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

bookmark

夜漸深,幾點亮光緩緩移向劉承祐暫居的文明殿,遠遠的,守殿班直早注意到了情況,待離近了,方纔瞧清楚,那是幾名打着宮燈的侍婢,簇擁着皇后符氏。

“參見聖人。”當值殿直立刻迎了上去,低聲見禮。

“免禮!”大符氣度大方,伸手虛扶,朝燈火明亮的殿內看了眼,問道:“官家在吧。”

“末將這便通報!”

經過通報,進殿之後,大符發現,劉承祐正扶着御案,捏着鼻樑,似乎格外疲憊。

二者之間,也算熟悉了,沒有過多的客套。劉承祐瞄了她一眼,嗯,沒帶夜宵來......

“你怎麼來了?”拉着他的皇后的手,引至身邊坐下,輕輕地把玩着,劉承祐舒了口氣,問道。

“這洛宮清苦,冷夜孤枕難眠,心中惦記官家,特來探視。”大符面色有些紅潤,溫聲應道。

她這話,是很容易引起歧義的,好像有種欠安慰的意思......

大符瞟了眼御案上摞起的奏章,問道:“沒有影響官家理政吧。”

“朕吶,遲早要累垮在這奏摺堆裡邊!”劉承祐不禁抱怨了一句。

哪怕是西巡,來自東京的一些重要奏摺,仍舊專驛至御前,供劉承祐御覽批示。劉承祐說這話,很明顯是口嫌體正直,若沒有這些奏章的煩擾,他又要心懷憂篤,擔心大權旁落。

但劉承祐眉宇間的疲憊倒是一點也做不得假的,見狀,大符不由勸道:“官家乃明君,勤於政事,爲國操勞,也要顧念身體啊!”

“這沿路處置了那麼多昏官暴吏,治下清肅,民氣大振,官家何故仍如此憂慮?”能夠感受得到劉承祐心情並不好,大符溫柔地表示着關切,想要替他紓解一番。

“到了洛陽,朕才發現,這西京一域,竟不爲朕所有!”劉承祐語氣中透着點鬱憤。

大符頓時詫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官家何出此言?”

“這......”劉承祐張了張嘴,隨即強行嚥下,擺了擺手:“罷了,不提這些煩心事了!”

“不看了!正好,我肚中飢餓,你陪我用膳。”劉承祐起身伸了個懶腰,扭了扭身體,對大符道。

“官家不閱奏章了?”大符有些詫異。

“需要我批示的都處理過了,剩下的,也都由宰相們處置過了。今夜,便由得朕偷個懶!”劉承祐說。

“是!”大符這才應道。

自有內侍準備吃食,劉承祐至殿東堂廡間,眉頭稍微蹙了下,二人對坐,似乎仍顯清單,於是吩咐着:“派人去看看貴妃有沒歇息了,若未就寢,讓她前來......”

當然,劉承祐都這麼吩咐了,縱使髙懷瑾真歇了,也得起榻前來侍駕。不過在旁聽到劉承祐的吩咐,大符秀額微微蹙了下,爾後很快恢復正常,神情間倒沒有不愉之色。

這一夜,沒有發生什麼刺激的事情。

以禁酒之故,自然不能喝酒,否則劉承祐或可藉着酒意,試一試一龍二鳳的滋味。

......

李少遊這邊,辦事效率很高,不過兩日的時間,便給上呈給劉承祐一封名單,並且每個名字後邊,都交代得很清楚。身份,履歷,名爵,田產如何,佔農幾何,所犯罪孽等等。

東西兩京的官員都有,前朝舊臣爲主,勢孤望弱爲先,再加上深得劉承祐之心的那些“條件”。李少遊,顯然是用了心的。

事實上,這些問題,基本不用太過費勁兒去查,彼輩做那些事,幾乎未加收斂。但是,挑選出這幾十只“雞”,纔是最費神的。

“做得不錯!”劉承祐的收起那份成冊的名單,對李少遊說道。

李少遊鬆了口氣,當即謙遜地表示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

在劉承祐審思間,李少遊眼珠子轉悠了兩圈,主動拱手請道:“官家,是否讓臣,帶人照名單抓人?”

聞言,劉承祐不由瞥了他一眼,但見他一臉謙恭的模樣,又思吟了一會兒,劉承祐放下名單,淡淡地說:“此事,不當由武德司處置。”

瞳孔深處不由閃過一絲失望,但李少遊還是恭謹地應道:“是!”

名單既然擬出來了,自然不是放着吃灰的,得厲行處置,並且負責的人選,劉承祐也想好了。

稍晚點的時候,劉承祐召史弘肇入宮覲見。

“我且問你,官家召我何事?”在文明殿外,史弘肇直接抓着內侍的手臂,嚴厲地逼問。

史弘肇手勁兒大,內侍吃痛,卻又不敢大聲喧譁,壓抑着“哎喲”聲,扭曲着表情,以一種告饒的語氣說:“奴婢不知。”

史弘肇這才鬆開這沒卵子的閹人,見其不堪的表現,雙目中鄙薄之意甚濃。

“臣史弘肇,參見陛下!”在劉承祐面前,史弘肇仍顯“矜持”,端着架子,連拜見的動作夠感覺有些牽強。

劉承祐掃了眼,停筆起身,親自扶起,動作一氣呵成,態度親和:“史卿免禮。”

被劉承祐扶起時,史弘肇有些意外,他從劉承祐的行爲中,感受到了一絲名爲“善意”的東西。

親自引其落座,奉上茶水,在劉承祐的刻意營造下,君臣間的氣氛,頭一次顯得很和諧。反倒是,史弘肇有些不適應。他雖然粗鄙,卻也非徹底的蠢貨,自然能夠感受得到,劉承祐平日裡對他的不喜。

飲茶間,暗自思索,卻想不出個所以然,只能默默地等着劉承祐說話。

“史卿乃大漢的擎天臂柱,朕自繼位以來,還未與卿深談過,卻是朕的疏漏。”劉承祐先道出一番謙辭,頓了下,看着史弘肇說:“朕這幾日,不時回憶起先帝創業之艱難,想起去歲,史卿與諸軍將士浴血廝殺,驅逐胡虜,還復社稷,共創大漢。史卿,更是進取中原的第一功臣,勞苦功高。而今思來,卻是無限感慨......”

劉承祐一番恭維,更讓史弘肇心頭納罕,不過緊繃着的表情,倒稍微放鬆了下來。提及他的功勞時,嘴角也不自覺地掛上了少許得意。

但看着劉承祐那張年輕的面龐,直接問道:“陛下召臣何事,直言便是!”

對其態度,劉承祐不以爲意,直接說道:“朕近來,思禁軍將士,竭忠效死,乃有大漢。前番雖有賞拔,猶覺不足。故欲以兩畿之沃土,分賜將士。”

聽劉承祐這麼說,史弘肇一下子來了興趣,拱手說:“官家英明!”

“不過——”劉承祐適時地表示轉折,表情間流露出憤怒與無奈的情緒:“然至洛陽後,派人請丈土地,發現西京周遭,竟已無一寸土地,可供封賞!”

聞言,史弘肇更顯意外:“怎麼會,伊洛之地廣大,怎會缺少土地。”

劉承祐攤開手,嘆了口氣,有點鬱悶地將情況解釋了一遍。偏向明確,避重就輕,基本上把仇恨值,往那些舊臣、勳臣上拉。

果然,史弘肇當着劉承祐的面,一拍椅子,暴怒道:“將士們浴血沙場,忍傷捱痛,尚不得封。彼輩何功,敢如此肆意,侵佔土地?”

史弘肇一家,在西京這邊,也是置有產業的,只是不算多罷了。此番自劉承祐口中,清晰得知那幹官僚勳臣,竟然得了那麼多好處,自然不滿了。

爲將士進言,抱不平,還是虛的,心理的不平衡,纔是真的。

對史弘肇的反應,劉承祐表示很滿意,而後開口了:“朕欲整飭,然此事艱難,需一震得住場面的大臣負責......”

“這有何難?”史弘肇直接道:“陛下但可交與臣處置!”

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674章 爆發第52章 六穀土豪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55章 見聞第46章 糧與錢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41章 祭關公第218章 進兵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714章 百姓苦第118章 查抄第199章 出宮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15章 瀛州第1736章 試炮第167章 請辭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10章 政治新星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53章 遁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33章 納了第34章 驚陶谷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36章 迎奉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0章 如此處置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91章 酬功第50章 喜訊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27章 延州事第3章 臺懷之事第51章 如今的大漢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96章 楊邠案(4)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