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永清軍議

bookmark

御駕營宿之地,叫做永清,乃河北中北部的一座小城。名爲永清,有邊境永清的冀望在裡邊,不過自唐季以來,中原紛亂,北虜猖獗,這邊陲之地何得永清。

wωw● ттκan● ¢Ο

平原上的城郭,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時下算是大漢帝國在河北實際掌控區域的最北端,南面是拒馬河,北邊就是幽、涿之地。

當初劉承祐自河北南下東京時,對北境的軍事防禦做了一些安排,曾定下一約,漢軍不過南易水。然而兩年多的時間下來,隨着各州主軍將吏不斷完善防區,再加朝堂的調動調整,莫說南易水,拒馬河都越過了。

瀛洲這邊,原本的鎮守軍使是慕容延釗,在防線北移的過程中,以旗立霸水,繕關隘益津爲終。不過後來,慕容延釗被調入東京統領禁軍,轉而以馬全義接任。

作爲皇帝的從龍之將領,深受器重,馬全義也感其恩德,承其信託,到任之後,直接將駐地北移到永清。

原本,以無險可憑,隨駕將臣都勸劉承祐,離京既遠,更兼日長,再勿蹈危地,以防不測。對於臣下的諫言,劉承祐有所考慮,但還是決議北上永清。言辭煌煌,意欲親巡以慰戍卒之心。

事實上,永清遠則遠矣,然若論危險性,卻也嚴重不到哪裡去,否則,劉承祐又豈會不遲疑。只是身爲天子,不能坐鎮中樞以安天下,遙離於京師,總歸不是那麼安穩,尤其在大漢朝如今國內少安、四境不寧的情況下。

對於此點,劉承祐私下裡也有所思量,慮及深處,亦有冷汗迭出之時,雖則離京前已做了些準備,仍不免擔憂出現什麼變故。

劉承祐心裡也有所決定,此次北巡之後,接下來短時間內,他是沒有再出京的巡視打算了。行至永清,已生歸心。

在永清縣,巡閱防務、戍兵,是必然之事。場面效果自然是不錯的,劉承祐受到了臨戍將士的熱烈歡迎,萬歲之聲不止,效忠之音不絕。

劉承祐也親自下場,與底層將吏談話交流,又於校場高聲進行一番弘揚忠君愛國、建功立業的教育性演講。當然,那些激勵人心的演講稿都王溥代勞的。

行在處,十餘名將領自森嚴的守備之間,魚貫而出,面色雖各異,不過都帶着點喜色。這些人,都是大漢在河北防線上的基石軍使,鎮守主官,應詔而來參加“永清軍議”。

時下,若有北寇聞訊大舉南侵,必然會給邊防禦備造成不小的麻煩。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永清軍議的主題,自然是針對北方這兩年的局勢變化,進行一次調整。履至北邊,各城劉承祐早提前

此番軍議,雖說是一場關於北方邊防禦備的座談會議,但佔比成分更大的,還是劉承祐對戍防將領、軍使們的慰問、嘉獎、升拔,漢帝此來,是帶着滿滿的善意與恩典來的。一番懇談,君臣盡歡,不論邊將們對北來的少年天子究竟有多少敬畏,至少表面上,其樂融融。

劉承祐此來,罷了不少官,免了不少職,但多爲地方治吏,對於軍隊,態度上則明顯優容許多。

時值午後,雪已停,風稍住,西移之陽釋放着略顯寡淡的光線,爲這肅寒的北地增添少許溫暖。

站於門廊中,在趙匡胤的陪同下,張德鈞看着這幹邊將,態度十分和善:“諸位使君、將軍,陛下有言,請暫於營左賓驛歇息,以解行路、議軍之乏。稍晚,陛下將於行在之內設宴。”

張德鈞的話,讓將領們很是受用,意態之間,更顯放鬆,顯然此次永清之行,體驗很不錯,天子還是很關心、重視他們的。

都是幽、冀一線的鎮戍將領,各擔協防之責,常時面對契丹南寇騷擾,也免不了配合作戰,以收保土御邊之效,故平日裡少不了交往。

一干勇夫、豪將,招呼着各自相熟者,同路而去,議論之聲中,隱隱透着放鬆的意味。

不同於他人,李筠慢步獨行,耳畔忽傳一道明顯帶着恭維之意的賀喜聲:“恭喜李公,升職進爵,以天子對你的看重,他日南下進京爲將,亦在可期啊!”

回過神,李筠偏頭打量着身側之人,玄甲精裝,身被紅氅,英氣勃勃,年輕得過分。發聲之人,乃是祁州指揮使,羅彥瓌。

在方纔的御前軍議上,趁着融洽的氣氛,劉承祐授意宣佈了一份針對幽冀一線的邊防佈置調整,對於沿邊諸軍鎮戍進行了一番統籌規劃,伴隨着的是對行政區劃的梳理,廢州、並縣、置軍。

李筠以泰州(今河北清苑)兩載鎮戍之功,屢有勳勞,尤其受到天子的讚譽,受封廣信軍都指揮使,爵侯,食邑百戶,主定州以北、莫州以西的軍事。

講道理,前朝留用舊將中,李筠可以說得上是“春風得意”了。然而此時面對羅彥瓌,李筠平淡的語氣中,卻不免流露出酸意,有點矜持地說道:“天子素重少年,羅將軍青俊有爲,纔是異日可期!”

羅彥瓌,屬於早期投靠劉承祐的人才,是天子親信之臣,在此次軍議上,雖未有誇張的高官爵祿賞賜,卻也被提拔爲新設的度節軍都指揮使,統兵三千,拱衛恆、深地區。

論年紀,李筠可大了羅彥瓌不只一輪,然如今境遇卻實無太多差距,以其性格中的剛烈自傲,即便羅彥瓌將姿態放低迎合,這心裡仍舊不舒服。

熱臉貼了冷屁股,羅彥瓌心中不禁腹誹,不過按照中樞的規劃,今後廣信、度節兩軍少不了協防合作的情況,對方是前輩,也就忍了。

稍微寒暄了幾句,畢竟難以熟絡,羅彥瓌乾脆禮節性地告退,快步離開。

李筠也不以爲意,只是有些意興闌珊地盯着側前方,那邊嗡雜聲重,卻是幾名邊將,簇擁着一名鬚髮灰白的老將,原瀛洲防禦使——何福進。

就在不久前,天子劉承祐親自宣佈,以何福進爲北面都部署,負責統籌幽冀一線軍事防禦。可以說,何福進今後是李筠的直接上級,這纔是李筠意氣難興的根本原因。

若以資歷、名望,李筠或遜於何福進,但是,若論勇武將略,論這兩年的建樹,李筠自認更勝一籌,當年又是他主動帶人投靠北漢,獻誠劉承祐。

再加上,李筠更年富力強,朝廷欲設提調部署官,他是抱有些期望,然而事實並不如人意,天子欽點了何福進這個冬烘老朽。

既非興漢元臣,又非親信之屬,但就是選了何某。這樣的結果,李筠心裡很酸,竟生妒意。

不服氣!

樓閣之上,劉承祐一手搭腰,一手扶欄,佇立在冬陽下,平靜地打量着中庭。一干邊將,勾肩搭背、熟絡感情的情形盡收眼底。

眉目凝沉,劉承祐也在思吟着此次對北邊御備的調整問題,北面都部署的設立,是經他反覆思量,下定的決心。這代表着放權,而他繼位以來,所致力者,唯二字,收權。

這便是矛盾之處。

國家的戰略已然定下,就是南向,在此後的數年之中,朝廷的重心會放在南邊,無暇北顧,對於北方,一個妥善的佈置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軍權的下放與否,卻是重中之重,且幾度讓劉承祐猶疑。幾度審度之後,還是決定,該有的自主自決權力,還是要下放的。守土御邊,在北方局勢並不友善的情況下,中樞是不可能做到遙控指揮,且如臂驅使的。

只是涉及到統調人選之時,幾經甄別之後,選中了何福進,按照朝臣們的說法,沙場老戎,將帥之才。而就劉承祐自己判斷考察,也是能堪重任的。

當然,該有的制衡,也是沒有任何鬆懈的。比如李筠的廣信軍,羅彥瓌的度節軍,再加新置馬全義的保定軍,以及成德、義武、橫海三節度在側,倒也無需多虞。

而此時,新遷的保定軍都指揮使馬全義,就靜靜地站在劉承祐的身側,平靜而恭順地等待天子的垂訓。

良久,劉承祐一個稍顯僵硬的轉身,臉上帶着平和的笑容,看向年輕的心腹將臣,開口道:“你北上之後的表現,朕悉有所察,整備練兵,朕都看在眼裡。朝廷大略已定,此後北守南略,以拓土江北。幽州與朝廷,終難持一心,北寇倘有南侵,你在莫州,便是第一道門戶,當盡力協助何帥,勿致有失。朕以心腹之言相告,寄以厚望,盼砥礪前行。異日兵鋒北向,大軍北出,朕允你先鋒之職!”

劉承祐一番交心之言,讓馬全義情緒高漲,雙目泛紅,很是鄭重地拜道:“陛下厚任相托,臣感激萬分,必不負‘保定’之名!”

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48章 教誨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9章 濮州案(2)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45章 治安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32章 進宮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52章 回京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97章 隰州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93章 升遷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93章 班師第159章 亂情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3章 豪強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章 柩前繼位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33章 西征!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章 父母兄弟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8章 楊蘇還京第138章 破寨第14章 大論第321章 矛盾第63章 武德奏事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04章 解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58章 回師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