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盛夏之至,也代表着劉皇帝又要度過一段堪稱煎熬的時光了,隨着年歲的增長,他似乎越發地忌寒諱熱了。

當然,洛陽這邊的氣候,還是比較舒適,問題出在劉皇帝自己的習性身上。不過,比起每個寒冬的痛苦,炎夏反倒不算什麼了,他這雙老寒腿,已成痼疾,哪怕在這盛夏,也注意冰塊的使用解暑,以免寒氣侵體。

宮苑之內,滿目夏季繁盛之景,碧湖之畔,清風拂柳,枝條搖曳,似乎在抗拒逐漸炎熱起來的天氣。

建立在湖上的澄心亭內,劉皇帝一身簡單的裝扮,輕便的素錦常服顯得十分鬆弛,沒戴帽冠,頭髮只用一根玉笄扎着,整個人處在一種閒適的氛圍之中。

喦脫親自端着一罐魚糧侍候在旁,劉皇帝不時抓上一把,灑向水中。亭下的湖面中,各色游魚攢動,不時還有越出水面的,一派活潑的景象。

“爺爺,魚跳出來了!”跟在劉皇帝身邊的,還有一個小童,劉皇帝長孫劉文淵,見到涌動魚羣,把着欄杆,格外興奮。

“有人餵食,自然樂此不疲!”劉皇帝微微一笑。

劉文淵是秦公劉煦的長子,生於開寶四年,如今已然快五歲了,由於隔代親的緣故,又是第一個皇孫,自然頗受寵愛,時不時地就會被召入宮中,一敘天倫。

小皇孫的注意力,顯然被跳躍的魚羣吸引了,劉皇帝慢條斯理地餵食,看得心裡癢癢的,轉過身,抓着喦脫的袍子,墊着腳要去拿他中的魚料罐。

喦脫見狀,膝蓋一軟,趕忙配合着蹲下。手小無力,抓不了太多,還漏了一地,對着亭外撒出去,大部分都撒在了亭內,不過劉文淵卻樂呵呵的,黝黑明亮的眼睛盯着湖面,雀躍不已,小童的樂趣就是這麼簡單。

劉皇帝也被感染了一般,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目光也盯着腳下爭食的魚羣,逐漸變得深邃起來。在他眼中,這些游魚,就像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只有投點食,給點誘惑,便爭相躍出水面,格外積極,爭權奪利,顯示存在感......

“中樞及各部司,還那般議論紛紛,甚囂塵上嗎?”良久,劉皇帝摸了摸長孫的腦袋,留喦脫陪他玩,自己回身坐到亭中的石凳上,問侍立在一旁劉煦。

劉煦的職位又調動了,從去歲中開始,就擔任中書侍郎,政事堂行走,協理國務。此時聞問,當即應道:“自您降詔申飭之後,朝中一片噤然,風氣大改,各部司臣僚們都各守本職,踏實做事!”

“哼!朕還得表揚他們嗎?”劉皇帝淡淡地嗤笑一聲:“有些人,就是嘴裡喊着爲國分憂,實則暗藏機心,前方將士在流血犧牲,他們在朝中鼓譟生事,人心如饕餮啊......”

聽着劉皇帝這誅心之言,劉煦臉色微緊,打量了一下劉皇帝那漠然的表情,略作躊躇,終是沒有接這話。

所幸,劉皇帝也沒有過於糾結此事,而是表情嚴肅地說道:“此番北伐,動用人丁逾百萬,春耕已然耽誤不少,快夏收了,朝廷這邊,要做好應對!前方兵事雖急,後方農事更不得放鬆!”

談及公事,劉煦頓時展現出一股幹練之風,這些年,他也是累職多方,擔任了不少實職,幹了不少實事,積累眼光閱歷的同時,辦事的能力確實是鍛煉出來了。

“此事,政事堂已有準備,趙相簽發了一道制令,嚴厲督促各地官府,組織人力、畜力,做好夏季收割及夏稅收取之事!”劉煦答道。

看了劉皇帝一眼,見他不爲所動,又繼續道:“此番動兵,徵役最重者,乃是燕山、河北、河東、河南四道,集中在北方道州,京畿及南方道州影響不大,能夠保持有序生產!西北地區,人丁略少,不過畜力豐富,兼將士遠征,脫離後方作戰,對於輜重供饋贈要求不大!”

劉皇帝點了點頭,嘆道:“還得是東路軍,前線四十餘萬人,那纔是吞噬人物財力的巨獸啊!”

劉煦道:“得益於漕渠通暢,漕運成熟,比起前次北伐,此番實際徵役的民夫數量,是有所降低的。隨着大量的軍需北輸,屯於北方諸倉場、港口,基本滿足大軍半載之耗用,對於運河及陸路轉運人力的需求也大減。

轉運使張美已適度的削減人手,放還民夫,如今北方各路軍只留下越三十萬丁壯,用於軍前力及糧械轉運輸送。

另外,此番北伐,大量動用海船水運,軍糧方面,如今已有半數通過海路自江浙直接北運,沿海州縣已然奉命徵調了五萬多漁民、百姓,彌補運輸水手之不足,保障海運暢通,這極大地緩解了陸上轉運困難。

根據張美預測,待到突破敵關,徹底打進遼東,保障遼河水運安全之後,還可繼續增加海運份額,進一步降低對陸路轉運的依賴......”

聽完劉煦的彙報,劉皇帝臉上終於露出了一抹笑容,畢竟對於海船海運的發展,是劉皇帝有點強行推動發展了,朝廷官府在此前投入了大量財力,如今爲大軍作戰提供了肉眼可見的便利,面對這種收穫與成果,自然難免動道心。

想了想,劉皇帝又忍不住往關鍵處想,說:“錦州、耀州,這二城已成兩道強力的枷鎖,束縛着我軍的進展,不知何時才能打破啊!”

劉煦默然,考慮到劉皇帝的心情,還是開口勸慰道:“如今大軍寇城,有如泰山壓卵,遼軍抵禦雖堅,不過負隅頑抗罷了......”

“朕不用你安慰!”聽其言,劉皇帝伸手打斷他,很快便調整過來,轉變話題問:“戰事進展至今,西京的糧價如何了?”

劉煦當即答道:“戰爭時期,各項物產優先供給前線將士,西京難免受到影響,糧油麪鹽瓜果蔬菜等價格都有所上浮,如今鬥米已上升至於17錢了!不過,西京官倉府廩所儲,仍有米、粟、麥等糧計三百萬石,隨時可以調用!

北方的儲糧,主要支持北伐,但這兩個月,來自江浙、兩湖的糧食,大量運抵兩京,糧商熱情高漲。

這幾年,少有災害,再兼水利溝渠建設,東南地區大量豐收,淮南在引進佔城稻後畝產也有巨大提升,兩湖地區所產,也進一步提升。因此,在糧食上困難不大!”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再樸實不過的道理了!”劉皇帝道:“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讓大漢的百姓餓肚子啊!”

百姓吃不飽肚子,是要造反的!

“您說得是!”劉煦應道。

以洛陽如今常年保持的過百萬人口,每歲官民在糧食一項上消耗,在八百萬石左右,當然其中包括官吏、軍隊俸糧的發放。

而比一次北伐其中一個明顯的進步就是,不用從京城儲糧中調運,支持前線作戰。從兩京北輸的,更多是帳篷、武器、火藥、工具等作戰物資。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的劉煦,劉皇帝也露出了一抹讚賞的笑意,誇獎道:“你是越發地幹練了,尤其在大局觀上,很有進步,這些年經受的鍛鍊,效果顯著啊!”

面對劉皇帝的讚揚,劉煦保持着謙遜的風格,拱手道:“多仰賴爹您的教誨與培養,我需要學的,還有很多!”

“不驕不躁,很好!”劉皇帝頷首。

想了想,劉皇帝道:“我打算出巡,光看你們的奏疏,聽你們的彙報,還得親眼去看看,你就負責安排出巡事宜吧!”

聞言,劉煦面容下意識地肅穆起來,拱手請示道:“不知巡狩何地?”

“先去河北,在東至大海,到登、萊看看,之後,再看情況吧!”劉皇帝這麼道。

“何時出巡?不知隨駕人員如何安排?”劉煦再問。

“天氣越來越熱了,等秋涼之後吧,你先做好前期的準備!大臣不多帶,趙普、宋琪留京,繼續主持國政,政事堂李業隨駕,樞密院曹彬,行營都部署,就由***擔任吧,其他僚吏看着安排,另外,八歲以上皇子、公主都隨駕!”劉皇帝簡單地吩咐道。

“是!”

以劉煦對劉皇帝的瞭解,顯然,針對的還是北伐,別看面上一臉淡然,心中還是格外關切的。而時間定在入秋之後,對於北伐戰事,或許真沒有速定的期待了。

得了令,劉煦恭敬告退了,劉皇帝呢,則繼續召來孫兒調戲着。他才四十歲,孫子都能跑能跳了......

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75章 在滑州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32章 做媒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69章 禍事了第334章 交待第35章 東歸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28章 默認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720章 靜默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56章 遺澤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91章 王峻驕狂第33章 真正目的第67章 宿州一線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17章 潑冷水第375章 少林寺第147章 許州事了(2)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章 屯務廢改第98章 溫柔鄉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4章 夏州降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53章 楊城大捷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7章 小張探花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8章 棉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96章 言官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83章 南巡第94章 善後第5章 王樸走了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444章 揣測者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5章 名單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79章 長教訓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77章 小賢王第381章 功臣閣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18章 棉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