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父子夜談

“就兒所觀,陛下對瑾娘甚是善待,寵幸不加少,賞賜無不均,恩寵不下於皇后。離京之前,我曾入宮看望,身體康健,理當無虞,只待臨盆之日。另外,瑾娘對父親甚是想念,托兒替她向你問安祝壽......”

聞述,高行周含笑頷首,蒼然的面容間露出一抹舐犢的表情,道:“吾女形容妍麗,性情溫良,無怪於天子寵之!”

笑容微斂,聲音下沉又道:“恩寵不下皇后,但終究不是皇后啊!”

高行周的語氣中,隱約流露出少許的不服氣,時移事變,要知道,當初在鄴都劉知遠替劉承祐求親之時,高老令公當時的態度,可是感激加榮幸……

“而今看來,當初劉公真是做了一筆好買賣啊!兩起婚事,便將高、符兩家人,綁在漢旗之下,爲其羽翼,護持江山!”高行周嘖着嘴,一副很感慨的模樣。

高懷德在側,老實地聽着乃父出此不敬之言,配合着露出點訕訕的笑容,未敢對此表示看法。

顯然,宮中符、高二女爭寵,已有向宮外擴散的趨勢,當然,這本就涉及到當代兩大軍事家族的地位問題,以往或許沒人在意,但時下,尤其在後妃皆有孕將出這種關鍵的時期,總免不了有人將兩家人拿來比較,少不了流言蜚語。

不管符彥卿那邊是什麼想法,高行周這兒是頗不服氣的。論名望、資歷、戰功,符彥卿與高行周相比,算是個小輩。但是,符氏家門興旺。

稍微慨嘆兩句,高行周便將注意力放到高懷德身上,問:“在東京任職一年多了,如何?”

提及此,高懷德的表情當即嚴肅了起來,一副提起精神的模樣,想了想說道:“果如父親所言,陛下果非凡子!”

“不用說此等虛言!”高行周手一擺,道:“天子的不凡之處,兩年前我在鄴都就見識過了,否則,即便高祖親口求親於汝妹,我又豈會那般輕易便允之!”

面對高行周語氣間流露出的屬於老家長的固執與自信,做兒子的不敢反駁,高懷德只是附和着點點頭,繼續說:“兒在東京,任職禁軍,其他事務或許只知浮表,但軍中的變化,深有感觸。”

“如何個變化法?”高行周坐着的身形矮下,微顯慵懶。

“集權!”高懷德兩眼發亮,有點興奮:“未入京前,我便聞,大漢禁軍人員複雜,驕兵悍將甚多,尤其是自河東南下的元從之將,彼等多依恃從龍建國之功,多有亂法不遜者。

然而我入職之時,此等情況已大有改善。陛下知兵,尤重軍紀,繼位之初,雖然對禁軍恩賞不斷,但同樣處置了一大批不法將校兵卒。

陛下承嗣不過兩載,侍衛司的高級舊將,或移鎮外放,或坐法貶斥,或虛銜高位,已去大半。親征河中,平李的同時,又乘勝之勢,調整人員,將周暉等故舊平庸之將,留駐地方。

去歲末禁軍大整,分侍衛精兵猛士,成立殿前司,使禁軍兩衙並立,再不復一家之大。又斂方鎮精銳,充之於東京聽用。

滑、澶等重鎮要地之軍,更受其影響......”

“此事,老夫自有體會!”高行周開口了,微擡手指着堂外道,以一種意味難言的語氣說:“最初隨我帳下聽用的鄴都鎮軍,已經被替換了一大半了!”

高懷德點着頭,稍微組織了下語言,又道:“東京禁軍,集天下精華,乃大漢最強大也是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而這支力量,如今卻悉爲陛下所掌,內外、親疏、新舊、司衙之間,相互制衡,只需長此以往,必將爲陛下所徹底掌馭......

這半載以來,陛下陸續往軍中派駐了大量的宣慰使,彼輩執筆攜文,教授軍校識字的同時,也多與將士宣講故事。敘忠義之道,述國家大體,寄之以奇說異聞,將士聞之頗喜。

初時,兒不解其意,然如今,已漸明瞭,這分明是陛下揚忠義以收人心之舉啊!再誘以錢糧,實爲利器。以我看來,陛下是欲根除自唐末三代以來的積弊了!”

高懷德語氣中,充滿了感慨。

聞之,高行周的神情倒顯平靜,沉默少晌,望着他,嘆道:“吾兒有此見識,我可安矣!高家,亦可安矣!”

高行周誇獎道:“東京這一年多,卻是沒有白待!”

“父親的教誨,兒時刻銘記於心,不敢有所廢怠!”高懷德趕忙謙虛應道。

高行周表情雖然嚴肅,但父子間談話的氣氛,慢慢地變得輕鬆了起來,又消化了一番其所講述,幽幽而嘆:“天子年紀不大,但眼光、智略,確屬上佳。他是看出了這天下紛亂不休的癥結所在!軍隊之重,甚於泰山,如制禁軍,根基可固,餘者不足一談。安重榮那一句話,卻是如雷霆強音,道盡此間亂世紛擾數十年啊!”

“你覺得,皇帝能成功嗎?”自顧自地沉吟了一會兒,高行周問。

搖了搖頭,高懷德回答得簡單而直白:“不知!”

頓了一下,高懷德又補充說:“兒雖愚鈍,卻也明白,如欲革三代之弊,非聖天子一人可成其功,需得輔弼之臣佐命支持。而陛下簡拔人才,任用賢能,身邊已聚集了大量的當世之傑......”

“看得出來,你似乎很看好天子?”高行周玩味地看着他。

迎着老父親的目光,高懷德聲音稍稍放低了些,說:“天子,可是父親的女婿,我的妹婿......”

緩緩地吸了口氣,高行周眼神幽深,以一種考校的語氣問高懷德:“自你祖父起,我高氏便以軍功起家,幾十年櫛風沐雨,一刀一劍打拼,方有如今之盛。天子既欲收兵權,必欲制方鎮,你可知,這對我高家,會有多大的影響?”

高懷德忽然覺得老父的眼神是那般銳利,腰板直起,思吟許久,方纔面露灑然:“父親,高家而今聲威赫赫,得陛下信重,宮中又有瑾娘在,顯貴可說已至人臣極也。先輩奮進用武,不正是爲此?既無野望,又有何憚?”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再者,陛下前番整鄴都之軍,父親不是也積極配合嗎?”

對高懷德之問,高行周很有節奏地,哈哈大笑了幾聲,蒼亮的聲音,顯得格外暢快。

“一直以來,陛下都致力於提拔青年將校,東京禁軍之中,已多俊傑。兒在軍中,也結識了不少人......”

“多結識些友朋,非壞事,然需謹慎!”高行周叮囑道。

“爲何?”

“你只知陛下英明,卻不曉,我們這乾祐天子,同樣也是多疑之人!”

高懷德面龐間寫上了些問號。

“我這鄴都留守的位置,恐怕做不久了!去歲,汝妹便有信來......”

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6章 遺奏十條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803章 運動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章 新皇詔制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9章 新官上任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456章 遺澤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21章 登乾元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章 登聞鼓響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38章 爭執第137章 整編事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25章 邢州事第129章 叔父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17章 潑冷水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82章 不手軟第5章 堂議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43章 總結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2章 嶺南在望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18章 蒲陰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70章 立場第89章 談話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713章 機遇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4章 中原易主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674章 爆發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