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3章 如釋重負

bookmark

憂勞傷身費神,談及朝中那些煩心事,劉暘便覺無限疲憊席捲而來。蕭綽對劉暘,還是很體貼的,見他談興過去,自不多糾纏,而是扶着他到榻上安寢。

但是,想在嶽樺院睡個安穩覺,卻有些求而不得。躺下沒多久,簾幕外出現一道身影,輕聲地喚了句:“殿下可曾安歇?”

蕭綽聞聲,不由偏頭瞟了一眼,低首看着昏昏欲睡的劉暘,起身小步外出,掀動珠簾的聲音都控制得極輕。

外邊站着一名內侍,四十歲上下,面目和善,正是劉暘的貼身近侍王約。或許是太子性情的緣故,他身邊的人,大多慈眉善目,這王約,至少看起來挺像個忠直好人。

“殿下剛剛寢下,有何事?”蕭綽問道。

看了蕭綽一眼,王約躬腰,還是不敢大聲說話:“慕容學士求見殿下,似有要事。”

“慕容學士.”蕭綽呢喃了一句,立刻道:“讓他稍等,我去叫醒殿下!”

“是!”

朝廷中姓慕容的不多,能被稱之爲慕容學士的,且能直入東宮,拜見太子的,只有時任樞密直學士的慕容德豐。

慕容德豐在劉暘的安排下,在地方磨礪了七八年,歷職兩道三州,方纔再被調回京城,並在劉皇帝的首肯下,擔任樞密直學士。

這個位置可不簡單,如今是正四品的官職,在樞密院都排得上號的,屬於劉皇帝與樞密院間居中聯絡、侍從、顧問的角色,位既不卑,權勢還重。開國之初,虞國公魏仁溥就曾擔當此職,不過,其地位與重要性還是在劉皇帝登基後在歷次軍事改革中確立下來的。

可見,不論是在太子這邊,還是在劉皇帝那邊,慕容德豐都是十分受看重的。而慕容德豐連夜趕來拜見,蕭綽立刻便做出判斷,所爲絕非小事,不敢有任何怠慢。

更何況,即便不考慮到慕容德豐的職銜,不考慮他與太子的關係,就衝着“慕容”這個姓,她也得多加幾分重視。如今蕭氏在朝中立足,除了太子的寵幸,慕容家族也多有幫襯,否則面臨的壓力與攻訐會更嚴重,誰教她也給太子生了個兒子呢。

回身入內,靠近錦榻,正欲開口,卻見劉暘已然睜開了雙眼。劉暘道:“又有事尋來了吧”

“慕容學士來了!”蕭綽點點頭。

“哎”劉暘蹭得一下坐起來,深舒一口氣:“你歇着吧,我去看看!”

蕭綽也不挽留,只是迅速地幫劉暘穿鞋加衣,恭送道:“殿下慢走!”

劉暘擺擺手,未再作話。

嶽樺院前,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靄氣,看着就涼,慕容德豐正候在那兒,見劉暘出來,立刻迎上去行禮。

劉暘問道:“出了何事?”

慕容德豐表情嚴肅,當即稟來:“殿下,榆林剛傳來消息,鹽州叛了!逆賊袁恪,勾結當地党項人,聚衆爲亂,攻掠鄉鎮,殺害官吏,衝擊鹽場。賊裹挾民衆,不少百姓,受其蠱惑威脅,不得不從衆,加以當地豪強從賊,據報,賊已逾萬。”

慕容德豐迅速解釋完,劉暘呆了下,沒有過於吃驚,但臉上閃過一道明顯的複雜之色,衝慕容德豐苦笑道:“聽聞你連夜求見,我便知道,今夜是難睡個好覺了!”

深吸一口氣,問道:“鹽州如今是什麼情況?”

慕容德豐道:“賊首袁恪引衆攻擊州城定邊,爲西北巡檢使王玄真擊退,然鹽州之外,一片混亂,賊勢一時難以制之。據王玄真所報,眼下官府僅控制住州城、鹽池及幾座堡寨,其餘地方,暫時無力彈壓。

爲免賊勢擴大,波及州縣,王玄真已然向靈、夏請援,剿滅叛匪。鹽州叛亂,爆發於九月的二十七日,距今已有近十日,如今是什麼情況,還需進一步消息,不過,以臣之見,恐怕不容樂觀!”

劉暘鼻子一吸,用力地抽取着這初冬的涼意,似乎想以此讓自己冷靜下來,道:“李繼遷在夏州造反,勢熾時衆不過數千,這鹽州一叛,輕易之間,賊已逾萬。鹽州一亂,豈能不波及榆林,就是關內,也必然震動!”

“殿下所言甚是!”慕容德豐道:“陛下爲此,龍顏大怒,特命臣召殿下議事!”

“備車,進宮!”劉暘當即衝一旁的內侍王約吩咐道。

“是!”

大步朝嶽樺院外走去,步伐不免匆急了些,慕容德豐緊隨其後,繼續說着:“另,鹽州變亂之時,夏州李繼遷再度率衆出擊,南下進攻鎮安堡。兗國公遣兵馬指揮使孟玄喆前往救援,被李繼遷擊敗,鎮安堡失陷,兩百戍卒,盡數被戕殺!”

雖然鹽州叛亂的情況,顯然要更爲嚴重些。但聽到夏州的消息,劉暘明顯要更爲吃驚,要知道,李繼遷在夏州折騰了一年,屢遭打擊,從沒有一次戰勝過官軍,叛軍攻打過數次堡寨,沒有一次不是碰了個頭破血流,而此番,不只殺敗了官軍,還攻破了鎮安堡。

一個小小的堡壁,不算什麼,但是,這造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很可能助漲叛軍囂張氣焰,勾引党項叛衆,榆林很可能就此滑向不可預測的惡劣局面。

劉暘有些繃不住,質問道:“孟玄喆仗是怎麼打的?沒有能擊破叛軍,斬殺李繼遷就罷了,怎麼還敗於賊手?”

顯然,這其中是有問題的。慕容德豐臉上則露出少許異樣,斟酌了下,道:“據聞,得知李繼遷南下,兗國公強令孟指揮使出擊,只給了他一營兵馬,兩百里馳援,且寡不敵衆,因而兵敗。

另外,孟指揮使兵敗之後,被兗國公羈拿,並上報朝廷,要治他敗軍之罪臣以爲,榆林將帥不合,矛盾已深,而兗國公此舉,實在.實在不妥!”

聽到這樣的解釋,劉暘滿臉的不可置信,沉默了以下,也顧不得氣度,怒火爆發,斥罵道:“王侁他是昏頭了嗎?兵家大事,豈容他如此胡爲?即便有將帥矛盾,相忍爲國的道理他都不懂嗎?我看,榆林亂事不定,他王侁首當其罪!”

對於王侁,慕容德豐不打算再多說什麼,自有皇帝與太子區處,他更擔心的,還是榆林亂局。

待劉暘怒氣平復了些,又道:“從目前所獲消息來看,夏州李繼遷,鹽州袁恪,這兩股叛軍,很可能已經勾聯到一起,否則,李繼遷出擊與袁恪舉叛的時機,不至於如此巧合。

倘若如此,榆林如今的情勢,將更加險惡。更可慮者,李繼遷作亂,其勢始終爲官兵壓制,党項人從衆雖不少,但大局仍在掌控。

如今鹽州一亂,從賊黨項之衆甚多,只恐整個榆林的党項人都受其影響,一旦党項羣起響應作亂,那榆林的局勢,就徹底不可收拾了!”

“這也是我一直擔憂的啊!”劉暘不免生出些惱火的情緒。

思吟片刻,擡眼望向西北方向,劉暘長嘆道:“事已至此,只是全力應對了。陛下早已做好最壞的打算,榆林既亂,那便好生收拾一番吧”

此時,劉暘心裡已經很清楚,按照如今的形勢發展下去,榆林怕是免不了血流成河了,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只能積極應對了。

慕容德豐小心觀察着劉暘的表情,不知是否爲錯覺,太子有點如釋重負的意思。

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83章 降將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52章 面聖第273 王晏鎮洛第12章 大朝會第133章 納了第133章 延禧驛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49章 邊情第198章 秋獵第227章 延州事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61章 大捷第175章 在滑州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70章 劉鋹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2章 “鄭州站”第284章 影響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09章 在長安第401章 老郭威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2章 稱帝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8章 回宮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675章 血戰第428章 用心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75章 軍略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9章 醫政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1章 請教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60章 平定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59章 還朝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79章 大獲全勝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68章 榮寵第268章 西縣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5章 荊南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