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相爲帥

bookmark

“雙方軍事實力的比較,柴樞密已盡述之,猶如龍虎與貓狗相比,不需臣再贅言。臣此前與那鍾謨談過,論及主上,陛下之文韜武略,遠勝沉溺奢侈的李璟,就如皓月之明比寒星,主勝則國必勝。

且逢去歲臘月宮變,太子廢,宰相罷,政治動盪,朝野不寧,黨爭復起。自大漢取下淮南後,江表國力去泰半之數,雖經韓熙載變革,改善稅收,然不足以彌補江北之虧,且因侵害勳貴官僚之利益,使得其內部矛盾重重。馮氏兄弟當權,又改廢其政,國策變動之劇,使得上下不諧,難得安寧。

是故,臣以爲,即便金陵尚養兵十數萬,王師南下,亦可撲平之!”

“李卿覺得,伐唐正當其時?”劉承祐兩眼一亮,問道。

凡事似乎總有個但是,面對天子此問,李谷從容道來:“臣以爲,時勢發展至今,只消天兵南下,以江南的國力,必不能擋,敗亡是其唯一結局。是以,如柴樞密之言,不必急躁,未嘗不可多餘一年半載之時間,以備渡江,一舉滅之!”

聽其建議,劉承祐淡淡地笑了笑,清明的雙目中,隱約有虎狼的形影在跳動。

李谷則繼續道:“臣觀韓熙載之變法,有頗多可取之處,雖得罪了江南權貴,但已是儘量保護小民黔首。馮延巳兄弟則不然,如今二馮當權,爲養兵納貢,必定徵重賦雜稅於江南百姓。陛下何不暫耐其心,觀其變,如此既可給朝廷調兵遣將、積糧屯粟的時間,也還能再收一筆歲貢,可直接用於南征耗費!”

“哈哈!”劉承祐終於笑了笑,道:“二卿勿憂,朕豈是心急之人,這麼多年都等了,豈差這一年半載?”

“陛下英明!”

直接免疫日常恭維,劉承祐表情恢復了嚴肅,認真地說道:“不論如何,渡江平南,勢必提上朝廷國事日程,不管是半載還是一年後,南征的準備要做起來了!”

“是!”

“二卿以爲,平南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劉承祐問。

柴榮想了想,拱手應道:“何人爲帥?”

劉承祐露出笑容:“何人爲帥?”

注意着皇帝的表情,柴榮說:“大漢將帥頗多,能擔此大任者,不在少數,不知陛下心中屬意何人?”

聞問,劉承祐也沒有打啞謎的意思,直接將目光放在李谷身上,笑問:“卿的身體如何?”

皇帝發此問,意思已然很明顯了,不過李谷略帶遲疑地道:“陛下,臣已年近六旬了!”

“卿莫非忘記了,當年朕可予你領兵南征的承諾,雖時隔多年,但朕可牢記於心。當年你與韓熙載的約定,正可實現,當傳爲一段佳話!”劉承祐語氣肯定地說道。

看了看皇帝,又瞧向李谷,柴榮臉上跟着露出笑容:“李相公文武雙全,多謀善斷,堪爲統帥,陛下若用之,必能功成!”

“當年‘正陽之約’的故事,柴某也有所耳聞!”柴榮興致顯得很濃,對李穀道:“公言,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今公爲大漢宰相,陛下又以帥位相付,正中其言,公難道還有什麼顧忌嗎?”

“柴卿說得好啊!”劉承祐笑眯眯的:“朕也以爲,用李公爲帥,乃進克江南的第一步!”

見皇帝與柴榮這般說,李谷那沉毅的面容間,露出一抹慨然之色,起身拜道:“陛下若不以臣老邁,願爲陛下,討滅江南,收其土地丁口,虜其君臣,獻與東京!”

顯然,對於掛帥徵唐,李谷還是很動心。如今的李谷,在大漢也算位高權重,名望隆重,但如果能夠領軍攻滅江南,那則是有助於提升他的歷史地位,青史留名。而且,也只有真正率師滅國,他與韓熙載的“正陽之約”,纔是真正的佳話。

“李卿若帥師南征,打算如何用兵?”劉承祐興致更甚,問李谷。

李谷應道:“臣以爲,一旦陛下降詔興兵,可起五路兵馬!”

“哦?哪五路?說來聽聽!”劉承祐看着李谷。

李谷沉着述來,道:“第一路出岳陽,攻鄂州,絕其上游之師;第二路,出長沙,攻袁州,威脅洪州,牽制其江西之師;第三路,令清源軍留從效引師北上,攻閩國舊人,江南軍中不乏舊閩將士,可以此招亂其軍心;第四路,以吳越國出兵北上,進攻常、潤,脅金陵側翼;第五路,集主力大軍出下遊廬、滁、揚之地,尋機渡江,直擊金陵!”

“卿之方略,面面俱到啊!”劉承祐說道,表情看起來似乎很滿意。

李谷則道:“雖稱五路,關鍵唯在下游進軍!吳越與清源軍,不敢忤逆朝廷詔旨,但若要其盡力,想來不易。自袁州攻江西,礙於地理,進兵不易。至於岳陽之師,必受阻於鄂州,劉仁贍乃江南難得的名將,若非此人,朝廷大可直接自中游發兵順江東下。而如欲自下游進兵,還當了解水文情況,尋得適渡地點!”

聽李谷之言,劉承祐爽朗一笑,看着這位老臣,讚許道:“聽李卿方略,可不像是臨時考慮,只怕思量多時了吧!”

聽此問,李谷也不隱瞞,謙笑着說道:“川蜀既下,老臣猜想,陛下當有志平南,故而稍作琢磨,紙上談兵罷了!”

“公不需如此謙遜!”劉承祐揚了揚手,認真地對李穀道:“聽你一言,朕可放心將平南事務全權委託了!”

“受此重任,臣必然悉心竭力,以報君恩!”李谷也不矯情,躬立拜道。

“不必拘禮!坐!”劉承祐示意了下,略作思吟,又問:“關於平南的準備,卿有何想法?”

想了想,李穀道:“兵馬暫不宜大動,可秘密分批調遣。糧秣之需,淮南兩道經六載之養治,當可供應大軍。”

柴榮說:“陛下或可降詔,令李璟北上東京來朝,其必不敢來,將來可作爲出師之名!”

李谷又補道:“陛下,臣以爲,如欲南征,還需加強對契丹的防禦,保障北方的穩定!”

“李卿看出什麼問題了?北方有變?”劉承祐腦筋靈敏,警醒地問道。

李谷解釋道:“臣試探過遼使蕭護思,基本可以得知,遼國對我朝的忌憚之心大漲。漢遼之間,雖則彌兵數載,但只是一份停戰協定,遼礙於安內,漢致力於一統,將來必起大戰。

契丹不乏有識之士,當能看出中原統一之後,對於北方的威脅。平蜀之後,蕭護思之來,便存試探之意。

南征之事,北遼未必會再如荊湖、川蜀那般,不聞不問,坐視之。是故,不管今後契丹作何反應,我朝欲平江南,必須做好北方的守備,以備不測!”

“李卿此言得之!”劉承祐起身踱了幾步,感慨道:“江南之事,不足大慮,北方契丹,纔是大敵啊!這也是正迫不及待,而欲掃平南方的原因啊。拖得越久,越易產生不測情況啊!”

略作沉吟,劉承祐偏頭對李谷吩咐道:“卿此後,就將精力,都放在平南事務上吧!三日後,以兩淮巡檢使的名義,赴任揚州,朕親自爲你踐行!”

“是!”

提到淮南,劉承祐又想起了一人:王樸。到如今,王樸已經在揚州坐鎮治理整整六年了,勞心勞力,從不懈怠,頭髮都熬白了不少。思之,也頗爲心憐。

李谷若去,政事堂又少一理政者,該將王樸調回東京,這可是個宰相之才。再者,也當體恤良臣。

“柴卿,張永德在御前及禁軍任職多年,前番平蜀,又盡顯大將之風,鎮守之才!平南,朕也有意用他,讓他去淮東,擔任都指揮使,配合李公行事,如何?”劉承祐擡起頭,卻看着柴榮問道。

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與柴榮也是關係親厚,此時聽皇帝要大用他,心頭不禁琢磨起來。不過,並沒有太多考慮的餘地,只是謹慎地回道:“是否太年輕了?”

要知道,張永德到今年才三十歲。

“就這樣定了,至於淮東都指揮使陳思讓,另作安排!”劉承祐吩咐着,眉色一轉,又道:“大漢諸道都司,不乏長年在任者,也該再做些調整了......”

“是!”

第33章 西巡結束第416章 尾聲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9章 醫政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406章 調任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41章 小風波第401章 老郭威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323章 鬥法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8章 耿崇美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45章 靖江軍第376章 對策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22章 針鋒相對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395章 大商人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380章 開寶第12章 大朝會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6章 虒亭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67章 宿州一線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5章 瑤華春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18章 洗禮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488章 真實第9章 公府密議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無題第368章 榮寵第157章 提親第407章 麻煩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84章 虛了第88章 童謠第85章 安心第18章 請願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1章 進軍令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52章 “厚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