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還京

二月戊寅(初四),帝后車攆自長社發,在長社士民的敬拜之下,還京。

多留了一天,就是用來看許州民間對劉信案判罰結果的反應的,反饋結果良好。詔命下,重罰首惡,嚴懲從惡,再加劉承祐一道感情真摯、態度懇切的罪己詔書,使得民情大悅。

最重要的事,劉承祐所命善後措施,讓許州士民得了實惠。誅惡泄怒,罷貪消氣,降稅得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信的生死,倒不是底層的黎民所在意的。再加劉承祐對其處置,也是表有誠意了。

說到底,這個時代的士民百姓習慣了受苦,習慣了被盤剝,期望並不會太高。比起戰亂時期的動盪不安與朝不保夕,劉信那頭惡蛟龍,還沒把他們逼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當然,再持續個一年半載,那就不一定了。

有個年輕的隨行御史爲求表現,提議劉承祐將劉信及其黨羽所據財帛錢貨發還百姓,被劉承祐呵呵避過。

很多事情,劉承祐可看得清楚。於普通百姓而言,搶他們的,懾於強權武力,一時間恐怕還不會有太大的動亂,辦一下罪魁禍首,發還其地,與其希望,怨氣也就消弭了。

要是放還不可細考的錢財,可以想見,引起的亂事比搶他們還要嚴重。一方面是人心不足難全安,另一方面,也根本做不到依所掠財貨挨家補償,收歸府庫,是最合適有效少麻煩的做法。

許州之行,劉承祐所獲不匪,基本的目標實現了,且不說其他隱性的收穫,就講查抄劉信家產所得,最直觀的東西,錢、絹、綢、瓷、金、銀、玉......價值逾十七萬緡。按劉信那個斂財法,有此巨資,倒也不稀奇。

與來時相比,並未原路返回,換了個路線,選擇自長社向東巡行,走鄢陵,過扶溝,渡淯水,爾後沿蔡水故道北還東京。自後樑以來,開封府轄境便不斷擴大,東京城以南兩百里,原屬許、陳、宋三州的鄢陵、扶溝、襄邑三縣,都被析歸開封府。

故御駕,出了許州,便是開封,一路徐行,察民生,觀風俗。當然,大隊相隨,劉承祐這體察要說有多細緻,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多召路過縣、鎮官吏察問罷了。

即便如此,也有所得,至少表面看起來,開封府下縣鎮一級的職吏,在長達一年的換血補充中,素質還過得去。若不是時間實在不允許,劉承祐都有心,再往南往東走一遭。

御駕隊伍,前後綿延數裡,塵埃不興,人畜車旗風聲夾雜,不過整個行進的隊伍,透着劉承祐甚喜的井然秩序。

皇后符氏隨侍在側,與劉承祐閒侃着。大概是,此前碰到“非常之事”時,劉承祐找高貴妃去了,一番“傾訴”,然後又不知怎的無意中透露到皇后那兒,然後回京途中就是這樣的情況。

攆車內的情況是這樣的,劉承祐頭枕在大符的腿上,感受着柔軟的股肉,嗅着肌體間散發的芬芳。大符腰身微曲,一睜眼,能夠看到幾乎抵到他額頭的美團......

“此次許州之行,解朕一樁心事!”劉承祐閉着眼,腦袋往大符懷裡擠了擠,似乎要往幽深處鑽,嘴裡碎念着。

皇后似乎被他碰到了敏感處,俏麗的臉蛋飛上了一圈紅暈,只是隨手將劉承祐摟得更實。

聽其言,大符倒也不避忌,反正是劉承祐主動提起的,稍微思索了下,問道:“二郎還是在考慮皇叔之事?”

還京途中,大符慢慢地改了對劉承祐的稱呼,變得親切,改得自然,劉承祐呢,也是淡然應之。

“你說天下人會如何看待朕?”

大符想了想,話還是說得好聽點:“陛下公正無私,大義高古......”

聞言,劉承祐頓時笑了笑。

“二郎何故發笑?”

把着大符的手,有別於高貴妃,細膩而柔軟,劉承祐幽幽道:“苟利於社稷江山,朕又豈會在意天下人的看法?”

劉承祐這話有些失真,也有些狂了。不過落在大符耳中,卻覺豪邁。

“官家,王庶常求見!”張德鈞在外通稟。

車駕繼續前進,劉承祐掀開簾幕探目而視:“何事?”

王溥手中持一封套,向劉承祐彙報:“陛下,太原有專奏來京,中書轉呈陛下!”

聞言,劉承祐面上慵態頓消,背都挺直了,伸手:“呈上來!”

感受着劉承祐的語氣,張德鈞趕緊做呈遞事,比起平日速度都利索不少。

劉崇所上專奏,簡單地翻了一圈封套,未有拆封的跡象,拆閱。信只簡簡單單兩頁,劉承祐很快讀完,並且,一抹矜持的笑容逐漸在他嘴角揚起。

“怎麼了?”以大符的聰穎,當然察覺到些許不對勁,溫聲問道。

“沒什麼。只是皇叔久鎮晉陽,有些想念太后與朕,給朕寫了一份家書罷了!”劉承祐掠起的嘴角慢慢復位,說得簡單而輕鬆,不過手上卻很認真地將書信折起,放在車攆內的一方小案上。

就擺在那兒,大符只多瞄了下,就沒再多看一眼。她心裡當然清楚,事情沒那麼簡單。

劉崇來信,雖有些慰問之辭,但核心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聞許州的變故,請求劉承祐饒恕劉信,否則......

劉承祐說它是封家書,也沒錯。劉承祐允之,便是家書,不允,那就是威脅了!

不爽,當然滋生在劉承祐心裡,沒有哪個君主能夠忍受臣下的威脅。不過,心下倒稍稍一鬆,所幸還留了劉信一條命,即便苟延殘喘。

對於劉信往晉陽發信之事,劉承祐也知道,故此番收到劉崇專奏,他也沒有太多意外。

至於對於劉崇之信,如何回覆,如何應對,劉承祐並沒有多少選擇。南邊這才解決的一個皇叔之害,不可能掉頭便向北邊的皇叔動手,釀成一起禍亂。劉崇,那可是嫡親皇叔,並且守着河東,可不是一個許州能相提並論的。

“到哪兒了?距離東京還有多遠?”平穩了一下情緒,劉承祐問。

“回官家,已至陳留境內,距東京還有近百里!”

“傳令,加快速度,明日到京!”

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78章 滄州府第100章 梁山濼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53章 削藩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96章 楊邠案(4)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81章 瓊林苑內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6章 名將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407章 麻煩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章 皇帝不好做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82章 李氏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80章 過鄴都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47章 視察第330章 小市民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76章 玉如意第38章 殿議第62章 緊鑼密鼓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07章 殿試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85章 安心第56章 彌月之喜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95章 大商人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86章 發落南臣第65章 選擇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21章 道士第246章 目標八寨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22章 睡仙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1章 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