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

“乾祐北伐,大漢收取燕山,置地山陽,使契丹不敢南顧長城;此番開寶北伐,自東以西,連奏凱歌,山陽一戰,遼軍再度倉皇北遁逃,自今以後,胡人不敢再南下陰山牧馬了!

陰山以南,長城內外,將徹底化爲我大漢疆土,諸族部民亦將成爲大漢從屬,徹底歸化,爲陛下臣民,山陽之名方副其實!”張雍情緒略顯激昂,言語之中不乏對劉皇帝的褒美與崇敬。

如今的大漢帝國,論佔地之廣,人口之多,雖還比不上巔峰大唐,但比之初唐,是顯然要蓋過的,劉皇帝過去所推崇的貞觀之治,也早就不是目標了,近些年來,更是少有提及。

漢唐雄風,已然重振,坐擁江山萬里,而論及對屬地的掌控能力,毫不避諱地講,也勝過大唐,至於軍力之強,更是全方位地蓋過前代。

作爲這一系列輝煌成績的締造者,劉皇帝也擔得其任何讚譽,臣下的崇敬與吹捧,也是理所應當的。

雖然心頭得意,但或許是爲了顯示他這個皇帝獨具的格局與器量,劉皇帝表現得有些淡然,意態之間流露出的,反而是惆悵,彷彿對建立這樣一個大帝國付出的代價感到後悔,冷靜地指出:“二十餘載南征北戰,雖有所建樹,但朕卻越發如履薄冰了,你們也常勸朕,國之大,好戰必亡!

如今,打下如此遼闊的疆域,豐功偉績,古今罕見,但朕,卻愈覺高處不勝寒啊!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這般龐大的帝國,如何守護,如何治理,如何發展,這纔是接下來對朕、對大漢官員將士的考驗!”

“陛下所言,發人深省,實爲濟世之言,滿朝文武,都當用心研習體會,遵聖訓而爲政啊!”李業開啓吹捧模式。

不過,李業舔得仍舊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劉皇帝仍然只是微微一笑。當然,若劉皇帝能夠心口如一,如其嘴上所說那般,始終保持着一顆清醒的頭腦,對於大漢帝國而言,自然是好事。

但這,確實很難,嘴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又豈只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情,人都是有些懈怠之心的,連劉皇帝自己都說不準什麼時候自己的惰性會徹底爆發。

“陛下,臣以爲,待班師還朝,可以籌備封禪事宜了!”李業眉開眼笑的,恭敬向劉皇帝道:“陛下乃聖人降世,天命雄主,功德至尊,今大業已成,該當聚天下生民之願,登泰山之巔,設壇祭天,碑刻述功,以彰威德......”

李業這話一出,頓時引得身邊的幾名臣僚附和。當然,這也切中了劉皇帝的心思,撓到了他心裡癢癢處。

幾年前,就有官民請奏封禪事,羣情洶涌,被劉皇帝幾經猶豫詔止,以金甌有缺,河山未能盡復,天下未能康定。但劉皇帝,確實很心動。

進入開寶時代,劉皇帝給自己定下了兩大目標,其一滅遼,經過此番開寶北伐,已經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其二,打造開寶盛世,經過七八年的經營沉澱,同樣初具其象。盛世也分種類,有漢武帝軍功之強,有唐玄宗天寶之盛,而劉皇帝想要成就的,是文武並舉。

而這兩個目標的實現,蓋棺定論,最好的總結,無過於封禪大典禮了。因此,當李業等人再度提起,劉皇帝有有些心癢了。

不過,腦中念頭起伏斷續,表面上,劉皇帝還是很剋制的,輕聲道:“北伐至此,軍民疲敝,將士需要休整,百姓需要安定,眼下大漢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大費周章地舉行封禪。此事不急,朕有的是時間......”

話雖如此,但誰都能聽出,劉皇帝意動了,至少沒有像過去那般明確拒絕,時間而已。李業則動了心思,回京之後,得找一干志同道合的學士鴻儒,對封禪再上上心了。

具體啓動需要時間,但對於典禮的流程、禮儀等細節問題,可以早做研究準備了。最好,能夠謀得封禪禮儀大臣的位置,這可是數百年才能一次的大典,彌足珍貴,皇帝固然是主角,但天子光輝籠罩之下,誰青史留名更加響亮,卻是需要多努力的......

劉皇帝再是目光如炬,卻也難以完全看透人心,哪裡想得到,他這個舅舅,心思已經飄得那麼遠。

“傳詔,犒賞三軍!另外,召集有功將士,朕要親自宴請他們,以酬功勞!”回到御營,劉皇帝直接吩咐着。

“是!”李業受命去操持慶功宴了。

“官家,九原侯自雲中北來,請求覲見!”還沒好好感受御帳內的暖和,喦脫便來稟報。

對此,劉皇帝付以極大的喜悅與熱情,當即吩咐召見。見到滿面風霜的老將,劉皇帝一臉和善的笑容,紆尊降貴,親自扶起他,緊握其手,感慨道:“老將軍不必多禮!不辭勞苦,奉命危急,如老將軍者,是爲國之柱石啊!”

甫一見面,便是得到劉皇帝一通的褒獎,李萬超榮幸之餘,也連忙謙辭:“陛下過譽了!臣北上雲中,未發一矢,未斬一敵,實不敢居功。大破遼軍,還是將士們忘死而戰、搏命拼殺的結果,臣只不過一冬烘老朽,守城老卒,無功可表......”

“老將軍謙虛了!”劉皇帝哈哈一笑,拉着其入座,道:“若無老將軍統帥運籌,豈有反擊戰略,若無老將軍沉心守城,田康大軍,豈能沒有後顧之憂追殺遼軍!你的功勞,毋庸置疑,也無需謙辭!”

聽劉皇帝這麼說,李萬超心頭自然熱切,看着笑容滿面的劉皇帝,拱手鄭重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以此衰朽之軀,別無功業之心,更不求封賞,能爲大漢略盡綿薄之力,足慰餘生!”

見他這副認真的模樣,劉皇帝似乎也頗有感觸,動情地道:“老將軍肺腑之言,朕深受感動啊!”

終於放開拉着李萬超的手,劉皇帝溫和道:“老將軍來得正巧,朕方下令,犒賞全軍,宴請有功將校,想來,若無老將在席,豈能完美?”

聞之,李萬超也笑應道:“老臣腹內正空,看來,是趕上一頓盛筵了!”

“盛筵談不上,條件簡陋,只能酒肉管飽!”劉皇帝完全沒架子地說道:“待班師還朝,老將軍當與朕還京,到了京城,大殿之上,美食珍饈,應有盡有!”

“那臣提前謝過陛下了!”

“陛下,聽說田重進重傷?”君臣二人寒暄一陣,李萬超主動問道。

“放心,已然救治過來了,正在營中休養!”

“這是個將才啊,此番破遼之功,一在田重進冒死追擊,二在康保裔拼死阻截,這二者,皆不易啊!”李萬超感慨着,同時替田重進請功:“反擊策略,也來自於田重進!”

看得出來,李萬超很欣賞此人,劉皇帝笑了笑:“朕都知道!”

想了想,道:“老將軍若不覺辛苦,我們這便前去探望一下我們的功勳大將?”

李萬超既爲田重進進言,劉皇帝就乾脆再多賣其一些面子,對此,李萬超自然樂意之至。

當夜,劉皇帝於白水濼漢營,大犒將士,三軍皆喜,入夜方休。

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83章 降將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41章 雌威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16章 尾聲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11章 動心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96章 反響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2章 薨逝這纔是感言第84章 滅佛伊始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77章 耶律妃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64章 邊事不寧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73章 西北隱患第68章 婚宴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1章 進軍令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45章 了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57章 鄭州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26章 問罪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78章 會獵第309章 衡釀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80章 過鄴都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46章 底層第133章 面聖第345章 剝削者第146章 黃羊平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75章 血戰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95章 效果已顯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92章 劉銖案第184章 教訓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31章 泰來樓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5章 靖江軍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73章 解決第304章 楚州第348章 老皇帝第9章 新官上任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67章 遺表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09章 衡釀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331章 泰來樓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