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輕取揚州

bookmark

求和決定說出口,李璟頓時鬆了口氣,就彷彿心中塊壘消缺了一般,眼見韓熙載等人,一副還欲再勸的模樣,李璟當先宣佈散朝,轉身下階,朝內殿而去,根本不給彼輩開口的機會。

李弘冀滿臉不甘,循李璟其後而拜見。內殿中,李璟坐在桌案邊,急飲了幾口茶,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樣。

李弘冀上前蹲踞於其側,抓着乃父之手,急問道:“父親當真要與北漢議和?”

“不議和,還能如何?”李璟悵然而嘆:“不能再打下去了,再與北漢相爭,大唐就要亡國了!爲父,不能將先帝創下的基業,敗在手中!”

“淮南亦是先帝基業,豈能任由漢賊掠奪!我朝猶有十萬軍,橫斷大江,足以抗之!”李弘冀有些激動。

見狀,李璟不由擡手,輕撫着長子頭頂,輕聲道:“弘冀,我知你胸懷壯志,意氣激烈,然而,漢軍之強大,終非你所能敵。你要顧全大局,江北已成糜爛之勢,難以收拾,江東、江西,卻不能再出問題。

遣使求和,乃萬般無奈之舉措,是爲大唐國祚之延續。然結果如何,卻還得看漢帝的態度,在使者南歸之前,大唐卻不能不備。

外廷之將臣,終不足用。朕以齊王景達爲帥,統御當塗大營及沿江水陸大軍,鞏固江防。你爲其副,當約束性子,好生輔弼你皇叔,保障江防安全。

一旦漢帝不與言和,滾滾長江,便是我們最大的依仗了!”

“是!”迎着李璟的目光,李弘冀再是不甘,也點頭應命。

南唐外臣這邊,出宮之後,馮延巳跟上宋齊丘,與之同乘一車,問道:“宋公,對於議和之事,如何看待?”

“什麼議和!媾和罷了!”宋齊丘微閉目,身體隨着車輛的行進而微微晃動,直接道:“不過,飲鴆止渴之策罷了!”

馮延巳有些尷尬,畢竟他也是支持議和的,有點心虛地別過腦袋,看向街巷,滿目的蕭索,百業蕭條之景,嘆道:“爲應對北漢入侵,朝廷已窮盡軍力、財力、民力,再打下去,恐生民亂啊!”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當日不聽我言,今朝追悔莫及!”宋齊丘說道:“陛下性情庸弱,遇事遲疑難斷,用人而疑之,朝令而夕改,豈能不敗。方纔滿朝,袞袞諸公,也就那韓熙載矢志不渝,有些見地。

大唐當真不能打了嗎?十數年之積攢,一旦餘力都沒有?以老夫看吶,燕王說得不錯,爾等就是被漢軍打怕了!

議和,哼哼,不將江北十四州盡數割讓出去,漢帝豈能退軍?淮南盡失,僅餘江南半壁,如何能守?”

聽宋齊丘這一番話,馮延巳臉上一陣陰晴變化,但面對這元勳老臣,也不敢反駁。想了想,嘆道:“看來宋公是不贊同議和了,爲何不向陛下進言?”

“這朝堂之上,還有我說話的餘地嗎?縱使進言,陛下又聽嗎?”宋齊丘氣息急了些,深吸了兩口氣,方纔平復下來,苦澀道:“我等隨先帝創建基業,威震南國,沒曾想,到老竟然親歷這等結果。日暮西山吶,日暮西山吶......”

宋齊丘這番嘆息,隱約是爲南唐逝去的國運而哀嘆。國勢之滑落,幾不可逆轉,如墮深淵......

逢國事危頹,不知覺間,南唐的黨爭都有所緩解,兩黨之間,兩黨其內,意見紛呈,相左者不可勝數。觀馮延巳與宋齊丘,孫晟與韓熙載,便可知。若是南唐的國祚再多延續些年頭,大抵會轉變成,主戰派與投降派。

燕子磯,孫晟被拜爲司空,攜國書出使壽春,面呈漢帝劉承祐,議和。韓熙載親自來送,二者又是一番爭論,結果自是話不投機,不相與謀。

在孫晟攜使命,乘舟北上之後,北邊再度傳來急報,圍城三月,壽春終於爲漢軍所破。這下再度讓唐廷受驚了,再是愚笨的人也能看出,壽春一下,漢師南略,再無梗阻可言。

至於泗州,獨木難支,沒人相信郭廷渭能守住。而以淮南如今空虛的情況,必然難擋漢軍兵鋒。因此,唐主李璟更加堅定了議和的決心。

......

揚州,江都城。

自楊吳以來,約有三十年的時間,這座淮南名城,沒有經歷戰爭的。即便漢軍南征的這幾個月,兩方交兵也在淮與水一線的州鎮。

然而這開春以來,南唐大軍大舉北上,不過半個多月的功夫,形勢急轉直下,漢軍如風捲殘雲般襲來。此時的江都城頭,唐旗已折,重新樹立起來的,是一面面漢旗。

趙匡胤與陳思讓合兵,率軍四千五百,乘舟船疾趨南下,直向高郵。於次日清晨,向唐軍發起突襲,新敗之唐軍無備,爲其所趁。

漢軍兇猛,已喪軍心士氣的唐軍完全不能擋,姚鳳直接棄軍而逃,爲下屬所擒,獻降於漢軍。並且這一回,唐軍水軍沒能逃掉,被堵截在水寨之中,一番攻殺過後,盡爲趙匡胤所虜。

仗打到如今這個地步,淮南的唐軍,基本都已失其志,面對漢軍,抵抗越見微弱。兵敗之勢如山倒,是故,漢軍的勝利也越來越輕鬆,戰果也越來越大。高郵之戰後,於趙匡胤而言,最大的麻煩便是,俘虜太多......

在高郵擊破姚鳳軍後,趙匡胤與陳思讓稍作休整,僅率兩千五百卒,順運河南下,打着唐軍的旗幟,奔襲揚州。

至揚州,入城未遭抵抗,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滿城軍民,盡爲其所獲。

運河之畔,江都城頭,趙匡胤佇立南眺,兩眼通紅,神情疲憊,但意態之間,盡是恣意輕鬆,恨不能長嘯一聲,張狂大笑幾聲。

“經略使!”党進悶頭悶腦跑上城頭,站在其側:“在看什麼?”

聞問,趙匡胤擡手遙指南方,道:“運河匯流入江,跨過長江,便是江東之地。只可惜啊,我軍兵鋒,到此爲止,不能競全功,一舉滅唐,殊爲遺憾啊!”

党進則沒想這般多,左右聽軍令即可,此時笑容滿面,稟道:“城中已然全部控制住了,此城果然空虛,不過這些守卒也太過無用,竟然完全不戰而降。我察問了一番,發現揚州的守備,大多十餘年沒有打過仗,真是廢物!”

“能全城而奪,倒是我也沒想到的!”趙匡胤也跟着笑道:“不過,戰事進展到如今這個地步,是否有感到,我們打仗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容易?你知道這說明什麼?”

“說明什麼?”党進問道。

“僞唐軍心已敗,民氣已散,面對我軍侵攻,已然無力抵抗。我漢軍,可正式併吞淮南了!”趙匡胤道。

党進點點頭,實則腦袋有些渾沌,並未完全理解趙匡胤的話。

提及此,趙匡胤想到了什麼,當即下令道:“揚州乃淮南第一富庶大州,物產豐盈,財貨無數,底下將士,難免有見財起意者。傳令下去,命諸營軍官,嚴厲約束士卒,不得侵擾百姓,掠奪錢貨。各官署、府庫,當嚴加看守,不容有失。

揚州既下,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爲國之所有,當上報,聽憑陛下與朝廷處置,任何人不得輕動!”

趙匡胤能說出這番話,說明其人的思想覺悟還是很高的,又或者其志存高遠,縱使富庶如揚州,也難動其心。

而党進聞言,忍不住嘀咕道:“弟兄們拼殺至今,血戰數場,方纔進此大城。發泄一下,撈取些錢貨,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21章 矛盾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18章 蒲陰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2章 絕境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32章 做媒第381章 功臣閣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84章 反響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60章 皇后進言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2章 “鄭州站”第166章 一座莊園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9章 鳳翔戰況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1章 卷甲入城第31章 功成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80章 饒樂國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21章 道士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371章 殺,不殺?第269章 軍事會議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93章 升遷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78章 祭拜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83章 敞開談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66章 兄弟之國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772章 處置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6章 名將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1章 大典日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32章 進宮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