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難免異議

bookmark

“耶律賢繼位後,有什麼舉措?”沉吟良久,劉皇帝發問。

李崇矩稟道:“封賞功臣貴族之後,除分遣使者,派往州縣、邊關、部卒,告以新君繼之事以外,並未大動干戈,遼廷上下依舊。

遼主第一道明詔,便是改元保寧,羣臣上尊號天贊皇帝,尊耶律璟皇后蕭氏爲皇太后,移居隆慶宮。同時,以遼國屢受帝位繼承之亂,以致國政不寧,人心難安,遼主與宗室、大臣盟誓,爲保長治久安,正式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聽李崇矩一番彙報,劉皇帝沉凝的表情終於釋然,臉上露出少許的笑容:“看見了吧,這遼國新主,雖然年輕,但手腕很是老辣啊!從其舉措來看,深知時局關鍵所在,意在穩固朝政人心。倘若讓此人坐穩了皇帝之位,或許遼國會比耶律璟在位時,要更加難對付!”

“陛下,耶律賢此人,實在有些一鳴驚人啊!”李崇矩道:“從其繼位前後的表現來看,確實不可小覷啊!”

“嗯!”劉皇帝應了一聲,手摩擦着拇指上的玉韘,再度陷入了沉吟。

見狀,李崇矩等了一會兒,方纔請示道:“陛下,據報遼上京內外已然加強了控制,武德司下屬密探在此番的頻繁刺探中,也損失了大量人手,其局勢漸安,關於散播流言,亂其局面的行動,是否繼續?”

“繼續!當然要繼續!”劉皇帝當即反應道,瞥了李崇矩一眼,又沉聲道:“這等手段,對遼國而言,是否起不了大用,收效堪憂?”

聞問,李崇矩稍顯保守地答道:“臣當督促下屬,盡力而爲!”

劉皇帝點着頭,顯然明白了過來,擺了擺手,嘆道:“流言能傷人,但想要殺人,還欠缺不少條件了,至於要亂遼,怕是更不能抱有希望了!”

眼珠子轉悠了幾圈,劉皇帝擡指道:“武德司這些年,對遼國內部部族、女真、室韋等蠻族,秘密聯絡了不少吧!”

“得陛下之命,一直保持往來聯繫!”

“好,用得着了,派人攜帶朝廷的封賞詔書前往,告之以遼帝位更替的情況,示之以機會,把他們都發動起來,配合大漢行動!”劉皇帝指示道。

“是!”

“你退下吧,讓朕再琢磨琢磨!”整個人放鬆下來,劉皇帝吩咐道。

“臣告退!”

鑾駕內安靜了下來,和煦的春光仍舊不知疲倦地闖入,映在他臉上,更顯陰晴不定,顯然,遼國傳來的情況,讓他有些失望,甚至沒能達到他的基本期望。

耶律賢的上位,並沒有過於超出劉皇帝的意料,但是,這個過程,讓他十分失望,顯然,指望遼國因爲帝位的傳承再出現一場激烈血腥內部震盪,給大漢贏得一個更加有利的北伐時機,是不可能的了。

最終,還得靠硬實力!

雖然劉皇帝從沒有覺得北伐遼國能夠輕鬆愉快地進展並實現,但遼國的局勢變化,還是讓他感到不爽,甚至是警惕。

耶律賢上位,雖然還沒有具體的爲政治國舉措,但是仍舊讓劉皇帝有了些聯想。他想到了自己當年繼位時的情況,雖然無法完全類比,但那耶律賢的表現就是讓劉皇帝覺得和自己相像,並且因此生出一種厭惡的感覺......

“到哪裡了?”鑾駕隊伍仍舊持續東進,些許的顛簸,令劉皇帝生出些緊迫感,突然問道。

“回官家,已過延禧驛!”喦脫稟道。

“傳旨,加快速度,日落之前,要抵達西京!”劉皇帝語氣不容置疑。

“是!”

......

仲春的洛陽城,風和日麗,沉浸在一片美好安定的氣氛之中,士民們勞碌着也滿足着,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都愜意地享受着這太平的世道。

洛陽內外,大量的名勝古蹟,活躍着郊遊踏青的身影;西京市內,一大批新鮮的時令瓜果蔬菜,也陸續上市;更有來自四方的商賈,帶來全國各地的土產以及商品,供京城的士民選購......

人人都忙碌着自己的生意活計,似乎連皇帝將回京的消息都顧不上了,在這片美輪美奐的盛世浮華下,很多人都沒意識到,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已然在醞釀了。

皇城,政事堂。

作爲劉皇帝出巡期間,大漢最高的權力機構,全國的政令都由此決策發出,權威也日益隆重。皇帝雖然不在,但當值的官吏們,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沒辦法,宰相趙普也是個強勢人物,也正忙着出政績,人浮於事的情況,更是嚴厲禁絕的。

端坐在寬大的公案後,趙普一如既往,仔細審閱、批覆着諸部司衙上呈的奏章,每一筆一劃,一字一句,都釋放着權力的魅力,讓人不禁沉醉。這批覆的不只是奏章,更是天下......

時至如今,年僅四十八歲的趙普,可以宣佈他迎來了事業的巔峰,實現了自己的志向,秉執大權,宰輔天下。

風光自然是風光的,去歲他生日,雖然已經刻意低調,不願大操大辦,但慶生當日,聞訊而來的貴族、官吏們仍舊濟濟一堂,幾乎把他家門檻踏破。

禮物更是堆滿了前庭,搞得他有些心驚但顫的,還是劉皇帝派秦國公劉煦親自上門賀壽,給他站臺,這才稍微安心。

趙普是個聰明人,因此,他心裡深切地知道,自己的地位與權力來源於誰,哪怕喜悅,哪怕得意,但在爲政處事上,始終把握着分寸,並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趙相!”尚書右僕射宋琪捧着一堆奏表入內,喚了斂容沉思的趙普一聲。

擡首,看到是宋琪,趙普放下筆,臉上露出一道親和的笑容,道:“宋相請坐!”

趙普與宋琪,乃是同輩人,境遇上也多有相似,都起於地方,早年也都屬於藩屬,但是在同居政事堂,分宰相權的情況下,關係卻是不冷不熱的,甚至屢有異議。

尤其是在邊事問題上,宋琪起於北邊,對北面遼國以及諸部族情況的瞭解要深入得多,趙普呢,有在西南的經歷,也自認知邊,但是在見解上,難免有衝突。

而隨着劉皇帝那邊詔令的下達,兩個宰相在北伐事務上的態度,又有分歧了......

“兵部潘尚書奏請撥款,額外打造軍械!”宋琪坐下,拿最緊要的一件事說。

聞之,趙普一臉雲淡風輕,應道:“北伐籌備,軍械物資打造及轉運,是最基礎的事情,若名目清晰,沒有疑問,照允即可!”

宋琪見狀,嘆息了口氣,道:“趙相真的覺得,如此急於北伐,合適嗎?”

事實上,從宋琪的表情,趙普就知道他想說什麼了,因此,淡淡一笑:“遼舊主遇弒,新舊交替,人心動盪,朝野混亂,這乃是十載難遇之良機,豈能放過?”

聞言,宋琪卻忍不住搖了搖頭,道:“契丹立國數十年,根基已深,沒有那般容易陷入混亂,如今北方局勢不明,貿然出擊,倉促北伐,我並不認爲能夠輕易破之!若失之謹慎,只怕給大漢造成損失!”

見宋琪又拿出老一套的說辭,趙普仍舊是一副淡定的模樣,看着他說道:“我知宋相在邊多年,深知邊事,然而,對遼事務,陛下又豈是陌生?今遼國發生如此變故,如若遲疑,痛失良機,日後悔之必晚矣!”

“敵情不明,事起倉促,勝算存疑!”宋琪道:“如今正值春耕,大量徵召民力,必致拋荒,糧食減產。一月之內,做好北伐準備,更是急躁......”

宋琪一邊說,一邊搖着頭,顯得十分憂慮的樣子。見狀,趙普坐得更直了,看着他,道:“宋相憂國憂民之心,在下感佩,然而,陛下詔令已至,我們也唯有切實執行。陛下快還京,我想待陛下還朝,是不會希望只聽到這些推諉之辭的!”

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04章 駕臨歷城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4章 驚陶谷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7章 小張探花第56章 是非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676章 慘重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41章 祭關公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39章 濮州案(2)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16章 不裝了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27章 不允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46章 驕將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99章 出宮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97章 心虛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51章 壽國公第98章 溫柔鄉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44章 揣測者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3章 解決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98章 虞美人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93章 班師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2章 薨逝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80章 春夜第1707章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