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秦鳳既定

bookmark

“西京留守,臣景範,參見陛下!”殿內,一名氣度厚重,面相剛正的老者,一板一眼地朝劉承祐行覲見之禮。

此人乃是西京留守景範,此番奉詔還京謁君述職。

“景卿快快平身免禮,坐!”劉承祐對景範的態度很好,言辭面態親切,順手將案後一方軟墊交給張德鈞:“將此坐墊給景卿換了!”

“謝陛下!”這大抵是景範頭一次感受到當今天子如此體貼,意外之餘,神情都和緩許多。

目光落在景範身上,觀察着此公,容顏衰老,鬢帶華髮,面上掛着的皺紋幾乎要墜落的樣子。劉承祐嘆道:“景卿啊,不過數年,你已操勞至此,令人唏噓啊!”

“歲月流逝,老之將至,乃自然之理!”景範一副豁然的表情。

“卿治洛陽近四載,民生泰平,百業興旺,餉賦充盈,功能卓著啊!”劉承祐向景範誇獎道。

景範答:“臣奉命治洛,只是盡本職,不敢怠慢,略有成績,更不足矜功!”

景範此公,爲人剛正,識大體,顧大局,勤奮廉潔,處事極守原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強項令。乾祐元年,受劉審交舉薦,治鄭州,當時接見一番交談,劉承祐便十分欣賞他。當時國家初構,劉承祐也剛繼位不久,內外皆不安寧,正需景範這樣的強幹之吏用以治安。

在任鄭州三年,民政肅然。乾祐四年,史弘肇移鎮靈州,劉承祐第一時間便想到以景範繼之。彼時,在史弘肇的治理下,洛陽是官不聊生,民也難安,景範到任後,力行撥亂反治,發展生產之事。

當然,有一點沒有不變就是,明令強律,執法如山。對於洛陽的勳貴們,也是一點也不客氣,只是比起史弘肇,景範一切按規制來。即便如此,洛陽勳貴及上下職吏,對他也多有怨憤。

此時看着景範,劉承祐是多有感慨,語氣中帶着點玩笑之意,說:“卿素以剛正聞名,在洛陽,執法如山,毫不阿貴,以至有些不近人情。民間多有怨憤非議者,朕即便在東京,都有所耳聞啊......”

面對此言,景範卻是沒有一點動容,而是很淡定地說:“朝廷修《刑統》以頒制天下,不論上下貴賤皆當遵從,以全公平,否則立法何用?臣在洛陽,每判一案,斷一事,皆是依照漢律。

洛陽乃大漢西京,勳貴頗多,而這些人則更需以嚴法約束。彼輩若因臣用法嚴正,對他們不加寬縱,而詆譭於臣,擇更證明臣所作所爲的價值。臣所求者,上不負於朝廷,下無愧於本心,如是而已!”

“景公這番話,發人深省,足顯品性之高潔,內外臣僚,都需效仿啊!”劉承祐感慨着。

景範:“陛下如此盛譽,臣實在愧不敢當。”

“卿謙虛了!”擺了擺手,劉承祐表情逐漸收斂起來,說:“朕此番召卿回公,是有要務相委!”

停頓了一下,劉承祐道:“而今,開封府有缺,朕欲以卿爲開封府尹!昌黎郡王在任三載,雖有興盛舉措,但其長於獄訟,對民生民情略有不足,這兩年,開封府下百姓,多有民憂難解者。朕屬意景卿,是欲發揚其賢能!”

對於此番來京,奉調進入中樞任職,景範是有所估計的,但劉承祐直接以開封府付之,仍舊不免驚詫。難得地,景範露出一抹遲疑,拱手道:“陛下,如此重任,臣只怕擔待不起啊!”

“怎麼,以景卿之能,難道沒有信心,治理好開封府?”劉承祐看着他,笑問道。

景範沉吟了下,說:“臣年事已高,老邁不堪,身體日漸不適,多感力不從心,恐難當大任!”

聽其言,劉承祐只當他謙遜,擺手道:“卿可知魯國公侯益,當年他年過花甲,猶能坐堂開封府,並且做得不錯。卿如今才方知天命,何談老邁。偌大的洛陽,能被你治理得井井有條,開封雖爲首都,也當不在話下。至於其他,卿不當有顧忌,只需如前事,秉公執法即可!”

見皇帝態度堅決,景範也不再固辭,起身長拜道:“陛下如此信重,臣唯有悉心盡瘁,哪怕肝腦塗地,嘔心瀝血,也在所不辭!”

“好!”劉承祐開懷一笑,吩咐着:“去,準備些膳食,今日稍微豐盛些,朕要與景卿共餐!”

“謝陛下!”景範再拜,不管是不是作秀,皇帝對他這個外臣能夠如此親厚,做到這等程度,已屬難得了。

“來!”坐案甚久,劉承祐招呼着景範:“陪朕出去走走,順便講講洛陽治政!”

“是!”

......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啓稟陛下,西南捷報,蜀軍再敗,秦鳳四州已定!”在劉承祐與景範用食間,樞密院遣人來報。

比起前番的大捷,這一回,劉承祐的表現自然是更加從容了,當即吩咐着:“通知下去,朕稍後幸樞密院,把魏相公叫上!”

又看向景範,指着吃了一半的餐食,笑道:“景卿,西南軍報,這頓餐食,朕只怕不能陪你用完了!”

“陛下日理萬機,廢寢忘食,令臣敬佩。此番來京,受陛下如此盛情款待,實感激涕零。臣,恭祝陛下西南再勝,就先行告退了!”景範起身,拜道。

“也好!”劉承祐點頭:“卿一路趕來,也辛苦了,先回賓館歇息吧。嗯,卿在東京無舍處,朕稍後命人在內城選一新宅,供卿下榻!”

“陛下關懷,臣......”景範顯然是感激得不行,竟至訥言。

微微一笑,劉承祐邁步朝樞密院而去,留下景範在後,老臉上,有着無盡的感慨。

樞密院堂內,幾名機要臣僚在座,聽着李處耘彙報前線戰況:“樑泉之戰後,消息擴散,各州人心動盪。大軍休整五日,向都帥親自率領大軍出固鎮,西進成州。蜀軍集殘兵丁夫萬餘守同谷,一戰再敗,在蜀將韓保貞的接應下,沿嘉陵江南下退往興州。

蜀軍既敗退,成階二州,在蜀建雄軍觀察判官趙玭的帶領下,向大漢投降。目前,向都帥已分遣士卒,接收州縣,張榜安民。”

“秦州蜀軍,聞南邊敗事,軍心大喪。蜀建雄軍節度趙季札,以後路無援,竟棄師而逃,成紀上萬蜀軍,羣龍無首,悉數投降,成紀全城而下,秦州其餘各縣,爭相上表臣服......”

提到秦州的情況,劉承祐不由興致盎然地說道:“你們說,自漢蜀開戰以來,這趙季札在秦州,都做了些什麼?”

感受到皇帝語氣中的戲謔,郭榮則故作嚴肅說道:“隴城一戰,損兵數千,困守成紀,丟師棄城而逃......於我朝而言,卻是頗有建樹!”

“哈哈......”此言落,君臣幾人,不由暢快地笑了幾聲。

魏仁溥則搖頭感慨着:“秦州蜀軍,總計有近一萬五千卒,兵力不寡,然趙季札統率之,卻沒有發揮一點功用!蜀主以此等人爲帥,焉能不敗!”

“確實!朕還得感謝孟昶啊!異日將之執於東京,朕或當以此功謝之!”劉承祐心情愉悅。

“魏卿以爲,是否繼續南下追擊蜀軍,繼續擴大戰果?”看向魏仁溥,劉承祐目光灼灼。

前番,魏仁溥可是持保守意見的。但此次,似乎也猜到了劉承祐的想法,魏仁溥略作考慮,應道:“可令西南將帥,酌情而斷,順勢用兵!”

“擬製吧!”露出一絲淺笑,劉承祐看向郭榮:“讓向訓,進軍漢中!”

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4章 人事調整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94章 減稅難第106章 誘惑第1676章 慘重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5章 楊村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97章 財計第49章 醫政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章 異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27章 延州事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49章 醫政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80章 賞功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52章 幽燕變故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96章 天花板第336章 橐相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60章 論婿第72章 磁州賊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21章 瑤女第66章 陷河陽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69章 影響力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80章 京觀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55章 見聞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8章 澧陽之戰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0章 收穫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0章 收穫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32章 做媒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