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劉老四

bookmark

洛陽以北,邙山之側,有縣河清,依山帶水的,雖然治所、名字幾度更交易,但此處就是傳統的洛陽八關之一,孟津。

到如今,仍舊拱衛西京的要地,也是黃河上的一大渡口,勾連河陽、河陰的重要通道。當朝廷西遷至洛陽後,其地位也就進一步擡升,軍事佈防也更加重視。

根據樞密院的部署,在河清縣額外駐紮了兩千禁軍,侍衛司下屬,其中更有五百龍捷軍騎兵,駐紮在南岸的白坡鎮。

而趙國公劉昉服役的地方,也正是此地,去洛陽三十來裡,近在咫尺,卻處在一種半封閉的管理狀態之中。自從劉皇帝再度加緊對軍隊的整訓工作後,禁軍中原本有所懈惰的風氣被一掃而空,彷彿回到了過去。

根據大漢軍制,禁軍騎兵隊長軍職七品,不比當初,在禁軍中,十九歲的隊長,已屬鳳毛麟角了。因此,當劉昉空降而來之時,還是引起了一些波瀾,雖然只侷限於本營本隊,微不足道。

讓劉昉待在京外,也未嘗沒有減少一些對他的關注的原因。而隨着見識的增長,能力的鍛鍊,處置一個小隊中的問題,對他而言,也不是什麼難題。

一是天生的氣場壓制,二是從小鍛鍊的文武技能,三則是他也是剿過賊、見過血的,不是那種純靠家世的“空降兵”。

因此,入軍任職不足半年,劉昉已然把他那一隊人馬,收拾得服服帖帖,指揮訓練,更是如臂驅使。收到關於劉昉在軍中的表現後,劉皇帝也不由評價說,這小子確實是塊帶兵的料,完全不像個生手。

草長鶯飛二月天,劉昉帶着他那一小隊人馬,自邙山中奔出,完成巡察訓練任務,回到白坡鎮外的軍營。

白坡鎮,也是這些年興起的大漢新市鎮,依山傍水,又當官道,正對渡口,因而十分繁榮,鎮內外人口足有七百餘戶,幾乎佔河清縣五分之一的人口了。

鎮甸有城有池,由三合土夯築而成,部分地方還是磚石結構,論堅固程度,不輸於北岸的縣城,若論環境,則更顯優良了。事實上,河清縣,已然請奏洛陽,希望能把治所遷到南邊了,只是一直沒有得到批准。

正值午炊時分,鎮內炊煙裊裊,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哪怕隔得甚遠,也能感受到鎮內的熙攘熱鬧,而空氣中隱隱瀰漫着的飯菜香氣,則更加勾人食慾。

“怎麼,都餓了?”大概是此次野外拉練得太狠了,所有人都飢腸轆轆的,見着跟在身邊的騎士,劉昉問道。

其中一名不住地朝着鎮內張望的什長,嘿嘿一笑,應道:“腹內確感飢餓,屬下肚子都叫喚幾次,隊長,您是否表示表示啊?”

劉昉能得這一隊兵心,也在於平日表現的豪邁大氣,此前就曾自掏腰包,給全隊官兵打了打牙祭。

“我那點軍餉,可是不夠!”相處久了,對下屬的脾性也多有了解,知道發話之人是在開玩笑,於是劉昉連連搖頭:“我不像你們,大多成家了!我還得攢錢,娶個小娘子了!”

“以隊長如此儀表,青年俊傑,哪裡像我們這些匹夫,還愁媳婦?”什長當即道,說着,還朝劉昉擠了擠眼睛:“若是憋得慌,我知道個地方,等休假時,要不要屬下安排安排啊,包你滿意......”

這話一落,周邊的官兵頓時起鬨了。在軍中,平日裡除了日常的訓練、巡察任務以及必要的娛樂活動外,最容易引起共鳴的,也無外乎酒色二字。

並且,大夥也都知道了,劉昉還是個雛兒。對這方面,劉昉實則是個理論大師,在宮中的時候,什麼都瞭解過,只是一直沒有付諸於實踐罷了。

對本隊之中的一些過來人,當然是能辨真假的。因此,不時還能拿此事來開開玩笑,也就是劉昉大度。

不過,瞪了那什長一眼,斥道:“我看你是還欠操練,既然這麼有精力,無處發泄,就給你個機會,回營之後就去幫忙喂洗戰馬吧!”

聞言,什長趕忙道:“隊長可不能公報私仇啊!”

“這是軍令,你敢違令?”劉昉眉毛一挑,眼神突然變得犀利無比。

“屬下領命!”什長下意識地哆嗦了下,然後立刻挺直腰桿,馬上應命。

“腹中不是都餓了嗎?”見其識相,劉昉語氣一緩,面上恢復常態。

在一干人期待的目光中,劉昉縱馬當先,率先而出:“回營就食!現在正處奉令之際,心馳神搖,還敢擅自離崗,違命入鎮躲懶惰嗎?軍杖法鞭,抽打在身上不疼嗎?”

軍營與白坡鎮,就隔着不到三裡地,很快就還營,營寨佈置,一如漢軍常法,森嚴有序。由於是騎兵,空間還很大,足以容將士縱馬馳騁。

各項設施,也十分完善,武庫、校場、糧料場、馬廄、營房,都齊全到位。人員配置方面,除了正編的龍捷兵士,還配有文書、宣慰郎、馬伕、軍醫、獸醫、伙伕以及臨時自周邊僱傭的僕婦。

這就是一座軍事基地了,也是大漢軍隊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配置了。在全國各地,都有統一規定,只是根據規模大小,而有所增減罷了。當然,禁軍的待遇,自然是其中的最好,邊軍的條件則要艱苦些,一般的地方軍隊要求則低些。

劉昉在營中,算是個風雲人物,知名度很高。年輕氣盛,武藝高強,騎射俱佳,還精通兵法,這樣的人,到哪裡都是主角。

“劉老四!”

回營交令,歸營房,洗了把臉,同麾官兵,一起享用營餐食。軍營中的食物,也是越發豐富了,雖然不至於天天有肉吃,但對他們這些剛剛結束訓練的人,還是飯菜管飽的。

吃到一半,便有人找來。是營中副將,三十多歲的樣子,眼睛很小,總是眯着,給人一種笑面虎的感覺。

劉昉在軍中的名字叫劉四,因爲年紀輕,最開始被叫劉小四,劉昉對此不滿,更不願意被小瞧,後來“劉老四”的外號就叫開了。

外出,見到副將,行了個軍禮,問何事。副將上下打量了劉昉好幾眼,笑容更加和藹,道:“我就說嘛,像你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叫劉四?”

聽其言,劉昉眉頭微皺,盯着他,直接道:“何出此言?發生了何事?”

副將道:“有人找,點名要見你!”

“何人?”劉昉再問。

副將搖了搖頭:“陰柔得很,怕是宮中的內侍,周營將正在應付,讓我來喚你!”

劉昉面露恍然,隨意地擦了擦嘴,當即要走。副將則拉着了他,帶着些期待,問:“我知道你來歷不凡,沒曾想竟然與宮中都有關係,能否告知一二啊?”

聞問,劉昉輕笑着,灑脫道:“我確實叫劉四,只不過,在家時,家人喚我四郎罷了!不過啊,劉老四我聽着也習慣......”

說完,劉昉當先而去。見狀,營將趕忙跟着,望着他的身影,若有所思,想得入神之後,臉色忽然劇變。

緊接着,就是懊惱,用力了跺了跺腳。此前,就從沒敢往那方面猜測,早知道是這樣,就該更多親近逢迎了,也不知今後還有沒有機會......

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51章 林邑國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06章 敲打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769章 影響力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90章 關右節度無題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62章 薨逝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7章 武德司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73章 解決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50章 聽政第480章 “新對策”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413章 分食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54章 繼續忽悠第243章 不自知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21章 矛盾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10章 坦白第444章 揣測者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77章 同榻臥談