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

bookmark

“乾祐北伐,大漢收取燕山,置地山陽,使契丹不敢南顧長城;此番開寶北伐,自東以西,連奏凱歌,山陽一戰,遼軍再度倉皇北遁逃,自今以後,胡人不敢再南下陰山牧馬了!

陰山以南,長城內外,將徹底化爲我大漢疆土,諸族部民亦將成爲大漢從屬,徹底歸化,爲陛下臣民,山陽之名方副其實!”張雍情緒略顯激昂,言語之中不乏對劉皇帝的褒美與崇敬。

如今的大漢帝國,論佔地之廣,人口之多,雖還比不上巔峰大唐,但比之初唐,是顯然要蓋過的,劉皇帝過去所推崇的貞觀之治,也早就不是目標了,近些年來,更是少有提及。

漢唐雄風,已然重振,坐擁江山萬里,而論及對屬地的掌控能力,毫不避諱地講,也勝過大唐,至於軍力之強,更是全方位地蓋過前代。

作爲這一系列輝煌成績的締造者,劉皇帝也擔得其任何讚譽,臣下的崇敬與吹捧,也是理所應當的。

雖然心頭得意,但或許是爲了顯示他這個皇帝獨具的格局與器量,劉皇帝表現得有些淡然,意態之間流露出的,反而是惆悵,彷彿對建立這樣一個大帝國付出的代價感到後悔,冷靜地指出:“二十餘載南征北戰,雖有所建樹,但朕卻越發如履薄冰了,你們也常勸朕,國之大,好戰必亡!

如今,打下如此遼闊的疆域,豐功偉績,古今罕見,但朕,卻愈覺高處不勝寒啊!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這般龐大的帝國,如何守護,如何治理,如何發展,這纔是接下來對朕、對大漢官員將士的考驗!”

“陛下所言,發人深省,實爲濟世之言,滿朝文武,都當用心研習體會,遵聖訓而爲政啊!”李業開啓吹捧模式。

不過,李業舔得仍舊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劉皇帝仍然只是微微一笑。當然,若劉皇帝能夠心口如一,如其嘴上所說那般,始終保持着一顆清醒的頭腦,對於大漢帝國而言,自然是好事。

但這,確實很難,嘴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又豈只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情,人都是有些懈怠之心的,連劉皇帝自己都說不準什麼時候自己的惰性會徹底爆發。

“陛下,臣以爲,待班師還朝,可以籌備封禪事宜了!”李業眉開眼笑的,恭敬向劉皇帝道:“陛下乃聖人降世,天命雄主,功德至尊,今大業已成,該當聚天下生民之願,登泰山之巔,設壇祭天,碑刻述功,以彰威德......”

李業這話一出,頓時引得身邊的幾名臣僚附和。當然,這也切中了劉皇帝的心思,撓到了他心裡癢癢處。

幾年前,就有官民請奏封禪事,羣情洶涌,被劉皇帝幾經猶豫詔止,以金甌有缺,河山未能盡復,天下未能康定。但劉皇帝,確實很心動。

進入開寶時代,劉皇帝給自己定下了兩大目標,其一滅遼,經過此番開寶北伐,已經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其二,打造開寶盛世,經過七八年的經營沉澱,同樣初具其象。盛世也分種類,有漢武帝軍功之強,有唐玄宗天寶之盛,而劉皇帝想要成就的,是文武並舉。

而這兩個目標的實現,蓋棺定論,最好的總結,無過於封禪大典禮了。因此,當李業等人再度提起,劉皇帝有有些心癢了。

不過,腦中念頭起伏斷續,表面上,劉皇帝還是很剋制的,輕聲道:“北伐至此,軍民疲敝,將士需要休整,百姓需要安定,眼下大漢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大費周章地舉行封禪。此事不急,朕有的是時間......”

話雖如此,但誰都能聽出,劉皇帝意動了,至少沒有像過去那般明確拒絕,時間而已。李業則動了心思,回京之後,得找一干志同道合的學士鴻儒,對封禪再上上心了。

具體啓動需要時間,但對於典禮的流程、禮儀等細節問題,可以早做研究準備了。最好,能夠謀得封禪禮儀大臣的位置,這可是數百年才能一次的大典,彌足珍貴,皇帝固然是主角,但天子光輝籠罩之下,誰青史留名更加響亮,卻是需要多努力的......

劉皇帝再是目光如炬,卻也難以完全看透人心,哪裡想得到,他這個舅舅,心思已經飄得那麼遠。

“傳詔,犒賞三軍!另外,召集有功將士,朕要親自宴請他們,以酬功勞!”回到御營,劉皇帝直接吩咐着。

“是!”李業受命去操持慶功宴了。

“官家,九原侯自雲中北來,請求覲見!”還沒好好感受御帳內的暖和,喦脫便來稟報。

對此,劉皇帝付以極大的喜悅與熱情,當即吩咐召見。見到滿面風霜的老將,劉皇帝一臉和善的笑容,紆尊降貴,親自扶起他,緊握其手,感慨道:“老將軍不必多禮!不辭勞苦,奉命危急,如老將軍者,是爲國之柱石啊!”

甫一見面,便是得到劉皇帝一通的褒獎,李萬超榮幸之餘,也連忙謙辭:“陛下過譽了!臣北上雲中,未發一矢,未斬一敵,實不敢居功。大破遼軍,還是將士們忘死而戰、搏命拼殺的結果,臣只不過一冬烘老朽,守城老卒,無功可表......”

“老將軍謙虛了!”劉皇帝哈哈一笑,拉着其入座,道:“若無老將軍統帥運籌,豈有反擊戰略,若無老將軍沉心守城,田康大軍,豈能沒有後顧之憂追殺遼軍!你的功勞,毋庸置疑,也無需謙辭!”

聽劉皇帝這麼說,李萬超心頭自然熱切,看着笑容滿面的劉皇帝,拱手鄭重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以此衰朽之軀,別無功業之心,更不求封賞,能爲大漢略盡綿薄之力,足慰餘生!”

見他這副認真的模樣,劉皇帝似乎也頗有感觸,動情地道:“老將軍肺腑之言,朕深受感動啊!”

終於放開拉着李萬超的手,劉皇帝溫和道:“老將軍來得正巧,朕方下令,犒賞全軍,宴請有功將校,想來,若無老將在席,豈能完美?”

聞之,李萬超也笑應道:“老臣腹內正空,看來,是趕上一頓盛筵了!”

“盛筵談不上,條件簡陋,只能酒肉管飽!”劉皇帝完全沒架子地說道:“待班師還朝,老將軍當與朕還京,到了京城,大殿之上,美食珍饈,應有盡有!”

“那臣提前謝過陛下了!”

“陛下,聽說田重進重傷?”君臣二人寒暄一陣,李萬超主動問道。

“放心,已然救治過來了,正在營中休養!”

“這是個將才啊,此番破遼之功,一在田重進冒死追擊,二在康保裔拼死阻截,這二者,皆不易啊!”李萬超感慨着,同時替田重進請功:“反擊策略,也來自於田重進!”

看得出來,李萬超很欣賞此人,劉皇帝笑了笑:“朕都知道!”

想了想,道:“老將軍若不覺辛苦,我們這便前去探望一下我們的功勳大將?”

李萬超既爲田重進進言,劉皇帝就乾脆再多賣其一些面子,對此,李萬超自然樂意之至。

當夜,劉皇帝於白水濼漢營,大犒將士,三軍皆喜,入夜方休。

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66章 朕要親征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95章 難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7章 鼓譟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89章 談話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3章 老臣凋零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33章 面聖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46章 底層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章 春闈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88章 童謠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41章 向錢看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64章 孺魏王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407章 麻煩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50章 喜訊第295章 難第9章 鳳翔戰況第112章 整風第455章 見聞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27章 不允第121章 大朝第13章 相敬如賓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章 乾祐滅佛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9章 請纓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488章 真實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84章 教訓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21章 登乾元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37章 整編事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375章 少林寺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52章 聽政3第286章 宗室第182章 邢州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