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許州事了(2)

對劉信,一開始劉承祐還真無殺他的意思,南下之初,他也僅存着查辦、貶斥的想法。然而,到許州之後,聽其言,觀其行,再加從各方面上報的關於劉信的犯行,其累累罪惡,實讓劉承祐大動肝火,殺意熾盛。

但是,劉承祐終究沒有讓他的大腦爲怒火充斥,那會影響他的判斷。昨夜御前詢問衆臣的意見,除了楊邠放飛自我,進言依國法以外,或多或少都有所保留,即便是楊邠,也沒有直言殺了劉信。

慕容彥超,劉承祐基本上無視他的意見,寧願多考慮一下劉崇那邊的感受。

論顧慮,這些臣子哪有他這個皇帝多,即便如此,表示仍舊保守。

勸他的,拿皇叔的身份說事,以其爲由。然而一定程度上,相較之下,劉信許州節度的身份,份量要更重一些。皇叔?若無權無勢,算個屁。

而對劉信所犯罪行,別看劉承祐面上怒不可遏,義憤填膺,似乎許州民衆所受殘虐感到痛心疾首。但是,真正讓劉承祐震怒無比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劉信倚其身份屢出狂言,對他的不敬,對君權的輕視;二者則是率衆掠民,還捎帶上他,敗壞他這個皇帝與朝廷的名聲。

這兩點,纔是最讓劉承祐不能容忍的。當然,對士民之苦,多少也是心懷惜恤之情,畢竟他愛民的人設已經搭建起來了,並且養成了習慣。只是,聽得多了,感觸沒有過於深刻,對於百姓的虧欠,將落實到後續的善後事宜上。

而這些考慮,劉承祐是不好拿出來明說,甚至私下裡都不能拿出來探討的。虛僞固然,但這是皇帝的必修技能。

從另外一個層面考慮,他爹高祖皇帝劉知遠才下葬不久,就埋在“隔壁”陽翟,他這邊就要殺皇親了,總歸容易引起非議,劉承祐不懼流言,但沒有必要刻意去挑戰。

事實上,殺一個劉信又有何難,即便羣臣相阻,後宮施壓,劉承祐一詔下,即可奪其性命。劉承祐只需給劉信強安個謀反的罪名借即可。

但是,劉承祐查辦許州案的目的,又豈只是爲了殺一個劉信?辦劉信,還是爲了外震天下,以懾朝廷內外之不法,順便收割一波民心。說句誅心的話,當此之時,民意的份量,得往後靠不少。

而擺在劉承祐面前的問題,只是辦此事,是否要留餘地的問題,而若留餘地,需要留多少。

如王溥之言,權衡利弊。

綜合各方面的意見與態度後,劉承祐心思漸定,甫定,便足夠堅決。

當日午前,劉承祐於長社行在,舉行召行御前會議,隨行的文武及寥寥無幾的許州將吏俱在。

氣氛比較嚴肅,也沒再出話題討論什麼的,人到齊後,劉承祐便直接以一種平淡到極點的語氣吩咐着:

“忠武軍節度使、蔡國公劉信,出鎮許州期間,貪腐無道,驕縱不法,荼毒生靈,怙惡不悛,罪當大辟。身爲皇親,不以社稷爲重,不以生民爲念,罪則更加一等。然朕念其於國渺有功勳,高祖陵寢在側,免其死罪!”

劉承祐此言落,底下的文武,都沒有露出過多意外的表情,慕容彥超倒是不掩飾,大鬆一口氣。

也沒去觀察羣臣的反應,劉承祐繼續道:

“然死罪可免,活罪難赦!着剝奪劉信一切職爵,廢爲庶民,發往睿陵,戴鐐銬,着囚服,居茅廬,替高祖守陵,以贖其罪。無恩詔,不得擅離。無特旨,不得與外人見!”

“查抄其家,其所貪黷搶掠財貨,收歸國庫!所佔民田,全數發還!其所鬻之職官,盡數罷免,抄其家,家屬貶爲奴,家財充入公廩!”

劉承祐還沒說完,慕容彥超似乎有點忍不了了,起身質疑道:“是否太過嚴苛,如此一來,還不如殺了痛快!”

麪皮微微抽動,劉承祐瞥了慕容彥超一下,眼皮都沒擡,平靜道:“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君前失儀,口出不遜,降三級,奪職,罷侍中銜,罰俸一年,回京之後,禁足府中兩月!”

言罷,慕容彥超愣住了,滿臉的愕然,一張黑臉黑得更徹底了,幾乎不見一點血色,嘴脣氣得直髮抖。擡手示意御前衛士將之叉出去。

慕容彥超的質問,實則也沒錯,

掃了一圈,劉承祐發現,在座的文武,身姿很正,但是頭都稍微埋低了些。

慕容彥超並未太過影響劉承祐的心情,只見他表情微肅,繼續道:“劉信屬下黨附,所捕職吏,仔細甄別,以爲惡程度,審推判罪。以中書侍郎竇貞固權許州軍州事,輔以御史趙礪,督辦此事,務使上下得安。朕聞許州亂政期間,有地方將官吏,亦藉機侵害百姓而肥私,對於此等惡吏,嚴加查辦!”

“許州牙兵,所拿軍官,亂紀害民者,軍法從事。所屬鎮兵,打亂重編,以鐵騎指揮使王漢倫爲許州團練,負責整辦!”

“是!”竇貞固與趙礪聞言,齊聲受命。

“許州百姓苦惡政久,今歲夏稅,放免一半!”

“此番許州職吏,罷免頗多,楊卿判吏部事,回京之後,當及時調遷,以補空缺!”看着楊邠,劉承祐吩咐。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是!”

一口氣,連發詔命,劉承祐嘴也有點幹,緩了緩,也讓羣臣消化了一番。

沉吟一會兒,在氣氛不自覺間變得微妙之時,劉承祐凝着眉,語速放慢,但目光極其堅定地說道:“許州之任,乃朕親命遣鎮,不料致此惡果,苦其士民。所用非人,乃朕之過,劉信爲皇親,未加訓勉,亦有管束之失。朕意,發罪己詔,以解心中愧悔!”

劉承祐這話,也算有幾分赤忱,底下羣臣聞言,趕忙勸解,不當如此。

確實是這樣的,畢竟,皇帝也有受矇騙的,況且劉信的許州節度之任,還是劉知遠在位時任命的,劉承祐只是讓其就鎮,當然,這過失他得全部擔過來。

罪己詔終不可輕下,但是,劉信此案特殊,劉承祐要的,是表示一個爲君的態度。衆臣雖極力勸阻,但劉承祐意志堅決,也就定下了,罪己詔,交由王溥擬寫。

待事情交待到位,劉承祐提氣揮手,撂下四個字:“隔日返京!”

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16章 馬政第295章 難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40章 封王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755章 良平島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51章 凋零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7章 風波第1772章 處置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15章 冬月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50章 蜀亡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69章 愛將第126章 冬至宴2第56章 彌月之喜第92章 萬歲殿宴第4章 西南事務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21章 道士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78章 南北併發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91章 酬功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36章 趙都帥第120章 折家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87章 瑣屑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33章 捷報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97章 隰州第344章 打個賭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66章 朕要親征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60章 “暴斃”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50章 《桃蘭賦》第241章 “戲言”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章 王、鄭二公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384章 反響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65章 舊邸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65章 回鶻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