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和議達成

“如此辱國和約,竟然也敢簽下,區區一紙協約,就能止戈罷戰,永享太平?北漢併吞天下之心,垂髫小兒都知,滿朝諸公,竟無所覺?

等着吧,用不了幾年,今日倡和者,將來必定追悔莫及!所進貢之錢糧,將被漢軍用以攻伐我關城,殺傷我軍民了!”王昭遠罵罵咧咧地踏出宮殿,神情間滿是激憤之色,少有地如此失態。

宮廷上空,是有些慘淡的天色,就如此時王昭遠糟糕的心情一般,盡是陰霾。重重地吸了口氣,砸了拳:“唉!”

“樞相,慎言啊!”隨其後的樞密承旨提醒道。

“既然做得,難道還怕人說得嗎?”王昭遠憤慨地回了句。此時的王昭遠,有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心中充滿了無力感。

“王樞相,陛下設宴款待漢使,請你赴宴!”一名內侍快步追上王昭遠,通知道。

佇腳,王昭遠偏頭盯着那名內侍,臉色生硬,說:“請你回覆陛下,就說臣身體略感不適,需要回府休養,不宜參與國宴,還請恕罪!”

經過兩日的協商,漢蜀之間,終於在議和上面達成了一致。並且,經過那那一夜李昊相府夜宴之後,漢使的態度也明顯軟化,變得溫善明理多了。

爲還兩國軍民以安寧,永修同好,雙方達成盟約,罷兵言和,具體條款,自然是在趙普那四條的基礎上進行更改。

其一,蜀國必須去帝號,稱蜀國主,爲大漢臣屬。

其二,從明歲起,蜀國每年向大漢進貢錦千匹,絹兩千匹,稻米十萬石,酒五萬斤,茶十萬斤。

其三,蜀國削減在利州的駐軍,不得超過五千,相對的,大漢在興元府的駐軍不超過一萬。

其四,兩國互開邊市,加強民間貿易之往來。

對於蜀國領土的要求,趙普直接放棄,尤其利州與劍門,那根本沒得談。本來孟昶君臣還想多花些財貨,把漢中給贖回來,被趙普嚴詞拒絕,爲免他再獅子大開口,蜀國君臣終究捏着鼻子認了。當然,他們大抵也明白,想靠談判將失地奪回,就是妄想。

至於孟昶想保留帝號,與大漢約爲兄弟之國,趙普是軟硬不吃,不同意。還是決定學金陵那邊,名義上臣屬,關起門,還做他的皇帝。

趙普還提出,讓孟昶派子嗣去開封爲質,被孟昶以諸子尚幼,不便遠離給拒絕了。但還是同意,兩年後,等秦王孟玄喆滿二十歲後,再去東京。趙普也不以爲意,左右這不過他即興發揮罷了,至於兩年之後,或許就不用孟玄喆去爲質了,而是孟昶這家子一起打包去東京。

孟昶又提出,想要花錢贖回被俘的蜀軍俘虜,以期讓彼等與還鄉與家人團圓。對此,趙普更是連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留,那批俘虜,數量不少,皇帝已有安排,在這方面他要是敢擅作主張,回開封估計就是問罪的下場,這點趙普心裡清楚得很。

總體而言,漢蜀之間的和約,與當初漢唐和議相比,要寬容多了,對南唐,那可是吸血吮髓。蜀國雖然失了秦、鳳與漢中,但也只是斷了北出的希望罷了,漢中以南,尚有尚有山川之險。至於南唐,一條大江綿延兩千裡,江北盡失,豈能談險?

是故,對於最後達成的和議,蜀國君臣,實則還是很滿意的,甚至還有種趙普太“仁慈”的感覺。真正比較實際的,只有那每年的歲貢了,而那些,對於蜀國而言,實在算不得什麼。

唯一表示不滿的,只有樞密使王昭遠了,在他看來,根本就沒有必要求和,還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眼下漢軍打不過來,日後,若漢軍做好準備,又豈會在意一紙和約?

同時,北面以趙崇韜、韓保貞爲首的一批守關蜀將,也是不贊同議和的,但是作爲敗軍之將,實在沒有什麼發言權。

“他真的這麼說!”得知王昭遠的回覆,孟昶有些意外。

“回陛下,小的不敢搬弄是非,都是王樞相原話!”內侍小心地答道。

聞言,孟昶目光慢慢地凝沉了起來,喃喃道:“他居然驕橫如此,竟敢拂朕的面子?難道他忘了,是誰擡舉他的?”

“他還說了什麼?”孟昶又問。

“小的還聽說......”見孟昶表情不善,內侍不敢怠慢,有點迫不及待地將聽來的王昭遠出殿時的言論敘述了一遍。

“呵呵!他這是不將朕放在眼中了,竟敢如此非議朕的國策,難道,大蜀就他一個忠臣了?他掌軍務以來,我大蜀敗了多少場?損了多少兵馬錢糧?若非如此,朕何需自降名分,同北漢議和?他想做諸葛武侯,但朕不是劉阿斗!”孟昶冷冷地絮叨着,滿口的誅心之言,語氣從未有過的嚴厲,發泄着心頭積壓的憤懣與不滿。

事實上,孟昶又豈會真的相信,憑着一紙和約,就能將北漢約束住。對於北漢統一天下的野心,又豈會沒有察覺,後唐強盛,前蜀所以被滅亡,如今北漢更加強盛,兵鋒所向,睥睨天下,他這後蜀前途又能如何。

前後數年爭鋒於隴右,屢屢敗績,孟昶的心志與信心已然十分挫敗,他疲了,累了,如今的他,比起繼續抗拒強漢,他更願意花些錢糧財貨去買個平安。哪怕只是延緩北漢動兵的時間,他也能閉關自守,自娛自樂。

爲了慶賀兩國和議達成,設宴的水晶宮殿,四處掛着綵緞,內侍宮娥往來侍奉,蜀國的大臣們也都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中,推杯換盞,熱情交往,爲兩國達成的和平醉心慶祝。

孟昶換了張笑臉,如釋重負一般,恢復了平常的溫文爾雅。

“趙侍郎,朕......我敬你一杯!”嘴角抽搐了下,孟昶顯然改不了二十年的自稱,但還是帶着點淺笑地衝趙普道。

“多謝國主!”趙普也完全沒有了初來之時的傲慢與驕矜,變得低調謙遜起來,雙手持杯應道:“爲兩國之修好,爲黎民百姓的安康,臣先飲爲敬!”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趙普臉上雖帶酒意,但雙眼始終清明,孟昶心中不免感觸,只怕,此人並不如此前表現出的那般貪鄙令人不齒。

想想也是,漢帝怎會用一個酒囊飯袋?可笑有些蜀臣,還默默鄙視非議趙普。

召了召手,數名美貌的宮廷舞姬入殿,樂工團隊起樂,靡靡之音,不斷入耳,另外陶醉。當然,更醉人的是美人曼舞。

水晶宮中的美人,皆稱花蕊,而徐慧妃則是其中綻放的,最爲成熟美麗的一朵。爲了慶祝,慧妃親自上殿,領了一段舞,那風華絕代之姿,着實令人讚歎。

“何將軍,爲何不動酒杯?是爲這奢侈華麗的水晶宮殿所驚歎,還是被蜀宮的絕代佳人迷住了?”趙普扭頭,看向端坐在案的何繼筠。

聞問,何繼筠方正的臉上微微泛紅,拿起了個酒杯,低聲道:“末將只是感慨,這孟昶在蜀民之中口碑甚好,素有賢名,卻沒想到,這宮廷之內,竟然如此奢華浮麗。蜀國雖富,但若都用在這宮室之間,焉能不亡國!”

“將軍說得好!”趙普淡淡一笑:“蜀主早年還是勤儉的,只是近來墮落了!”

“此間之浮華景象,在東京可體會不到,既然蜀主盛情邀請,將軍且放開,好好享受一番!來,請!”趙普儼然一副入鄉隨俗的表現。

趙普雖非出自貴門,但也算官宦之後,娶的妻子也是豪門大戶,沒吃過太多苦,甚至還過着富貴日子。

自到成都後,趙普可是大開眼界,蜀國君臣的奢華享受,精緻生活,東京的北漢君臣,可當真沒法比......

不過,財富能動人,酒釀能醉心,但趙普可未沉迷其中,甚至於,還爲蜀廷中的這番景象默默點贊。

第81章 廝殺漢第385 禮賓館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74章 厚葬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06章 敲打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51章 耿淑妃薨第67章 遺表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09章 大相國寺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26章 冬至宴2第429章 向南!第158章 善後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62章 兵事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97章 指點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70章 大禮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28章 默認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21章 瑤女第379章 蕭思溫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484章 不對勁!第140章 封王第261章 冒進追擊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64章 過韓府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465章 “教匪”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96章 壽春城內第342章 殺肥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331章 泰來樓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7章 恩賞問題第252章 面聖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18章 洗禮第208章 獄吏之貴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62章 緊鑼密鼓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6章 虒亭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480章 “新對策”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47章 德勝渡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章 告一段落無題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