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孺魏王

bookmark

乾祐七年九月,樑泉大捷,符後產子,雙喜臨門。

“爹爹!”坤明殿內,望見掀開簾幕走進的明黃身影,劉暘立刻就邁開小腿,撲了上去。

五六歲的稚童,一手就攬起,抱在懷裡,習慣性地捏起小臉,劉承祐問道:“正是讀書之時,怎麼不去學習殿跟着師傅?”

聞問,劉暘偏着腦袋回答道:“孃親生了弟弟,需要調養,師傅曾教過,爲人子者,該盡孝心,所以我向師傅告假,在殿中侍奉孃親......”

劉承祐聞之,眉毛不由上挑,朝裡望了望,能夠看到大符橫臥的身影。看着二皇子那一臉認真的模樣,低聲說:“告訴爹爹,這些話誰教你說的?”

小劉暘臉上一愣,眨巴着眼睛,一副不解的模樣,撓了撓腦袋,方說:“師傅教的啊?”

眼珠子轉悠了下,劉承祐說:“你們兄弟,最近跟着師傅學的什麼?”

劉暘這是聽明白了,說道:“《千字文》與《孝經》。”

劉承祐這才點點頭,抱着劉暘在懷裡掂了掂,一邊往裡走,笑道:“你這小胳膊小腿,如何向你孃親盡孝啊?”

“方纔兒喂娘喝湯了!”劉暘答。

“是嘛!”劉承祐開懷地笑了笑,坐到鳳榻邊上,看着大符:“看來,讓其進學,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啊!”

時已入冬,大符分娩未久,身體尚需調養,室內暖暖的。或許的悶得慌,玉容紅撲撲的,別具風韻。看着劉暘,美眸中斂不住慈愛之意,說:“這孩子,可無賴了!”

“再頑皮,只怕也比不過劉昉那小子吧!”劉承祐輕笑道。

眼神掃了掃,注意到劉暘腰間綁着的一件飾物,拿起一看,竟然是一把木製的匕首,劉承祐問:“此物何來?”

劉暘仰着腦袋說:“四弟有一把匕首,十分漂亮,是折老令公送的。外祖進宮看望娘,兒也向其討要,這是外祖親自削的。”

說着,嘴巴一癟:“只可惜,不是真的!”

“還想要真的?”劉承祐教訓道:“你這小兒橫行宮中,豈能持利器!”

說着,將木匕還給劉暘,拍了拍他的小屁股:“出去玩吧,我要和你娘說說話......”

待劉暘離開後,劉承祐再度將目光放到大符身上來,伸手輕拂她泛紅的臉蛋,問:“近日我精力都放在黃河水患與秦鳳軍情上,對你也是疏於關心了。身體如何?”

“又不是頭一次了,也有經驗,再休養一段時間,也就好了!”大符搖搖頭,感受到劉承祐手上略涼,不由掀開錦被,放入胸口,給他暖手。

那暖暖的,軟軟的觸感,頓時讓劉承祐心生異樣,雖然怕涼了賢妻胸脯,手又很誠實地留戀在上邊,還捏了捏,惹得大符嗔了個白眼......

“我這邊有人伺候,二妹也不時來看望!”大符看着劉承祐,輕聲道:“時下,既然國家多事,二郎的關心,我也心領,感激不已,卻也不需於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後宮。”

“我常與人言,家有良妻,國有賢后......”看着符後,劉承祐感慨道:“我這是怎麼誇你,都不嫌夠啊!”

這話說得大符卻是不好意思了,按住越發磅礴的胸脯上那隻作怪的的手,嬌笑道:“二郎這麼說,我可承受不起。”

“在我看來,你能承受得起天下最美好的讚譽!異日,我若是千古一帝,你就是千古一後,要同我一併受百世稱頌,千代讚揚!”劉承祐說道,竟難得地露出了一點“舔狗”習性。

顯然,符後很不適應,美眸帶着點意外兼好奇:“二郎,你今日可有些奇怪,怎地一味地吹捧過譽我這後宮婦人?”

“我只有感而發罷了!”劉承祐應了句。

注意着其表情,大符溫婉如水的目光,落在劉承祐臉上,說:“黃河水情,仍舊未緩解嗎?”

擺了擺手,劉承祐說:“已然好多了!”

不過,提及此事,劉承祐卻是忍不住一通感慨:“朕一直以來,便重視水患河工,朝政稍有寬裕,便撥款疏浚築堤固塞,這幾年,中樞、地方更是屢次撥錢糧、調民力以視堤塞。

朕也調查過,諸職吏河工,倒也沒有怠慢,多盡心出力。然而,每歲總有水情,呈於案頭。尤其是楊劉渡至博州那百里長堤,更是連連東潰,如今已瀰漫數百里,匯成大澤。

東北古堤,更是繕而無用,齊、淄諸州大灌,延及海涯,漂沒黎民廬舍田林不可勝計。根據州府、御史、武德司上報,大量百姓,只能採菰稗、捕魚以給食......”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關於黃河決口的問題,近年來實則令劉承祐頭疼不已。礙於決口不斷,劉承祐已經有遣人,根據河道情況,進行分流處置。不奢望一勞永逸,只求能夠暫緩,哪怕得數十年太平也足夠。

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比劉承祐繼位以來任何一次大工,規模都要大。處理黃河問題,想想都讓劉承祐頭皮發麻,卻又不得不做。

“黃河屢有決口,塞堤無用,照那些讖言邪說,我這個皇帝,失德失政了!”劉承祐感慨着。

“二郎,你這話就嚴重了!你乃當世明君,國中官民,誰人不知?”見劉承祐心情有些不好,大符立刻出言開解道:“黃河之患,乃自然之偉力,歷朝歷代,皆受其害,豈是你的緣故?”

“呵呵!聽你這番言講,我這心情倒也好了不少!”劉承祐臉色變得很快,迅速恢復了從容,並還衝符後輕鬆言道:“對那天人感應之說,我實則是不以爲然,但總有人篤信,還欲以此解文釋典......”

“二郎,你此番來坤明殿,究竟有何事?”聽劉承祐掰東扯西的,大符忍不住問道。

“我來看看你,再看看我們的小皇子!”劉承祐應道,說着,還將新生的皇子抱起,襁褓中的嬰兒正在熟睡,差點被劉承祐弄醒。

“你看,這鼻眼,倒十分像朕!”看向大符,劉承祐有點不走心地說道。

迎着大符的目光,劉承祐沉吟幾許,終於不再閒扯,再度坐到榻側,嚴肅道:“太后向我提過一事,想要從諸子中,擇一過繼與大哥,承襲他那一脈。”

劉承祐提起此事,大符秀眉頓時一凝,表情嚴肅,定定地望着他。

下意識地摸了下短鬚,劉承祐繼續道:“大哥爲人仁善,在世時對我也頗爲照顧,只可惜體弱多病,英年早逝,膝下也無子。大嫂孀居在府多年,也頗爲孤苦,思之十分不忍......”

“二郎這是秉持孝悌之義,應該的!”聽劉承祐這麼說,大符卻是坐了起來,從其手裡接過小皇子,抱在懷中,輕聲道:“陛下欲以子過繼大哥,劉煦是個不錯的人選,他赤子無母,大嫂那邊,定然會善待他的......”

見其反應,劉承祐仍舊陪着笑,說:“我本有此意,只是劉煦寄養慈明殿已久,怕太后那邊割捨不下。所以......”

看劉承祐那欲言又止的樣子,大符不由嘆了口氣,幽幽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想要從我二子中,擇一繼之?”

此時的大符,表情冷淡,目光銳利,劉承祐竟有些不好意思與之對視。但還是,點了點頭:“你是皇后,今產二子,朕思來想去,只有你膝下所出,最爲合適!”

眼眶竟不禁有些泛紅,大符說:“我才產兒,陛下就欲將他從我身邊奪走嗎?”

“言重了!言重了!”劉承祐訕訕一笑:“只是取個名分,養在魏王府,你們母子隨時可見,我還爲封他爲親王,繼大哥之爵。”

任劉承祐怎麼說,大符就是默不作聲,沉默了許久,在劉承祐表情都有些泛冷的時候,符後方才說道:“小兒脆弱,不宜折騰,在他會說話前,不能送出宮!”

“聽你的!只要你不反對此事,有什麼要求,我都允了!”劉承祐直接道,爾後,又溫言寬慰一番。

當日,劉承祐便下詔,以皇六子繼嗣故魏王,賜名旻。

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44章 堂審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5章 瑤華春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803章 運動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07章 還京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62章 分封?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49章 邊情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82章 不手軟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98章 追捕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393章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8章 請願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45章 剝削者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89章 趙大述職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93章第96章 言官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053章 終章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5章 靖江軍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341章 向錢看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04章 在真定第336章 橐相第1693章 安西王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章 不宜擴大第216章 初夏第1736章 試炮第1694章 鹽州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97章 隰州第364章 皇子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