有虧,早在三年前,便已患病。自大漢奪淮南、取荊湖後,就惶惶不安,常驚醒於睡夢。

去歲大漢平蜀,更是憂形於色,曾下令治戰艦、修武備、練精兵、固關防。不過,有始而無終。今歲春,又縱酒酣飲,言:‘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

劉晟的陵墓,耗資巨大,已然修建完畢。如今,宮務悉委與宦官、巫女,而劉晟自閉於殿宇享受,想來也是自預餘年不多,自知不久於人世......”

可領!

“如此說來,這劉晟倒是灑脫,很看得開啊!”聽其彙報,劉承祐語氣中透着明顯的嘲諷意味。

“小的以爲,劉晟也是知曉大漢統一之勢難以阻遏,故而自暴自棄,盡情享受餘年罷了!”張德鈞說道。

“你也和朕談統一之事!”劉承祐呢喃了句,忽然笑出了聲,看了張德鈞一眼:“如今,朝野內外,似乎所有人都能就此事發表一二看法啊!”

張德鈞聞言略怔,隨即機敏地應道:“小的只一奴臣,見識短淺,平日裡聽得多了,故而偶言之。小的以爲,這也證明了,陛下削平諸國,一統天下,乃人心所向,順天應命,億兆子民殷殷所望之事!”

“你倒是會說話!”劉承祐看起來心情不錯,稍作考慮,吩咐道:“南粵的事,朕暫時還顧及不上,你與那陳延壽,繼續加強聯繫,將來應當能用得上!”

“是!”

彙報完南粵的問題,張德鈞再度矮下身子,略帶踟躇地說道:“官家,還有一事......”

“說!”注意到其臉上的異樣之色,劉承祐眉頭稍微褶了下,道:“你也知道朕的脾性,照實進言即可,朕倒也很好奇,是何人何事,讓你這麼遲疑!”

“回官家!”張德鈞陪着點小心,道:“是都察院事趙礪的問題!”

左都御史趙礪,乃是劉承祐親自發掘的人才,早年以精明強幹、不畏權貴而受到他的賞識。從乾祐初年起,一步一步,從一個小小的西京留臺御史,成爲大漢司法系統內的一方大佬。

自當年,接替邊歸讜成爲御史中丞後,成爲御史臺的一把手,已經有數年之久,後改制監察系統,成立都察院後,也一直待在左都御史的職位上。

多年以來,在其領導下,大漢監察系統,運轉良好,對於內外吏治民生,起到了十分良好的監督效果。對於趙礪的政績,劉承祐也是向來滿意的。

是故,此時聽張德鈞突然支吾地提起趙礪,心中頓時一個咯噔,凝聲發問:“莫非趙礪有什麼問題?”

注意着皇帝的表情,張德鈞不敢怠慢,趕忙應道:“回官家,經皇城司調查,趙礪在職期間,欺上瞞下,收受賄賂,瀆職枉法,包庇罪臣......”

“你可知,造謠誣陷,中傷大臣,是何等罪過!”其言落,劉承祐立刻質問道,語氣異常嚴厲。

聞問,張德鈞立刻跪倒,鄭重地說道:“官家明鑑,小的膽子再大,也不敢欺瞞官家呀!”

注意着張德鈞的反應,應當確有其事,劉承祐沉默幾許,寒聲道:“你有證據嗎?若拿不出實證,朕立刻辦你個構陷大臣之罪!”

別看皇帝言辭冷厲,但聽其言,張德鈞反而鬆了口氣,當即自懷中掏出一份奏章,恭敬地呈上,說:“這是皇城司調查所得趙礪近三年間枉法事共計六樁,請陛下過目,一應涉案人員,都已密查,情節確實。只需着有司據此審問,罪案必然明瞭!”

順手接過張德鈞的奏章,翻開看了看,劉承祐的表情由陰轉晴,又由晴轉陰,擡眼瞥着張德鈞,道:“看起來,你是費了不少心思啊!”

張德鈞拱手說:“事涉公卿大臣,干係重大,小的不敢不慎,唯有詳細確實了,纔敢上報官家!”

“呵!”劉承祐嗤笑了一聲。

面色很快恢復了平淡,拿起煮開的茶水,倒了兩杯,遞給張德鈞一杯:“嘗一嘗味道如何,看朕烹茶的手藝有無提升!”

皇帝的反應,讓張德鈞有些意外,心頭難免忐忑,但面上還是畢恭畢敬地接過道謝,飲了一口,道:“好茶!”

劉承祐也抿了一口,突然爆發,猛地將茶杯摔在地上,怒喝道:“好個屁!”

“官家恕罪!”張德鈞雙腿一軟,飛跪在地。

此時的劉承祐是怒形於色,胸膛起伏,顯然十分氣憤,起身踱了幾步,用力地甩了下袖子,道:“趙礪,好個趙礪,倒是給朕一莫大驚喜啊!”

“來人!”

孫延希注意着這邊的動靜,趕忙上前聽命:“請官家吩咐!”

“傳詔,將左都御史趙礪下獄,着大理寺卿崔周度,審訊其罪!”劉承祐冷冷地吩咐道,又瞧向張德鈞:“把皇城司收集的證據、證人,全部移交給大理寺,全力配合審查!”

“是!”

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3章 豪強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713章 機遇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74章 厚葬之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7章 新政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6章 名將第111章 動心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07章 還京第264章 孺魏王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84章 示警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53章 有詩云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87章 瑣屑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08 狀元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6章 西面來人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70章 分封第195章 遼帝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12章 兄弟第33章 豪強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04章 冬夜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1章 聽政2第316章 不裝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85章 浮雕第43章 事畢第487章 “驚喜”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84章 夏州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7章 兄弟第176章 去鄴都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03章 郭王會第251章 壽國公第80章 進攻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50章 打他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