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遼國新君

bookmark

由於前半程的耽擱,哪怕過長安後輕裝疾行,等劉皇帝趕回西京時,也已是二月下旬了。不過,在這段時間內,從劉皇帝這邊,驛騎陸續出動,大量的軍事命令向屯駐於北面大漢邊軍傳達而去,爲了抓緊時間,越過了政事堂以及樞密院,由皇帝直接下達命令。

在此事的反應與處置上,其他人不敢說些什麼,倒是太子劉暘,少有地主動向劉皇帝進言,指出其中不妥。

在長安時,父子倆已然做過充分溝通,劉暘也知道劉皇帝北伐主意已定,輕易更改不得,也沒有多言勸阻的意思。他只是提出,北伐大事,需以舉國合力,調動內外力量,更需中樞臣僚緊密配合,方能順利奏效,發揮充分的實力。

因此,越過中樞直接下令,固然求得一個速度,卻也容易在下面引起一些混亂,也會打擊到中樞臣僚們......

不得不說,隨着年齡閱歷、能力見識的增長,在很多事情,劉暘都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想了,並且也開始敢向劉皇帝進言。

就拿此事來說,雖然只是個詔旨傳達的問題,劉皇帝是強勢慣了,且一心撲在北伐大事上,不會顧及那許多,而中樞那邊就算得知皇帝越過他們直接下達詔令,也是不敢多說什麼的。但是,劉暘卻能注意到這些細節,並且主動進言,這便是成長。

看到了這一點,劉皇帝非但沒惱,反而對劉暘表示讚賞。太子這些年的表現,自然一直在劉皇帝眼中的,進步也是一點一滴的,但或許是自己威勢太強了,“慈父”的形象裝都裝不像,使得劉暘壓抑得很,少有主見。

如今,看到他又有了進步,並且敢於向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劉皇帝心裡自然是高興的。作爲儲君,在大政上自然要迎合劉皇帝的想法,追隨他的腳步,但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認識,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當一個木偶,否則時間久了,終將泯然衆人......

當然,這種變化,也確是劉暘的成長,也是心理上的一種成熟。從事太子這個職業十多年了,劉暘的經驗也是在不斷豐富中,就像走鋼絲,要注意平衡,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也是最難的。

在劉皇帝的陰影籠罩下,太積極了不行,消極就更不行;強勢了不行,軟弱則更不行;鋒芒畢露不行,深沉韜晦似乎也不可取......

至少到目前爲止,劉暘表現得確實不錯,已經到劉皇帝不刻意挑錯,就挑不出錯的地步了。比起皇帝,顯然太子要更難做!

採納劉暘的建議後,劉皇帝適時地做出改變,向西京朝堂主要是政事堂以及樞密院兩機構下達了一份詔令,直接告以北伐之志,讓他們全力籌備。而通過中樞進行戰爭動員,一旦開始了,就是堅決徹底了,停下來的可能再度降低。

寬闊的直道上,行營勻速前進,上千大內宿衛嚴密地拱衛着鑾駕,氣氛很嚴肅,哪怕洛陽已近,所有人仍舊默默地保持着趕路的姿態。

明媚的春光不時透過簾幕晃動的縫隙鑽入車內,劉皇帝倚在一張靠枕上邊,打着瞌睡,春暖花開之際,也是犯困的季節。

“官家,武德使求見!”行進間,喦脫在外邊稟報道,聲音很小,似乎怕驚擾到了劉皇帝。

但劉皇帝聞之,卻還是驚醒了,掀開車簾,注意到策馬在御駕外圍的李崇炬,問道:“北面又有新情況了?”

李崇炬點點頭,異常嚴肅地拱手應道:“陛下,遼國新主已立!”

“這麼快!”殘留着的困頓消散一空,劉皇帝難掩詫異,吩咐道:“上車說話!”

說完就卸下了窗簾,李崇炬也很快,登上鑾駕。免了他畢恭畢敬的行禮,劉皇帝讓坐近了,嚴肅地問道:“是誰繼位,耶律必攝,還是耶律賢!”

聞問,一向以沉穩嚴肅示人的李崇炬,此時也不禁露出一種意外的表情,應道:“是耶律賢!本月初五,齊王耶律賢與遼國宗室、貴族、大臣歃血盟誓,於柩前繼位!”

“沒人反對?沒有內鬥?沒出亂子?”劉皇帝一連幾問。

雖然知道劉皇帝的期待,但李崇炬還是搖了搖頭,說道:“耶律賢似乎與遼國上層達成了共識,雖有爭鬥,但終究沒釀成內亂,耶律賢得以平穩繼位!”

“嘶......”劉皇帝忍不住抽了一口氣,毫不掩飾其失望,緊接着眉頭深蹙,急聲問:“有沒有搞清楚,究竟怎麼回事?前兩日,你不是還上報,上京暗流涌動,爭鬥不休,局面爲何會這般快便安定下來?”

劉皇帝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幾分怒意,李崇炬頭也不由得低了幾分,沉聲應道:“回陛下,關鍵在於遼南院大王耶律斜珍,耶律賢得到了此人支持!”

“耶律斜珍......”劉皇帝面色陰沉,呢喃了句。

李崇矩稟道:“耶律斜珍回朝奔喪,當夜,耶律賢親自登門拜謁,在府門前等候了兩個時辰,方纔得見,二者會面說了些什麼,不曾探得,但隨其後,在遼廷推舉新帝的朝會上,耶律斜珍便亮明旗幟,支持耶律賢繼位!

耶律斜珍是遼國當下聲名最盛的統帥,他表明立場後,遼國軍政中持搖擺態度的貴族大臣,也都轉而支持耶律賢了!

漢族大臣中,韓匡嗣,高勳、韓德樞等人也相繼的表示支持耶律賢!兼耶律賢適、蕭思溫等掌握實權的文武大臣保駕護航,大勢所逼下,耶律賢得以繼承帝位!”

聞之,劉皇帝的怒意稍微平復下來,仍覺不對,說:“耶律璟的兄弟們能同意?那耶律必攝呢?他難道就沒有任何作爲?”

對此,李崇矩露出一種疑惑的表情,嘆道:“這就是令人不解的地方了!初時,遼國朝堂支持他的人並不少,安平王耶律敵烈更是努力爲之奔走,然而耶律必攝似乎卻沒有謀求帝位的野心,一心操持耶律璟喪事。

後來,羣臣推戴耶律賢,他也沒有任何抗拒,而是帶頭向新主臣服,大局由此得定!”

“不堪大用啊!”聽到這樣的結果,劉皇帝終於按捺不住了,以一種怒其不爭的態度罵道:“這個耶律必攝在想什麼?他能眼睜睜看着父兄的基業被旁系佔奪而無動於衷,不加抗爭?皇帝之位,就這麼拱手讓人?他的雙膝,就如此軟弱?”

見劉皇帝這義憤難填的模樣,李崇矩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垂着頭等他發泄結束了,方纔說道:“陛下,遼國新君立,在衆臣推戴下繼位,遼國新舊交替間內亂,怕是機會不大了!”

劉皇帝略微平復下心情,說:“他們那個太平王呢?不是說他上竄下跳,分外積極嗎?”

“耶律賢繼位之後,封其爲趙王,以作籠絡!”

“耶律敵烈呢?”

“封魏王、侍中、太尉、保國軍節度使!”李崇矩道:“另外,遼國大臣,多有加官進爵以及財貨賞賜,耶律必攝也被加官北院大王,輔政......”

“這個耶律賢,很有手腕啊,也兼具魄力!”終於,劉皇帝感慨了一句:“不只能聚攏人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對皇位的直接競爭者,還能如此大方,難得啊!”

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36章 趙都帥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55章 拉開序幕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45章 剝削者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55章 見聞第444章 揣測者第239章 進退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章 田畔問對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4章 大論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5章 治安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85章 安心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371章 殺,不殺?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00章 禦敵第261章 大捷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0章 滿堂春宴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33章 西征!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45章 中秋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70章 大禮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052章 回京第77章 吏職變動第362章 分封?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786章 面目可憎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27章 延州事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23章 鬥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58章 回師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15章 瀛州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21章 父子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