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瑣屑

bookmark

時辰還早,天色卻已然暗得深沉,呼嘯的風不知疲憊地拍打着門扉,似乎要將之衝破才甘心。越往北走,越覺天氣之酷寒,難以忍受。

這乾祐二年冬,確實是冷得有些過分了。劉承祐也算是一個比較耐寒的人,然此番北上,亦覺森寒難耐。

身爲天子,縱然素來提倡簡樸,所享受的保暖措施也是十分豐富了,即便如此,亦覺肌冷。推己及人,那些缺乏禦寒手段與物資的黔首黎庶,又是何等艱難。

此次北巡,劉承祐除了巡邊察軍,便是俯及民生,宣慰受災州縣,給降君澤。本質上,此次北上還是一場大型的政治秀演。

考慮到酷寒的氣候,再念及北巡以來,多有觀山林川澤行封閉之政,禁民採獵,在暫留冀州的時候,劉承祐降下一制,明諭河北道州府縣,解禁開林,讓各地百姓伐木取暖,又讓各級官員軍吏,積極救助貧弱之家。

不管效果如何,天子的仁德恩澤必須得散播出去,皇帝光輝形象必須得樹立起來。這樣的事情,劉承祐已然做了不止一次,可謂駕輕就熟。

不過,比起用雙腳與攆輪丈量江山的熱情,北邊這點嚴寒烈風,又算不得什麼了。

行在內,劉承祐盤腿而居臥榻,將自己裹在一方被衽之中,面無表情地盯着榻上小案上的一份圖冊。這是一份軍事地圖,沉着而冷肅的目光,落在那片名爲幽州的燕地。

明明是塞南腹地,接壤漢城,方垣之中又樹立着玄玄漢旗,但於劉漢朝廷而言,又始終虛懸於外,孤處北地。

按劉承祐當初的謀算,幽燕之地,乃阻遏契丹侵擾的一道要防。但到如今,效果是有的,但在劉承祐這兒,總是有些不踏實。

手指點在輿圖上,有那麼點衝動,劉承祐想提兵北上,將遊離於中國十數年的幽燕袤土,收歸漢土。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十四州,此間志向,大抵如此,劉承祐雖然素來深沉,卻也非一點熱血全無。

然而,也僅僅是那點衝動罷了,念過則已。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官家,喝點熱羹吧!”張德鈞捧着一小碗湯水,步至榻前,恭奉。

劉承祐瞥了眼,小瓷碗中盛着羹水,冒着熱汽,美味馨香勾人食慾,只是樣色有別於漢宮常食,不由問了問。

張德鈞低聲答道:“這是賢妃娘子親自下廚,所制胡羹,言有驅寒護體之效。爲此,娘子還燙傷了手。”

“傷情如何?”嗅着勾鼻的香氣,劉承祐有些詫異折娘子的技能,也難怪其沒有親奉湯羹,溫言問道。

“小的問過,並無大礙。”張德鈞道。

聞言,劉承祐頓時擡手指示道:“着行營御醫去看看,備些藥膏,同娘子說,朕稍後去看她!”

“是......”

雖然是折娘子送來的湯羹,但同樣也經嘗食之後,方入劉承祐之口。頗具府州風情的味道,倒是別有一番體會。

“臣王溥,參見陛下!”作爲近臣,經過層層驗查,王溥方至君前。越到北邊,劉承祐身邊的護衛力度,也越發強了,似乎是當日邢州那邊“虛驚一場”的緣故。

看了看王溥手中的一疊公文,劉承祐道:“免禮!”

“謝陛下!”王溥手上擡,面無表情地稟道:“這是楊相最後處理的一些公文,批示十三則,未及發下。”

北巡路上,宰相楊邠的“突然消失”,已成一樁秘事,不過作爲天子心腹,王溥還是知曉其中些許緣由的。

“都有什麼?”劉承祐來了點興趣,發問。

“臣已覽之,皆是些吏部與朝廷的俗事。”王溥應道。

“廟堂之上,豈有俗事?”劉承祐頓時搖頭反問。

見狀,王溥氣息一抽,嘴角泛苦地抖了下,趕忙請道:“臣失言!”

擺了擺手,劉承祐說:“朕看看!”

劉承祐是一封一封地,翻閱開來,一目十行般,盡收眼底。相較於那些涉事重大的軍政要務,這些公文,倒也稱得上“俗事”。

劉承祐的重點,當然是放在楊邠的批示上,近滿兩年的皇帝生涯下來,他的冶政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就劉承祐的眼光看來,楊邠對於這些庶務的處置,倒確也稱得上老練,畢竟從地方到中樞,也是理政多年的老手了。若真要挑出些毛病,只能說太過嚴厲,苛烈,不留餘地,充滿了他楊相公的個人風格。

漆黑的眸子中,思慮色閃過,琢磨了一會兒,劉承祐吩咐着:“此十餘條事,悉按楊邠批示擬議處置,不作更改,發往東京,照此辦理。雖則晚了些時日,也算是給他一個終尾吧!”

不待王溥應命,劉承祐又抽出其中一則,補充道:“關於郎中張貽肅坐法違例之舉,是當處罰,不過念其初犯,貶謫罰俸,倒不需他出離京師,遠赴邊鄙,貶他在京內,當個縣長吧!”

王溥的雙眼中不禁生出些意外的色彩,侍候御前也有不短的時間了,心知劉承祐向來提倡“法制”,這,還是他頭一次從天子口中正正經經地說出這等徇私之言。

不過,稍微考慮一下張貽肅的身份,王溥也就能理解了。楊邠倒臺,可不似在邢州那邊那般輕描淡寫,定然引起軒然大波,眼下消息還未徹底傳揚開,但一定的是,只要飄至東京,軒然大波頓起,屆時恐怕將發生乾祐朝以來,廟堂之上一次最爲劇烈的風波。

楊邠與王章二相,在立國之初,一度爲朝廷的頂樑柱石。楊邠這邊倒了,王章那裡,可不能出問題,而張貽肅作爲王章唯一的女婿,總得給些面子。

注意到王溥的神情,劉承祐知道,他當是猜出自己意圖了。也不以爲意,見其逗留不去,平靜地問道:“還有何事?”

聞問,王溥揖手,再掏出一封冊頁,呈上:“成德節度使張使相上奏,聞御駕北上,請求來永清面聖!”

“朕此番將北境數地州鎮撫軍使招至永清,未點其名,張彥威這是不安了啊!”劉承祐玩味地評價道。

沒對天子之言擅作評述,王溥只是請示道:“陛下,張使相那邊,如何回覆?”

劉承祐想了想,吩咐着:“擬一封信回他,用詞親切些,告訴張彥威,朕此番北巡終點,就是恆州,天氣如此嚴寒,讓他勿需奔走這數百里而來覲了!”

“是!”

第46章 糧與錢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08章 新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78章 三百與十萬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82章 不手軟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365章 看衰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86章 賜死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433章 聖訓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94章 鹽州第247章 視察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68章 機遇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95章 大洗牌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章 柩前繼位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85章 浮雕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88章 後續第340章 定論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736章 試炮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69章 影響力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77章 間策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81章 廝殺漢第239章 進退第29章 勸諫第474章 補漏匠第64章 邊事不寧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32章 進宮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59章 不知死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04章 在真定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26章 問罪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