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甘州楊氏

綿延的山脈就是天然的牆垣,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雪峰是威武的將領,茂密的森林則是雄壯的衛兵,一起拱衛着珠海這顆天神遺落人間的明珠。

珠海盆地東側山脈,正是雪山密集的區域,巍峨雄峻、高聳奪目雪峰比比皆是,足以讓人看花了眼。押送隊伍中,有不少第一次踏足安西的官兵,行路之時,也不免東張西望,欣賞着周遭的風景。

對於甘涼出身的人來說,大抵是過了高昌道,翻越天山之後,方有異域之差,感受着一些別樣的風土民情。當然,隨着數以萬計的漢家軍民商旅涌入,對這片土地全方位的改造也已開始了。

能由州級官兵直接押運的軍需,已屬特殊物資,就比如楊福此行攜帶,便有大量火藥、火箭、箭鏃、鐵矛以及食鹽、生鐵。

都是好東西,通行天下的硬通貨,且大部分產自涼州的工場。作爲河西首府,西北邊防統治核心之一的涼州城,手工業這些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各種官商民工坊、工場大量冒出頭,其中最爲矚目的就是獲朝廷批准建立的冶鐵、火藥、火器工場。

甚至可以說,這些偏重於軍事的工場,就是專爲支持西征而籌建了,規模大,工匠多,產量也高,朝廷支援安西的各種工匠,就有一部分是從涼州三大場抽調的。

事實上到開寶二十六年爲止,除了火炮這等戰略武器是由京畿直接調撥之外,其餘大部分軍需物資都是發自河隴,而涼州就是其中最大的一箇中轉站。

同時,既要承擔物資生產供饋,還要滿足轉運功能,河西官、軍、民身上的負擔自然是一年年加劇,近兩年尤甚,即便老王明在任時擅長經營調度,又格外重視防範,河西也到不堪重負的地步了。

如果說隴右那邊的弊症,貪官作祟要佔很大一部比重,那麼河西可以說是純純受西征所累,爲其出力、流汗、輸血了

州兵馬指揮副使,職級可不低了,在大漢軍隊體系中只是個微不足道的中級軍官,但在甘州當地,可是排得上號的大人物。

但就是這樣的大人物,押運物資這種輔卒做的苦差事,也得親自上場,還前前後後三次。當然,整個河西官場,數十州縣縣尉、丞以上軍政官員,基本都親自往安西押運過物資,至少一次,能免此役的,只有州部主官。楊福作爲武官,多跑幾趟,也在常理。

當然,七百餘人的隊伍中,超過四百人都是徵召的民夫、勞役,這樣的官民比例已然算高了。負責幹苦力的勞役們,同樣免不了四下打量,只不過,他們的目光,更多爲山湖盆地間的那些牧場耕地所吸引。

如果只是荒草荒地也就罷了,但是,數年的開發下來,已然出現了一批相對成熟的農牧產區。沿着珠海湖畔,可以看見成片的麥田,長勢極好,已至收割時節,看起來是個豐收的年景。

同時,還有大片的牧場,青草幽幽,草料肉眼可見的豐美,每隔一段路程,都能見到牧民牧養着牛羊牲畜的景象

在這珠海之畔,農田與草場似乎得到了結合,這裡是農耕與畜牧的交匯,明明是兩種文明,卻不顯得衝突。當然,地盤夠大,人口不多,耕田的與放牧的有足夠空間,或許是維持這種和諧的主要原因。

打黑汗國的過程中,殺戮是很重的,造成當地人口銳減,因此,在當下的安西,基本上是沒有土地矛盾的,嚴重的是民族與宗教矛盾。

民夫勞役的腦容量一般較小,沒有餘地多思考,他們看到那一派生機勃勃的農牧產區,有的也只是眼熱。河西當然有不少耕地牧場,但其作業條件,比起這珠海盆地,懸殊可就大了,別的不說,就這片一望無際的碧湖,就是極其雄厚的水利基礎。

楊福也算安西的“常客”了,對於這些景象,自然不像那些沒見過世面的手下人那般驚異,表情始終保持着平靜。

不過,心底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漣漪,餘者不談,至少郭城附近的變化,還是很大的,每一次來,都能發現極其明顯的進步,這一路走來,他發現連水利溝渠都挖了不少。

楊福也不由想起了自家在安西圈的一片地,那是第二次赴安西時置辦下來的,同樣在珠海之畔,距離郭城以西三十餘里,面積不大,也就兩千來畝。

原本只是響應朝廷號召,從族裡安排了一些人手前來經營,又捉了些當地土著用以勞作,因爲隔得太遠,此前並不是很看重,就連這兩年的產出及賬目都沒有仔細關注過,距離太遠,實在是不方便。

楊家可是甘州大族,與已故長武伯楊廷璋同出一脈,楊廷璋那可是郭威繼子,雖然楊氏在“康氏逆案”中遭到重創(楊廷璋次子楊壎嚴重涉案),但那仍是郭柴集團中的核心力量。而甘州楊家,之所以能在甘州生根發芽,並發展壯大,也得益於早年楊廷璋在河西掌軍時的庇護與扶持。

扯這麼多,只是想說明,楊福家族這一脈,根在甘州,在大漢,過去在家族發展上,重心也主要在兩個方向。一往上,二往東,上則指河西道,東則指朝廷。

但經過這前後三次西行的耳聞目睹,身臨其境地見識了安西這邊的發展變化,卻也不禁真正動心了。這裡的條件,的確是好,尤其是郭城爲中心的臨湖範圍內,除遠了點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缺點。

或許楊家,今後的發展,可以往西多加些關注了,楊福心中這麼想到,此番可要好生查看一番楊家在郭城田土狀況。

似他們這些宗族,分散投資,四處發展,也屬常態。劉皇帝治理下的大漢,是一個擴張的時代,並且已經擴張了快三十年,哪怕當下朝廷已經開始調整政策,但也只是放緩腳步罷了。

毋庸置疑,大漢的對外擴張拓殖,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是形成了一股浪潮的,劉皇帝也着實帶出了一批“擴張派”。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下,似楊家這樣有志氣、有關係的家族,是相對深入參與其中的,甘州楊氏家算是小宗,但以甘、肅爲基,影響力已然上升到道司層面,甚至出了河西道。哪怕是此前不大受關注的高昌道,在成爲遠離戰爭的內地之後,也有甘州楊氏活動的蹤跡。

楊福才三十六歲,即將升任甘州指揮使,這樣的年紀與職位,可謂是前途無量,當然也是楊家的核心人物,掌握着不小的話語權,他若動了心思,總是能調動一部分資源,投向安西。

事實上,如楊福這般動心的人,如今並不在少數,尤其是西北的權貴家族。西征固然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在長期的戰爭中,藉着西征,也增進了大漢官民對西域的瞭解,加深了大漢西北與高昌、安西的聯繫,這是鐵與血凝結成的聯繫,緊密而深刻。

藉着西征,誕生了一個利益集團,除了從朝廷那裡獲得好處,從小民身上汲取養分,西征本身也能帶來豐厚的利益。黑汗曾經畢竟是一個小強,一個國度倒下了,其身軀自然而然化作一道美餐,供禿鷲與饕餮享用。

別的且不提,就珠海盆地的大片水草沃土,就是一筆寶貴易取的財富,過去,由於戰爭,由於人口,開發相對緩慢。

但近幾年,隨着戰線大規模西移,連怛羅斯都打下了,而郭城又像一顆明星在珠海之畔閃閃發光,對人的吸引力就更強了。在土地城池的經營上,漢家子民多的是耐心。

如今的郭城,乃是安西都督府重點打造的大後方,人口積聚,工商農牧日益興旺,也有利可圖了,尋常商賈都往來頻繁,那些上層階級又怎會忽視。

安西以郭城作爲西征的後勤基地,他們同樣可以將之作爲分享戰爭紅利的橋頭堡。唯一讓人不滿的,是朝廷開始減少對西征的支持了,那他們的利益,可就要損失一大塊了。

當然,在對外開拓上,西北的豪強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驅動力。就同往海外貿易拓殖的那些家族、勢力一般,他們到了異域,權力的膨脹,“自由”的擴張,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內,在朝廷權威熾盛的情況下,行事總歸有些限制,正常情況下,誰願意頭上戴一圈緊箍咒呢?

尤其對西北的食利階層而言,偌大的天下,他們是被朝廷折騰得最頻繁,也是最狠的從這方面講,也潛藏着一種掙脫“牢籠”的慾望。

而安西的政治環境,對他們而言,是最爲寬鬆的,畢竟,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剿撫治安,安西都督府是需要他們這些有志“賢能”的支持。

楊福動心思,多少也是受此風潮的影響,楊家可不是小門小戶,此前多少端着些架子,何必到那麼遠的地方刨食,但如今,時移世易,情勢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第348章 老皇帝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76章 玉如意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61章 安東國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700章 本州無罪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18章 走私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336章 怪圈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41章 “戲言”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00章 梁山濼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31章 功成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90章 安全脫身第8章 巡視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75章 軍略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32章 淮南情況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75章 按*不動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69章 愛將第68章 湖南亂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99章 出宮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5章 坐不住了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773章 質問第65章 君臣相宜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