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駐足石壕鎮

由於叛軍慫得及時,在李守貞的命令下,提前縮了回去,受阻於風陵南津頭的官軍得以順利渡河與繞襲的小底軍匯合。

兩萬多官軍聚在一起,聲勢浩大,然後問題一下子便產生了,中央軍與地方軍的差別。風陵南津的官軍,是京兆、華、潼、陝四地合軍,看起來,就是一支“雜牌軍”,人雖衆,然旗幟雜色。

一種鄙視,天然形成了。

小底軍雖然成軍時間不過一年,但是東京禁軍中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軍士皆選於少壯者,編制龐大,甲械精良,實力雄厚。哪裡看得上那些雜牌軍,也就潼安軍因爲出身于禁軍,稍微親近些。

那種傲氣與鄙視,幾乎是流於表面,不加收斂的,自都指揮使周暉以下,都是這樣的。而四州官軍,也惱了,同樣不滿。自叛亂以來,在西面彈壓局勢,打擊叛賊,將叛軍擋在河中的是他們。禁軍是大爺,卻也就趕了幾百里路,神氣什麼?

一次軍議,便不歡而散。當然,明面上,是因下一步動向問題,衆將意見不合。

周暉覺得叛軍狼狽撤回河東城,當趁勢掩進,直攻河東城,或可一戰而下,在天子親臨之前,便執賊首以獻。這個人有此想法,顯然是不通政治的......

而以白文珂爲首的衆將,則以叛軍實力猶在,不可驟下,還需緩緩圖之,打算暫作休整後,穩步推進,畢竟河東城已近在眼前,待後續諸軍圍城,再做計較。他們在地方日久,當然知道,河東城被李守貞修繕得有多堅固,周暉的建議,太過想當然。

實際上,還是諸軍之間的隔閡問題,不服統帥。雖然劉承祐以白文珂爲西南行營都部署,但老將年邁,資歷雖高,但想要服衆,還是有點難度。原本統御四地官兵之時,便有滯澀,反倒是禁軍來了,讓他們倒一條心了。

鬧到最後的結果,各行其是。周暉以白文珂昏聵怯戰,不足爲謀,在左廂都指揮使孫立的支持下,自率小底軍先行北上,有點莽撞地扎向河東城。

白文珂則按照自己的想法,休整軍士。

......

劉承祐這邊,自出洛陽後,走陸路行軍,速度不疾不徐的,透着一個穩,讓三軍將士始終保持着一定的戰力。

七月癸酉,自東京祭旗出師後的第十二日,劉承祐領軍至陝州石壕鎮。休整的同時,還有閒心與楊邠、馮道、範質三人在鎮中憑弔一番。

以戰事之故,鎮中的丁壯,大部分都被徵勞役,隨鎮將前往軍前效力。幾乎可以肯定,石壕吏的故事,又在此地上演了一遍。

“此鎮名石壕,是根據杜工部《石壕吏》所來?”站在鎮子口,朝西遠眺,望着那山河表裡,劉承祐問道。

“應當是吧!”馮道的回答,帶着些不確定。你要讓他臨時將此鎮的來歷講一遍,也是爲難人。

劉承祐的關注點顯然不只在鎮名上,揹着手,頭微仰,感慨道:“戰事一起,所受疾苦,猶在百姓啊!”

聞言,馮道立刻“仙風道骨”地捋須道:“陛下憂國愛民,只待平滅叛賊,自可弭亂罷兵,還其以安寧,解其疾苦!”

瞥了馮道一眼,眼神中的鄙視有些明顯,默然跟在旁,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楊邠,突兀地插嘴了:“戰事起,皆兇頑謀叛,朝廷動兵,本爲國家生民。倘非如此,叛逆猖獗,亂象擴散,彼輩所受疾苦何止於此?時下天下大亂,諸國並立,陛下如欲弭兵戡亂,唯有以戰止戰,以殺止殺。今後需要打的仗還多,陛下何須於此,發這無名感慨......”

楊邠此言落,此間氣氛立刻變得尷尬起來。尤其是馮道,別看他常常唾面自乾,不懼物議,但楊邠那流於表面的鄙視,還是讓這老狐狸心中赧然。他馮相公位列宰臣之時,你楊邠可還是個無名之輩了。

楊邠這一路來,鬱鬱寡歡的,一張臉也更加苦大仇深了。大概是預感到了什麼,也是徹底放飛自我,每每在御前發表一些“奇談怪論”,雖有聽其來,也有那麼些道理。

從本心講,劉承祐對楊邠個人並沒有太多的偏見。此人性格強勢自負,政出多秕,但終究有一定的執政能力。客觀來說,他雖然小有私心,但總體還算公忠體國,亦算勤勉簡樸,比起那些貪鄙的元臣,已經可以用“良”來評價了。

歸根結底,還算權力在作祟。從劉承祐還在潛邸之時,便與之作對,及繼位,還不收斂,仍欲同他爭權。他劉承祐的性格,可從不軟弱,兩方之間,格外相沖。

即便如此,其他問題都不是沒有包容的可能。但蔑視君上,從來都是大忌。縱使魏徵,也不是這麼做的,而他劉承祐,也不是李世民......

心裡有些被戳破作秀的彆扭感,偏頭瞥了楊邠一眼,劉承祐稍微揚了一下手,說:“楊卿之言有理,確是朕顯得多愁善感了。”

“有小底軍繞襲賊後,想來風陵津諸軍,已然成功渡河了吧!”沉吟了一下,劉承祐主動岔開話題。

範質主動稟報:“官軍兩面夾逼,風陵北津的叛軍,能否順利撤退都是問題。據察那裡的叛卒已佔叛軍半數,若得潰之,之後再下河東城,當更加輕鬆。”

“也不容易啊!”劉承祐的表態,帶着點謙虛。

想了想,豁然一笑,語調輕鬆:“前方諸軍多建功,連消帶打,已使叛軍沮蹙如此,這麼下去,也許不需朕到河東城下,逆賊已授首......”

見狀,馮道立刻附和道:“縱非如此,陛下神威,只待親提大軍至,羣賊必喪膽,獻城以降。”

馮道這馬屁,當然沒有拍到劉承祐心坎兒裡,別看他嘴裡這般說,心裡可不是那麼想的。

雖然眼下看起來,官軍已擁勝勢,甚至看起來,他這個天子親征,都貌似有些多餘了。但是這終究只是表象,從頭到尾,尚未經血戰,李守貞若得蜷縮在河東城那龜殼裡,如何下城,纔是此戰的高潮部分。而自古城戰,往往是最難處理的。

“陛下,河中急報!”一道嚴肅的通稟聲,打斷了劉承祐的思緒。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扭頭看着快步而來的趙延進,劉承祐眉頭下意識地蹙了起來,心有所感,當下便歸御營。

御營大帳內,劉承祐快步入內,接過軍報,拆開便閱覽起來。一連串的豎排文字入眼,劉承祐的眉頭也緊跟着越皺越深。

“使者呢?”劉承祐語氣中帶着點怒氣。

“正在御營等候!”隨軍伺候的內侍張德鈞答道。

“宣!”

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半島史話·奇葩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396章 天花板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5章 治安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41章 祭關公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87章 瑣屑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章 西巡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91章 酬功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97章 剛愎依舊無題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93章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95章 遼帝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42章 難得積極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72章 磁州賊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488章 真實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19章 難審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17章 修法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6章 異見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