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

bookmark

開寶八年十月中旬,時隔一年多,劉皇帝再度駕臨塞北白水濼,這是他自己都沒有料想到的。這些年,他雖然屢次出巡,足跡遍及東西南北,堪稱勞模,但對於龐大的大漢帝國而言,大部分地方,去過一次,或許就是數年乃至十數年纔有再度光顧的可能。

因此,對塞北的這片湖泊而言,能夠在一年出頭的時間裡,連續得到皇帝駕幸,或許將來會成爲一片“福地”。

當然,這本身就稱得上一塊寶地,白水濼乃是漠南最大的淡水湖,水草豐美,漁牧旺盛,在草原上實屬物華天寶之地。

不過,比起去年,再臨白水濼,劉皇帝見到的自是一番不一樣的風景。風蕭水寒,蘆葦枯敗,湖中也不復翔集的水鳥,水上更無捕撈的行船,整個一片冷清蕭索。

不只是因爲氣候時節,更在於這場漢遼戰爭的破壞。來自東亞兩大帝國的激烈碰撞,受到傷害最深的,還得屬這些漢遼邊境的草場、城鎮、農牧百姓。

遼軍大舉破關南下,固然侵掠甚多,給大漢山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前後持續的時間還不算長,漢軍的反擊也足夠有力,因此最終的破壞,還是有限的。

至少,保住了大部分的百姓,除了被破的兩座縣城以及未能脫逃罹難的百姓外,大部分被收容到城邑與躲避深山的人,都得以保全。

軍隊之外,山陽人口的損失,實際不到一萬人,只要人還在,就還有希望,就還能復歸田舍,重建家園。當然,對於地廣人稀的山陽道而言,每個人的價值都遠高於內地州縣,一萬人口的損失,也不能說不嚴重。

而相比于山陽道,真正慘遭兵燹的,還得屬這偌大的塞北漠南。以白水濼爲中心的這片盆地草原,歸屬原本就有爭議,那是第一次北伐之後的遺留問題,這片寶地,遼國不願放棄,大漢也要籍此交通草原、衛護邊塞。

於是,十多年來,都是雙方各自經營,十年生聚,作爲過去漢遼之間最大的交流窗口,其發展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漢遼官府、胡漢牧民、八方商賈,共同催生了此地的繁榮,哪怕到開寶八年初,生活在這片區域的漢遼雙方部民人口,便有近二十萬衆。

不過,隨着漢軍北伐,戰端開啓之後,所有的繁榮都如雲煙飄散,從劉廷翰率漢騎第一次北上開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雙方的軍隊就像兩把犁鋤,反覆犁翻此地。原本生存在這片草原的部民人口,不是逃了,就是死於戰亂。

初時,漢軍前出,遼軍不敢深入南下,倒也守護了一批泊南的漢民。但耶律賢率大軍南下,則是最後一輪的破壞,燒殺搶掠,寸草不留。

當戰爭結束,留下的,也只剩下一地蕭條,滿目瘡痍,天地因之更加曠遠寂寥,呼嘯的北風,也彷彿訴說着無限淒涼。

大漢官民在這片土地上辛苦建立的最大城鎮白水鎮,自然沒能倖免,劉皇帝去年在與耶律璟會面之時,還在鎮中住過,如今,也只餘一片瓦礫廢墟了。

帶着隨衆在白水鎮廢墟中走了一圈,離開時,鞋袍已滿是塵埃,最終,劉皇帝也只是輕輕地嘆息了一句:“可惜了!”

見劉皇帝心情不佳,自幽州前來伴駕的宰相李業不由開口道:“陛下,今大破遼軍,漠南將盡爲大漢所有,一鎮雖毀,但假以時日,大漢必可再建一座、十座城鎮!”

“十年方興起一鎮,然毀之只需旦夕!”劉皇帝發表着破壞容易建設難的感慨,看向李業:“這一窮二白,重建可非易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能臣率領吏民!李處耘病重,已難堪其負,朕看舅舅似乎有意,不如就擔當此任,把山陽及漠南的重建任務扛起來?”

一聽此言,李業那張精明的臉頓時露出苦相,他也就說說,想要寬劉皇帝心罷了。好好的宰相,政事堂二把手不當,何苦來這北疆受累?

要知道,李業的仕途中,待過最窮僻的地方,也就是關內原州了,若是早年也就罷了,如今?到李業如今的職位地位,也算功成名就,哪裡還需要到山陽來積累正名。

何況,太后已然故去了,要是被下放到山陽的,且不提幹得如何,需要付出多少辛苦,今後再想回朝廷,那得廢多大心思?

因此,根本就不用廢腦筋做選擇,眼珠子轉悠了兩圈,李業有話說了,拱手陪笑:“陛下,這重建興復,養聚致安,朝中比臣擅長的不可勝數。臣以爲,若要從朝中派遣大臣,宋相纔是最合適的人選,他的理政治民才幹,人所共知,他乃第一任山陽牧守,也熟悉當地事務。

當初山陽百廢待興,一片破敗,不過數年,便見成效,如今,再治山陽,想來也更得心應手,除宋相外,臣也想不出還有誰更適合!”

發完此言,李業都想默默給自己點個讚了,他在中樞,上頭有個聖眷正隆、處事強幹的趙普壓着,下邊有一干面服心不服他的部司朝臣,宋琪那老頑固更經常給他添堵。

若是能趁機把宋琪給排擠出朝廷,那不只解決了當下之尷尬,還能籍此再度樹立他李國舅、李相公的權威,就像當年在刑部尚書任上,炮製的那些貪官污吏、不法勳貴。

“陛下以爲如何?”擡眼,觀察着劉皇帝的反應,卻從劉皇帝的眼中看出了少許玩味,這就使得李業的尷尬加重了。

“宋琪確實合適!”微微一笑,劉皇帝表示道,沒有就此事繼續聊下去。

當然,劉皇帝也的確沒有讓李業就任山陽的意思,無他原因,李業不是這塊料,讓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些守成的工作,或許還行,像這種需要艱苦樸素、負重受累的開拓建設工作,他不行。再者,山陽這邊,是真正的邊地,不只要有治政安民理財的能力,對軍事、戍防以及民族事務也需要熟悉。

至於眼神中的流露出來的那抹玩味,也正在於劉皇帝看出了李業的心思,他與宋琪之間的不對付,劉皇帝心裡很清楚。

李業這個宰相,要說能力,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些許精明也基本用在爭權奪利、逞強耍威上了。但他是皇親國戚,更重要的,很知道討好自己,知道該跟着誰走,在劉皇帝下放權力與政事堂的情況下,李業就是劉皇帝放在政事堂的一顆重要棋子。

“戰果戰損,盤點出來了嗎?”往白水泊畔的營地而去,劉皇帝問學士張雍。

此時,沿着白水濼岸,是一片巨龐大的連營,參與山陽之戰的各路兵馬都聚集在此休整,很是壯觀。

“經各軍上報,將吏覈實,此戰,我軍一共擊破遼軍五萬餘衆,陣斬兩萬有餘,俘虜一萬三千餘人,戰馬繳獲近兩萬匹,其餘牲畜、財貨,仍未計其數,另有軍器數萬柄具。

由於追擊中的苦戰,我軍將士傷亡也不小,陣亡、失蹤以及輕重傷,諸軍加起來,也有兩萬一千三百五十人。其中,以北追的田重進軍以及阻截的康保裔軍,傷亡最爲慘重。田重進將軍,身被七創,至今方纔自昏迷中甦醒......”

比起遼軍的重創,漢軍的戰損,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畢竟這場戰役,漢軍並沒有絕對性的優勢,只是拼搶得一定的先機,而遼軍也給機會,其中血戰頗多。

“每一場戰爭,每一場勝利,背後都浸透着大漢將士的鮮血啊!”不過,劉皇帝還是感慨了一句,只是比起當初,是越發不走心了,說這話時,表情並沒顯得有太多的觸動。

“傷兵療治,善後事宜,一定要做好!”劉皇帝交代一句。

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1章 進軍令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68章 榮寵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64章 監國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18章 棉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65章 制舉進展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86章 賜死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74章 補漏匠第204章 解決第345章 剝削者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6章 誘惑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6章 西面來人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58章 善後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309章 衡釀第98章 追捕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91章 暗箭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47章 視察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章 父母兄弟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25章 頌公亭第67章 遺表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40章 家宴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65章 “教匪”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98章 軍心可用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12章 兄弟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4章 太后相召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681章 陸海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