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縱論天下

“兩年前東河村之戰後,陛下采取疲蜀之策,陳兵邊境,整軍經武,誘孟蜀勞師動衆而出,錢糧、軍械翻山越嶺而來。鳳州鏖兵前後,於我朝耗費不小,於孟蜀則倍之,今一戰而破之,完全達成最初目標!”注意着皇帝眼中的興趣之色,趙普稍微組織了下語言,緩緩道來:

“孟蜀從前閉鎖於川中,絕外擾,修內政,是自給自足,士民得安。如今,明主出世,大漢雄起於中原,其國門一開,再難保當年之安。臣所以言亂蜀者,其意就是在其安定平衡被打破之後,採取手段,加劇其國內軍政混亂,推動其人心離喪。

屆時再發兵南下,就是師出有名,拯溺百姓於水火。待滅蜀之後,再行治蜀,略施善政,如此收拾蜀人心,也將容易些......”

“先亂蜀,後滅蜀,再治蜀!”劉承祐偏頭,目光稍帶玩味地看着斯文正氣的趙普,說道:“如此機謀,有失光明堂正啊!”

趙普面色不改,拱手道:“爲君所謀,於國有利,何惜手段?”

“呵呵......”劉承祐不由發笑,表露着其不錯的心情,說:“如何亂蜀?”

聽皇帝發此問,趙普精神略振,顯然劉承祐是動心了。略作斟酌,緩緩敘來:“陛下,如臣前言,蜀得以自安,乃隔絕中原,自閉鎖國。今大漢用武,連賜敗績,於蜀而言,外患臨頭,其內必生板蕩。

臣稍擬幾條亂蜀之策。其一,繼續陳兵邊境,迫使孟蜀耗費國力,徵募兵馬,打造軍器,加強武備;其二,蜀國朝臣多貪鄙者,可以重金收買,爲我朝所用,進施亂政之策;其三,蜀州縣官吏,可選其奸利之徒,加以收買控制,敗其政,禍其民;其四,可使蜀國細作,廣佈流言,亂其人心;其五,蜀國制錢多鐵製,可私造鐵錢,流通於川蜀,而蒐集其銅器......”

“趙普吶,你這每一策,窮耗蜀國國力,敗亂其政,禍害其民,聽得朕也是不寒而慄啊!”扭頭看着趙普,劉承祐感慨着:“若是有人以此對付我大漢,只怕也是防不勝防啊!”

趙普微愣,注意着皇帝寡淡的目光,心下不由悚然,自覺表現過頭,用策過毒。豐富的心理活動下,竟使趙普額頭滋生了少許冷汗。

“陛下,臣所進策,是依據川蜀國情而定。蜀之政亂,早有徵兆,臣之本意,不過推波助瀾而已。倘若其君明臣賢,縱使耗盡機心,也無能爲力,動搖其分毫,只能建議陛下以強兵破關而進了......”

“你不用緊張!”聽其解釋,劉承祐凝容舒展,擺了擺手道:“朕只有感而發罷了!也相信,你所獻之策,必有效用!”

沉吟一會兒,劉承祐對趙普道:“這樣,此議既爲你所獻,就由你主導執行,如何?”

“臣遵命!”幾乎不假思索,趙普應道,眉宇間終於增添了少許興奮。

在削藩、收兵、集權等事務上,趙普原本是有自己的想法與諫策的,然而尷尬的是,這些事劉承祐已經做到了前頭,並且已在收尾階段。

是故,入朝以來,侍奉御前,趙普也一直在考慮,從何處入手進策,施展自己的才能,建立功勳。內部暫時穩定,劉承祐一直做得也不錯,拾遺補漏,遇闕即改。思來想去,也只有在削平南方的對外事務上能有所建樹,而國家正值伐蜀事宜,怎麼謀算蜀國,也就成了趙普苦思冥想之事。

“你可考慮如何着手,但何時落實展開,還需看秦鳳戰事,究竟如何收場!”劉承祐微微仰頭,悠悠說道:“等前方戰報吧!”

“陛下,臣以爲,不管戰事如何,都可進行。”趙普則自信地應道:“甚至,不只用於孟蜀,南方其他割據諸國,都可效此!”

“看來趙卿不只是着眼於川蜀,而是放眼天下,格局可謂遠大啊!”劉承祐瞧向趙普,誇了他一句,目光中滿是讚許之情。

對此,趙普自然是略表謙遜。

目光再度投向那份秦鳳的地圖,眼神逐漸深沉,輕聲對張德鈞道:“吩咐下去,秦鳳四州,已爲大漢所有,可依其城池道路,更新輿圖了!”

“是!”

“朕若依你所言,暫緩滅蜀腳步,這一年半載間,又當如何施展戰略?”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問趙普。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面對皇帝垂詢,趙普似乎沒有費多少腦子的樣子,輕鬆從容地道來:“臣以爲,陛下或可收取荊湖了!”

“時機已至?”劉承祐眉毛一挑。

“收復秦鳳,時機自至!”趙普回答得也很乾脆。

從一開始,此番伐蜀,基本目標只是奪回秦鳳四州,一解大漢在西南地理上的劣勢,鞏固邊陲,順便削弱後蜀的實力。結果嘛,鏖兵數月,目標超額完成,這才又到了劉承祐做選擇與決策的時候。

而對於荊湖,這天下之腹,劉承祐也是垂涎已久,心心念之。因爲他知道奪之的重要性,荊湖既下,扼斷長江,西行滅後蜀,南進平僞劉,東進取南唐,那纔是真正的虎踞中原,窺視天下。

“荊南地狹民寡,破之不難!然高氏雖鄙儉,但對朝廷還算恭順,尤其是高保融,嗣位以來,歲貢賀禮從不加少,朝廷詔制也無忤逆,朕何忍奪其土地?”劉承祐臉色雖然平靜,但言辭語氣中,就突出着虛情假意,言不由衷。

趙普微微一笑,道:“高氏雖則恭順,不過以大漢強盛,雄立於北方,孝敬以求自保罷了。況荊南之地,乃陛下之地,荊南之民,乃陛下之民,暫付於高氏之手多年,今收回,乃是天理人意。

另,高氏固然安分,但周氏與朝廷離心離德,潛懷異志,陛下若慮出師之名,可從湖南着手......”

聽其言,劉承祐又不由審視了趙普兩眼,感慨着抒了一口氣,說:“趙普啊,你進言獻策,爲何總能說到朕心裡去?”

對這個問題,趙普並不敢馬虎回答,低頭陪着點小心,說道:“臣平日就好琢磨,得幸侍奉御前,參贊軍政,又多受陛下教誨,是以策論之中,多含陛下韜略......”

劉承祐又笑了,頷首說道:“滿朝文武,能與朕縱論古今,暢談天下的人,可不多,你趙普算一個!”

“陛下過獎了!”

這趙普,真的是個人才。

“陛下,坤明殿來報,聖人臨盆在即!”這個時候,內侍匆匆來報。

劉承祐聞之遽起,沒有絲毫停頓,徑往坤明殿。懷胎十月,符後終於又將有所出了。等劉承祐趕到之時,坤明殿已是那般熟悉的緊張忙碌場面。

不過,已然經歷過不少了,再加大符是二胎,劉承祐倒也冷靜,就在外邊等着,順便與先一步趕到的太后敘話。

“聽說前線打了勝仗?”難得的,李氏關心了下軍政。

對於太后李氏,劉承祐已基本放心其不會干政,聞其問,展容道:“正是,打了個打勝仗!”

李氏輕輕地點了點投,慈祥的面容間帶着笑容,說:“前方大捷,皇后又產子,雙喜臨門,上天庇佑你啊!”

“娘說得是!”劉承祐隨口應道:“或許,我又該行郊祭了......”

第125章 冬至宴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79章 勢孤危第17章 鼓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06章 敲打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70章 大禮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2章 天子上門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77章 嚇人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86章 宗室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73章 質問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章 恩賞問題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06章 誘惑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57章 國滅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5章 春闈第2章 王、鄭二公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41章 祭關公第153章 削藩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75章 高貴妃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27章 延州事第172章 太子妃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70章 大禮第15章 名單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44章 揣測者第1章 柩前繼位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7章 風波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