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邢州事了

bookmark

夜下的龍岡城,只稍微戒嚴後,便迅速地恢復了常態,箇中的異動,時間很短,短到城中的官民幾乎沒有什麼察覺。就如一汪水潭,吞沒無意墜入的石子,蕩起水紋,而後歸於平靜,波瀾不興。

不過,於龍岡的軍政要員,以及隨行的中央官僚而言,對夜間發生的異樣,多少都有些察覺,尤其是從結果推斷。

楊邠被拿下一事,保密等級很高,縱使劉承祐下了封口令,但難免有所外泄,故從翌日晨起,龍岡行在之內,便有流言生。

隨行的宰臣李濤,不解其緣由,都忍不住覲見旁敲側擊試探性地向劉承祐發起問詢,不過都被劉承祐輕描淡寫地揭過了。

即便如此,還是讓李濤確定了一件事,楊邠出事了,驚愕之餘,即是大喜。

說起李濤與楊邠之間,可有一段恩怨,對楊邠,李濤是怨氣滿滿。當初,劉知遠入東京,初構大漢,財政大權,皆委於楊、王、蘇等大臣秉持,以致其權勢熾盛,尤其是楊邠。

後因元臣權重,攻詰不休,而致政局不穩,劉知遠便提拔李濤、竇貞固這樣的前晉舊臣,以作制衡。

然而,結果雖小有成效,但實差強人意。而於李濤而言,在政事堂的這兩三年間,簡直是一把心酸一把淚,面對強勢且戀權的楊邠,始終被壓制得死死的。

尤其是初期的時候,在宰輔中樞,幾乎沒有他發揮的餘地。甚至於,楊邠敢當着其他宰臣僚屬的面,呵罵乃至訓斥,甚少有留情面的時候。

一直到如今,都乾祐二年冬了,這樣的情況,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當然,在劉承祐繼位之後,在有天子明裡暗裡的打壓削弱之下,楊邠在漢廷一家獨大的情狀方有所改變。

雖不如馮道那般“精明”,但李濤也是有一定政治目光的,敏銳得察覺到了皇帝對楊邠那並不算曖昧的態度。兩年的時間下來,在朝中果斷撐起了對抗楊邠的大旗,聚攏了一批人,再加有竇貞固、趙瑩之類的前朝遺臣以作襄助,方有起勢,不復虛有其位。

然而,不論李濤如何“上進”,在朝堂上,都是難以真正壓倒楊邠的。不只是楊邠所領銜的元臣集團餘威猶在,就算是劉承祐這邊,也不允許大漢的朝堂由一干前朝舊臣把持。

雖然囿於那由來已久、痼結已深的偏見抑或誤會,劉承祐與楊邠相看兩厭,但並不妨礙他保持一顆清晰的頭腦,不至於爲了打壓楊邠而過線,大漢朝,畢竟不是靠李濤這等後晉遺臣建立的。

此前見李、竇、趙等遺臣結黨聲勢上揚,劉承祐也是毫不猶豫,施以遏制,藉着許州一行,把竇貞固留在許州,做成事實上的趕出東京,而由心腹之臣範質進位爲相。

可以說,在朝中,楊邠是李濤眼中最大政敵與對手,一心想要扳倒,並且有信心,因爲在他看來,自己與皇帝是站在同一立場。君疑臣,則臣必死。

然而,楊邠這番落馬,還是讓李濤過於意外。太過突然,太過神秘,甚至於,都沒有經過他李相公發力,皇帝已然把問題解決了。

即便如此,卻也不妨礙李濤喜悅,並且已然暗中考慮着,接下來如何行事。楊邠一倒,於大漢廟堂而言,可謂劇變,朝中局勢的發展,定然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比起北巡計劃的行程,劉承祐在邢州多都待了一日,也只多逗留了一日,龍岡發生的這點意外波瀾,也並不值得劉承祐的腳步停頓太久。

不過繼續北上之前,劉承祐降制對邢州的一些安排,已很能說明問題了。鉅鹿郡王劉承贇,解安國軍節度使之職,加侍中銜,調回東京升宗正卿,替劉承祐管理宗室事務。

這,基本上就是個閒職了。大漢的宗室制度,雖沿舊制,但實處一片空白。一者從劉知遠到劉承祐無暇顧及;二者乃是劉漢宗室人丁實在稀薄,就那麼大貓小貓三兩隻。

三代以來,就如其他官職一樣,虛有其名,未擁其權。宗正卿也已成爲賞給功臣的虛職,不過劉承祐此番調動劉承贇,卻是還與實權,存着讓他將大漢宗室管理這份擔子給揹負起來的想法。

一直以來,苦於王朝官制的繁複冗雜、虛實不一,劉承祐早有心整飭改革,只是時局未寧,國事紛擾,沒能騰出手來。故,只能因時因事而來,暫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執行。就如此前重建御史臺制度,而今的宗室亦然。

對於大漢官制的態度,劉承祐還是推崇官職一體,名副其實。大抵是,上輩子大宋冗官問題,給他的印象太深的緣故。

對於天子的解權之舉,劉承贇沒有任何異聲,反而表現得很恭順,積極配合。

雖不是個特別聰明的人物,但基本的危機意識還是有的,那足以驚天動地的寒夜密信,是真將他驚住了。即便主動向天子舉告,將自己從中摘出來,但劉承贇自個兒心裡仍舊忐忑,軍政國事,可沒有什麼比造反謀逆更敏感的了。而皇帝在劉承贇心中,當真不是個好伺候的。

沒有直接去東京,而是被劉承祐帶着,隨駕北上巡邊。安國軍節度的位置,劉承祐暫時未作處理,但以他的尿性,大抵會選擇廢置節度,設立知州,直接納入中央暫時的管轄體系。

連番的戰亂、災害,對河北損傷雖然大,嚴重削弱地方的實力與潛力,但相對的,面對中央的底氣同樣也在削弱。處朝廷樹立權威的關鍵時期,如此是有助於朝廷對河北的掌控與調理的。

至於邢洺的軍事,劉承祐考慮良久,決定以高懷德爲邢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負責整頓邢軍,鎮定境內,維護治安,以待朝廷新遣主政官員。軍政分割的態度雖顯曖昧,待意思就擺在那兒,不說,只做。

對於高懷德的委任,有隨駕近臣進言,說臨清王高行周守鄴都,已鎮魏博,若再委高懷德邢洺軍事,父子共據四州,恐其勢大。

對此,劉承祐沒有做迴應,只是對進言的臣子賞賜了些財物,以酬其忠諫。臣下能想到的,劉承祐怎麼會沒有考慮,只是,若不出意外的話,高老令公快回朝養老了。

過邢州之後,大概是天氣越來越冷了,北巡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不過還是做的那些事,體察鄉情,撫慰官民,檢閱軍隊。

楊邠突然沒了,然行營之中,卻如常一般,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而至北邊的路程中,宰相李濤接過楊邠此前的職能,站上前臺露臉......

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99章 還債第349章 邊情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75章 西北邊報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75章 敖萊小城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46章 底層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95章 玩陰謀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48章 教誨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99章 出宮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2章 郭氏之慮第82章 矛盾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15章 瀛州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59章 挫折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45章 中秋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470章 分封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87章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1章 以鎰稱銖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65章 遼奸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62章 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